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 » 正文

国内关于期货的研究(期货市场研究)

6.65 W 人参与  2022年12月03日 11:42  分类 : 最新  评论

期货的概念

期货是现在进行买卖,在将来进行交收或交割的标的物,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还可以是金融指标。交收期货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后,一个月之后,三个月之后,甚至一年之后。期货市场最早萌芽于欧洲。

[img]

中国期货市场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国期货市场的产生起因于80年代的改革开放。1987年前后,一些关于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文章见诸报端。为了解决价格波动这一难题,使有效资源能得到更加合理的使用,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先后做出重要指示,决定研究期货交易。1988年3月七届人大之一次会议上的《 *** 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商业体制改革,积极的发展各类批发市场贸易,探索期货交易。”从而确定了在中国开展期货市场研究的课题。

拓展资料:经过一段时期的理论准备之后,中国期货市场开始进入实际运作阶段。在1990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作为我国之一个商品期货市场,迈出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之一步。

中国的期货市场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之一阶段从1990年到1995年,遍布全国各地的交易所数目一度超过50家,年交易量达6.4亿手,交易额逾10万亿元,期货品种近百种,交投可谓非常活跃。但是,当时的法规监管较为滞后,发生了不少问题。因此,国务院决定全面清理整顿期货市场,建立适用于期货市场的监管法规,将交易所数目减少至15家,期货经纪公司数目大幅缩减,并限制了境外期货交易。

第二阶段是1996至2000年,国家继续对期货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加上中国证券市场迅速发展,期货市场步入低潮。1998年,国家把14家交易所进一步削减至3家,即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2000年,期货交易量萎缩至5400万 手,交易额为1.6万亿人民币。

从2001年至今是第三阶段。期货市场逐渐复苏,期货法规与风险监控逐步规范和完善。2004年,国内新增棉花、黄大豆2号、燃料油与玉米4个品种。2005年交易量恢复增长到3.23亿手,交易额达13.45万亿。白糖、棉花交易平稳,小麦品种较为成熟,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逐步发挥。2006年,中国期货市场即将推出金融期货品种。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简史(分为哪几个阶段)

