个人爱好分享
棉花不再由家庭种植并被纺成纱线织成布料,而是由数以百万计的奴隶在美洲种植园里种植,供应数千英里之外的需求极大的工厂,而这些工厂又距离布料的最终消费者数千英里;在世界各大洋装载着美国南方棉花或英国棉纺织品的蒸汽船,取代了穿越撒哈拉沙漠驮运西非棉纺织品的骆驼商队。
为什么是欧洲这个和棉花没有什么关系的地区缔造并支配了棉花帝国?
多样性中的统一性。棉花,这一19世纪最主要的全球商品,把那些似乎截然相反的事物——奴隶制与自由劳动力、国家与市场、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工业化与去工业化——联系在一起,然后以一种近乎炼金术的魔法将其转换为财富。棉花帝国依赖种植园和工厂、奴隶和受薪劳工、殖民者和被殖民者、铁路和蒸汽船——简言之,依赖一个由土地、劳动力、运输、制造业以及贸易组成的全球 *** 。
第1章 一种全球性商品的兴起
四个在基因上不同的棉花品种:中美洲的陆地棉、南美洲的海岛棉、非洲的草棉和亚洲的树棉。
棉花并不是中国的本地作物。事实上,汉字中的“棉”一词是从梵语和其他印度语言中借来的。
得益于:
劳动力的地理分工已经出现了:北方农民运输原棉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的农民用这些北方运来的以及他们自己种植的原棉生产棉纺织品,其中一些纺织品还会被卖回北方。这类跨区域的贸易非常繁荣,棉布生意甚至达到帝国商业额的四分之一。
当中国人口在18世纪增加一倍达到4亿人口时,中国的棉花产业也仅次于印度排世界第二。1750年,中国的棉花产量约15亿磅,大致相当于美国内战前10年美国棉花产量的总和。
直到19世纪,在整个 *** 世界和欧洲,印度一直都是主要的棉纺织品供应地,古吉拉特商人和其他商人运输了大批量的布料。1647年,一位奥斯曼官员抱怨道:“有太多的财富用来购买印度商品……世界的财富聚集在印度。”
实际上,17世纪初,印度棉纺织品就已经成为了历史学家贝弗利·勒米尔(Beverly Lemire)所说的“之一种全球性消费品”。
正如印度圣雄甘地所说,当印度给欧洲供应棉花时,欧洲人自己“还沉浸在野蛮、无知和粗野之中”。
精明的观察家肯定注意到,欧洲之一批棉纺织品生产者,无论意大利北部人还是德意志南部人,失败的部分原因是他们没有征服供应他们棉花原材料的人。这是一个不会被忘记的教训。随着16世纪接近尾声,一个全新的棉花产业崛起,其重点将是大西洋,而不是地中海。欧洲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国家权力的介入才能保证在这些新贸易区中获得成功。—— 然后就开始堂而皇之的略夺。
第2章 缔造战争资本主义
对棉花产业的重铸最初并不是来自技术进步,也不是来自生产组织方式的优势,而是源于一个更为简单的原因:跨越大洋投入资本和力量的能力和意愿。
通向工业革命的之一步:武力贸易的力量使欧洲能够建立起一个复杂的、以欧洲为中心的海洋贸易 *** ;财政——军事国家的缔造使得力量得以投射到世界上遥远的角落;金融工具的创新——从海运保险到海运提单——使得远距离输送资本和货物成为可能;法律制度的发展给予遥远地区的投资以某种安全保障;与远方的资本家和统治者联盟,可以接触到当地的纺织工人和棉花种植者;攫夺土地和贩卖非洲奴隶创造了繁荣的种植园。
“大分流”首先是国家权力、国家和资本所有者之间的特殊关系的分流。在这一过程中,诸多独立的棉花世界转变成了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
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美洲登陆,这是重塑全球联系的之一个重大事件。这一旅程引发了世界上更大规模的土地掠夺。最终,殖民者在美洲地区获得了大量土地,使得棉花的大规模单一种植成为可能。
棉花历史上的第二个重大事件发生在5年后的1497年。瓦斯科·达·伽马成功地驶入卡利卡特港,开拓了从欧洲绕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海上航线。现在,欧洲人之一次直接接触到了印度织工——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生产者——的产品。
随着印度棉纺织品在18世纪更为流行,替代这些进口产品的愿望成了推动英国的棉花生产强有力的激励因素,最终引起了棉织产业革命性的变化。
欧洲人的棉纺织品贸易把亚洲、非洲和欧洲紧密地联系在一个复杂的商业 *** 中。
当欧洲人涉足生产领域后,他们将其经济命运与奴隶制捆绑在一起。帝国扩展、掠夺土著和奴隶制这三个步骤,在建造全新的全球经济秩序,以及资本主义的最终出现中,处于核心位置。
这一新体系的核心就是奴隶制。欧洲人将数百万非洲人贩卖到美洲,这使得他们迫切地需要获得更多的棉纺织品,从而加强了欧洲与印度的联系。这一贸易还使得欧洲商人在非洲更积极地扩张。这一贸易也使得在美洲获得的大片领土具有经济价值成为可能,从而使欧洲克服了自己的资源局限。尽管这一多面的系统表现出多样性,并随时间推移而变化,但是它与此前的世界如此不同,也与19世纪出现的世界不同,因此,这一体系应当有它自己的名字:“战争资本主义”。
战争资本主义依靠富裕且强大的欧洲人,将世界分为“内”和“外”两个区域。“内”包括母国的法律、体制和习俗,有着国家维持的秩序;与之相反,“外”则受到帝国支配,丧失大量土地,其原住民遭到屠戮,资源遭到掠夺,人民遭到奴役,而且大量土地被私人资本家占据。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棉花处于中心地位,而棉花生产和分配的形形 *** 的诸多世界,在这一过程中逐步丧失了自己原来的地位,沦为这个新的全球范围内组织起来的等级森严的帝国的一部分。
英国人对印度次大陆的入侵意味着织工逐步丧失了定价权。
战争资本主义使得欧洲人在主导了全球棉花 *** 的同时,建造了新型的更强大的国家,而这些国家持续的战争需要越来越多的资源,从而拥抱了国内的产业。45帝国扩张以及欧洲人日益在全球棉花贸易中占主导地位,进一步促使亚洲知识向欧洲转移。欧洲制造商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取得这些技术,以在价格和质量上与印度制造商竞争。事实上,欧洲开始制造棉产品,是建立在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工业间谍活动上的。
第3章 战争资本主义的收益
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不断变化的空间安排。之一阶段:公元前2000年—公元1600年,多极,分离。第二阶段:1600年以后, *** 越来越集中在欧洲,但生产仍然分散。第三阶段:工业革命后,生产 *** 集中在欧洲,一个多中心的棉花产业变成单极世界。
工业革命故事的核心:它依赖全球范围内的战争资本主义体系。
我们将会看到,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得其他工业领域的发展也成为可能,包括铁路网、钢铁业以及后来在19世纪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系列新产业。但是,棉花产业是先锋。正如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所说,棉纺织品领域的工业革命影响了“整个国家经济”。31直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在数字上来看,依然还是棉花的故事。
第4章 攫取劳动力和土地
满足了出产充足的棉花需要的所有条件:新诞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在那里基于奴隶制的棉花种植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5章 奴隶制盛行
棉花生产的扩大使奴隶制重新活跃起来。棉花生产需要不断地寻求劳动力,持久地争夺控制权。奴隶贩子、奴隶栅栏、奴隶拍卖,以及用来控制数以百万计的奴隶的身体和心理上的暴力行为,对于美国的棉花生产扩大和英国的工业革命至关重要。
1815年到1860年间,美国出口的商品一半以上都是棉花。棉花如此主导美国经济,以至于棉花生产统计“成为评估美国经济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单位”。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上升是建立在棉花的基础上,也是建立在奴隶制的脊背上的。
南方的种植者深信自己在全球经济中的核心角色,他们兴高采烈地宣布,他们掌握着“控制现代文明命运的杠杆”。正如《美国棉花种植者》在1853年所说的:“迄今为止,美国的奴隶劳工给世界带来了,而且仍在带来难以估量的福祉。如果这种福祉想要持续下去,奴隶劳动也必须继续下去,因为说什么用自由劳动力为世界供应棉花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棉花从来不曾由自愿劳动力耕作成功过。”
第6章 工业资本主义起飞
1780年后棉花的历史有一个确定的方向也就不足为奇了:生产率更高的机器取代了人类劳动,从而完全颠覆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
工业资本主义的核心特征是技术不断创新,这个概念已经蔓延到英国的边界之外,这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壮大的标志。
工业资本主义最终会变得强大起来,在19世纪60年代的大危机中减少对战争资本主义的依赖。
