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爱好分享
; 一、玉米期货基本概况
玉米期货指的是以玉米为标的物的一种期货合约。
在世界谷类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3位,平均单产则居首位。从北纬58°到南纬42°,从低于海平面的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到36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都能栽种。玉米的播种面积以北美洲最多,其次为亚洲、拉丁美洲、欧洲等。中国的玉米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二位,集中分布在从东北经华北走向西南这一斜长形地带内,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玉米面积85%。
玉米可按不同方式进行多种分类,通常的贸易中只把玉米分为粉质和胶质两种类型。根据颜色进行区分常见的有黄玉米、白玉米两种。常见分类方式还有按籽粒形态与结构分为硬粒型、马齿型、粉质型、甜质型、甜粉型、爆裂型、蜡质型、有稃型、半马齿型9个类型;按生育期分类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三个品种;按籽粒成分与用途分为特用玉米、普通玉米两个品种,其中特种玉米又可分为高赖氨酸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高油玉米等。
玉米籽粒中含有70-75%的淀粉,10%左右的蛋白质,4-5%的脂肪,2%左右的多种维生素。籽粒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含量均比稻米多。以玉米为原料制成的加工产品有500种以上。玉米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饲料作物。玉米占世界粗粮产量的65%以上,占我国粗粮产量的90%。玉米是制造复合饲料的最主要原料,一般占65-70%。
二、玉米期货交易所及交易代码
玉米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代码:C。
三、玉米期货标准合约
四、玉米期货价格有哪些影响因素
(一)玉米的供求情况
1、玉米的供给
从历年来的生产情况看,国际玉米市场中,美国的产量占到了40%以上,中国的产量占到了近20%,南美的产量占到了大约10%,成为世界玉米的主产区,其产量和供应量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美国的玉米产量成为影响国际供给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其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产量比重都较低,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很小。
相对于大豆等农产品,我国的玉米生产具有相对独立性,每年进口量较低,出口量相对稳定,每年的国内产量成为影响国内供给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国内玉米在10月底开始陆续上市,上市时正是玉米现货价格走低的时候,到来年5、6月份与玉米开始走向紧缺,价格开始走高,到7、8月份价格达到顶峰。
2、玉米的需求
美国和中国既是玉米的主产国,也是主要消费国,对玉米消费较多的国家还有欧盟、日本、巴西、墨西哥等国家,这些国家消费需求的变化对玉米价格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各主要消费国玉米深加工工业迅速发展,大大推动了玉米的消费需求的增加。
从国内情况来看,玉米消费主要来自饲料和加工业,由于受国际市场和疫情的影响,历年来畜牧业一直初步稳定的波动中,直接影响了对饲料的需求,进而影响了对玉米的需求,从而作用了玉米的价格走势。近年来玉米深加工的发展是玉米需求增加,供给趋紧,成为其价格上涨的直接推动力。
3、玉米库存的影响
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库存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该商品供需情况的变化,是商品供求格局的内在反映。因此,研究玉米库存变化有助于了解玉米价格的运行趋势。一般地,在库存水平提高的时候,玉米价格走低;在库存水平降低的时候,玉米价格走高,结转库存水平和玉米价格存在负相关关系。
4、相关商品的价格
与玉米关系最密切粮食品种包括饲料小麦和饲料稻谷。历年的价格实践表明,上述粮食品种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例如饲料小麦和玉米的正常比价关系约为0.9:1.0,如果两者比价关系超过这一水平且幅度较大,则会引起两种商品在使用上替代情况的发生。因此,小麦和稻谷的价格成为影响玉米价格走势非常重要的因素。
此外,由于玉米现阶段主要用于饲料生产,因此同样用于饲料生产的豆粕价格的变动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玉米的价格。尽管两者间不能相互替代,但是在国内豆粕供给充裕的情况下,豆粕价格的涨跌常常是市场饲料产量和需求量增减的直观反映,玉米价格的变动将受到饲料需求量变动的影响。
(二)气候的影响
玉米作为农产品,无论现货价格还是期货价格都会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播种和生长期间,天气情况的改善会使玉米产量由减产转为增产,并导致供求心理预期的变化,玉米价格随之产生下跌压力。反之,玉米价格会由于长期干旱或其他不利天气因素而诱发供给紧张预期,并产生推动价格上涨的动力。
由于美国是全球更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因此,不仅我国国内天气的变化会对我国期货价格的变化产生影响,美国的天气变化情况也会对我国玉米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他主产国如南美天气的变化也会对我国玉米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美国和中国处于同一纬度,两国玉米的种植与生长期间基本相同,每年4~9月是对两国玉米播种面积和天气(主要反映作物的生育状况)炒作的时候,10月至次年3月的南美玉米产区天气情况就成为期货市场关注的要素之一。一般情况下,玉米价格在收割期供应量达到更高时开始下跌,在春天和初夏供应紧缺及新作产量不确定时达到高点。夏天的中期到晚期时,新作产量情况会逐渐明朗,但也是受天气影响最为关键的时期。因此,对之应该严重关注,至收割期前玉米价格会下跌。玉米价格对天气变化的反应程度最终取决于市场总体的供需情况。