中国期货交易,是从一百多年前,中国紧闭的大门被 *** 战争中英国的船炮闯开后,中国从此逐渐沦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而开始的。 中国的民族工业在外国侵略的空隙中缓慢地发展,为求生存,中国大多的有志之士和知名企业家积极学习实践资本主义经营模式和管理经验,其中包括开展期货交易。清朝末年,主张“维新变法”的梁启超曾倡议组织交易所,称作“股份悬迁公司”。 北洋 *** 工商部长张春也曾主张“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能”的实业救国论,并于1913年组织讨论在通商口岸建立交易所。 1914年梁启超在中国建立了上海机器面粉公会。公会虽然不是期货交易所,但已与现在的期货交易所非常相似。 1914年,在张睿推动下,北洋 *** 颁布了《证券交易所法》,翌年4月,又颁布了《证券交易所法细则》。 1916年,孙中山先生得知外国人要在上海滩建立交易所,他即与上海总商会长虞洽卿商量,准备建立上海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并上报农商部审批,以消除外国人垄断上海市场的欲望。 1917年2月,农商部批准建立证券交易所,随后虞公与另一些人又积极筹办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金银交易所。 就在上海紧锣密鼓筹办交易所之际,1918年夏,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了。 1920年7月1日,虞公等人正式开办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始了中国商品的期货交易,1921年3月,北洋 *** 颁布了《物品交易条例》;4月,又颁布了《物品交易所条例实施细则》。 1920年7月1日开张营业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半年就赚了50万元。 1921年初开业的上海面粉交易所,因其盈利而股票价格不断上涨。 由于片面理解和利益驱动,一时间形成了办交易所的热潮。从1921年5月起,上海新开办交易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迄止1921年底,仅半年时间,就有140多家交易所以新的面孔出现在上海滩。 上海办交易所热浪席卷全国。天津、北京、广州、汉口、南京纷纷筹备。上海不仅各大行业有交易所,而且烟、酒、火柴、麻袋、泥灰等小行业也都办起了交易所。 五花八门的交易所建立之快之多,连商业经济发达的国家也被惊得目瞪口呆。芝加哥才两三家,美国也才几十家交易所,英美自叹弗如!摇旗呐喊的交易所还没来得及放开喉咙大声喊价竞价,就因其周转不灵,经营不得要领,许许多多交易所陷人困境而被迫停止营业。到1922年3月,仅剩12家交易所能撑起门面营业,最后又有半数夭折,被称之为“民十信交风潮”(注:民十指民国十年,即1921年)。经过“民十信交风潮”,加上战乱频繁,大多数国民对公债和股票都失去了信任,因此,在1921年后的七八年时间里,中国的交易所发展极为缓慢,直到1929年10月国民 *** 正式颁布了《交易法则》,1930年1月又颁布了《交易所法施行细则》,交易所的发展和管理才有了比较统一的依据。这时期没有真正的期货交易,但后来实行了一种延期交割的方式,称“便交”,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期货交易。抗日战争胜利后,时局相对稳定,旧中国各地的证券交易所和期货交易逐渐步入正轨。1946年9月,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共有证券和物品两个市场,经纪人230人。天津证券市场的原华北证券交易所也恢复营业,上市股票达23种。刚开始,由于股市疲软,业务冷清,经纪人申请退出者不断增多,故而,人们举办了延期交割业务,又称“递交”,实为变相的期货交易。结果,极大地 *** 了证券交易的活跃,吸引了大量的社会游资。据统计,许多居民都参加了证券和期货交易,整个上海滩证券市场吸引游资大约1500-2000万元,从而导致交易所的短暂繁荣。上海解放以后,为了打击投机商人的投机倒把行为,人民 *** 于1949年6月10日查封了上海证券大楼,1952年7月,天津证券交易所也宣布停止。至此,交易所在中国大陆上宣告完全进人停止阶段。 1990年以后,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一步改革开放,在众多工商人士和知名学者的倡导下,中国的期货市场又重新浮出水面,并稳步走向世界。期货交易市场以其特有的功能在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下,对市场远期的价格进行指导和发现,并为企业的经营提供避险和套期保值,从而成为国内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990年10月12日,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作为我国之一个商品期货市场开业,迈出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之一步。纵观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史,从1986年就开始了理论探讨。开始试点后基本上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初步形成阶段(1990年-1994年)、清理整顿阶段(1995年-2000年)、规范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在这段时期内,期货市场由初创时期的50多家交易所、近千家期货经纪公司到缩减到现在的3家交易所、近200家期货经纪公司。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期货交易所为核心的较为规范的市场组织体系,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期货理论和实际操作队伍,期货市场的功能初步显现和发挥,期货市场进入了规范发展的新阶段。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期货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认同和重视。我国的“十五”计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稳步发展期货市场”,为期货市场的稳步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期货有什么用处

期货是风险管理工具

风险管理工具是期货套期保值功能的延伸,也可以说是后者概念的抽象化。当代金融市场在进行期货品种设计开发的时候,正是以风险管理工具这一思想作为指导的。评估品种开发成功与否,也以风险管理功能发挥效果作为主要标准。目前,我国股指期货品种研究与开发工作,就是在把期货视为风险管理工具这一思想范畴下进行的。

将期货视为风险管理工具,这是从宏观战略角度思考期货作用的表现。原来人们关于期货风险认识仅集中于某一行业或某一具体商品上,现在风险含义已经扩大,人们充分认识了风险更丰富的外延,不仅有非系统风险而且有系统风险。期货对宏观经济发挥重要作用,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讲是对系统风险进行分解,通过期货品种开发,从而达到分散系统风险的目的。当然,也有直接开发系统风险管理工具来服务宏观经济的,比如股指期货。因此,在进行股指期货研究开发的时候,研究者们十分强调期货对宏观经济起到重要作用的一面,将其视为股市广大投资者提供的风险管理工具。