资本家和政治家拥抱工业资本主义所带来的最伟大的制度创新之一就是发明了新形式的劳动力动员体制。资本主义在美洲所需要的广大劳动力是通过奴役非洲人来满足的,制造业巨大的劳动力需求是通过建立一个强大的新的受薪劳动体系来实现的。虽然受薪劳工并不是不存在法外胁迫,但这是动员大量劳动力的新 *** 。它把劳动者和劳动力放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法律、社会和制度基础上,而这样做的能力是使世界上一些地方不同于另一些地方的下一个因素。
第7章 动员劳动力
世界机械化棉花产业的扩张,不仅要依赖配置新技术和取得资本和市场,还要依赖资本家把成千上万的人变成无产者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突破阻力强加一种全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能力。
从工厂到种植园,自由的扩张都依赖工人的组织和集体行动。在现代经济学教科书中被理想化了的劳动力市场往往是 *** 、工会和骚乱的结果。
第8章 棉花全球化
棉花市场不再是一群追求效用更大化的个人自发地相互作用的场所,而是日益成了一套在市场之外形成的制度运转的场所。
一系列集体表达的公约的结果,一个现代棉花市场正在形成,以利物浦商人的私人协会为核心。资本正在改变着我们看待棉花的方式——它很快就会改变植物本身。资本密集型工厂生产的无休止的压力更移向了棉花种植本身那一端,把资本的逻辑强加于自然的逻辑之上。
棉花标准与另一项发明一起出现,而且事实上带来了这项发明:销售尚未到埠的棉花。
种贸易的日益抽象化在美国内战期间开始繁荣起来,真正的期货交易开始出现。可量化的、稳定和持续的机械化生产的需求鼓励其基本原料的投入越来越抽象,保护厂家免于受到价格波动的影响,以使他们在全球市场制定成品价格。
[img]棉花基本情况介绍(1)
【2004.03.09 10:24】期货日报
开栏的话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而且也是涉及农业和纺织工业两大产业的商品,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同时,棉花还是一个非常适宜的期货品种,早在
1870年,棉花期货就出现在美国期货市场。随着棉花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棉花期货规避风险、发现价格的功能已充分发挥出来,棉花期货价格在贸易界和管理界都有很高的权威,已成为棉花行业和产棉国 *** 不可缺少的价格参考依据。而我国是世界上更大的棉花生产和消费国,也是世界上很有影响力的棉花进口国,近年来随着我国棉花市场的逐渐放开,尤其是入世以来,棉花市场一步步走上市场化发展轨道,由此就带来了市场风险加大的问题,涉棉企业亟需一个规避风险的渠道,因此,近两年市场上关于推出棉花期货的呼声渐高。在此,我们特设专栏,对棉花的基本情况及美国棉花现货、期货市场进行系列介绍,以期投资者有一个全面掌握和了解。
一、棉花基本知识
棉花是离瓣双子叶植物,属锦葵目锦葵科木槿亚科棉属。喜热、好光、耐旱、忌渍,适宜于在疏松深厚土壤中种植。
棉花栽培历史悠久,约始于公元前800年。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棉花较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三世纪,即战国时代,《尚书》、《后汉书》中就有关于我国植棉和纺棉的记载。
在我国的棉花栽培历史上,先后种植过四个栽培品种:海岛棉(长绒棉)、亚洲棉(粗绒棉)、陆地棉(细绒棉)和草棉(粗绒棉)。在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的主要栽培品种也不一样,亚洲棉引入历史最久,种植时间最长,同时栽培区域较广;陆地棉引入我国的历史较短,但发展很快,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即取代了亚洲棉。目前广大棉区所种植的棉花多为陆地棉种(细绒棉),新疆还种植有少量海岛棉(长绒棉)。
(一)棉花品种特性
棉花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一种多年生、短日照作物。经长期人工选择和培育,逐渐北移到温带,演变为一年生作物。春季(或初夏)播种,当年现蕾、开花、结实,完成生育周期,到冬季严寒来临时,生命终止。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只要有充足的温度、光照、水肥条件等,就像多年生植物一样,可不断地长枝、长叶、现蕾、开花、结铃,持续生长发育,具有无限生长性和较强的再生能力。在棉花的一生中,温度对它的生长发育、产量及产品质量的形成影响很大。除温度外,棉花对光照非常敏感,比较耐干旱,怕水涝。棉花生长历经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分到立冬16个节气(从四月中下旬至十一月中旬左右),一生可以划分为播种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5个阶段。相对于其他农产品来讲,棉花生长期较长,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
(二)棉纤维品质构成
棉纤维是由受精胚珠的表皮细胞经伸长、加厚而成的种子纤维,不同于一般的韧皮纤维。棉纤维以纤维素为主,占干重的93%——95%,其余为纤维的伴生物。由于棉纤维具有许多优良经济性状,使之成为最主要的纺织工业原料。
1.长度。目前国内主要棉区生产的陆地棉及海岛棉品种的纤维长度,分别以25——31毫米及33——39毫米居多。棉纤维的长度是指纤维伸直后两端间的长度,以毫米表示。棉纤维的长度有很大差异,最长的纤维可达75毫米,最短的仅1毫米,一般细绒棉的纤维长度在25——33毫米,长绒棉多在33毫米以上。不同品种、不同棉株、不同棉铃上的棉纤维长度有很大差别,即使同一棉铃不同瓣位的棉籽间,甚至同一棉籽的不同籽位上,其纤维长度也有差异。一般来说,棉株下部棉铃的纤维较短,中部棉铃的纤维较长,上部棉铃的纤维长度介乎二者之间;同一棉铃中,以每瓣籽棉的中部棉籽上着生的纤维较长。棉纤维长度是纤维品质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与纺纱质量关系十分密切,当其他品质相同时,纤维愈长,其纺纱支数愈高。支数的计算,是在公定回潮率条件下(8.5%),每一公斤棉纱的长度为若干米时,即为若干公支,纱越细,支数越高。纺纱支数愈高,可纺号数愈小,强度愈大。
表一:原棉长度与可纺支数的关系
原棉种类 纤维长度(毫米) 细度(米/克) 可纺织数(公支)
长绒棉 33-41 6500-8500 100-200
细绒棉 25-31 5000-6000 33-90
粗绒棉 19-23 3000-4000 15-30
资料来源:《棉花生育规律与优质高产高效栽培》,陈奇恩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印刷,第184页。
2.长度整齐度。纤维长度对成纱品质所起作用也受其整齐度的影响,一般纤维愈整齐,短纤维含量愈低,成纱表面越光洁,纱的强度提高。
3.纤维细度。纤维细度与成纱的强度密切相关,纺同样粗细的纱,用细度较细的成熟纤维时,因纱内所含的纤维根数多,纤维间接触面较大,抱合较紧,其成纱强度较高。同时细纤维还适于纺较细的纱支。但细度也不是越细越好,太细的纤维,在加工过程中较易折断,也容易产生棉结。
4.纤维强度。指拉伸一根或一束纤维在即将断裂时所能承受的更大负荷,一般以克或克/毫克或磅/毫克表示,单纤维强度因种或品种不同而异,一般细绒棉多在3.5——5.0克之间,长绒棉纤维结构致密,强度可达4.5——6.0克。
5.纤维成熟度。棉纤维成熟度是指纤维细胞壁加厚的程度,细胞壁愈厚,其成熟度愈高,纤维转曲多,强度高,弹性强,色泽好,相对的成纱质量也高;成熟度低的纤维,各项经济性状均差,但过熟纤维也不理想,纤维太粗,转曲也少,成纱强度反而不高。
表二:棉纤维的经济性状及可纺号数比较
棉纤维经济性状 长绒棉 细绒棉
色泽 乳白 洁白
长度(毫米) 35-45 21-33
细度(米/支) 6500-9000 4500-7000
直径(微米) 12-14.5 13.5-19
宽度(微米) 14-22 18-25
转曲(转/厘米) 100-120 50-80
强度(克) 4.5-6.0 3.5-5.0
断裂长度(千米) 27-40 21-25
可纺号数(号) 特细号4-10 细号及中号11-30
资料来源:《棉花生育规律与优质高产高效栽培》,陈奇恩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印刷,,第187页。 (待续)
工具箱
【 · 原创:eaglecanfly 2004-09-14 21:02 】
棉花基本情况介绍(2)
【2004.03.10 12:50】期货日报
--------------------------------------------------------------------------------
(三)棉花的分类、加工与检验
1.分类。根据棉花物理形态的不同,分为籽棉和皮棉。棉农从棉棵上摘下的棉花叫籽棉,籽棉经过去籽加工后的棉花叫皮棉,通常所说的棉花产量,一般指的是皮棉产量。
根据加工用机械的不同,棉花分为锯齿棉和皮辊棉。锯齿轧花机加工出来的皮棉叫锯齿棉;皮辊轧花机加工出来的皮棉叫皮辊棉。皮辊棉生产效率低,加工出的棉花杂质含量高,但对棉纤维无损伤,纤维相对较长;锯齿轧花机加工出来的皮棉杂质含量低,工作效率高,但对棉花纤维有一定的损伤。目前细绒棉基本上都是锯齿棉,长绒棉一般为皮辊棉。
