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必看 » 正文

德国禁止股指期货吗(德国股票期货指数)

4.79 W 人参与  2023年01月03日 09:14  分类 : 必看  评论

德指期货的交易时间

根据最新消息显示,德指期货的交易时间是北京时间的星期一到星期五,夏令时8:15到次日的4:00、冬令时北京时间的8:15知道次日的5:00。

1、所谓的德指期货,即德国股指是德国重要的股票指数,也是德国重要的期货指数合约交易。 德国股指期货主要包括30家主要的德国公司。 德指期货是欧洲和伦敦以金融时报指数命名的重要证券指数,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指数之一。 因此,德国股指期期货是预测德国指数走势的价格合约交易。

2、加下来说明的事德指期货怎么开户的流程,若是有投资者想要购买德指期货的,那么投资者需要在欧洲期货和期权交易所开设一个股票账户。然后的话,这个账户是可以在香港办理,也可以在国内合法的证券公司办理,当然也是可以可以自己在网上开户。

3、但是想要在德指期货开户的话,投资者需满足以下条件,才可以按照正规机构规定的程序办理。账户持有人和交易执行人的年龄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市场准入交易资格的年龄限制,一般的年龄限制都是18岁到65岁,并且能够很好地理解与期货和投资相关的所有相关交易风险和收益,还有自身是能够独自承担风险,

4、首先你得打开浏览器app然后点击登录到官方网站的注册开户页面,。请用您的手机号码和身份证号码填写注册号码。您必须输入的的 *** 代码。然后有一点要特别强调,支付密码很重要,一定请记住您当时支付的密码,在后面使用的密码就是后面的界面使用的支付密码,接下来按照要依次填写完整信息就行,接下来它会让你上传你本人的身份证正反面照片。然后进行申请实名认证,当你提交注册申请以后,等到审核通过后即可登录。在一分钟之后,你的手机会收到一条短信,内容为投资者的登录账号和初始密码,然后你就可以进行下载交易软件进行登录。

操作环境:华为p30pro 2.0.0.165

浏览器 11.1.5.310

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影响实证分析

股指期货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衍生金融工具,从宏观经济层面上来看,它具有两个基本的功能,即价格发现和增加市场流动性;从微观市场层面上来看,股指期货又具有三种功能:套期保值、套利和投机。其他功能都是由它们衍生而来的。我们通过对比先行推出股指期货的国家和地区证券市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量化研究:指数期货推出前后现货指数的运行特征和价格反映机制;指数期货推出前后现货指数的波动性特征和信息反映特征;股票市场缺乏卖空机制是否影响指数期货正常功能。在定量研究的对比对象选择上,考虑到股指期货的推出时间以及地区因素,我们采用了如下表所示的选择对象,根据不同的研究项目,适当选取了对象数据的长度和范围。

表1 研究对象选择

一、指数期货推出前后现货指数的运行特征和价格反映机制

1?敝甘?期货推出前后现货指数的运行特征

在1982年2月24日,美国堪萨斯商品交易所率先推出了之一个股价指数期货合约——价值线综合指数(Value Line Composite Index)合约。同年4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推出了历史上最成功、交易量更大的期货合约——SP500股价指数合约。然而,1983年下半年,美国股市新股和高科技股价格暴跌。1988年9月,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和大板证券交易所分别推出东证股票指数期货和日经225指数期货。 1990年1月,日本股市转入大熊市,一年半内跌幅超过60%。1986年5月,香港期货交易所推出恒生指数期货,1987年10月,港股出现大型股灾。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有些学者也认为是新加坡及泰国提前推出股指期货的原因。这些事件确实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

但是,通过图表初步分析,我们得到:从长期角度来看,指数期货的推出并不能改变现货市场指数的中长期走势,决定指数中长期走势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基本面。

图1 指数走势

股指期货的推出,从长期方面来讲,对于现货指数的走势和波动影响很小,现货指数的走势更取决于其基本面;从短期方面来讲,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推出股指期货,对于现货指数的走势和波动有一定的影响,要视具体情况来分析。

2?惫芍钙诨鹾拖只踔甘?的价格反映机制

我们研究了成熟市场环境下,股指期货和现货指数之间的价格反映机制。数据对象分别为SP500指数及其期货、香港恒生指数及其期货、韩国KOSPI200指数及其期货和台湾加权指数及其期货,数据时间尺度为2004年8月到2006年9月。对于相应的指数和期货品种价格,本报告分别建立了VECM模型并作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表2 单位根检验、自回归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

