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正文

外资粮食期货市场(国内粮食期货)

7.24 W 人参与  2022年12月13日 14:25  分类 : 推荐  评论

ABCD四大粮商在中国合法吗?

世界四大粮商的前世今生 ABCD--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

四大粮商的中国布局

美国ADM公司在中国的动作较为明显,它和新加坡WILMAR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益海(中国)集团是ADM在中国扩张的典型代表。益海集团成立于2001年,总部设在上海陆家嘴。目前该集团在国内直接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达38家,另外还参股鲁花等多家国内著名粮油加工企业,工厂遍布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各主要省份及四川、湖北、湖南、新疆、宁夏、黑龙江等内陆地区,贸易公司及办事处已覆盖除 *** 和港、澳、台地区外的全国各省。该集团油籽年压榨量达1000万吨,油脂年精炼能力300万吨,分提能力达100万吨,出口豆粕占全国年出口总量的70%以上,是国内更大的油脂、油料加工企业集团之一。在大力发展油脂、油料加工项目的基础上,该集团又全面进军小麦、稻谷、棉籽、芝麻、大豆浓缩蛋白等粮油精深加工项目,同时又先后投资控股和参股铁路物流、收储基地、船务、船代等辅助公司,向着多品种经营和多元化发展。早在2005年,益海集团便开始将投资方向转向其他农产品加工领域,在黑龙江投资益海米业。2005年12月,又成立益海(佳木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负责集团东北业务开展。益海(佳木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已与黑龙江益海粮油和黑龙江龙粮储备公司合作,建设大型收储基地;开展水稻、玉米等国内外贸易;组建物流公司,贯通运输通道;建设玉米、大米加工基地;在佳木斯等优质水稻大豆主产区建立大型粮食加工基地。益海集团已在东三省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建立了完善的粮油业务 *** 。

嘉吉在中国建有27个独资和合资公司,其总部位于上海,在中国大部分省市建有饲料厂、榨油厂、高糖果厂等各类加工厂,并已在布局中国的化肥市场。嘉吉在华已经建立了全资的山东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以及合资的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等。除了种植领域外,嘉吉在华的链条基本搭建完成。

进入中国市场较晚的邦吉,在全世界32个国家拥有450多个工厂,在四大粮商中,以注重从农场到终端的产业链完整性而著名。

路易达孚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与中国有饲料和谷物贸易。

WTO关于外资企业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到2008年已经结束。也就是说现在,外资可以名正言顺地在国内从事粮食的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大国,面对如此庞大的中国市场,以四大粮商为首的外资粮商各个摩拳擦掌,希望多分一杯羹,而这对于中国粮食市场来说,是狼来了还是像鲶鱼一样促进中国粮食市场的健康发展,至今争论未休。

外资的进入,给一些国内粮食企业带来了恐慌。有人担心外资进入粮食流通领域后,凭借其强劲的实力,通过兼并、收购、合作等方式主导国内粮食流通格局,挤压国内粮食企业的生存空间,控制中国粮价,威胁国内粮食企业的生存进而危及到国内粮食安全。所以一些人建议 *** 应以行政的方式继续限制外资在粮食领域的活动。受此影响,据媒体报道,一些外资企业在申请《粮食收购许可证》的时候,已经遭到当地粮食主管部门的拒绝。原因是上头通知,要求停止对外资企业发放许可证。

在反对外资进入中国粮食产业的理由中,中国大豆市场开放的所谓“教训”被提及的最多,2001年中国对外开放大豆市场,外资企业不断涌入国内,跨国巨头开始染指中国大豆业。2004年,在遭遇国际投资基金的疯狂打压后,中国中小型大豆加工企业和本土榨油企业不堪承受负荷,纷纷宣布破产,被外资低价兼并。2008年,据美国农业部预计,中国全年将进口3550万吨大豆,进口依存度将首次突破70%。中国90多家主要国内榨油企业中,64家已变成外资独资或合资,控制了中国85%的实际加工总量。大豆定价权基本旁落。大豆市场的“教训”历历在目,许多人认为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也许会重蹈覆辙。