期货功能只有通过投资者掌握运用多样化风险管理工具之后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期货对宏观经济产生的重要作用也只有在期货品种多样化的基础才能表现出来。支持各种期货品种开发的指导思想,以期货功能特别是规避风险功能认识的抽象化即风险管理工具理论为基础,前者是后者的必然延伸。当前加强期货规避风险理论研究宣传,积极开发各种期货品种,对于彰显期货对宏观经济的重要作用至关重要。

1深入分析套期保值功能,正确认识风险管理工具的含义。

套期保值是为现货商设计的一种保守交易方式,也是现货商合理运用期货功能的方式。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趋同性,使现货商运用期货保证金制度对现货进行保值成为可能。期现价格的趋同性和期货保证金制度是现货商进行套期保值的两个基本条件。

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如何产生趋同现象呢?一是在影响现货价格波动的因素中,有现货商对未来预期的成分,这样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的影响因素存在一致性。二是现货商对期货市场的合理运用,现货商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中其思想行为给期货价格带来重要影响。这两个方面是期现价格产生趋同性的客观基础。

不仅套期保值以期现价格的趋同性为基本条件,而且套期保值功能发挥与期现价格趋同性表现互为因果。加强对两者之间存在关系的认识十分重要,它要求人们不要人为地限制套期保值功能发挥,否则必将造成期货价格走向与现货价格背离,而期现价格走向背离的结果势必影响套期保值功能发挥。国内期货在其发展初期曾发生过诸多事件,其中主要表现之一就是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严重背离。这一现象与有关方面在制订交易制度时忽略套期保值功能与期现价格趋同性互为因果关系有关,有的交易制度甚至人为地限制套期保值功能的充分发挥。这些事件也严重影响了套期保值功能的发挥,给社会认识期货市场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从效果来讲,保值是一个相对概念,保值可能是获利保值,也可能仅减少亏损。原因在于保值交易带有一定的预期性,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起作用,因为现货商是运用期货进行保值的。保值的效果是锁定利润和锁定风险,由于以持有现货(;不管是现在持有还是将来持有);为条件,这就决定了保值与“敞口”的投机交易有别。因此,财务结算上要求保值效果必须与现货联系在一起,不能独立结算。目前有些企业仍然存在着对期货套期保值理解上的障碍,比如作为卖出保值者,只看到期货操作账面上出现赢利的一面,看到亏损就接受不了,认为期货有风险。

事实上,对于保值者,只要实施了保值行为,比如在期货上卖出自己的库存,市场下跌,期货账面上出现赢利固然可喜,与此同时库存代表的市面价值也相应地贬值了。在这里,保值的作用是通过期货赢利弥补了现货贬值带来的经济损失。对于因保值而出现期货账面亏损的现象,同样不必痛心疾首,因为现货是升值的。保值是作为锁定利润或锁定风险的手段,对于保值者,期货账户上的结果若没有与持有现货这一事实联系在一起,则没有任何意义。因此,真正的保值者不必为赢利所喜也不必为亏损而悲,保值的风险不在于期货而在于现货。如果保值者过于在意期货上的亏损,强调期货风险,必然影响其对套期保值功能的正确认识。当前要扩大投资者参与期货的规模,使企业、现货商正确认识期货市场风险及套期保值功能十分必要。

2在风险管理工具定义下,对冲基金拓宽了期货的作用。但必须指出,对冲基金的所为并没有创新期货套期保值功能,因为它的交易行为与套期保值有根本性不同。

作为风险管理工具,期货不仅适宜与期货品种相关的企业、现货商进行套期保值,而且适宜一些大的投机机构、资产管理公司。只要操作 *** 得当、判断正确,后者运用期货进行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将十分有效。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运用期货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它确实有与期货相关的现货持仓,比如拥有股票、国债等,在预期不利的情况下,运用股指期货、股票期货、国债期货等进行风险管理。二是在考虑到持有某些现货包括物业等获利机会较小的情况下,决定通过期货市场套利以获取较好的投资收益。