在90%置信水平下,SP500和KOSPI200拒绝期货不为指数的影响因素的零假设,表明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之间存在单向的价格领先关系。我们给出了期货市场成熟阶段现货指数价格和股指期货价格的领先关系图。

图2 期货市场成熟阶段现货指数价格与股指期货价格领先关系

成熟市场环境下,股指期货基本上都发挥了定价优势,但是定价的效率更多地依靠市场投资主体的结构和交易的流动性。在投资结构中机构投资比例越高和市场流动性越强的市场(SP500和KOSPI200),股指期货所能发挥的效力越强。因此,为了让即将推出的沪深300指数期货能更好地起到其作用,应该鼓励机构投资者进入期货市场,完善信用交易机制,进而提高市场的流动性。

3?倍韵只跏谐⊥蹲首式鸬挠跋?

短期来看,由于指数期货具有便利的指数化投资功能,对于股市投资资金有一定的分流作用,尤其是重视指数化投资的基金及部分机构投资者。但是长期角度,指数期货的推出只会促进股市交易的活跃与价格合理波动,从而使股市更加健康发展。

Kuserk和Cocke(1994)等人对美国股市进行了实证研究表明:推出股指期货后,股市的规模和流动性都有了较大提高,股市和期市交易量呈双向推动作用。 Jegadeesh等(1993)则研究了SP500指数期货对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他们以价差作为流动性的判断指标。他们有两个假设:一是当有信息的投资者前往期货市场交易时,市场创造者处于信息劣势,所以股票价差扩大,流动性较差;二是期货发挥避险作用,市场创造者可以利用期货部位调节存货部位,股票价差缩小,所以流动性较好。实证结果发现,SP500股票的平均价差显著增加。李存修等学者(1998)以香港恒生指数期货为例,研究了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成交量的影响。他们以周转率作为流动性的判断指标。他们认为,指数期货的上市可能有三点影响:一是期货杠杆程度高,吸引以投机为目的的交易,股市的信用交易或许会因指数期货的出现而发生移转;二是指数期货提供了避险工具,提高了投资意愿而增加了现货市场的成交量;三是指数期货有价格揭示的功用,吸引了套利交易。恒指期货上市后,成份股及非成份股的周转率都增加80%以上,可见市场流动性显著增加,支持期货与现货之成交量呈净互补关系。

由于套利机会的产生,股指期货的交易者的结构会产生变化,市场上除了投机者、避险者外,套利及程序交易会更加盛行。由于机构投资者拥有相对丰富的人力、设备及信息来源,更能发挥所长,故在股指期货市场建立后,以散户为主的投资结构将会逐渐转由资源较为丰富的法人机构所取代,而国外资金也因为有了避险以改变组合配置的工具,增加了投资该市场的兴趣,更愿意将资金投入该市场。因此,机构投资者投资比重将会提升。

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投资选股策略侧重于基本面及整体态势,常常会依个股所占权重来决定持股结构,而股价指数所包含的成份股理所当然地成为选股的标的。基金经理人的业绩考评也以领先大盘的表现为主要指标。因此,股指期货市场建立后,在使投资策略工具多元化的同时,选择股指期货成份股与选择非成份股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研究表明,股价指数成份股有较高的流动性及报酬率。

综合来看,在股指期货推出后,市场投资资金可能会发生如下的变化:(1)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资金比例会上升,股指期货的市场会逐步扩大;(2)涉及到现货指数和股指期货的程序化套利交易将会吸引一部分资金分流;(3)从长期来看,两个市场都会吸引资金净流入,在一定程度上,两个市场的交易量可能会呈现净互补关系;(4)股指期货对于相应指数的包含股票价格波动能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5)股票市场投资资金可能会向指数中的权重股倾斜。

二、指数期货推出前后现货指数的波动性变化和信息反映特征

股指期货具有套期保值、套利和投机等市场功能。其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因素,股指期货的投机便利性会催发活跃的投机行为,使得股指期货的价格在短期内会偏离它的理论定价;但是市场套利行为的发生,从理论上又将促使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价格走势趋于一致(这导致股指期货价格走势一定程度上可起到预示股价走势的作用)。于是,投机活动所带来的足够多的交易对手,以及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价格走势的基本吻合,就保证了套期保值交易能够顺利实现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之间的精确对冲,从而能起到转移现货价格风险的作用。

本报告采用了一定的模型来研究股指期货推出前后现货指数的波动率变化以及信息对于波动率的影响结构变化。

1?辈捎玫难芯糠椒?