但是据业内人士分析,“ABCD”企业控制中国的大豆定价权实际上并不是仅仅为了获取加工利润这么简单,而是在做一个非常庞大的全球战略布局,中国仅仅是这个布局的一环。

跨国粮商控制了中国的大豆市场后,在世界范围内就形成了原料在国外、加工在中国的布局。

三、四大粮商整合下的国际粮食市场

不管人们愿不愿意相信,“ABCD”四大粮商控制着全世界80%的粮食交易量,“只有他们可以定价”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似乎有些不平,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在国际各个市场都在整合、重组的大环境中,国际粮食市场却走在了前面,四大粮商以绝对的优势占据了国际粮食市场的大部分江山,控制了多国的粮食贸易,并与多国的 *** 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就更加加固了四大粮商的“江湖”地位,似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们到处攻城略地。而方式不外乎侵占粮食市场、通过期货控制粮食市场,最危险的是,四大粮商都是一条龙的集团化运作,从种子、化肥等生产环节到建立自己的运输通道等流通环节,掌控了整个链条。也正是因为链条式的发展模式使得四大粮商更容易控制粮价,从中盈利。邦吉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奇迹般的业绩归功于国际市场的高粮价,尽管也有矿产等投资,但是农业部门始终是邦吉最强的部门。2007年,所有地区业务都出现了增长,在欧洲和南美,谷物开发和油料作物的加工利润增加了;在北美,谷物出口则大幅增加。

四大粮商因经营的侧重点不同,其经营模式也不尽相同,例如在生物燃料领域,向来以注重研发著称的ADM,几乎在生物燃料出现之初就迅速成为美国更大的生物乙醇生产商。而在美国前总统布什提出生物燃料计划后,ADM更是双手支持,而其他粮商则谨慎得多,目前为止,邦吉仅在巴西有一家独资的甘蔗乙醇生产厂。路易达孚也是直到2006年,才开始在美国兴建了之一个年产8000加仑生物柴油的工厂。至于嘉吉,尽管也生产乙醇,但是为有兴趣的投资者提供生物燃料技术和服务的热情,似乎超过了他们自己投资生产的热情。四大粮商的分歧在于对市场未来走向的判断不同。以嘉吉为代表的一方意见认为,粮食市场的涨价并不能有效抑制需求,也不能有效扩大耕地,因此未来不会有很多粮食可被用于生物燃料。另外,生物燃料的未来发展,直接取决于石油的价格,如果石油价格下跌,那么生物燃料将无利可图。

虽然四大粮商手握全球80%以上的农产品贸易,只要这四家愿意心照不宣地向一个方向行动,其影响力毋庸置疑。因此很多人都在担心农产品自由贸易体系将要面临崩溃,因此各国 *** 纷纷采取行动保护本国的粮食安全,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主席兼总裁葛诺仁也曾说过,四大粮商之间存在的是竞争关系,其间并没有类似于欧佩克之类的合作组织,很难形成统一的利益趋势。但是,四大粮商的“能量”依然不容小视,各国的反应也并非毫无根据,这也服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四大粮商的实力与影响力,在以竞争为前提的国际粮食市场环境下,实力雄厚的四大粮商已很难超越,而它们的下一步动作也将引起各国的密切关注

在中国 *** 和法律的控制内,合法运行。

[img]

现在山东的旱情怎么样?