(三)经济周期
世界经济是在繁荣与衰退的周期 *** 替中不断发展的,经济周期是现代经济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经济波动,是现代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的波动发生在几乎所有的经济部门。因此,经济周期是总体经济而非局部经济的波动。衡量总体经济状况的基本指标是国民收入,经济周期也就表现为国民收入的波动,并由此而发生了产量、就业、物价水平、预期年化利率等的波动。经济周期在经济的运行中周而复始地反复出现,一般由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构成。受此影响,玉米的价格也就会出现相应的波动,从宏观面进行分析,经济周期是非常重的影响因素之一。
(四)货币的汇率
无论以人民币还是以美元作为玉米价值的货币进行衡量,货币实际币值的波动必然会对玉米的现货价格产生影响,同样也会对期货价格产生影响。由于金融资产与商品期货之间有着一定的连动性,所以总的来说,当货币贬值时,相应地,玉米期货价格会上涨;当货币升值时,期货价格会出现下跌。因此,货币汇率是除了供给量、需求量和经济周期等决定玉米期货价格的主要因素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从2002年以来美国CBOT玉米等商品期货品种走势与美元走势的关系可以看出,美元贬值是推动商品期货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
(五)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
国家的粮食产业政策一直以来都在影响着甚至左右着玉米市场和玉米价格,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一直致力于进行粮食的市场化改革,从1985~1997年的“合同定购、国家定购和价格双轨制”,1998年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2001年的“放开销区、保护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至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过多年改革,我国玉米市场基本上已达到完全的市场化运作,玉米价格已经基本上完全反映市场供需,但相关的产业政策、进出口政策、储备政策、货币政策仍将对玉米市场及其价格走势产生重要影响,需予以关注。
(六)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五个主要方面的影响外,在玉米的播种与生长期间,还应注意国内经济景气情况、政治局势、军事行动以及一些突发事件对玉米的价格走势的影响。
五、玉米期货的交易规则
(一)保证金制度
玉米期货合约的更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5%。交易保证金实行分级管理,随着期货合约交割期的临近和持仓量的增加,交易所将逐步提高交易保证金。
玉米合约临近交割期时交易保证金收取标准
交易时间段 交易保证金(元/手)
交割月份前一个月之一个交易日 合约价值的10%
交割月份前一个月第六个交易日 合约价值的15%
交割月份前一个月第十一个交易日 合约价值的20%
交割月份前一个月第十六个交易日 合约价值的25%
交割月份之一个交易日 合约价值的30%
玉米合约持仓量变化时交易保证金收取标准
合约月份双边持仓总量(N) 交易保证金(元/手)
N ≤60万手 合约价值的5%
60万手〈N≤70万手 合约价值的8%
70万手〈N≤80万手 合约价值的9%
80万手〈N 合约价值的10%
(二)涨跌停板制度
交易所实行价格涨跌停板制度。涨跌停板是指期货合约允许的每日交易价格更 *** 动幅度,超过该涨跌幅度的报价将被视为无效,不能成交。
当期货合约连续出现三个同方向涨跌停板时,交易所将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式并根据市场情况采取以下风险控制措施中的一种或多种:暂停交易,调整涨跌停板幅度,单边或双边、同比例或不同比例、部分会员或全部会员提高交易保证金,暂停部分会员或全部会员开新仓,限制出金,限期平仓,强行平仓,强制减仓或其他风险控制措施。
(三)限仓制度
限仓是指交易所规定会员或客户可以持有的,按单边计算的某一合约投机头寸的更大数额。
根据不同期货品种的具体情况,分别确定每一品种每一月份合约的限仓数额;某一月份合约在其交易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分别适用不同的限仓数额,进入交割月份的合约限仓数额从严控制;采用限制会员持仓和限制客户持仓相结合的办法,控制市场风险;套期保值交易头寸实行审批制,其持仓不受限制。
当玉米一般月份合约单边持仓大于15万手时,经纪会员该合约持仓限额不得大于单边持仓的20%,非经纪会员该合约持仓限额不得大于单边持仓的10%,客户该合约持仓限额不得大于单边持仓的5%。当玉米一般月份合约单边持仓小于等于15万手时,经纪会员该合约持仓限额为30,000手,非经纪会员该合约持仓限额为15,000手,客户该合约持仓限额为7,500手。
玉米合约临近交割期时持仓限额表(单位:手)
交易时间段 经纪会员 非经纪会员 客户
交割月前一个月之一个交易日起 12,000 6,000 3,000
交割月前一个月第十个交易日起 6,000 3,000 1,500
交割月份 3,000 1,500 800
(四)大户报告制度
交易所实行大户报告制度。当会员或客户某品种持仓合约的投机头寸达到交易所对其规定的投机头寸持仓 *** 80%以上(含本数)时, 会员或客户应向交易所报告其资金情况、头寸情况,客户须通过经纪会员报告。
交易所可根据市场风险状况,调整改变持仓报告水平。
客户在不同经纪回原处的持仓合并计算。
(五)强行平仓制度
为控制市场风险,交易所实行强行平仓制度。强行平仓是指当会员、客户违规时,交易所对有关持仓实行平仓的一种强制措施。
[img]中国玉米供需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严重供过于求到产需出现缺口,只用了两年时间。玉米价格2017年筑底加反弹,2018年延续反弹再上一个台阶,2019年玉米价格又将如何运行?