GARCH模型在描述金融资产收益率的波动性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它能描述出收益率波动聚类以及时变的特征,考虑到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对于利好或者利空消息反应不对称的事实,所以非对称GARCH模型成为了必然选择。为了量化研究指数期货能带给现货指数的这种波动性影响特征,我们采用了Glosten,Jagannathan与Runkle(1993)引入的GJR-GARCH(1,1,1)模型,该模型表述如下:

2?笔抵ぱ芯拷峁?

我们取股指期货上市前后500个交易日对数收益率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对于特定时间段的对数收益率情况建模和数据处理,得到了如下的结果:

SP500指数:波动率变化不明显。从GJR模型和诊断检验结果可以分析出:(1)以往信息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影响降低了;(2)利好信息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影响稍微得到了加强;(3)在一定程度上,利空信息对于市场的冲击得到了降低,但是无论是股指期货推出前后该参数的估计检验都不是很显著。利空信息对于市场波动率影响的参数估计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美国的卖空机制(“提价交易规则”和“购券归还规则”)本身在一定程度上能阻止股价的加速下跌,而且也禁止了卖空者操纵股票价格。股指期货的推出使得投资者在市场上能通过对冲操作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暴露程度,从而减少了恐慌性抛盘的出现。

香港恒生指数:1987年全球股灾造成了较大影响。可能是1987年全球股灾对于恒生指数影响太大(资金的强行撤出导致大量的恐慌性抛盘),我们发现此时在难以量化估计这种冲击强度的情况下,我们的模型对于利空信息的影响变化并不太适用。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模型显示在股指期货推出后,以往信息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减弱了,利好信息对于市场的波动影响得到了加强,这点倒是与SP500指数较为类似。

韩国KOSPI200指数:波动率增强,系统性风险并没有有效释放。(1)以往信息对现货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变强了,这点倒是与其他市场的情况不太一样;(2)利好信息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增强;(3)利空信息对于市场的冲击得到了降低。以往信息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增强表明市场的系统风险并没有因为股指期货的引入而得到有效的释放。

中国台湾加权指数:波动率变化不明显,系统性风险并没有有效释放。(1)以往信息对现货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变强了,这点与韩国市场的情况相似;(2)利好信息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减弱;(3)利空信息对于市场的冲击却不断增强。这些情况倒是与这段时间内的两岸政治关系演化比较密切,股市不断受到政治上带来的利空消息冲击的具体情况比较相符。利好信息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减弱说明利好信息对于市场的平抑作用受到了减弱,以往信息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增强表明市场的系统风险并没有因为股指期货的引入而得到有效的释放。

图3 指数期货推出后现货市场反应

3?弊芙?

通过对于上述四个市场的分析,我们得到如下几个结论:

(1)股指期货的推出并不能对现货指数的中长期走势造成多大影响,现货指数主要还是决定于经济、政治和资金等基本面的情况。

(2)股指期货推出后,现货指数的总体波动率受到的影响有限,但是信息对于波动率的影响却在结构上有一定程度上的变化。

(3)股指期货推出后,从政治和经济都比较稳定的市场来看:以往信息对于波动率的影响会减弱,利好信息对于系统风险的平抑作用会增强,而利空消息对于波动率的影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三、股票市场缺乏卖空机制时候的影响

从国外研究者对借券卖空机制与股指期货定价关系的实证分析来看,基本上由两种观点。一种是缺乏借券卖空机制会影响股指期货的错误定价。Joseph.W.Fung(1999)的研究显示,香港股市从1994年开放17只成份股卖空限制,到1996年取消成份股卖空限制后,股指期货错误定价的幅度和次数均明显减少。另一种观点是缺乏借券卖空机制不会影响股指期货的错误定价,如Neal(1999)的分析结果表明缺乏卖空机制不是影响股指期货错误定价的主要因素。Gerald D.Gay(1999)对韩国市场的分析表明:韩国市场在1996年引进卖空机制后,股指期货的错误定价反而更严重。另外,对于德国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昂贵而有限制的卖空机制和在德国期货交易市场计算机交易系统使得股指期货在之一年期间令人惊讶的没有错误定价,其年度错误定价比例低于0??5%。