2.加工。一般用衣分来表示籽棉加工成皮棉的比例,正常年份,衣分为36——40,也就是100斤籽棉能够加工出36——40斤皮棉。皮棉不能散放,必须经打包机打成符合国家标准的棉包。我国标准皮棉包装有二种包型:85公斤/包(±5公斤)、200公斤/包(±10公斤),但以85公斤居多。
3.检验。我国棉花的质量检验是按照国家标准GB1103-1999进行的。根据棉花的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这三个条件把棉花划分为1至7级及等外棉。根据棉纤维的长度划分有长度级,以1毫米为级距,把棉花纤维分成25——31毫米七个长度级。
棉花检验分感官检验和仪器检验。由于目前我国的棉检仪器主要是测试棉花的一些物理指标,如棉纤维的强度、马克隆值等,还没有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的棉花定级仪器,因此国标规定,棉花定级以感官检验为主、仪器检验为辅。棉花检验和仲裁单位是国家各级纤维检验局(所),棉花的进出口检验由各省(市)商品检验局负责。
(四)棉花的分级
棉花分级是为了在棉花收购、加工、储存、销售环节中确定棉花质量,衡量棉花使用价值和市场价格必不可少的手段,能够充分合理利用资源,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要。
棉花等级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品级分级,二是长度分级。
1.品级分级。一般来说,棉花品级分级是对照实物标准(标样)进行的,这是分级的基础,同时辅助于其他一些措施,如用手扯、手感来体验棉花的成熟度和强度,看色泽特征和轧工质量,依据上述各项指标的综合情况为棉花定级,国标规定,三级为品级标准级。
2.长度分级。长度分级用手扯尺量法进行,手扯纤维得到棉花的主体长度(一束纤维中含量最多的一组纤维的长度),用专用标尺测量棉束,得出棉花纤维的长度。各长度值均为保证长度,也就是说,25毫米表示棉花纤维长度为25.0——25.9毫米,26毫米表示棉花纤维长度为26.0——26.9毫米,以此类推。同时国标还规定,28毫米为长度标准级;五级棉花长度大于27毫米,按27毫米计;六、七级棉花长度均按25毫米计。
品级分级与长度分级组合,可将棉花分为33个等级,构成棉花的等级序列。如国标规定的标准品是328,即表示品级为3级,长度为28.0——28.9毫米的棉花。
表三:棉花等级分类表
3.马克隆值分级。马克隆值分三个级,即A、B、C级,B级为马克隆值标准级(见下表)。
表四:马克隆值分级范围表
GB1103-1999规定328B细绒白棉为标准等级,即品级三级,长度28毫米,马克隆值B级的细绒白棉。 (待续)
工具箱
【 · 发布:eaglecanfly 2004-09-14 21:03 】
我国棉花生产状况(3)
【2004.03.11 15:12】期货日报
--------------------------------------------------------------------------------
(五)棉花储存及保管
棉花一般存放在专业的棉花储备库内,目前国内的棉花储备库房有砖混仓和钢板仓两种。储存库要求交通便利、防火、通风、防潮、防霉变等,特别是防火,棉花储备库都是特级防火
单位。
一般来说棉花应库内堆垛存放,库外存放要盖苫布。棉垛下要打好垫基(枕木或石块),堆垛时包应平放,上下层交叉压缝。垛与垛之间应留出必要的通道。
棉花库区要设立气象观测百叶箱,每栋库房都要配备温湿度计。保管员应每天查库,测量温湿度,并做好记录。根据天气的变化和库内外温湿度差异,应适时采取通风散湿或关闭仓库等措施。一般库内温度应保持在30℃以下,更高不得超过35℃,相对湿度不得超过70%,保管中的棉花含水率不得超过10%。
棉花在正常的储存条件下,保质期较长,但由于棉花内含有一定的水份,在高温的情况下,尤其是温度超过35℃时,颜色可能会发生变化,出现自然变异,进而影响到棉花的品级。据有经验的棉花仓库保管员分析,棉花的自然变异呈“S”形,即开始变异较慢,中间一段时间变异较快,过了一定时间以后,其变异速度又变缓。一般来说,符合国标规定水份的(含潮率不超过10.5%)新棉花放置在正常保管的仓库内,夏热高温前一般不会发生自然变异,但夏天来临后,由于温度升高、湿度增大等原因,可能会引起棉花自然变异,使新棉花在一个棉花年度内平均下降一个等级,并且品级越高,越稳定,品级越低,质量越不稳定,越容易发生自然变异。
二、我国棉花生产
(一)棉花的重要性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也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棉花是涉及农业和纺织工业两大产业的商品,是全国1亿多棉农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也是广大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棉纱、棉布和服装还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棉花还可以用来制造轮胎等的帘线、火药以及医药用棉等。因此,棉花的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广大棉农的利益息息相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二)棉花产区分布及区划
1.我国棉花产区分布。我国适宜种植棉花的区域广泛,棉区范围大致在北纬18-46度,东经76-124度之间,即南起海南岛,北抵新疆的玛纳斯垦区,东起台湾省、长江三角洲沿海地带和辽河流域,西至新疆塔里木盆地西缘,全国除 *** 、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少数省(自治区)外,都能种植棉花。2003年棉花产量在20万吨以上的省有:新疆(160万吨)、河南(37.67万吨)、山东(87.7万吨)、江苏(29.1万吨)、河北40.9万吨)、湖北(32.5万吨)和安徽(29万吨)。
2.我国棉花区划。我国棉区范围广阔,根据棉花对生态条件的要求,结合棉花生产特点,以及棉区分布状况、社会经济条件和植棉历史,将全国划分为三大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新疆棉区。
长江流域棉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湖北、安徽、四川、江西、湖南8省市,近年来种植面积稳中有减(见表五)。
黄河流域棉区。包括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辽宁6省区,近年来种植面积稳中有升(见表五)。
新疆棉区。包括新疆和河西走廊一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新疆棉花以纤维长、色泽洁白、拉力强著称,是我国更具有发展潜力的新辟棉区。新疆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气候干旱少雨,种植棉花条件得天独厚,近几年棉花种植面积增加很快(见表五)。从种植区域看,新疆已初步形成了3个产棉区,即南疆棉区、北疆棉区和东疆棉区。南疆棉区是新疆棉花的主产区,其棉花产量约占新疆棉区产量的80%,也是我国最适宜的植棉地区,是长绒棉的生产基地。其次是北疆,再次是东疆。新疆棉花连续8年在总产、单产、人均占有量、外调量等方面居全国首位(见图一)。
除三大主产棉区外,京、津、甘肃、广西、云南等地也有分散种植,但其产量合计占全国棉花总产不到1%。
表五:我国棉花产区变化统计表
时间 1958 1968 1978 1988 1998
新疆棉区 2% 4% 3% 7% 31%
长江流域棉区 60% 44% 47% 60% 35%
黄河流域棉区 38% 52% 50% 33% 34%
合计 100% 100% 100% 100% 100%
资料来源:中国棉花网
图一 :1996/1997年度以来我国棉花主产省产量及所占比例
作 者: 姬广坡 郭淑华 姚祥 焦辉
工具箱
【 · 发布:eaglecanfly 2004-09-14 21:06 】
我国棉花生产状况(5)
【2004.03.16 13:18】期货日报
--------------------------------------------------------------------------------
4.花铃期。花铃期是指从开花至吐絮这一段时间,一般从7月上旬到8月底、9月初。花铃期处于经济产量形成过程中,占有决定性位置,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此阶段根据其生育特性又分为初花期和盛花结
铃期。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棉株对水反应敏感,如水分失调,代谢过程受阻,大量蕾铃脱落,并引起早衰,严重影响棉花生育进程。
5.吐絮期。吐絮期是指开始吐絮到枯霜来临、生育结束的一段较长的时间。一般在8月下旬、9月初开始吐絮,持续70-80天,是棉纤维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此期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的因素主要有:阴雨连绵加重棉花烂铃、冷秋年份使棉花贪青迟熟,纤维发育不良等。
棉花是陆续开花、结铃,陆续成熟、吐絮。在开始吐絮时,伏桃正在逐渐成熟,秋桃正在形成、长大,棉株的营养生长已衰退,生殖生长逐渐缓慢,根系吸收能力日渐下降,这时需要有充足的日照、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湿度,以加速碳水化合物的转化,促进脂肪和纤维素的形成,并加速铃壳干燥,有利于棉铃开裂,吐絮。