山东省是我国资源性严重缺水省份,旱灾是各种自然灾害中的之一大灾,已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构成严重威胁。针对山东省水利水资源结构特点,可通过建设平原水库、地下水库等,充分利用水资源;同时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配置水资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山东省位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集中,温差变化大,旱涝频度高。全省多年平均淡水资源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09%,人均水资源量344m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7%,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0%,全省亩均水资源量307m3,也仅为全国亩均占有量的16.7%,为资源性严重缺水地区。

一、旱灾成因分析

1.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合理,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

山东水资源量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多年平均降水量由东南沿海的 850mm向鲁西北递减到550mm;年际变化剧烈,存在明显的丰、枯水年和连续丰、枯水年,更大年径流量是最小年径流量的12.8倍。年内分配不均,汛期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0%~80%。

2.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2000年山东省工业取水量11.7亿m3,1994年达到29.4亿m3,1995年达到38.48亿m3,2010年达到43.63亿m3,2000~2010年平均年取水量39.93亿m3。农田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24.77万hm2增加到446.37万hm2,农业灌溉年用水量由4亿m3增加到近180亿m3。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600万m3/年增加到9.3亿m3/年(2000~2010年平均值)。

3.水污染加剧了供需矛盾

据2002年水质检测资料,共评价河道66条,总评价河长为 4389.4km,无一处监测河段达到I类水标准,Ⅱ类水质占评价河道的6.1%,Ⅲ类水质占评价河段的7.6%,Ⅳ类水质占评价河道的9.1%,劣V类水质占评价河段的63.6%。共评价水库30座,无一座水库符合I类水标准,Ⅱ类水质占评价水库的6.7%,Ⅲ类水质占评价水库的40%,Ⅳ类水质占评价水库的33.3%,V类水质占评价水库的10%,劣V类水质占评价水库的10%。

4.水资源浪费严重

工业生产方面,山东省2002年万美元产值用水量2030m3,美国是514m3,日本208m3,耗水量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10倍。工业生产水的重复利用率65%,比国际水平低10%~20%。农业灌溉方式落后,耗水量大。城市供水管网、用水器具陈旧落后,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损失率占供水量的20%。机关、学校、工矿、企业等公共场所浪费水的现象随处可见。

5. 人类活动导致地表水储存量减少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为了多打粮食,围库围湖造田,向荒山荒滩进军,缩河造地,使蓄水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改革开放以来,城

市建设、开发区建设大量占用湖泊、洼地,造成蓄水能力下降,不仅使大量的水资源流失,也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如济南市北园区洼地现已全部被城区占用,昔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小清河流域的青纱湖已被改造成万亩良田,羊绢洼滞洪区也面临同样的命运。

6.视洪水如猛兽,只看到水的危害,而忽视其利

在治水的指导思想上,只注重排,忽视调、蓄、滞,思路单一,一旦发生暴雨洪水,总是千方百计使其尽快人海为安。沂河、沭河和南四湖流域是山东省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过去只注重排水,而忽视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大量的洪水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加重了兄弟省的防洪压力。

7.水资源管理政出多门,不能优化配置

水资源管理城乡分割,地表水、地下水分割的管理体制,人为地增加了水资源管理的难度,无法实现各种水源的联合调度和优化配置。1998~2002年,山东省连年干旱,胶东半岛旱情尤为严重,地表蓄水接近枯竭,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烟台市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地是大沽夹河流域的地下水及门楼水库蓄水。按照先用地表水后用地下水的原则,应先用水库水,后用地下水。但由于城市供水归城建部门管理,地下水价格又较地表水低,实际是先用地下水,后用水库水,用完地下水,才用水库水。门楼水库流域面积大,来水量多,多数年份都要弃水人海,如果对水资源统一管理,就能避免水资源浪费。

二、水资源短缺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旱灾居山东省各种自然灾害之一位。据统计,1949~1990年的42年间,除1964年外,有41年发生程度不同的旱灾,全省平均每年受灾面积

173.72万hm2,成灾面积106.54万hm2。其中1989年受旱面积更大,为422.53万hm2。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降雨量减少,黄河断流,旱情日趋严重。