玉米价格的变化,取决于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个是产业自身的供需,还有一个就是国家对产业的一些相关政策。市场从政策主导,过渡到政策调控,通过供给侧改革,调减非优势玉米种子面积;同时取消部分行业外资准入限制,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业。
2019年,市场将迎来临储粮拍卖、玉米及替代品进口以及猪瘟发酵等事件,在不同时间段将给市场走势带来新的影响。考虑到未来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过分看多或者看空市场似乎都不太可取,在缺乏足够风控和保值的手段前,适时把握进场时机及时获利不失为一种好的操作思路。
2015-2018年全国玉米均价走势图
2015-2018年产销两地玉米价格走势对比
生产面:面积连年减少,单产增加
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最新消息,2017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42399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779千公顷,减少4.03%;产量由之前2016年的26361万吨减少到了今年25907万吨,减少了454万吨,降低了1.72%。
2007-2018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及产量变化
在过实施近10年的收储政策后,中国坐拥近2亿吨玉米库存,相当于1年左右的的消费。庞大的库存促使 *** 采取多项措施降低库存水平中包括减少玉米播种面积、降低玉米种植补贴、提高大豆种植补贴等等。
为更好优化产业结构,弥补我国大豆产量水平薄弱的短板,2018年我国已计划重新调整大豆、玉米的种植结构。重点计划改变和修正东北地区的玉米大豆种植比例。鉴于中美贸易摩擦时,我国农户已经着手开始春播规划,并且2017年玉米种植收益另也确实带动了农户积极性,相关的规划和要求公布时效上略有滞后,2018当年未能达到足够的修正效果。随着2018年我国大豆、玉米补贴政策出台,黑龙江省大豆补贴上升至320元/亩,玉米补贴则仅有25元/亩。按此水平计算,种植大豆与玉米收益可能持平。
如果2019年仍旧按照这样的补贴政策施行,2019年玉米种植面积将出现一定程度调减,黑龙江有数百万乃至千万亩玉米种植面积可能调整为大豆面积。参考国家统计局2018年玉米数据,玉米生产面积6.32亿亩测算,保守预计:2019年我国玉米面积或在6.2亿亩以上,产量或将减少300万~500万吨。
看一下存在的变数:其一,如果至春节前后,东北新玉米售卖状况依然不佳,价格不能很好转变为有效收益,农户心理进一步受挫,2019年选择种植大豆积极性上升,导致玉米面积进一步缩水;其二,至春播前,中美贸易关系出现实质性转折和重大利好,中美大豆贸易关系回归如初,或导致我国短时间内暂时放松大豆种植格局的调控,相应减少大豆补贴水平,种植户不得不仔细考量大豆和玉米的种植收益关系。还可能会有一些天气因素。综合对比来看,之一种可能性发生概率似乎更高一些。
需求面: 深加工增长, 缺口扩大
近几年,受我国饲料消费以及玉米深加工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玉米整体需求水平不断提升。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三年,我国玉米需求每年呈明显增加的趋势。综合来看,其年度增量在2000万吨左右,其中饲料需求增量高于深加工消费。
2017年,我国玉米的饲用工业需求占了总量的近9成。2018年部分机构调整了历年的玉米产需数据,虽然各机构给出的分析数据有一定差距,但预计2018年饲用玉米需求带动13000万~19000万吨,工业消耗在7000万—8000万吨之前。如果按照以往增长幅度,叠加种用及其它消耗, 2019年我国玉米需求水平可能达到2.4亿~2.7亿吨。 业内普遍认为2019年我国玉米产需缺口在3000万~5000万吨。
但猪瘟疫情或打压玉米需求增加预期。
非洲猪瘟疫情不断发酵,2019年生猪产业很可能导致玉米需求悲观化。一些疫情较重的地区,其目前生猪养殖现状非常不乐观。调查数据显示个别区域生猪存栏量或锐减50%以上,生猪价格甚至跌破5元/斤。由于生猪限运等因素,待宰生猪一直育肥到400多斤但仍看不到局势转机。恶劣不堪的现状,导致部分养殖户信心丧失,一些已经开始宰杀生猪并减少存栏水平来使猪场维持运转,生猪补栏意愿更是降至冰点。
目前猪瘟的疫情已经从产区蔓延至销区,全国性扩散蔓延形势严峻,生猪禁运措施使产销区猪价差距进一步拉大,受制于资金链等因素,必然将加速规模较小的养殖单元认亏离场,而存栏生猪减少后对饲用玉米的影响预计将在2019年进一步显现。
目前一些机构的年报中,已经将我国2019年饲用玉米需求由过去几年的年增幅1000多万吨,下调至增幅数百万吨。如果再悲观一些,2019年饲用玉米需求量或难再形成增幅,饲用玉米消费量或维持与2018年较为同等的规模。
近几年,随着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广泛布局,深加工新增产能预期提升成为玉米需求的一只强心剂。但新增产能是否能够全面转为新增需求,有待研判。2018年,国内淀粉出口势头强劲。过去一段时间,国内玉米原粮价格持续上涨,部分深加工加工利润开始缩水,2019年,在原粮价格高企模式下,玉米淀粉是否仍有价格竞争优势,值得商榷。另外,燃料乙醇行业发展前景也很不错,我国积极推进燃料乙醇的应用,按照汽油中10%的添加水平,未来几年燃料乙醇供应仍有较大的缺口。但缺口有可能被去库存稻谷挤占,还有从美国将进口数百万万吨乙醇的传闻,玉米在乙醇需求发挥的空间似乎并不大。
所以综合来看,2019年我国玉米需求水平潜力或有限,某些行业和领域的需求可能需要打折计算。
供应面:储备下降、进口增加