表3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股票市场、股指期货和借券卖空机制设立情况

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信用交易的功能是中性的,不会影响股指期货市场的正常运作,也不会造成期指与股指的偏离;当市场参与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事先拥有大量股票头寸时,信用交易对套利交易没有影响。我们选取第二部分中的模型,对韩国KOSPI200指数在期货上市前、期货上市到信用交易开始和信用交易后的数据(数据长度分别为100个交易日)分别作了分析。

1?焙?国市场

我们选取第二部分中的模型,对韩国KOSPI200指数在期货上市前(Stage 1)、期货上市到信用交易开始(Stage 2)和信用交易后的数据(Stage 3)分别作了分析(数据长度分别为100个交易日)。

从数据统计方面来看,信用交易机制推出后反而增大了现货指数的波动率,而且使得日对数收益率更加偏离于正态分布。我们分别建立了KOSPI200指数的日对数收益率GJR-GARCH (1,1,1)模型,通过对比模型的参数及残差诊断的检验结果来分析利好信息和利空信息对条件波动是否有不同的影响。

韩国市场在引入股指期货后,在缺乏信用交易机制的情况下:(1)短时间内以往信息对现货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减弱了;(2)短时间内利好信息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减弱了;(3)短时间内利空信息对于市场的冲击增强。在引入信用交易机制后:(1)短时间内以往信息对现货市场波动率的影响进一步减弱;(2)短时间内利空信息对于市场的冲击仍不断增强。

图4 KOSPI200指数期货和信用机制推出后现货市场反应

2?痹谌狈π庞没?制下推出沪深300指数可能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国内推出沪深300指数期货,在中长期层面上对现货指数的波动率的影响应该不大,现货指数的走势和波动情况受经济和政治层面的决定性影响。为了估计股指期货推出对现货指数的中短期影响,我们对比上证180指数和深证100指数对沪深300指数作了波动率分析。三个指数的数据长度不一样,但是由于它们之间密切的相关性,可以将后两个指数看作沪深300指数的长期和中期近似。

我们建立了沪深指数、深证100指数和上证180指数的日对数收益率GJR-GARCH(1,1,1)模型,来检验利好信息和利空信息对于不同时间尺度上指数的条件波动是否有不同的影响。从中短期来看,信息对于现货指数波动率的影响结构并不是很显著。但是从长期来看,国内目前市场的单边效应比较显著,利好信息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很明显,而利空信息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并不明显,这与我们所研究的市场都有比较大的区别。而在短期来看,目前信息对于沪深300指数波动率的影响的结构跟韩国市场推出股指期货前的情形比较类似。

图5 信息对于Hs300、Sh180和Sz100指数波动率的影响

考虑到目前国内股市的投资主体结构,在市场缺乏有效的信用交易机制情况下,我们估计,股指期货推出后,利空信息在短期内(1至2年)对于现货指数波动率的影响会比较显著,利好信息的影响将会下降。如果信用交易机制与股指期货同期或者近期推出,二者造成的现货指数波动率影响的信息结构变化作用可能会叠加。也就是说,利空信息对于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可能会同步或者被进一步放大,而利好信息的作用则可能会被限制。当然,信用交易机制和股指期货的内容设计变得非常关键:考虑到目前国内资金并不能自由流通世界市场,所以重点在于如何建立有效防止投机和操纵股票价格的的信用交易机制设计,以及如何建立有效抑制投机资金规模的股指期货合约设计,将是新的产品和新交易机制推出的必要考虑因素。

天tian狼50欢迎

[img]

期货交易的品种有哪些?

全球主要股指期货合约列表

国外常见指数期货合约介绍

香港恒生指数期货合约的产生与发展

日本股指期货的产生与发展

韩国股指衍生品市场经验探索

台湾地区金融期货期权市场的发展简况

沪深300指数是如何编制的?

沪深300指数主要成分股有哪些?

合约大小是多少?什么是合约乘数?

沪深300指数期货收取多少保证金?

合约有涨跌停板吗?

什么是熔断机制?

每日的开盘价、收盘价是如何确定的?

每日结算价是如何确定的?

最后结算价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不用收盘价呢?

什么是合约的最小变动单位?

合约挂牌几个月份?

合约的最后交易日是哪一天?

股指期货每天交易时间和股票市场一样吗?