1991~2003年的13年间,全省平均每年受灾面积236.16万hm2,1997年、2001年、2002年3年受旱面积都在350万hm2以上。特别是1999-2002年,连续4年大旱,造成农业减产,工矿、企业停工停产,城乡供水危急。干旱灾害波及工业、农业、服务业和人民生活方方面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1年全省受旱面积353.3万hm2,占播种面积的53%,重旱133.3万hm2,663万hm2土地因旱不能按时播种,有14.67万hm2农作物出现干枯死苗,245万人出现吃水困难。烟台、威海两市缺水日趋严重,给两市供水的门楼、米山、崮山等水库基本枯竭。上半年干旱造成200多家企业停产、半停产,经济损失 110多亿元。全省因干旱造成工业经济损失151亿元,粮食损失401万t,经济作物损失67亿元。

2002年全省受旱面积361.33万hm2,其中重旱117.3万hm2,23.1万hm2农作物因缺水无法播种,67.2万hm2干枯死苗,792万人饮水困难。全省有500多家工业企业实行定量供水、 *** 生产或停产,有60个县级以上城市供水不足,影响人口207万人,年创利税1.4亿元的滨州棉纺厂因缺水被迫关闭,京杭运河济宁段累计断航100多天,200万t煤炭不能及时外运。南四湖干涸,微山县经济损失高达13.3亿元以上。全省因旱自接经济损失260亿元以上。

大量提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大面积漏斗区。1975年全省地下水漏斗面积不足1000km2,1979年达到2831km2,1989年达到

1.69万km2,2002年末地下水漏斗区面积2.7586万km2。1980~1988年,因地下水位下降,报废机井3778眼,1980~1985年共更换深井泵、潜水电泵2537台,打新井3486眼,总投资5106万元。机井越打越深,单井出水量越来越少,效益降低。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引起大面积海水侵染灾害。1979年海水侵染面积只有lOkm2左右,现经普查,山东半岛19个县(市、区)海咸水侵染面积达1006km2。海水侵染导致耕地发生次生盐碱化,造成粮食减产,农村饮水困难。

地下水严重超采,造成地面沉降,已危及城市建筑、铁路、堤防的安全。20世纪80年代,青岛市在大沽河两岸大量提取地下水,导致100多km

大堤裂缝,纵横裂缝5200多条,塌空150处,使大堤失去挡水作用。泰安市郊铁路路基发生沉陷,也是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

三、对策措施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山东省面

临的重大战略问题。根据水资源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当进一步挖掘水资源潜力。黄河是山东省重要的客水资源,多年平均入境水量近400亿m3,近十几年来,因黄河流域降水量小和上游引水量增加等原因,黄河人境水量减少为220多亿m3,多次发生断流,1997年断流长达226天,黄河水变得可用不可靠了。黄河入境水量减少,主要是黄河水量的丰枯变化引起的,从2003年开始,黄河来水情况转好,2003年入境水量255.85亿m3。2004年1~6月份,入境水量123.19亿m3,山东省引用黄河水量还有较大的空间。对干旱灾害也要进行科学分析。山东的气候特征决定了干旱灾害不可避免,但并不完全取决于水资源的多少,降水量地域分配不均、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是旱灾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水资源紧缺和干旱问题,须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措施。

1.加快对水库、湖泊的除险加固,更大限度地拦蓄洪水

山东省已建成大型水库32座,中型水库152座,小型水库4965座,总库容154亿m3,其中兴利库容80多亿m3。这些水库多兴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工程先天不足,为保证防洪安全,在调度运用上,预留出了一定的防洪库容,规定了起调水位(称为汛中限制水位)。这一规定对于确保水库防洪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蓄水有一定影响,减少了兴利库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对部分大中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同时气象预报准确率有了较大提高,全省雨水情自动测报基本普及,大大提高了洪水预见期,为水库按设计水位运用提供了条件。大中型水库全部按设计水位运行后,将增加蓄水能力14亿m3。因此,要进一步加快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已完成除险加固的水库应尽快按设计蓄水位运行,增加蓄水。