2018年中国仍处于大力去库存阶段,春节过后,玉米进口数据开始上涨,在5月份达到巅峰,随后迅速回落。数据显示,我国2018/2019年度进口玉米、高粱及大麦总量预计为900万吨,同比下降44%。剔除酒用大麦,进口饲料粮(玉米、高粱和饲用大麦)总量仅600万吨,可替代国产玉米570万吨,同比下降54%。
2018年玉米进口预估为350万吨,较去年增长16.70%。海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份,玉米进口量累计达到311万吨,比2017年全年实际进口量282.7万吨增长约10%。尽管进口玉米和国内玉米价差在200元/吨左右,在高库存和进口配额政策的影响下,中国一直在控制进口数量。
2018年玉米出口数量较小,可忽略不计。
替代品方面,2018年1-10月累计进口高粱364.8万吨,较2017年减少88.8万吨,进口大麦273万吨,较2017年减少491.1万吨;2018年1-10月累计进口DDGS 数量26.6万吨,较2017年减少11.3万吨,进口数量巨大,其中的绝大部分用于玉米替代,对玉米造成一定利空影响。
2014年到2018年以来,进口替代量逐年下降,贸易战关税增加,进口谷物已无较大替代优势。
操作思路: 理 性分析玉米进口的影响
2019年玉米的行情一定绕不开中美贸易关系。
从G20峰会后媒体公布的部分粮食贸易协定轮廓看,未来我国可能会采购相当一部分美国玉米及相关产品,数据显示约2000万吨,这也是导致我国玉米期货价格全面下行的重要原因。最近,我国储备企业已经着手采购300万吨美玉米用作国储,此外我国还调整了一系列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降低了杂粕等产品的关税税费。不难想象,2019年,不管是不是采购美国货,我国农产品进口政策有望宽松。
对于玉米市场而言,采购数百万吨储备用玉米,对当下行情不构成直接影响。但考虑到大麦、高粱、DDGS等替代品目前对我国玉米仍具备较明显的价格优势,预计2019年进口环节还将给我国玉米行情带来阶段性压力。
从时间阶段看,当下至春播之前,国内玉米仍有上市销售和变现的需要,站在农户售粮角度考虑,实质性的进口行为恐怕不会发生。同时,考虑到我国仍有近8000万吨临储玉米存在去库存需要,在尽量不影响玉米市场的前提下,相关产品的进口计划可能以小批量、多批次的形式逐渐流入。虽然新玉米价格难以抵挡进口优势,但2019年能够与进口玉米品种形成同台对手局面的很可能是临储玉米,在价格等方面的博弈上应该也许不会太被动。
综合来看,虽然产需缺口仍在,但受需求端变化以及进口等因素影响,2019年我国玉米整体供需局面或较之前预期进一步宽松,但各环节又都存在各种变数。
鉴于当下中储粮入市展开玉米收储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深加工补贴等利好,玉米行情又获暖风。且目前农户售粮心理也未出现完全崩塌,现货玉米行情或难发生更大的回落,至春节前,玉米价格或小幅波动发展。
2019年,市场将迎来临储粮拍卖、玉米及替代品进口以及猪瘟发酵等事件,在不同时间段将给市场走势带来新的影响。考虑到未来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过分看多或者看空市场似乎都不太可取,在缺乏足够风控和保值的手段前,适时把握进场时机及时获利不失为一种好的操作思路。
玉米期货 影响玉米价格变动因素
美国的产量占到了40%以上,中国的产量占到了近20%,南美的产量占到了大约10%,我国的玉米生产具有相对独立性,每年进口量较低,出口量相对稳定,每年的国内产量成为影响国内供给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国内玉米在10月底开始陆续上市,上市时正是玉米现货价格走低的时候,到来年5、6月份与玉米开始走向紧缺,价格开始走高,到7、8月份价格达到顶峰。
一般情况下,玉米价格在收割期供应量达到更高时开始下跌,在春天和初夏供应紧缺及新作产量不确定时达到高点。夏天的中期到晚期时,新作产量情况会逐渐明朗,但也是受天气影响最为关键的时期。因此,对之应该严重关注,至收割期前玉米价格会下跌。玉米价格对天气变化的反应程度最终取决于市场总体的供需情况。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1.1 年成交量在诸多农产品品种中保持前列
玉米是CBOT最早的交易品种,也是最重要、最成熟的交易品种之一,很受投资者的青睐。20世纪70年代之前,玉米期货在CBOT总成交量的比例在5%~30%内大幅波动;70年代以后,玉米交易量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并保持稳定在30%~40%内窄幅波动,玉米期货也在此期间确立了CBOT农产品品种中的领先地位。
1.2 CBOT玉米期货价格走势稳定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对一个成熟的期货市场而言,其价格走势的理想状态是活跃而不失平稳。根据1992年以来CBOT玉米的年内价格波动情况分析,玉米期货价格更低为192.25美分/蒲式耳,更高为382美分/蒲式耳,价差近1倍。同时,其价格走势又不失稳健,在1992-2001年的10年间,玉米年内价格波动幅度更高为125.5美分/蒲式耳,更低为8.39美分/蒲式耳。相对其他品种,玉米价格的年内变化相对平缓。
1.3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具有高度相关性,玉米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得到良好发挥
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相关性是衡量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选取1991年9月-2002年10月CBOT 3月期合约的月末收盘价和美国玉米的现货价格,并经过严格的统计分析,CBOT玉米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相关系数为0.875,这表明二者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1.4期货合约成为玉米及其相关产业进行保值的重要工具