作为大的资金持有者,在期货中进行“敞口”投机交易即单边交易会面临很大风险,因此常常需要进行组合投机,利用不同市场的相关性,在一个市场买入而在另一个市场卖出,从而达到降低风险扩大获利面的目的。国外对冲基金采用这种 *** 十分普遍。他们跨时间、跨市场、跨区域进行套利,充分发挥资本自由流动、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特点,将所管理资金配置于更优状态。但是,不论从追求的目的和操作的方式来看,对冲基金的套利行为与传统的套期保值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区别对冲基金套利行为与套期保值的时候,首先须明确反向操作或反向持仓不是套期保值的核心概念。从严格意义上讲,持有现货者并没有买入的性质,如生产商对现货的拥有,套期保值可以对现有的现货进行保值,也可以对未来的现货进行保值。因此,在进行套期保值时,没有与期货行为相反的事实同时出现。套期保值首先是一种需要,对风险进行管理、对利润进行锁定的客观需要,而不是两种相反交易行为的组合。不明确这一点,很容易将期货中两种同时出现等量的且相反的交易行为视为套期保值。事实上,像对冲基金这样一买一卖两种相反行为,充其量只是效果上的套利,不是所谓套期保值,尽管它的操作原理可能来自期货套期保值操作 *** ,而且可能与套期保值一样同为保守的交易方式。

基金的套利行为与现货商的套期保值有本质上的区别。前者的行为可准确称为对冲,是一种纯粹对期货市场相关性及交易机制的合理运用,这种行为并非无风险,只是风险可能较小,一旦判断有误,一样为风险淹没。近年来国外老虎基金、量子基金相继失利就是更好的例子。而现货商只要坚持套期保值原则,可以在期货中实现无风险或零风险状态,是对冲基金的行为所无法达到的。从风险转移的内容来说,对冲基金在期货中的套利行为不是转移期货标的相应的现货市场风险,确切地说它所要转移的是持有本金不能增值的风险。在汇率利率变化不构成风险或者它们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的时候,这种套利行为实质上是逐利的。因此对冲基金对期货的运用一般宜视为逐利工具,有时也视为风险管理工具,特别在基金采用较保守有效的操作 *** 的时候。

准确理解对冲基金套利行为实质,除了明确它与套期保值行为的区别外,还要明确风险管理工具这个定义与套期保值概念的逻辑关系。风险管理工具这一定义虽来自于套期保值功能含义的抽象化,但经过抽象概括之后,风险管理工具定义的外延已经比套期保值丰富,比如现代金融市场上将期权交易也视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它是在风险管理工具这个定义下创新出来的,它与期货不是一个概念。在现代金融市场诸多风险管理工具中,由于期货是最有效的一种工具,是众多风险管理工具之首,以至于理论上常把期货与风险管理工具概念等同。同样,都是在风险管理的理念下运用期货进行交易,对冲基金的套利行为与现货商的套期保值在性质上不一样完全可以理解。对冲基金的套利行为与其说是对期货市场保值功能创新运用,不如说是对期货投机功能的充分开发。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冲基金套利交易的背后没有一个保值对象——相应的现货。

最近有些专家将对冲基金的操作行为也视为国际期货现代意义上的“套期保值”,并认为国内“套期保值”理念落后是限制许多企业参与期货的重要原因,要求对“套期保值”进行创新,让国内许多企业也效仿国外基金进入期货市场。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及投资机构不能进入期货市场是事实,这个事实突显出我国期货游离在主流经济之外的特征,以及与国际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存在的巨大差距。事实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国家相关法律的制约及缺乏相应的适合各类投资者需要的期货品种等。而将原因归咎于国内对套期保值功能认识的滞后,认为需要对套期保值进行创新,这种解释有值着商榷之处。