由于我国宜棉地区广阔,各棉区的气象条件差别较大,以下三个表格(表七、表八和表九)列出了各棉区棉花生长月份温度、水分和光照基本情况。
作 者: 姬广坡 郭淑华 姚祥 焦辉
工具箱
【 · 原创:eaglecanfly 2004-09-14 21:07 】
我国棉花生产状况(6)
【2004.03.19 09:10】期货日报
--------------------------------------------------------------------------------
3.干旱。黄河流域棉区由于常年冬春干旱,因此在播种出苗期对棉花影响较大;长江流域棉区,对棉花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夏季干旱和秋季干旱;新疆棉区常年降雨量偏小,棉田干旱经常发生,需灌溉植棉才行。
4.病虫害。在棉花生长过程中,有很多病虫害随时会影响棉花的生长和发育。在棉花生长的不同时期,病虫害的种类也不一样。
低温阴雨是导致棉花苗期病虫害发作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发现的苗病有20多种,如立枯病、炭疽病等,造成棉田缺苗断垄,严重时会影响棉花的产量。棉花成株后主要受以下病虫害的影响:
(1)棉花枯、黄萎病。在棉田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时易发生枯、黄萎病。一般在6月,棉苗4、5个真叶时发病,7、8月份现蕾到花铃期加重,造成病叶大量枯落,并伴有蕾铃脱落。多雨年份,夏季湿度大,气温偏低,枯萎病发病迅速,病株成倍增长,危害严重。
(2)棉花红叶茎枯病。主要是由花期和结铃期肥水失调,营养不足,特别是缺钾肥造成的。一般在蕾期初发,花期普发,铃期盛发,吐絮期成片死株。
(3)棉花铃病。我国棉花铃病发生普遍,造成烂铃、僵瓣。多雨年份,长江及黄河流域棉区烂铃率可达10%-30%,烂铃与健铃相比,籽棉重量减轻40.8%,衣分降低22.8%,皮棉减少53.5%,棉花绒长缩短23.4%,强度下降49.3%,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铃期久雨高温是造成棉花铃病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连续下雨3-5天或10-20毫米以上降雨3-5天,田间就会出现大量烂铃,8-9月份的雨量和雨日是决定全年铃病的关键。调查表明,烂铃率随这个时期降雨而变化,雨日多,降雨量大,烂铃严重,反之则轻。
黄河流域棉区,7-8月份正值之一批棉铃成铃后40-50天,汛雨集中,温度高,湿度大,烂铃极易发生。长江流域棉区,秋季阴雨多出现在8-9月份,所以烂铃开始及盛期较北方迟,但因湿热环境持续天数较多,烂铃往往比北方严重。新疆棉区此期降雨较少,热量充足,因此正常年景不易发生烂铃灾害。
除了以上介绍的影响棉花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外,还有许多因素如大风、沙尘和冻害等也会影响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待续)
作 者: 姬广坡 郭淑华 姚祥 焦辉
工具箱
【 · 原创:eaglecanfly 2004-09-14 21:08 】
我国棉花生产状况(8)
【2004.03.19 09:31】期货日报
--------------------------------------------------------------------------------
(五)我国棉花产量
建国以来,我国棉花供求矛盾一直比较突出。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生产条件落后,棉花单产水平较低,总产量基本在250万吨以下(1973年产量256.2万吨),由于
产量较小,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年进口棉花量较大,1979年棉花进口量曾达91.89万吨。这一时期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80年代以后,由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棉花生产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产量迅速提高,到1984年,棉花产量创历史之最,达626万吨,而当时的消费能力只有300万吨左右,市场出现了相对过剩。1985年以后,我国棉纺工业发展很快,到1989年,年棉花消费量达到400万吨左右,而同时棉花生产出现滑坡,1989年棉花产量只有379万吨,当年棉花进口量达40万吨。
20世纪90年代以来,棉花生产比较稳定,除了特殊年份的1993年和1999年,其余年份棉花产量均在450万吨左右,基本能够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 (见表十一)。
表十一: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情况统计表
年份 播种面积(万亩) 单产(公斤/亩) 总产量(万吨)
1990 8382.20 53.80 451.00
1991 9808.00 57.90 568.00
1992 10253.00 44.00 451.00
1993 7478.00 50.30 376.00
1994 8292.00 51.30 425.00
1995 8132.00 58.50 476.00
1996 7083.40 59.30 420.32
1997 6736.80 68.30 460.28
1998 6689.10 67.30 450.10
1999 5622.50 68.10 382.80
2000 5400.00 81.80 441.70
2001 7214.61 73.89 532.35
2002 6720.00 78.47 492.00
2003 7665.00 63.54 487.00
资料来源:1990年-2000年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年鉴》,1991年-2002年版;2002年数据来源于2003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 (待续)
工具箱
【 · 原创:eaglecanfly 2004-09-14 21:09 】
我国棉花生产状况(9)
【2004.03.23 09:48】期货日报
--------------------------------------------------------------------------------
(六)转基因棉花介绍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棉铃虫在我国大部分棉区持续性大发生或爆发,给棉花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棉农谈“虫”色变,仅1992年一年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多亿元
,间接损失超过100亿元,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同时由于棉铃虫的大爆发,防虫治虫使棉花的生产成本增加,植棉的比较效益降低。
国内外多年研究与实践表明,棉铃虫食性杂、危害广(包括棉花、玉米、花生、豆类、瓜菜等),并具有很强的生殖潜能,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可导致抗药性增强,大量杀伤天敌,生态失衡,步入恶性循环。泰国和越南是历史上的植棉国家,由于多年化学农药的过量使用,难以控制,近些年已基本取消植棉计划,且没有明显的恢复迹象。前苏联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年用化学农药防治棉铃虫的次数在15次左右,在主要植棉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在病虫害严重影响棉花生产及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各国 *** 都试图寻找防治棉铃虫及其他病虫害的有效办法。1990年,美国利用生物技术,合成B.t杀虫基因,导入棉花获得抗虫转基因棉花,成为世界上之一个拥有转基因抗虫棉的国家。我国“抗虫棉”研究在“七五”期间开始进行,“八五”期间,在“863”计划资助下,人工合成的CryIA(b)和CryIA(c)杀虫基因导入我国棉花主栽品种获得成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自主研制抗虫棉的国家。“九五”开始,“抗虫棉”的研究又被国家“863”计划立为重大项目,进一步开展单价基因、双价基因及多价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同时还将根据目前单价抗虫棉可能存在的棉铃虫产生抗性的问题,在生产中使用的持久性问题,环境释放的安全性问题,遗传分离与稳定性问题等作深入的研究。总之,培育持久性双价抗虫棉或既抗鳞翅目又抗同翅目害虫的多价抗虫棉,使之产业化,应用于棉花生产,以解决棉花害虫给棉花生产带来的巨大损失,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目前,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已有多个品种通过审定。1998年5月和7月,GK95-1和GK-1分别通过品种审定,被定名为“晋棉26号”和“国抗1号”。1999年1月,GK-12也在山东省通过品种审定,被定名为“国抗12号”。2000年11月,GK22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国抗22号”。2001年年初,GK19通过新疆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3月,SGK321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于2002年1月27日通过了国家抗虫棉品种审定,成为目前国内惟一通过品种审定的双价抗虫棉品种,也是世界上之一个通过品种审定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在此之前,SGK321已经通过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并获准在晋、冀、鲁、豫、皖进行了商品化生产。