一、国外主要上市股指期货品种

1、全球主要股指期货合约列表

国家 指数期货合约 开设时间 开设交易所

美国 价值线指数期货(VLF) 1982.2 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 *** )

价值线指数期货(VLF) 1982.2 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 *** )

价值线指数期货(VLF) 1982.2 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 *** )

价值线指数期货(VLF) 1982.2 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 *** )

价值线指数期货(VLF) 1982.2 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 *** )

价值线指数期货(VLF) 1982.2 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 *** )

加拿大 多伦多50指数期货(Toronto50) 1987.5 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LIFFE)

英国 金融时报100指数期货(FTSE100) 1984.5 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LIFFE)

法国 法国证券商协会40股指期货(CAC-40) 1988.6 法国期货交易所(MATIF)

德国 德国股指期货(DAX-30) 1990.9 德国期货交易所(DTB)

瑞士 瑞士股指期货( *** I) 1990.11

荷兰 阿姆斯特丹股指期货EOE指数 1988.10 阿姆斯特丹金融交易所(FTA)

泛欧100指数期货(Eurotop100) 1991.6 荷兰期权交易所(EOE)

西班牙 西班牙股指期货(IBEX35) 1992.1 西班牙衍生品交易所(MEFFRV)

瑞典 瑞典股指期货(OMX) 1989.12

奥地利 奥地利股指期货(ATX) 1992.8

比利时 比利时股指20期货(BEL 20) 1993.9

丹麦 丹麦股指期货(KFX) 1989.12

芬兰 芬兰指数期货(FOX 1988.5

日本 日经225指数期货(Nikkei 225) 1988.9

大阪证券交易所(OSE) 东证综合指数期货(TOPIX) 1988.9 东京证券交易所(TSE)

新加坡 日经225指数期货(Nikkei 225) 1986.9 新加坡金融期货交易所(SIMEX)

摩根世界指数期货(NISCI) 1993.3 新加坡金融期货交易所(SIMEX)

香港 恒生指数期货(HIS) 1986.5 香港期货交易所

韩国 韩国200指数期货(KOPSI200) 1996.6 韩国期货交易所(KFE)

台湾 台湾综合指数期货(TX) 1998.7 台湾期货交易所(TAIMEX)

澳大利亚 普通股指数期货(All Ordinaries) 1983.2 悉尼期货交易所(SFE)

新西兰 新西兰40指数期货(NZSE 40) 1991.9

2、国外常见指数期货合约介绍

标的名称 SP500

DowJonesIndustrialAverage

NASDAQ 100

FTSE -100

标准普尔500

指数期货

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期货

纳斯达克100

指数期货

***

指数期货

交易所

CME CBOT CME LIFFE

商品代码

SP DJ ND FTSE- 100

最小变动价位

0.1点($25) 1点($10) 0.5点($50) 0.5 (5英镑)

契约价值

$250*SP $10*DJ $100*ND 10 英镑* FTSE- 100

交易月份

三,六,九,十二 三,六,九,十二 三,六,九,十二 三,六,九,十二

最后交易日

合约月份第三个

星期四 合约月份第三个星期四 合约月份第三个

星期四 合约月份第三个

星期四

标的名称 E-mini SP500

E-mini DJ

E-mini NASDAQ 100

Nikkei-225

迷你标普500指数期货

迷你道指期货

迷你纳斯达克指数期货

日经225指数

交易所

CME CBOT CME SIMEX

商品代码

ES YM NQ SSI

最小变动价位

0.25点($12.5) 1点($5) 0.5点($10) 5 点( ¥2500)

契约价值

$50*SP $5*YM $20*NQ ¥500 *SSI

交易月份

三,六,九,十二 三,六,九,十二 三,六,九,十二 三,六,九,十二

最后交易日

合约月份第三个

星期四 合约月份第三个

星期四 合约月份第三个

星期四 合约月份第二个周五的前一个营业日

3、香港恒生指数期货合约的产生与发展

香港恒生指数期货合约交易始于一九八六年五月六日,该股市指数期货合约是根据恒生指数及其四项分类指数:地产、公用事业、金融及工商而定。合约分为四个月份,即当前月、下一月、以及后两个季月,当前为4月,则合约分为4月恒指、5月恒指、6月恒指、9月恒指,4月合约现金交割之后,则合约变化为5月合约、6月合约、9月合约、12月合约,之后循环反复。合约价值则等于合约的现行结算价格乘以五十港币。恒生指数期货合约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香港股指期货的产生及其迅猛发展阶段、体制改革阶段及其稳步发展阶段。