首先,国外对冲基金对期货的运用,其行为与套期保值概念没有内在联系;其次,对冲基金对期货的运用,是在将期货视为风险管理工具这样的认识很普遍或者社会已达成普遍共识的情况下出现的。而我国对于期货是风险管理工具的认识还很不普遍,社会认识的差别及期货品种缺乏决定了我国企业或投资机构参与期货的状况,也决定了国内与国际期货发展现状之间的距离。

必须强调指出,国内期货存在的状况不是靠所谓套期保值功能创新所能改变的,况且国外对冲基金的操作与套期保值风马牛不相及,如此倡导套期保值创新将会造成一些重要的思想认识和 *** 上的混乱。比如将现实问题视为理论问题,试图通过创新期货理论特别是创新期货功能理论来解决现实问题,可能把期货发展引入歧途。对我国来说,加强对期货基本功能的认识十分重要,它有助于缩小与国际上的认识差别,为国内期货深入发展夯实思想基础。就创新内容而言,我国期货市场当务之急是进行期货品种创新,即进行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开发,期货理论创新则次之。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广泛进行期货基本知识普及教育尤为迫切。

期货价格发现功能

1价格发现的实质。

期货价格发现是一个有关未来价格的认识,价格发现使未来存在得以确定,正如现货价格的确定一样,所以期货也被称为交易未来。与此同时,期货发现价格,给相关的生产商消费商计划生产消费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商品流通。关于这些认识,目前人们的异议并不多。或许这个价格发现功能并非期货所独有的原因吧,只要有投机交易且交易又十分集中的地方,市场价格皆具有未来发现功能,股票市场、新兴批发市场也具有这个功能。在沪深股市中,股民们认为,买入某个股票是看好企业的未来收益,这样的认识与价格发现含义一致。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与投机定义的词源意义有关,实际上与人们预期交易有关。

期货在本质上是交易未来,又由于其投机功能较其它市场显著,故价格发现功能十分明显。在论述价格发现内容时,有学者认为,期货价格发现是价格趋势的发现,而不仅仅是价格水平发现,价格发现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过多拘泥于具体价格的是非是没有现实意义的。期货价格发现的这个特点,可以认为是期货市场往往比现货市场活跃、期货市场价格波动比现货市场大的原因,因为后者在具体交易中交易者十分在乎具体的价格水平,对于价格未来性信息考虑没有期货更充分。

2价格发现功能与套期保值功能的关系。

期现价格的趋同性是建立在两个市场价格运动趋势基本一致的基本上的,它是现货商进行套期保值的基础,如果期货价格发现不是以期现价格趋同性为主要内容,而发现的是期现价格相异性,则期货市场便失去了套期保值功能。因此,期货价格发现内容规定为期现价格趋同性十分重要,它是决定期货价格是否具有风险管理功能的基础。为了确保风险管理功能正常发挥,有必要对偏离期现价格趋同性的期货价格发现过程进行规范管理,期现价格趋同性也成为期货价格发现是否合理、是否理性的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讲,鉴于某一时候期货市场价格背离现货价格的现象已经昭然若揭,一些操纵市场者的用心已洞若观火,有关方面对期货价格进行必要的管理是应该的。历史上有关交易所的风险提示政策及时出台,理应得到投资者的支持。

风险是来自未来不确定性的概念,期货价格发现由于是未来发现,从这个意义讲是现货市场风险揭示的过程,从而使现货商实现了风险转移。因此,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发挥也是现货商进行套期保值的基础。这就要求有关方面对期货市场功能进行全面的开发完善,并充分让它们发挥作用,强调一方而偏废另一方,会影响到期货市场健康发展。

期货投机功能

期货投机性或投机功能的来源,是期货交易制度内含的还是外生的?投机功能发挥与其余功能有冲突吗?这些问题涉及投机功能与其它功能的关系。期货由于以未来为交易对象,又以保证金制度吸引和强化交易者的投机意识,故与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功能一起共生于期货市场中。认识期货三大基本功能的共生性很重要,它们源于期货市场的制度创新和交易对象特点,就像人的五官共生于人身上一样,五官功能之间没有冲突,期货三大基本功能——投机功能、价格发现功能、套期保值功能,三者之间也没有本质上的冲突。这是正确认识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