根据美国期货监管机构CFTC的统计,CBOT玉米期货一半以上的交易来自玉米及其相关产业的保值交易,如农场主、养殖厂等。这表明CBOT玉米期货市场拥有了相当可观的市场规模,而且其流动性以及价格发现功能发挥良好,得到了有关现货企业的认可和青睐。 CBOT玉米期货市场的发展与其良好的外部市场和政策环境是分不开的,发达的玉米现货市场、美国 *** 的市场化玉米产业政策及美国 *** 对玉米期货市场的主动利用,保障了美国玉米期货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2.1 美国是全球玉米生产、消费和贸易中心
美国是世界上玉米产量更大的国家,玉米播种面积占世界玉米总面积的1/4,总产接近世界总量的1/2,贸易量占全球贸易量的2/3。这一现状决定了美国玉米现货商对于玉米价格的敏感性要比其他国家强得多,使美国玉米期货市场具有世界上最广泛的客户基础和巨大的影响力,这是影响美国玉米期货市场持续活跃的根本因素。
2.2 美国玉米产业具有完善的检验体系和仓储运销体系
美国粮食检验实行 *** 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体系。完善的质量监督、行业组织和运销体系构成了美国玉米现货市场高效合理运作的基础,市场参与各方可以各司其职,管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在此基础上,CBOT可以从容面对一些在国人看来是较难处理的问题,直接沿用现货市场的标准和通行做法,而不必通过期货市场来规范现货市场秩序、矫正现货市场的一些不合理做法,只需做好期货市场的本职工作。
2.3 美国玉米加工产业发达
美国生产的玉米多数用于生产配合饲料,用作饲料的谷物中玉米约占90%,每年饲料工业消耗的玉米大约占玉米总产的60%左右。美国中西部玉米带的几十个州是美国饲料的主产区,同时这些地区的畜牧业也非常发达。在美国,玉米除了主要用于饲料工业外,在食品及轻工等行业也广泛应用。美国玉米加工利用的特点是规模大、品种多、产品附加值高,已开发的玉米加工产品达数千种。在消费产品中玉米作为原料或配料每加工一次,都增加了玉米的经济价值;提供和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增加了生产商、运输服务商、零售商及供应商的收入。 美国 *** 放开玉米产业政策是CBOT玉米期货市场成功运作的重要保证。CBOT玉米期货市场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与美国 *** 的相关政策支持息息相关;CBOT玉米期货市场的发展也为美国 *** 利用玉米期货市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3.1 美国 *** 支持自由竞争的玉米市场
二战后由于美国实行 *** 指导价,降低了套期保值的需求,减少了吸引投机者的价格波动,如1948-1965年,玉米价格由 *** 支持价格和存货管理政策主宰,此期间的玉米期货交易量大幅下降。美国 *** 已经逐渐取消 *** 干预粮食价格的行为,偶尔采用控制库存的方式实行支持价格,玉米现货市场是一个近乎完全竞争的市场,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为玉米期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2 美国 *** 加强玉米产业政策的支持
由于美国玉米生产具有较大的波动性,经常出现过剩问题,因此,美国粮食政策在玉米生产方面的基本目标是限制生产,同时对农民实行收入支持,使其保持一个稳定的收入水平。例如,1983年实行的玉米休耕计划就是一种实物形式的直接补贴。这一措施在补贴农民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 *** 大量玉米库存的负担。1996年4月美国颁布了新的农业法案,废除了实施多年的农产品保护价格和生产不足补贴,取消了玉米休耕计划,并规定从1996年开始逐步减少,直至2002年完全取消 *** 对农民的直接补贴,从而使 *** 对农业的支持与农产品价格及农民生产计划脱钩,给予农民更大的生产决策权,使农业生产更加依赖于市场。新法案的实施改变了美国原有种植结构,1996年新法案实施当年,美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就比上年扩大了13%。
3.3 美国 *** 对玉米期货市场的利用推动了美国玉米期货市场的持续发展
美国 *** 一开始对于初期农产品期货市场也是持否定和不认可态度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 *** 对于期货市场的认识是负面的,甚至企图禁止和控制。其后经过近50年的发展,期货市场的合理性才为美国 *** 所认识, *** 对于期货市场的政策开始松动。如在套期保值的规定方面,1968年赦免的范围放宽至相关产品的套期保值,数量增加至一年的生产需求。1976年赦免的范围再次放宽:允许通过小麦期货为未来的面粉需求做套期保值,通过玉米期货为未来玉米加工产品做套期保值,通过玉米期货为出售玉米种子和甜玉米做套期保值以及通过成品期货为原材料头寸做套期保值。从发展情况看,只要交易者以持有现货为运作基础,就可以不断得到套期保值的机会。
在对期货市场功能有了一定认识后,美国 *** 开始加强了对玉米期货市场的利用,主要是通过以下两条途径进行:之一是直接利用。 *** 部门在制定宏观政策时,将期货价格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如美国 *** 在确定土地休耕和农产品补贴政策时,就重点参考了CBOT相关产品的价格。第二是间接利用。主要是指 *** 及有关组织进行宣传时,向农民及有关各方从正面宣传期货市场。 期货 期权