2.充分利用黄河水

山东省引黄范围达11个市的68个县区,在黄河两岸建有引黄涵闸63座,设计引水能力2423m3/s,设计灌溉面积23.28万hm2,引黄实灌面积180万hm2。已建引黄蓄水平原水库88座,设计总库容7.8亿m3,引黄蓄水能力20多亿m3。鲁西北地区是山东省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粮食产量稳步增长,靠的是黄河水的支撑,青岛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引黄济青功不可没。近年来,沿黄地市相继修建了平原水库,黄河水由过去仅向农业供水,拓展为向城市、工业和居民生活多目标供水。济南、聊城、德州、滨州、东营、淄博、青岛等市的城市和工业用水主要是黄河水;滨州、东营等市把黄河水送到沿海各县的乡村,使长期饮用苦咸水的群众喝上了黄河水。1972年黄河山东段发生之一次断流,1981年山东段首次全部断流后,断流频繁发生。为保证黄河生态需要,国家作出重要决策,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一定的人海水量。黄河断流和保证人海水量的事实提醒我们,黄河水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必须科学引用黄河水。

3.合理开采地下水

前几年连续干旱,因大量开采地下水,山东省地下水漏斗区达2.7万km2。2003年山东省进入相对丰水期,全省平均降水量925mm,地下水补给

量大,漏斗区减为1.4万km2。2004年的降雨量较充沛,漏斗区将会进一步减少。山东省地下水储存量较大,调蓄能力较强,补给量有保证,是最可

靠、更优质的水源。按照水利部地下水应该“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的要求,对地下水要合理开发。在地下水潜力较大的地区,要进一步加大开

发力度,保持采补平衡,特殊年份可适度超采;对地下水漏斗区要限采或先补后采;严重漏斗区、海咸水入侵区禁采地下水。

4.构筑调水 *** ,实施跨流域调水

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把南四湖、东平湖、引黄济青、胶东调水工程等连接了起来,形成了一条横贯东西的输水大动脉,把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连结为一体,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化配置提供了条件。实现水的跨流域调度,必须构筑全省输水 *** ,把山东省的主要河流、大型蓄水工程连接起来,丰枯调剂,互为补充。在此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按照当地水和黄河水、长江水的次序,依次分配使用。

5.科学调度洪水,实现洪水资源化

实现洪水资源化的前提条件是能留住的洪水就要留住,这首先需要有蓄水的工程设施,其次是要有跨流域调水的工程设施。要充分利用现代科

技手段科学调度洪水。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普及,使降雨和洪水随时处于我们的监控之下,根据来水情况尽量采取小流量泄洪,以延长泄洪时间,

增加河流人渗水量,补充地下水源。有条件的地方要恢复湖泊、涝洼、湿地,给水以栖息之地,这样不仅能减少洪涝灾害危害,而且可改善生态环境。沂河、沭河、南四湖流域雨量丰沛,防洪压力较大,尤其是南四湖出口不畅,是山东省防洪的重点、难点。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南四湖的洪水资源化成为可能。2003年南四湖下泄水量20多亿m3,仍蓄水27亿m3。南水北调工程竣工通水后,将南四湖、东平湖水调入中、东部,将大大缓解山东省的水资源压力,也减轻了江苏省的防洪压力。沂河、沭河的洪水也是山东省宝贵的洪水资源,要尽快研究洪水资源化的方案。

6.拦明流,截渗流,节节拦蓄

山东省河流众多,在大中小各类河道已建大中型水闸900余座。过去,由于河道蓄水对防洪有不利影响,也易产生次生盐碱化,对是否应该建闸

争论不休,影响了拦河闸的建设。橡胶坝的出现,从根本上解除了河道建闸蓄水对防洪的影响。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大力提倡在河道中建设蓄水工程,特别是橡胶坝蓄水工程。封堵河道人海口,兴建地下水库,是近年来拦截河道潜流、减少水资源流失的新的探索。建设地下水库,有投资少、不占耕地、不需移民、蒸发量低等优点,但如何防止地下水污染应进一步研究、观察。山东省的黄水河、大沽河、大沽夹河都在河口修建了地下水库,库区地下水位大幅度提高,不仅缓解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也防止了海水入侵。