综合2000-2001年两年国家组织的生产试验结果:SGK321早熟性明显优于其他品种,生育期仅128天,植株较高,株型紧凑,透光性好,抗虫性突出。叶片大小适中,叶色较深,茎杆坚韧,前中期长势强,后期长势一般,整齐性好,开花结铃集中,吐絮畅,衣分高,丰产性好。果枝始节位6.8,霜前花率90.8%,株高91.0厘米,铃重5.17克,衣分39.8%。霜前皮棉亩产75.4公斤,相当于对照抗虫杂交种(之一年为中棉所29,第二年为中棉所38)的93.4%。纤维品质:颜色洁白,平均长度为29.2毫米,比强度29.4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8。
除了转基因抗病、抗虫棉的研究外,目前我国还进行其他方面的转基因研究,如最近报道的由中国科学家陈晓亚教授为首发明的动物角蛋白转基因棉花,即将兔、羊毛的角蛋白转入棉花纤维中,目前已获国家专利。将动物角蛋白基因导入棉纤维中,使之特异表达,从而使棉纤维得以改良,具有光泽好,手感柔软,弹性好,保暖性强等特性,既保留了传统棉花的天然本质,又具有了兔、羊毛的品质。 (待续)
工具箱
【 · 原创:eaglecanfly 2004-09-14 21:10 】
我国棉花流通与消费(2)
【2004.03.30 13:00】期货日报
--------------------------------------------------------------------------------
第四
长江期货电脑软件和手机软件只要是一个账号就是互通的。
长江期货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金融机构,是实力雄厚的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拟增资至5亿元。 公司是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会员单位。
近年来,公司荣获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优秀会员金奖”,郑州商品交易所“产业服务奖”、“企业服务奖”、 “行业成长奖”和“产业客户开发服务奖”,大连商品交易所“更具成长性会员”等奖项。在中国优秀期货经营机构评选活动中,公司获评“中国更具发展潜力的期货公司”和“中国更佳区域影响期货公司”。 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谭显荣先生是长江证券党委委员、湖北省期货业协会会长,并先后被聘为郑州商品交易所监察委员会委员、大连商品交易所交割委员会委员、上海期货交易所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期货业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研究发展委员会委员。2010年荣获“湖北省十大优秀青年企业家”称号。
下 *** 业包括:棉油,棉粕,棉籽等。 影响棉花产业的因素: 我们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在过去十几年中,我国棉花产业开放程度逐步提高,棉花上下游产品受到来自国际市场场全方位的冲击。 1。棉花进出口贸易。从棉花贸易环节看,自1990年以来我国棉花进口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尤其是自从2003年以来,进口量增速很快,进口总量规模显著增加。在棉花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情况下,棉花市场总体呈现绝对净进口状态。2005年度,棉花进口量约占国内用棉量的1/3以上,对外依赖程度高。 2.棉花下游产品进出口贸易。从棉花下游产品——纺织品和服装市场来看,出口量逐年增加,不仅在我国外贸出口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在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中也占据较大比重。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全年,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出口总值为1346.3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7.90%,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47%。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值是1175.35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0.69%,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5.42%。2005年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仅增长5%,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了21%,在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比重达到了24%。 3.棉花流通。从棉花流通环节看,经过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我国棉花收购已基本在国内全面放开。 4.棉花产业链特征。棉花产业的逐步的放开,使得从棉花种植、流通和加工等多环节都将受到国际市场影响。如图1所示。 从理论上讲,开放不是目的,终极目的应该是提高我国棉花产业的竞争力,提高棉花产业的增值能力。那么,我国当前的开放是否真正朝着这一目标靠近?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棉花产业的开放前景并不容乐观。 棉花产业的开放,带来了棉花产业利益在相关主体间的重新分配。而最终结果是:我国无论是棉农还是流通企业、加工企业。都将是利益损失者。而大部分利益则转移至国际棉花的生产国、棉花制成品的消费国以及国际棉商手中。 我国大豆产业和羊毛产业开放过程已经表明,过度开放且缺乏较为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国内整个产业发展出现萎缩,这对于棉花产业来说,不能不说是前车之鉴。 二、棉花定价权的理论分析 在棉花产业链中,棉花及制成品价格的水平及其变动是决定利益分配状况的关键。那么,决定定价权的根本因素又是什么呢?按照经济学理论,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决定的。从这个角度似乎可以解释我国棉花产业在定价权中处于劣势的原因:中国是棉花需求更大的国家之一,国内需求增加,导致供求缺口,棉价必然上涨;中国是世界纺织品的更大供给国,国内纺织企业供给量过大,其价格必然下跌。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供求定律是可以有效发挥作用的,而现实中完全竞争市场并不存在,更多的是非完全竞争市场。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的决定因素要复杂的多。在定价权背后隐藏着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即企业的行为。例如,在一年的期限来看,我国棉花的总体需求是增加的,但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由于用棉企业的 *** 采购,可以缓解其供求紧张的状况,其价格水平也可能是平稳的。因此,在定价权问题上,企业的行为影响至关重要。 根据产业组织理论,企业的定价行为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企业数量、规模等产业组织结构特点。企业数量越多,企业规模越小,其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就越弱,在价格上更多表现的是被动地接受价格。而当企业数量有限、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企业在定价中的权利就将增强; 2.