交易单位 5000蒲式耳一个CBOT期货合约交易单位(5000蒲式耳)
最小变动价位 每蒲式耳1/4美分(每张合约12.50美元) 每蒲式耳1/8美分(每张合约6.25美元
每日价格更 *** 动限制每蒲式耳不高于或低于上一交易日结算价各10美分(每张合约500美元),现货月份无限制 每蒲式耳不高于或低于上一交易日结算权利金各10美分(每张合约500美元)
敲定价格 每蒲式耳10美分的整倍数
合约月份12、3、5、7、9 12、3、5、7、9
交易时间 上午9:30-下午1:15(芝加哥时间),到期合约最后交易日交易截止时间为当日中午 同期货
最后交易日交割月最后营业日往回数的第七个营业日 距相关玉米期货合约之一通知日至少5个营业日之前的最后一个星期五。
交割等级以2号黄玉米为准,替代品种价格差距由交易所规定
合约到期日 最后交易日之后的之一个星期六上午10点(芝加哥时间) 4.1 合理的合约设计
4.1.1 玉米期货合约
设计完全符合期货运行规律的基本要求,符合合约标的物——玉米的生产经营特点,而且期货合约的设计也能够有效满足期货交易者进行套期保值和风险投机的实际需要。例如,合约规格为5000蒲式耳,这与玉米现货的主要运输工具——驳船的运输容量一致;CBOT合约月份的设置参考了美国玉米作物生长周期;合约周期的延长参考跨年度保值的需求;合约交割标准品替代品的设计及升贴水数值的确定充分考虑到美国玉米现货市场的质量分布状况及现货实际等。
4.1.2 玉米期权合约
CBOT的玉米期货市场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与CBOT完善的玉米产品设置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1985年,CBOT成功推出玉米期权合约交易,有效地强化了玉米期货合约在CBOT农产品期货市场中的地位,为期货投资者提供了更有效的保值工具,使保值更加精准;同时,玉米期权这种更具金融色彩的衍生工具的推出,吸引了更多的玉米产业外的投资者参与,也有效地促进了玉米期货交易规模的扩大。CBOT玉米期货与期权市场的相互配合和促进,有效地保证了玉米交易规模在CBOT农产品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4.2 科学合理的交易交割制度和自律监管体系是CBOT玉米期货市场发展的重要保证
经过50余年的发展,CBOT形成了一套适合玉米期货交易的合理的交易交割规则和自律监管体系,为玉米的期货交易创造了良好的交易环境,促进了玉米期货市场的发展。
CBOT在制定交易和交割制度时,充分考虑到美国玉米现货贸易,制定了相对宽松的制度,如与现货习惯完全一致的沿依力诺依河装运单交割体系、近交割月不加收保证金并放开涨跌停板等制度,以适应市场参与者对于期货市场的需要,使期货市场始终处于低成本的运行状态,直接促成了玉米期货交易的高度活跃性。美国玉米市场在15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发展起一套完善而科学的监管体系,如大户报告制度、市场准入制度以及稽查等制度,保证了玉米期货交易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性,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增强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
面对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以及中国国内饲料企业的国际化浪潮,我们更应该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东西。“师夷长技以制夷”,愿我们的饲料企业在改革的大潮中,快速成长为以科技和资金为基础,以现代金融工具为翅膀的现代先进企业。
我国玉米产业发展新动向及前景预测分析
随着国际玉米加工和贸易格局的重大调整,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也出现了加工速度发展迅猛、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区域重心发生转移等一系列新的动向。从发展前景上看,我国玉米增产的潜力仍然很大,玉米产业正在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世界范围内玉米加工业向主产国集中
2006年全球玉米播种面积1.47亿公顷,其中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玉米播种面积共为7174万公顷,占全球的48.7%,产量占69.26%,这四个国家成为主导世界玉米生产的大国。
近几年,美国、巴西等国家乙醇扩产领跑着玉米加工业,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玉米产业革命。特别是随着替代能源的快速发展,燃料乙醇的生产量不断增加,以玉米为生产原料的冰醋酸、化工醇、环氧乙烷等生化产品的研发取得新的突破;玉米食品、玉米饮料正在成为时尚消费的新宠。玉米产业已经成为各国广泛关注的焦点。
在这种形势下,世界玉米加工的重心逐渐开始向主产国集中,主产国的玉米消费量不断增加。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四个玉米主产国国内消费玉米总量为4.5亿吨,比2001年的3.8亿吨增长了18.4%;而同期的日本、韩国玉米消费量仅增长了 1.8%,同期全球玉米消费增长了16.6%。
加工重心的变化导致玉米贸易竞争更加激烈。2006年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埃及、加拿大进口玉米3660万吨,比2001年的3850万吨下降4.9%;而同期中国、南非出口玉米370万吨,比2001年的968万吨下降61.8%。