7.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

农业是用水大户,约占水消耗量的75%,节水的潜力更大。要通过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损失、加强水的计量、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等环节降低水的消耗。要通过媒体,大力宣传节水的重要意义,增强群众的节水意识,倡导“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公德,推广节水器具,提倡一水多用,把节水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同时,还可通过调整水价,用经济杠杆来约束人们的用水行为。

8.实行水务一体化,地表水、地下水统一管理

实行水务一体化,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条件。实行水资源统管,有利于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实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一体化。按照先地表水、后地下水的原则,优先利用当地水,充分利用黄河水,合理开采地下水,科学调引长江水,达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配置,全面节约,高效利用,有效保护。

国际粮食期货价格纷创新高,对中国粮价影响有多大?

对我们国家粮食的价格其实是不会产生任何的影响的,我们国家目前已经拥有了杂交水稻的技术,而且国内的粮食产量每年都在增长,除此之外中国的粮食的储存量也是非常丰富的。

相信很多人都已经关注到了,粮食价格在国外已经出现了非常大的波动,而且粮食价格已经成为了其他发达国家生活所面临更大的一个成本。世界是一体的,世界的经济是联通的,但是我们国家并没有受到相关的影响,因为我们国家对于粮食已经能够自给自足了。

中国的粮食产量不断的创造的记录。

从这几年的数据就可以看得出来,中国的粮食产业不断的创造着记录,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技术实力已经越来越轻,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国家已经出现了规模化的生产,所以才会不断的创造着记录,这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更大的一个利好。

中国的粮食储存量是非常丰富的。

中国粮食的储存量是非常丰富的,在疫情期间我们国家的粮食总局已经进行了相关数据的公布,我们国家目前的粮食储存量足够我们使用5年的时间了。

袁隆平为我们国家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在国际粮食价格出现了上涨的情况之下,我们必须要牢牢记住袁隆平,所谓我们做出来的贡献,是因为杂交水稻的出现,我们国家才能够保护住我们的饭碗。

粮食安全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不仅仅在我们国内已经得到了应用,而且在其他国家也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虽然杂交水稻是比较难吃的,但是我们面临粮食价格出现上涨的情况下,肯定是会优先考虑的。

中国农产品期货前景如何?

1�稳步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历史机遇

(1)粮食主销盛区、市逐步放开市场,粮食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加快。放开粮

食市场,对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粮食种植者需要通过

市场反映的信息安排生产,确定种植品种、种植面积等;粮食生产经营者需要及时

得到市场信息来确定经营业务、确定合理库存; *** 粮储部门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安

排收储和抛售;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更需要加强衔接协作。所有这些均应以农产品

期货市场所产生的信息为依据。

(2)我国入世后,粮食生产、流通和加工企业迫切需要期货市场为其提供服

务。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农业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可以