产品差异化程度。产品差异化程度越大,企业的不可替代性就越强,市场垄断性就越强,在定价中的地位就将增强; 3.横向,纵向一体化程度等。横向一体化程度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规模的扩大。这实际上是通过影响企业规模和数量来影响企业的定价权。在纵向一体化中,企业通过在产业链中上下游环节的一体化,能够防范由于资本专用性所引发的风险。并且在不完善市场中,纵向一体化有利于消除上下游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获取融资便利等优势。 4.调节企业间行为的制度等。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行为是典型的博弈行为。企业间达成的某种形式的协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协调、约束企业行为的保证。 5.交易组织。商品的价格最终是通过交易行为来实现的,而交易的组织化程度、交易方式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价格的形成。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存在利用期货市场进行点价交易的惯例,实质上是期货价格为现货交易来定价,那么,选择的期货市场的发展状况、期货市场参与主体的特征会对点价交易的价格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影响我国棉花定价权的因素分析 1.我国纺织业高度竞争,企业数量众多,横向。纵向一体化程度普遍偏低。由于纺织业进入门槛较低、退出成本较小、技术要求不高,在我国经历了迅速的扩张期。到2004年底,中国已拥有纺织服装企业13,9万家,包括纺织品企业8.7万家,服装鞋帽企业5.2万家。其中,从事纺织服装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多达3万家。纺织产业整体的市场集中度较低。根据2006年6月底统计,规模以上全国棉纺织企业6980户。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95户,占4。2%。全国规模以上棉纺织行业销售收入2640亿元,利润总额83.65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销售收入287.18亿元,占10.87%,利润1.29亿元,仅占0.89%,利润率只有0.45%,亏损面达40.68%。西部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棉纺织企业亏损面更高。产业集中度低并且普遍微利生存,是我国棉花企业严重缺失定价权的重要内部原因。 2.产品差异性小。在纺织品和服装产品的差异性上来看,我国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品牌还很少。据统计,中国纺织产业的出口产品中,98%是国外品牌的贴牌加工,只有2%的产品属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缺乏自主品牌,只是不断扩张棉花生产加工的能力,势必导致如下的情况:当棉花市场供不应求时,出现抢购资源、哄抬价格的情况;当棉花资源充裕,棉花价格下跌时,出现设备闲置与浪费,造成经济损失。由于棉花价格波动频繁。这对棉农的种植决策产生不利影响。我国棉花产业“多头在外”,受国际棉花及其制成品价格波动影响巨大,影响整个产业链的稳定性。国内棉花成本高、品质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地位。国内加工企业转向大量使用进口棉花,导致国内棉花种植面积萎缩,使得国内企业的定价权能力下降。 应对当前棉花产业的严峻形势,关键要认清形势,把握走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加以应对。 1、重视棉花产业,防止棉花生产大起大落。稳定的种植面积是棉花产业稳步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市比较稳定的棉田面积约占全部耕地的1/4,覆盖农户近20万户,这不仅是自然种植条件的要求,更是长期比较效益的选择。据供销部门对历年的统计分析,种植棉花每亩的净收益平均是水稻的2倍左右。可见,棉花产业对农民增收、扩大就业、财税增加意义重大。因此,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棉花生产,防止大起大落,特别是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一方面要研究落实各项扶持措施,保护棉农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向广大棉农深入宣传引导,“危机”时刻,既有“危险”,更蕴含“机遇”,一定要冷静看待眼前困难,坚定发展信心,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同时,把工作重心放在改良品种、科学种植、主攻单产、增加总产上。此外,要按照集约发展的要求,引导和鼓励农民以转包、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棉大户、种棉能手集中,优化种植布局,实现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是在无为东西部、含山南部、庐江北部、居巢北部打造集中联片的棉花种植基地,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2、加大政策扶持,帮助棉农棉企度过难关。当前棉农、棉企面临的困难之大、来势之猛、影响之深、波及面之广为历史罕见。如何支持他们顺利度过难关,各有关方面责任重大。根据目前形势,对棉农的扶持措施建议:参照粮食收购政策,按照保护价收购棉花,目前的保护价以籽棉5.2元/公斤(种植成本)为宜;实行棉贴直补,把过去购种补贴的做法,调整为按照种植面积直接补贴方式,以保证棉农有更多的购种选择权。对轧花企业的扶持措施建议:增加国家储备,降低收储门槛,在长江中下游棉花主产区定向收储,并根据该区域气候实际条件,将回潮率指标调整为10%,同时,建议出台实行省级棉花收储,对纺织企业和棉花收购站等收购棉花给予贷款贴息等,鼓励多收购,保护棉农生产积极性;减免税费,把增值税按照销售额5‰计征调整为按增值额为基数计征,同时严格按照政策要求,清除所有不合理规费;实行扶优扶强,对省市级龙头企业或加工量10万担以上的企业,实行政策扶持。如:企业今年在银行延期还贷不影响信用等级,把技改贷款利率的7.48‰调整为信用贷款同等利率5.98‰,对涉棉中小企业实行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亏损和运费补贴,等等。 3、加快产业延伸,推进棉产品深度开发。一是科学规划。要依托我市棉花产业基地分布情况,尽快编制轧花、棉纺及有关配套行业的总体规划,使之合理布局,健康发展。当前,尤其要针对轧花企业小、乱、散,成本高、效益低,加工能力严重浪费的现状,通过整顿、兼并、重组,科学合理布点,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扶大做强龙头企业。二是招商引资。要围绕规划,放眼长远,编制项目,加大推介,引进强势企业,扶持现有企业,积极发展纺纱-织布-印染-制成品行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棉花加工增值能力。市经济开发区应加快实施轻纺工业园区规划,着力引进纺织、印染、服装等相关企业,尽快实施50万锭纺织、2000台喷气织机及配套工程等,特别是近期纺织行业纷纷调整转移,固定资产成本相对较低,应鼓励引导本市纺织企业借机主动出击,积极承接,扩大产能,早日使我市的棉花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三是优化环境。经验表明, *** 合理的政策引导和调控可以加速棉花产业的发展。主要是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推广、加大金融扶持、推进社会化服务、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规范市场秩序、加强舆论引导等方面,努力为棉花产业化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狠抓力量整合,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棉花产业结构升级要求生产规模化、加工集约化、流通 *** 化,基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供销社要充分发挥产业化牵头部门的作用,加强指导,深化服务;农业农技推广、种子供应等单位,要进一步做好良种推广、技术培训等工作;棉花协会要继续在行业内发挥服务、协调、自律、 *** 等作用,成为棉农、棉企和 *** 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轧花企业要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通过订单等形式与棉农结成利益共同体;特别要加快棉花专业合作社和棉花经纪人队伍的建设,尽快提高棉农的组织化程度和适应市场的能力,争取通过3至5年的努力,构建起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 *** 和经营 *** 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棉花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山东省是我国资源性严重缺水省份,旱灾是各种自然灾害中的之一大灾,已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构成严重威胁。