有关专家分析,当前国际玉米加工和贸易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玉米进口国面临着更大的冲击,主产国必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个大背景下,玉米主产国的畜牧业和以玉米为原料的加工业将在新一轮调整中受益匪浅,畜禽产品和加工产品贸易必将成为国际农产品贸易的主旋律。
国内玉米加工业向主产区转移
在世界玉米产业发展大趋势下,我国玉米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步伐随之加快。产业结构上开始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拓展,区域结构上玉米产业重心开始由销区向产区转移。
1、从生产情况看,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支持下,在市场价格拉动下,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高涨,玉米产量持续攀升。2006年全国玉米产量1.43亿吨,比2001年的1.14亿吨增长了25.4%,6年平均增长4.2%。
2、从产业结构上看,国内以淀粉、饲料为主的初加工正在向变性淀粉、赖氨酸和化工醇为代表的精深加工乃至生化加工转变。淀粉衍生物和乙醇下游产品的开发步伐不断加快,并且取得了重大突破。吉林省位于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上,玉米人均占有量、商品量、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吉林省长助理、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王祖继介绍说,目前吉林省玉米加工企业已发展到了500多家,加工产品逐步由淀粉、酒精等初加工产品向发酵、精细化工产品过渡。加工品种也已达到200多种,从寻常的淀粉,到用多元醇、乳酸等生产的合成纤维、工程塑料等,这些产品被广泛用于食品、纺织、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
“这些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高,采用了不少国际顶尖技术,企业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初步形成了一个高精尖的产业集群。”王祖继说。比如长春大成集团今年投产的年加工225万吨玉米、100万吨化工醇和100万吨差别化聚酯项目,技术水平很高。大成集团已获得生物化工醇催化剂生产工艺技术、反应设备制造和化工醇生产工艺技术等几十项国家专利。生产1吨化工醇只需1吨淀粉,消耗玉米1.42吨,消耗能源只有原设计水平的一半,玉米化工产品的成本只相当于石化产品的一半。
3、从区域结构上看,国内玉米产业发展的重心正在由销区向产区转移。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庆才介绍说,在过去的20多年里,产区的玉米主要是运到销区加工,原因是产区投入不足,加工业发展缓慢,而沿海发达地区资本优势明显,玉米资源可以到这些销区配置资本。近几年来,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开始向北方转移,产区玉米资源的比较优势得以彰显,配置资本的作用不断加强。江苏、广东、福建等省的玉米加工企业以及中粮、华润等大型企业在产区的投资不断增加。
主产省玉米产量尚存巨大增产潜力
随着产区玉米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原粮外调量减少,销区省份开始担心产区的加工业消耗掉过多的玉米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对此,玉米主产省吉林表示,吉林省在未来十年内玉米总产量还能再翻一番,不仅能满足自身加工业发展需要,而且还能保证一定数量的原粮外调。
据吉林省农委主任王守臣分析,从提高内涵和扩大外延两个方面入手,吉林玉米增产潜力巨大。
提高内涵方面包括:
1、提高玉米生产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品种上寻求突破,重点是高产专用性玉米的研究和推广。同时在现有先进适用技术上提高到田率,大力推广玉米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玉米大垄双行种植,全程机械化栽培和旱作节水技术;生物防治玉米螟、农田灭鼠和测土配方施肥三项技术;此外,国家如果能在玉米方面推广转基因技术,每年可减少粮食损失10%左右,而吉林省相当于增产20亿公斤/年。
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提高高产农田比例。水利设施方面,吉林省近年来投入一直不足,重点灌区、涝区的排灌工程无钱配套。目前吉林省正在启动引松入白、哈达山水利枢纽、大安灌区及土地整理等工程,如果能够得到国家支持,经过3-5年的建设,吉林省西部可新增基本农田200万亩。中低产田方面,吉林省农委副主任袁甲业介绍说,吉林省在册耕地面积6000万亩,实有耕地面积8306万亩,其中有一半是中低产田,将近4000万亩。中低产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水土流失、耕作方式不科学、农家肥投入不足导致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减少等原因造成的。吉林省省委书记王岷说,如果近4000万亩中低产田的粮食产量能够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的话,经过3-5年的努力,再增产50亿公斤粮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3、种植结构调整和机械化生产。王守臣介绍说,种植结构调整上,可以扩大玉米、水稻等高产作物的种植面积。今年春耕生产已经结束,大豆减少了100多万亩,杂粮也减少了,而玉米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160万亩,这160万亩相当于增产8亿公斤。