问题是投机性是诸多市场普遍存在的功能,并非期货所特有,只不过是期货交易对象特征及交易制度设计使这种投机功能发挥得比其它市场更加充分。投机交易是一种预期交易,从追求的效果来说与套期保值明显不同。投机交易者追求期货合约价格波动带来的价差利润,同时意味着要承担风险;套期保值者则转移风险进行保值,其风险转移至投机者身上。因此,套期保值功能发挥与投机功能发挥成正比关系,投机越充分,保值效果越好,风险转移越彻底。

关于投机性的作用问题,国内目前仍有人主要看到其对期货市场流通量的贡献上,认为没有投机性就没有流通量,为追求流通量而放纵不合理的投机性。其实,期货市场流通性或流通量有两个方面的来源,一方面是投机交易,另一方面是套期保值,其中包括期货市场流通的现货量。流通量决定于这两方面的交易量,流通量成为期货市场投机功能与套期保值功能发挥的重要指标。在对期货流通量的贡献中,投机交易与套期保值交易是共荣共损的,不存在流通量少是因为一方交易量大抑制了另一方参与的问题,在现实中期货流通量增减与市场价格水平还有一定关系。有人在解释期货市场流通量少时,将投机功能与套期保值功能对立开来,在追求流通量过程中,建议通过制度设计对某一方有所袒护而抑制另一方功能发挥达到扩在流通量的目的。这样的认识是有失偏颇的。下面的观点代表了目前关于两者对立化的认识。“此群体(;这里指套期保值者);的出现对实现期现结合、探索期货市场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服务的新途径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大量实物交割不断涌现也将威胁到当前粮食期货市场的正常发展。”一方面强调套期保值功能发挥有利于彰显期货市场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认为会影响投机功能的发挥,将两者关系对立化。这种观点既没有认识到作为基本功能两者共生于期货市场的无冲突性关系,也容易误导市场有关方面为活跃某一期货品种而走急功近利的道路。这种观点容易在处于困境中的期货市场存在,它可能成为解释困境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并成为解决困境的指导思想。从国内期货这些年的发展过程及近来某些品种的运行状况看,以对立投机功能与套期保值功能的观点指导期货市场交易制度建立、指导市场开发和运作是行不通的,真正要解决问题还须拓宽思路,在正确认识期货套期保值、价格发现、投机等功能关系的基础上完善交易制度,同时加强研究,开发出适合期货市场发展规律的品种,以满 *** 易者的需要。

国内期货专业考研哪个学校更好?

首先,不知道你读期货类的研究生,是出于什么考虑,目前国内院校极少有专门的期货专业.期货行业内的好手,很多都不是科班出身的,如果你是想要做职业的期货投资者,你读期货类的研究生意义不是很大,我个人觉得这个行业的理论和实践的关联性不是很强的,个人的修为还是要从大量的实践和反复总结中来的.

三个推荐:

1.中国农业大学

常清教授 博导 期货行业的元老了,他带期货方面的研究生.他本身是金鹏期货的董事长.自己也做盘.

2.北京工商大学

有个期货研究所 胡俞越教授 是期货理论界比较知名和权威的人士

3.重庆工商大学

好像是有个期货专业什么的,具体的记不太清楚了.

想念期货期权方面的研究生,国内有哪些大学在这方面比较好的,请帮忙推荐一下。

北京工商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下设期货与期权研究生专业,是国内的领头羊,毕业生都就职于交易所,期货业协会,各大期货公司等等

网站首页: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微信:527209157)

本文链接:http://52ol.cn/post/29458.html

国内关于期货的研究  

本站福利推荐!!!

正规期货账户开户!交易所手续费加1分(+0.01元),无条件!无资金手续费要求,享受手续费加1分!

期货开户微信:527209157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 上一篇 下一篇 >>

Copyright 2012-2024 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 网站地图 邮箱:diyijiaoyi@qq.com 微信:527209157 湘ICP备18014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