针对山东省水利水资源结构特点,可通过建设平原水库、地下水库等,充分利用水资源;同时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配置水资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山东省位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集中,温差变化大,旱涝频度高。全省多年平均淡水资源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09%,人均水资源量344m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7%,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0%,全省亩均水资源量307m3,也仅为全国亩均占有量的16.7%,为资源性严重缺水地区。
一、旱灾成因分析
1.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合理,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
山东水资源量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多年平均降水量由东南沿海的 850mm向鲁西北递减到550mm;年际变化剧烈,存在明显的丰、枯水年和连续丰、枯水年,更大年径流量是最小年径流量的12.8倍。年内分配不均,汛期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0%~80%。
2.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2000年山东省工业取水量11.7亿m3,1994年达到29.4亿m3,1995年达到38.48亿m3,2010年达到43.63亿m3,2000~2010年平均年取水量39.93亿m3。农田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24.77万hm2增加到446.37万hm2,农业灌溉年用水量由4亿m3增加到近180亿m3。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600万m3/年增加到9.3亿m3/年(2000~2010年平均值)。
3.水污染加剧了供需矛盾
据2002年水质检测资料,共评价河道66条,总评价河长为 4389.4km,无一处监测河段达到I类水标准,Ⅱ类水质占评价河道的6.1%,Ⅲ类水质占评价河段的7.6%,Ⅳ类水质占评价河道的9.1%,劣V类水质占评价河段的63.6%。共评价水库30座,无一座水库符合I类水标准,Ⅱ类水质占评价水库的6.7%,Ⅲ类水质占评价水库的40%,Ⅳ类水质占评价水库的33.3%,V类水质占评价水库的10%,劣V类水质占评价水库的10%。
4.水资源浪费严重
工业生产方面,山东省2002年万美元产值用水量2030m3,美国是514m3,日本208m3,耗水量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10倍。工业生产水的重复利用率65%,比国际水平低10%~20%。农业灌溉方式落后,耗水量大。城市供水管网、用水器具陈旧落后,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损失率占供水量的20%。机关、学校、工矿、企业等公共场所浪费水的现象随处可见。
5. 人类活动导致地表水储存量减少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为了多打粮食,围库围湖造田,向荒山荒滩进军,缩河造地,使蓄水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改革开放以来,城
市建设、开发区建设大量占用湖泊、洼地,造成蓄水能力下降,不仅使大量的水资源流失,也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如济南市北园区洼地现已全部被城区占用,昔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小清河流域的青纱湖已被改造成万亩良田,羊绢洼滞洪区也面临同样的命运。
6.视洪水如猛兽,只看到水的危害,而忽视其利
在治水的指导思想上,只注重排,忽视调、蓄、滞,思路单一,一旦发生暴雨洪水,总是千方百计使其尽快人海为安。沂河、沭河和南四湖流域是山东省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过去只注重排水,而忽视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大量的洪水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加重了兄弟省的防洪压力。
7.水资源管理政出多门,不能优化配置
水资源管理城乡分割,地表水、地下水分割的管理体制,人为地增加了水资源管理的难度,无法实现各种水源的联合调度和优化配置。1998~2002年,山东省连年干旱,胶东半岛旱情尤为严重,地表蓄水接近枯竭,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烟台市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地是大沽夹河流域的地下水及门楼水库蓄水。按照先用地表水后用地下水的原则,应先用水库水,后用地下水。但由于城市供水归城建部门管理,地下水价格又较地表水低,实际是先用地下水,后用水库水,用完地下水,才用水库水。门楼水库流域面积大,来水量多,多数年份都要弃水人海,如果对水资源统一管理,就能避免水资源浪费。
二、水资源短缺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旱灾居山东省各种自然灾害之一位。据统计,1949~1990年的42年间,除1964年外,有41年发生程度不同的旱灾,全省平均每年受灾面积
173.72万hm2,成灾面积106.54万hm2。其中1989年受旱面积更大,为422.53万hm2。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降雨量减少,黄河断流,旱情日趋严重。
1991~2003年的13年间,全省平均每年受灾面积236.16万hm2,1997年、2001年、2002年3年受旱面积都在350万hm2以上。特别是1999-2002年,连续4年大旱,造成农业减产,工矿、企业停工停产,城乡供水危急。干旱灾害波及工业、农业、服务业和人民生活方方面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1年全省受旱面积353.3万hm2,占播种面积的53%,重旱133.3万hm2,663万hm2土地因旱不能按时播种,有14.67万hm2农作物出现干枯死苗,245万人出现吃水困难。烟台、威海两市缺水日趋严重,给两市供水的门楼、米山、崮山等水库基本枯竭。上半年干旱造成200多家企业停产、半停产,经济损失 110多亿元。全省因干旱造成工业经济损失151亿元,粮食损失401万t,经济作物损失67亿元。
2002年全省受旱面积361.33万hm2,其中重旱117.3万hm2,23.1万hm2农作物因缺水无法播种,67.2万hm2干枯死苗,792万人饮水困难。全省有500多家工业企业实行定量供水、 *** 生产或停产,有60个县级以上城市供水不足,影响人口207万人,年创利税1.4亿元的滨州棉纺厂因缺水被迫关闭,京杭运河济宁段累计断航100多天,200万t煤炭不能及时外运。南四湖干涸,微山县经济损失高达13.3亿元以上。全省因旱自接经济损失260亿元以上。
大量提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大面积漏斗区。1975年全省地下水漏斗面积不足1000km2,1979年达到2831km2,1989年达到
1.69万km2,2002年末地下水漏斗区面积2.7586万km2。1980~1988年,因地下水位下降,报废机井3778眼,1980~1985年共更换深井泵、潜水电泵2537台,打新井3486眼,总投资5106万元。机井越打越深,单井出水量越来越少,效益降低。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引起大面积海水侵染灾害。1979年海水侵染面积只有lOkm2左右,现经普查,山东半岛19个县(市、区)海咸水侵染面积达1006km2。海水侵染导致耕地发生次生盐碱化,造成粮食减产,农村饮水困难。
地下水严重超采,造成地面沉降,已危及城市建筑、铁路、堤防的安全。20世纪80年代,青岛市在大沽河两岸大量提取地下水,导致100多km
大堤裂缝,纵横裂缝5200多条,塌空150处,使大堤失去挡水作用。泰安市郊铁路路基发生沉陷,也是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