加快我国粮食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回避国际粮食市场波动给我国带来的风险,

还可以在国际粮食市场上充分发挥我国作为一个粮食大国的作用。我国在国际粮食

市场上不可能只是粮食价格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一个有力竞争者和价格主导者,

这不仅需要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更需要期货市场的发展壮大。

(3)我国期货市场既具备了发展的基础,又具备了发挥作用的条件。目前,

我国期货交易所和经纪公司数量、布局较为合理;必要的市场法规和制度已经设立

;投资者队伍初具规模并逐渐成熟。经过整顿规范的期货市场,既创造了进一步发

展的基础,又具备了为促进深化粮改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

2�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配套政策和必要措施

(1)积极稳妥地推出玉米等大宗粮食期货交易品种。粮食期货交易品种的多

少,决定农产品期货市场规模及其功能的发挥。总体上看,我国期货市场规模与一

个粮食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迄今,我国进入期货市场交易的品种明显过少,全部

期货品种共12个,其中粮食期货品种只有8个,而成交活跃的品种仅有大连大豆、

豆粕和郑州小麦3个,其余品种的期货交易基本上没有形成规模。

就玉米而言,现已具有进行期货交易的必备条件:玉米已上升为全国粮食第三

大品种,年产量约有1亿吨;玉米使用价值主要是充当畜牧业的饲料或 *** 乙醇的

工业原料,玉米使用单位多是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单位;玉米主产区集中在商品率较

高的东北地区,而且相当一部分玉米已退出 *** 的保护价范围;畜牧产品市场早已

放开,供求完全由市场调节。

(2)培育和发展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用户。国外期货市场发达国家,其市场最

活跃的参与者包括各种形式的农户、企业及中介组织等。而所有这些实体,在我国

期货市场中却非常少见。目前,大连商品交易所共有注册客户5万多个,其中法人

户只有3000余个,相当一些企业没有参与期货市常

我们应该鼓励农产品期货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和使用者,即国有粮食企业,包

括购销企业、粮食加工企业、饲料企业、产业化经营企业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选择采用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的市场手段。这一方面使农产品期货市场增加一个使它

能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市场主体,另一方面可推进国有粮食企业加大改革力度,使

其通过参与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在回避价格风险的同时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

(3)培育和发展期货市场的投资主体。在国外流动性较强、较成熟的期货市

场中,投机交易量一般达到套期保值量的10倍,期货市场的持仓量与现货流通量的

比例应稳定在10%——15%。与之相比我们有着很大的差距。我们应该借鉴国外期

货市场的经验,对期市的投资主体不要多加限制;要培育大机构投资者,并拓宽他

们的融资渠道;要允许各种投资基金进入期货市场;要按照规模、资信程度对期货

经纪公司进行分类管理,准许资信状况良好、规模较大的经纪公司具有代客理财和

自营资格。

(4)适当放宽期货市场的资金限制,允许银行资金进入期货市常资金是期货

市场的“血液”,期货市场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会导致缺乏生机乃至丧失生命力。近

年来,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资金严重不足,2001年底,全国期货市场存于交易所的

保证金约有50多亿元。这与我国8万亿元的居民存款,与规模宏大的股票市场形成

强烈的反差。

(5)加强对现货市场秩序的整顿。加紧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

应的、严格的市场经济秩序准则,消除目前日益严重的现货市场信誉危机,是我们

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订立的各类合同约有40亿份左右,

但合同的履约率却只有50%多一些。现货市场的信誉危机严重妨碍了期货市场套期

保值功能的充分发挥,许多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企业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失。

3�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前景展望

(1)更多的企业将会关注和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常由于国内生产方式、种植技

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等多种原因,近1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以平均每年10%

以上的速度递增。入世以后,随着境外大量质优价低的玉米、小麦、大豆等农产品

进入我国,国内生产者将面临巨大压力。市场风险和企业经营困难的加大,迫使企

业千方百计寻找回避风险的办法。全国数万个与粮食生产经营相关企业中的大多数

,将会主动关注、研究并最终参与期货市场,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交易规模将会

因此而明显扩大。大商所的法人客户,将会在现有的3000多个的基础上成倍增长。

(2)更多的投资者将会参与期货交易。目前我国期货市场的参与者估计在10

万人左右,期货市场上的资金约有50多亿元。这与我国13亿人口,8万多亿元居民

储蓄存款,1万多亿元手持现金相比,实在是太小了。随着我国期货市场日益规范

,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更多期货品种特别是金融期货品种的推出,人们对期货市场

的认识及参与的积极性会不断提高。可以相信,不久的将来,参与期货市场投资的

个人和机构数量都将会大幅度增加。

(3)我国金融机构对参与期货市场将会持积极态度。目前,我国多数商业银

行的相当一些职员对期货市场的功能,可以说知之甚少,加之我国期货市场的建立

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以及关于市场禁入方面的政策性约束,我国商业银行不仅没有

介入期货市场,甚至刻意回避与参与期货市场的企业发生信贷关系。

入世后,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我国商业银行将会转变经营观念,学习新的

市场知识。对待期货市场的态度也会发生转变。银行最为关心的是贷款的安全和留

住好的客户,贷款企业只有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才能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并保证