吉林粮食主产区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农机化发展有较好的基础。但农机装备较差,尤其是大中型农机具少,配套比例不足,全程机械化能力更低。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介绍说,机械化作业主要是可以在抢农时提高作物播种、栽培质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肥力,可以及时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抗灾能力。据估算,通过机械化生产,一斤玉米不仅能减少一毛钱的成本,还可以增加10%的产量。
扩大外延方面主要体现在采取农业技术走出去的战略,发展周边国家玉米生产。包括采取 *** 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方式。比如,与菲律宾开展的中菲玉米合作项目,即通过租赁菲方1500万亩耕地,租期 25年,在菲律宾6个省建设吉林玉米生产基地,计划年产玉米近150亿公斤。项目建成后,一部分原粮可通过外贸形式供应南方省份加工需要,一部分可就地加工转化。同时还可使吉林的技术、设备和劳务得到有效输出。
此外,吉林还积极与缅甸、老挝、俄罗斯及蒙古等国家合作,计划开发耕地1000万亩,增产粮食50亿公斤。王守臣说:“按照规划,经过5-10年的努力,吉林省进一步挖掘粮食生产潜力,提升粮食发展空间,通过内部挖潜,预计可增产粮食100亿公斤。再加上外部拓展,在国外估计也可增加150亿公斤左右,预计总共可增产粮食250亿公斤,届时粮食总产量将达到500亿公斤,其中大部分是玉米,产量也能比目前翻一番。”
政策促进国内玉米产业布局良性调整
国内主产区玉米不仅有巨大的增产潜力,从区域经济结构及经济成本等角度考虑,国内玉米产业正在发生的结构性调整,也说明我国玉米产业正在进入一个良性的调整期。
从国际发展趋势看,农产品加工业的重心正在向原料产区集中。据美国农业部今年3月份公布的数据,2001年以来,美国、中国、巴西等玉米生产大国国内消费玉米的数量连年增加,而日本、韩国等玉米进口大国国内消费玉米的数量没有增加,甚至出现下降。特别是美国、巴西已经直接把乙醇厂建在了玉米产区。
从区域经济构成看,国内销区的粮食加工业占本区域经济总量的比重很小,而在产区这个比重却很大。吉林省去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已经达到1260亿元,与汽车、石化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如果粮食加工业遇到大的波动,不仅会影响农民收入,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加工能力看,近年来,国内粮食加工业不仅在主产区发展速度加快,在销区的发展速度也很快,与本地区粮食产量比较加工能力严重过剩。而从吉林省实际加工能力以及今后的粮食增产潜力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目前的粮食加工格局正在发生战略性调整,山东、安徽、河北、广东等省份粮食加工的主要产品是淀粉、饲料,属初加工产品,附加值很低。”吉林省农委副主任袁甲业介绍说,而吉林玉米加工主要产品是食品、饲料、变性淀粉、赖氨酸和化工醇,几家大型酒精加工企业正在开发下游产品,如利用乙醇的副产品生产玉米油、高蛋白饲料等。这些产品的开发,不仅提高了玉米加工的附加值,而且提高了玉米的利用率,实现了玉米的深度开发。
【港口玉米温和上涨购销尚未恢复】2月1日,广东港口15%以内水分优质玉米成交报价2445-2455元/吨,较31日上涨5-10元/吨,水分偏高玉米成交报价2390-2410元/吨,较31日上涨10-20元/吨,港口优质玉米存较少,高水分玉米较充裕。港口整体依旧在春节氛围中,新的贸易活动预计在元宵节后展开。北方港口贸易商收购15%以内水分优质玉米价格为2285-2300元/吨,与31日持平,目前港口贸易玉米收购主体较少,目前北方港口已有船只作业,对收购价有一定支撑。【东北地区加工企业收购价基本稳定】2月1日,辽宁沈阳地区贸易商收购农户25%水分玉米价格为1860-1880元/吨,按1:1.2折扣比例折算成标准玉米价格为2140-2160元/吨(不包含烘干费用)。当地饲料企业玉米收购价格为2250-2260元/吨。目前饲料企业库存较充足,但部分贸易商开始倾向增加一定库存。
中国行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2011-2012年中国玉米市场发展与投资研究报告》详细介绍了我国玉米市场的发展概况,接着从政策环境、市场供需、市场运行及发展前景几个方面深入分析,相信能够解答您的问题,有需要可以去网站看看。
网站首页: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微信:527209157)
本文链接:http://52ol.cn/post/66448.html
本站福利推荐!!!
正规期货账户开户!交易所手续费加1分(+0.01元),无条件!无资金手续费要求,享受手续费加1分!期货开户微信:527209157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Copyright 2012-2024 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 网站地图 邮箱:diyijiaoyi@qq.com 微信:527209157 湘ICP备18014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