之一阶段:一九八六年五月至一九八七年十月,即总结为指数期货的产生、迅猛发展和交易危机。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七年,世界股票价格指数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机,在世界股指期货大发展的良好背景下,一九八六年五月份,香港期货交易所成功推出恒生指数期货交易。在恒生指数期货合约挂牌上市后的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期货交易火爆,发展势头迅猛,当年五月份日均成交量为1,800份,到了一九八七年十月,成交量突破25,000份,一九八七年十月十六日成交量破纪录放大到40,000份。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九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单日暴跌近23%,并由此引发全球股市重挫的金融风暴,即著名的"黑色星期五"。一九八七年十月中下旬,香港股市同样无法避免历经四天的严重股灾,股指期货出现首次交易危机。由于香港期货交易所应付对手风险能力不足,加之当时期货保证公司保证服务欠缺,恒生指数暴跌420多点,香港期货交易所不得不增加保证金和扩大停板价幅,期货指数迅速跌至停板。很多会员由于大面积亏损需要及时补充履约保证金却无力支付,导致保证金不足以支付结算额,欠款额高达数亿港币。十月二十日,纽约道.琼期指数暴跌,鉴于不少恒生指数期货合约拖欠债务,香港股票交易所及期货交易所宣布休市四天。

第二阶段:香港期货交易所被迫改革。1987年10月,美国股市暴跌引发了全球股灾,香港股市历经四天惨跌,股指期货交易出现严重危机。为了应对当时庞大的保证金不足引发的严重债务风险,特别是为防止日后期货交易可能出现的潜在交割危机,香港期货交易所着手对结算和保证制度进行大刀阔斧改革。

香港期货交易所推出股指期货合约时最早结算任务完全是由结算所承担,结算所管辖会员的买卖,并监控会员可能发生的交易风险;而会员则管辖其客户的买卖,负责监控客户交易风险,会员执行结算所的可靠程序,但并不负有履行其保证的功能或义务,即不能保证客户能支付任何未平仓合约保证金。一九八七年十月出现交割危机之后,结算制度的改革要求提上日程。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六日,香港期货交易所作出一个拯救期货市场的决定,即由香港 *** 出资50%,主要银行和经纪出资50%,筹措一笔二十亿元港币的备用贷款给予香港期货保证公司(之后增至港币四十亿元),增强其抗风险能力,保证香港期货交易所所有期货合约的履行。之后,保证公司动用了约二十亿元港币的备用储备来处理未能履行合约经纪会员的十八亿元未平仓合约。但之后 *** 规定该笔贷款将通过追讨未履行责任会员欠款及期货合约和所有股票交易的特别征费来偿还。通过征收特别征费偿还交割债务,无形中将该笔拯救贷款转嫁到了投资者身上。

随后期货交易所继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其抗风险能力,并且使其监控市场风险的功能得到加强。改革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将会员分为四种等级,只替自己买卖的经纪划为之一类经纪会员,代表自己及交易所会员客户进行交易的经纪划为第二类经纪会员,代表非会员客户进行交易的经纪划为第三类经纪会员,有包销权的经纪则划为第四类经纪会员。交易所依据承受风险的大小相应提高交易经纪会员的股本要求,通过此次改革,每一类经纪会员被要求对其顾客的财务状况进行不定期监察,且会员还负有承受客户可能拖欠保证金的风险。其二,通过改革成立二亿港币的储备基金,代替以前的保证公司,期交所结算公司可以利用该笔基金直接支付经纪会员拖欠的保证金,及时化解市场交易、交割风险。其三,改革的另一结果是对结算所进行重组。为了更严格地保证经纪会员存放发展按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通过此次重组,将结算公司并为期货交易所的附属公司,完成日常交易和交割的结算任务,更便于期货交易所及时控制风险和应对危机。

第三阶段:交易所改革后至今,金融期货市场的规范和发展。经过系列改革,香港期货交易所的交易活动逐渐稳定,投资者重新恢复对股指期货交易的信心。市场体制和各项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完善,市场秩序更加规范,交易量不断上升,并且为我国内地的股指期货建立和日后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可行性经验。

附:香港恒生指数期货合约

相关指数

恒生指数(由恒指服务有限公司编纂,计算及发放)

合约乘数

每点港币$50.00

合约月份

现月,下月,及之后的两个季月(立约成本:被结算公司登记的恒生指数期货合约的价格(以完整指数点计算)