按期返还银行。

(4) *** 革命和期货交易电子化变革将为期货市场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

发展趋势上看,未来的期货交易所可能类似于数据处理中心,成为一个超级金融网

站,通过与电子通讯 *** 、金融网站、网上经纪商等机构的联盟,以支持不同市场

参与者的期货投资业务。技术变革将使投资者的电脑成为网上交易所的虚拟会员,

推动交易所在更广泛的领域和更深远的层次上为投资者提供交易机会。 *** 革命和

期货交易电子化变革,将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速度,方便投资者,从而

带动期货市场的迅速发展。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市场概述

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最早产生于美国芝加哥。19世纪中叶,芝加哥成为美国国内农产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由于粮食生产特有的季节性,加之当时仓库不足,交通不便,粮食供求矛盾异常突出。为了改善交易条件,稳定产销关系,1848年,由82位商人发起,并成功地组建了美国之一家中心交易所,即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此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实现了保证金制并成立结算公司,成为严格意义上的期货市场。几十年来,世界农产品期货市场不断涌现,如东京谷物交易所、纽约棉花交易所、温尼伯格商品交易所等。农产品期货交易的品种有小麦、玉米、大豆、豆粕、红豆、大米、花生仁等。

随着现货生产和流通的扩大,不断有新的期货品种出现。除小麦、玉米、大豆等谷物期货外,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随着新的交易所在芝加哥、纽约、堪萨斯等地出现,棉花、咖啡、可可等经济作物,黄油、鸡蛋以及后来的生猪、活牛、猪腩等畜禽产品,木材、天然橡胶等林产品期货也陆续上市。 我国三家期货交易所中,大连商品交易所与郑州商品交易所现阶段以农产品期货交易为主。大连商品交易所经批准交易的品种有大豆、豆粕、啤酒大麦,玉米期货的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已上市;郑州商品交易所批准交易的品种有小麦、绿豆、红小豆、花生仁。大商所的大豆品种是目前国内最活跃的大宗农产品期货品种,大商所现已成为国内更大的农产品期货交易所,世界非转基因大豆期货交易中心和价格发现中心。

截止2002年底,大商所共有会员191家,客户69000余个,其中粮食企业约1500家。黑龙江、吉林两个粮食主产省,几乎县县都有至少一两个粮食企业,长年从事大商所大豆、玉米期货套期保值业务。

东北地区是我国更大的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总量占全国粮食商品总量的20%左右;玉米商品总量约占全国玉米商品总量的30%;大豆商品总量占全国大豆商品总量的一半以上。

大连是我国更大的粮食中转枢纽和粮食流通集散中心之一,拥有远东地区更大的粮食码头——北良新港,全国更大的粮食仓库及东北更大的粮食现货批发市场,形成一个庞大而完备的粮食储运、加工、贸易、进出口企业群。大连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背靠东北粮食生产基地,地处粮食集散中心,大连期货市场建立在相对成熟的现货市场基础之上,根基坚实。

网站首页: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微信:527209157)

本文链接:http://52ol.cn/post/43772.html

外资粮食期货市场  

本站福利推荐!!!

正规期货账户开户!交易所手续费加1分(+0.01元),无条件!无资金手续费要求,享受手续费加1分!

期货开户微信:527209157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 上一篇 下一篇 >>

Copyright 2012-2024 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 网站地图 邮箱:diyijiaoyi@qq.com 微信:527209157 湘ICP备18014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