三、对策措施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山东省面
临的重大战略问题。根据水资源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当进一步挖掘水资源潜力。黄河是山东省重要的客水资源,多年平均入境水量近400亿m3,近十几年来,因黄河流域降水量小和上游引水量增加等原因,黄河人境水量减少为220多亿m3,多次发生断流,1997年断流长达226天,黄河水变得可用不可靠了。黄河入境水量减少,主要是黄河水量的丰枯变化引起的,从2003年开始,黄河来水情况转好,2003年入境水量255.85亿m3。2004年1~6月份,入境水量123.19亿m3,山东省引用黄河水量还有较大的空间。对干旱灾害也要进行科学分析。山东的气候特征决定了干旱灾害不可避免,但并不完全取决于水资源的多少,降水量地域分配不均、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是旱灾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水资源紧缺和干旱问题,须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措施。
1.加快对水库、湖泊的除险加固,更大限度地拦蓄洪水
山东省已建成大型水库32座,中型水库152座,小型水库4965座,总库容154亿m3,其中兴利库容80多亿m3。这些水库多兴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工程先天不足,为保证防洪安全,在调度运用上,预留出了一定的防洪库容,规定了起调水位(称为汛中限制水位)。这一规定对于确保水库防洪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蓄水有一定影响,减少了兴利库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对部分大中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同时气象预报准确率有了较大提高,全省雨水情自动测报基本普及,大大提高了洪水预见期,为水库按设计水位运用提供了条件。大中型水库全部按设计水位运行后,将增加蓄水能力14亿m3。因此,要进一步加快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已完成除险加固的水库应尽快按设计蓄水位运行,增加蓄水。
2.充分利用黄河水
山东省引黄范围达11个市的68个县区,在黄河两岸建有引黄涵闸63座,设计引水能力2423m3/s,设计灌溉面积23.28万hm2,引黄实灌面积180万hm2。已建引黄蓄水平原水库88座,设计总库容7.8亿m3,引黄蓄水能力20多亿m3。鲁西北地区是山东省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粮食产量稳步增长,靠的是黄河水的支撑,青岛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引黄济青功不可没。近年来,沿黄地市相继修建了平原水库,黄河水由过去仅向农业供水,拓展为向城市、工业和居民生活多目标供水。济南、聊城、德州、滨州、东营、淄博、青岛等市的城市和工业用水主要是黄河水;滨州、东营等市把黄河水送到沿海各县的乡村,使长期饮用苦咸水的群众喝上了黄河水。1972年黄河山东段发生之一次断流,1981年山东段首次全部断流后,断流频繁发生。为保证黄河生态需要,国家作出重要决策,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一定的人海水量。黄河断流和保证人海水量的事实提醒我们,黄河水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必须科学引用黄河水。
3.合理开采地下水
前几年连续干旱,因大量开采地下水,山东省地下水漏斗区达2.7万km2。2003年山东省进入相对丰水期,全省平均降水量925mm,地下水补给
量大,漏斗区减为1.4万km2。2004年的降雨量较充沛,漏斗区将会进一步减少。山东省地下水储存量较大,调蓄能力较强,补给量有保证,是最可
靠、更优质的水源。按照水利部地下水应该“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的要求,对地下水要合理开发。在地下水潜力较大的地区,要进一步加大开
发力度,保持采补平衡,特殊年份可适度超采;对地下水漏斗区要限采或先补后采;严重漏斗区、海咸水入侵区禁采地下水。
4.构筑调水 *** ,实施跨流域调水
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把南四湖、东平湖、引黄济青、胶东调水工程等连接了起来,形成了一条横贯东西的输水大动脉,把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连结为一体,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化配置提供了条件。实现水的跨流域调度,必须构筑全省输水 *** ,把山东省的主要河流、大型蓄水工程连接起来,丰枯调剂,互为补充。在此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按照当地水和黄河水、长江水的次序,依次分配使用。
5.科学调度洪水,实现洪水资源化
实现洪水资源化的前提条件是能留住的洪水就要留住,这首先需要有蓄水的工程设施,其次是要有跨流域调水的工程设施。要充分利用现代科
技手段科学调度洪水。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普及,使降雨和洪水随时处于我们的监控之下,根据来水情况尽量采取小流量泄洪,以延长泄洪时间,
增加河流人渗水量,补充地下水源。有条件的地方要恢复湖泊、涝洼、湿地,给水以栖息之地,这样不仅能减少洪涝灾害危害,而且可改善生态环境。沂河、沭河、南四湖流域雨量丰沛,防洪压力较大,尤其是南四湖出口不畅,是山东省防洪的重点、难点。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南四湖的洪水资源化成为可能。2003年南四湖下泄水量20多亿m3,仍蓄水27亿m3。南水北调工程竣工通水后,将南四湖、东平湖水调入中、东部,将大大缓解山东省的水资源压力,也减轻了江苏省的防洪压力。沂河、沭河的洪水也是山东省宝贵的洪水资源,要尽快研究洪水资源化的方案。
6.拦明流,截渗流,节节拦蓄
山东省河流众多,在大中小各类河道已建大中型水闸900余座。过去,由于河道蓄水对防洪有不利影响,也易产生次生盐碱化,对是否应该建闸
争论不休,影响了拦河闸的建设。橡胶坝的出现,从根本上解除了河道建闸蓄水对防洪的影响。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大力提倡在河道中建设蓄水工程,特别是橡胶坝蓄水工程。封堵河道人海口,兴建地下水库,是近年来拦截河道潜流、减少水资源流失的新的探索。建设地下水库,有投资少、不占耕地、不需移民、蒸发量低等优点,但如何防止地下水污染应进一步研究、观察。山东省的黄水河、大沽河、大沽夹河都在河口修建了地下水库,库区地下水位大幅度提高,不仅缓解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也防止了海水入侵。
7.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
农业是用水大户,约占水消耗量的75%,节水的潜力更大。要通过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损失、加强水的计量、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等环节降低水的消耗。要通过媒体,大力宣传节水的重要意义,增强群众的节水意识,倡导“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公德,推广节水器具,提倡一水多用,把节水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同时,还可通过调整水价,用经济杠杆来约束人们的用水行为。
8.实行水务一体化,地表水、地下水统一管理
实行水务一体化,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条件。实行水资源统管,有利于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实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一体化。按照先地表水、后地下水的原则,优先利用当地水,充分利用黄河水,合理开采地下水,科学调引长江水,达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配置,全面节约,高效利用,有效保护。
网站首页: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微信:527209157)
本文链接:http://52ol.cn/post/147540.html
Copyright 2012-2024 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 网站地图 邮箱:diyijiaoyi@qq.com 微信:527209157 湘ICP备18014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