立约价值

立约成本乘以合约乘数

更低格波幅

更低格波幅 一个指数点

持仓限额

无论长仓或短仓,以恒生指数期货、恒生指数期权及小型恒生指数期货所有合约月份持仓合共delta 10000为限,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小型恒生指数期货的长仓或短仓都不能超过delta2000 ,计算持仓限额时,每张小型恒生指数期货的仓位delta为0.2。

开市前时段

(香港时间) 上午九时十五分至上午九时四十五分(之一节买卖)及下午二时正至二时三十分 (第二节买卖)

交易时间

(香港时间)上午九时四十五分至中午十二时三十分(之一节买卖) 下午二时三十分至下午四时十五分(第二节买卖)

最后交易日的交易时间

(香港时间)9:45~12:30(之一节买卖)、14:30~16:00(第二节买卖)由于现货市场的收市时间有可能会随时更改,期货市场的收市时间必须根据现货市场收市时间的改变而自动做出相应调整。

交易 ***

电子自动化交易

最后交易日

该月最后第二个营业日

结算 ***

以现金结算

最后结算

恒生指数期合约的最后结算由结算公司决定,并采用恒生指数在最后交易日每五分钟所报指数点的平均数为依归,下调至最接近的整数指数点。

4、日本股指期货的产生与发展

日本股指期货的发展经历了较为明显的三个阶段:

之一阶段:80年代初期到1987年,股指期货在外界因素的推动下从无到有的初步试验阶段。日本于80年代初期即已开放了其证券市场,允许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股市。但是,其股指期货合约却首先出现在海外,1986年9月3日,日经225指数期货在新加坡金融期货交易所(SIMEX)交易。按照日本当时的证券交易法规定,证券投资者从事期货交易被禁止。所以,当时的日本证券市场并不具备推出股指期货交易的法律条件。而且,按照当时的证券交易法,日本国内的基金是被禁止投资SIMEX的日经225指数的,只有美国和欧洲的机构投资者利用SIMEX的日经225股指期货合约对其投资于日本的股票进行套期保值。本国的机构投资者明显处于不利位置。基于这样的原因,1987年6月9日,日本推出了之一支股票指数期货合约---50种股票期货合约,受当时证券交易法禁止现金交割的限制,50种股票期货合约采取现货交割方式,以股票指数所代表的一揽子股票作为交割标的。

第二阶段:1988年到1992年逐步完善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通过修改和制订法律,国内股指期货市场逐步走上正轨。50种股指期货刚刚推出的前几个月,交易发展缓慢,直到1987年股市暴跌后交易量迅速发展起来。1987年10月20日上午,日本证券市场无法开始交易,卖盘远大于买盘,由于涨跌停板的限制,交易刚开始即达到跌停板。由于当时50种股票期货合约实行现货交割,所以,境内投资者也无法实施股指期货交易。而在SIMEX交易的境外投资者却能够继续交易期货合约。受此事件影响,1988年日本金融市场管理当局批准了大阪证券交易所关于进行日经指数期货交易的申请。1988年5月,日本修改证券交易法,允许股票指数和期权进行现金交割,当年9月大阪证券交易所开始了日经225指数期货交易。1992年3月,大阪证券交易所50种股票期货停止了交易。

第三阶段:对股票指数进行修改,股指期货市场走向成熟。由于日经225指数采用之一批上市的225种股票,以股价简单平均的形式进行指数化。针对这样的情况,大阪证券交易所根据大藏省指示,开发出了新的对现货市场影响小的日经300指数期货以取代日经225,并于1994年2月14日起开始交易。此后,日本股指期货市场便正式走向成熟。

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首开先河,于1986年推出了日本的日经225指数期货交易,并获得成功。而日本国内在两年以后才由大贩证券交易所(OSE)推出日经225股指期货交易。1990年,美国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也推出日经225指数期货交易,形成三家共同交易日经225指数的局面。而在竞争中,由于新加坡推出较早已形成一定优势,因此一直保持领先地位。直到1995年初英国皇家巴林银行期货交易员尼克里森因在投机日经225指数中的违规操作而导致巴林银行倒闭事件发生后,市场对SIMEX的日经225指数产生了信心危机,资金才又开始回流日本市场,OSE才趁机夺回了主导权。从某种意义上说,巴林事件的发生也是OSE与SIMEX市场竞争的结果。为了争夺OSE的市场份额,SIMEX不惜放松对市场的监控,在巴林银行持仓已明显偏高的情况下,不做及时的处理,直接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巨额亏损。如果SIMEX采取有效办法展开市场竞争,并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那幺新加坡完全有可能在日经225指数期货市场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总的来说,日本在本土推进日经225股指期货交易时长期还是处于尴尬地位。从2005年的数据来看,全球日经225指数期货市场中,日本本土只占有55.05%的份额。2005年新加坡的日经225指数期货价格严重影响着日本本土的日经225指数价格,新加坡的日经225拥有了很大程度的定价权。

假如取消了股指期货会怎样

那么,如果真的取消股指期货,股市又可能出现哪些变化呢?

变化之一:机构大户抛售股票

股指期货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为企业和机构大户套期保值对冲风险。三大股指期货的套保头寸,对应着企业和机构大户在股市持有同等市值的股票额度。

在这种背景下,当股市下跌时,企业和机构大户就可以持股不动,依靠股指期货空单的获利,来对冲手中股票下跌的亏损。一旦股指期货被取消,股市下跌时,哪怕是只跌一个点,企业和机构大户们也会缩水成百上千万。于是他们就不得不抛出手中的股票。这时候股市还会不会上涨?恐怕不太乐观。例如股灾期间,为了维稳A股限制期指空单时,现货市场一些活跃资金因对冲手段不足,难免会减少股票操作甚至退场。

变化之二:期现套利销声匿迹

但凡股市与期货市场的成交价格出现较大的偏离——无论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还是现货价格高于期货价格,马上就会有套利盘涌入,卖出价高的品种,同时买入价低的品种。这种无风险期现套利的客观效果,就是让出现异常的期现货价差很快恢复正常,有效冲销可能扰乱市场甚至跨市场操纵的行为。取消股指期货后,期现套利这一市场功能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变化之三:外资QFII望而却步

按照国际惯例,各国市场在引进外资时,都要严格限制其投机和市场操纵行为,同时保障其合理的投资收益。我国规定合格的境外投资机构QFII要以套期保值方式进入股市,以规范操作并对冲风险。如果QFII既不能套期保值又不允许大规模套现所持股票,那就只剩下做股市下跌时“让中国股民先走”,自己最后撤退的“活雷锋”。这样的“雷锋”有多少?恐怕也是个谜。

变化之四:离岸期指乘机火爆

离岸期指大概是新加坡最成功的金融创新之一。1986年9月,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推出了日经225指数期货。由于当时日本法律禁止证券交易者投资股指期货,美国和欧洲的机构投资者便纷纷利用新加坡的日经225股指期货合约对其投资日本股票进行套期保值。两年后大阪证券交易所才终于推出了自己的日经225指数期货。紧接着1998年9至11月,尝够甜头的新加坡乘胜追击,又先后推出新加坡、道琼斯马来西亚、道琼斯泰国、MSCI香港和MSCI台证等股指期货。2006年9月5日,新加坡抢先推出A50股指期货,其50只成份股全是沪深300指数中的核心资源。依靠这些离岸期指产品,新加坡衍生品交易的80%以上来自于本土以外的国际投资者。

中国如取消股指期货,对于新加坡以及同样拥有A股股指期货的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文莱国际交易所等来说,无疑是“天上掉馅饼”。因为相当一大批原来在中国的A股股指期货交易者将不得不转战离岸市场。至于这些资金到了境外是否会自觉地只做多,限制做空A股股指期货?恐怕所在国的监管机构不会以“维稳中国股市”为己任。

目前全球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推出了超过200个股指期货品种,但尚未听说有哪个国家股指期货被取消。美国三大指数期货因触发熔断机制而暂停,中国正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A股今年7月8日有1400余只股票停牌,同时还有近千只股票因“找不到停牌理由”而不得不继续跌停。可见设立市场化的科学的熔断规则,以限制过度投机和熔断暂停来应对异常波动,将成为期现两市众望所归的常态化避险机制。

网站首页: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微信:527209157)

本文链接:http://52ol.cn/post/73228.html

德国禁止股指期货吗  

本站福利推荐!!!

正规期货账户开户!交易所手续费加1分(+0.01元),无条件!无资金手续费要求,享受手续费加1分!

期货开户微信:527209157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 上一篇 下一篇 >>

Copyright 2012-2024 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 网站地图 邮箱:diyijiaoyi@qq.com 微信:527209157 湘ICP备18014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