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正文

棉花期货农民(棉花期货怎么买卖)

5.92 W 人参与  2023年01月07日 16:57  分类 : 推荐  评论

全国的信贷员团结起来:有没有完整的棉花价格分析报告

同行,你在哪做呀?很辛苦,很敬业,呵呵,不错不错!

============================================

06年棉花市场价格及供需走势分析

新的一年开始了!1月4日是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的首个交易日,现汇市场中,美元兑人民币收于8.0676,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次刷新了自去年7月人民币升值以来的新高。站在新一年的起点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次刷新让我们对新一年棉花市场进行展望。

当前形势下,2006年棉花市场存在着众多未知因素,其中每一个因素的变动都在影响着市场供需矛盾,甚至有时候某一因素的变化可能会转变供需矛盾的关系。2006年棉花市场走势的曲线将如何演绎?从宏观上来看,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为2006年棉花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和宽松的环境,在记者采访中,大部分业内人士都比较看好今年棉花市场,一致认为市场将在一定范围内平稳运行,底线为13000元/吨,有业内人士认为,2006年棉花价格的更高价位可能达到16000元/吨。

但今年棉花市场怎一个稳字了得!

五一前:棉价将呈上升趋势

当前棉花市场平稳运行,国家在12月末发放的89.4万吨关税内棉花进口配额超出业内人士预期,棉花企业心存欢喜,惜售情结和看涨心态的气燃再度恢复;纺织企业在不满足的失望中将年前补库计划重新调整,部分纺织企业转向国内市场;而且还坚定了部分棉区棉商看涨后市的信心,在元旦过后,抬高籽棉收购价格,抢夺有限的市场资源,因此,元旦过后棉花价格微幅走高。

1月9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为14221元/吨,较2005年12月31日涨53元/吨,且比元旦后前三天棉花价格指数上涨幅度明显加大。分析认为,今年五一前夕,棉花市场将走出一波上涨行情。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三点:纺织需求、棉花种植面积和新疆棉价的拉动。

需求是影响棉花市场走势的最根本因素,供需关系永远是制约市场走势的主要矛盾。“1—4月是我国纺织需求的旺季,纺织形势将好于2005年第四个季度。”河南同舟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刚民认为。他分析,一方面,众所周知,从纺织行业的特点看,历年来1—4月份是纺织市场的旺季,需求增加可拉动棉花价格上行。另一方面,进入2005年,我国纺织业进入后配额时代,纺织出口在频频遭遇欧盟和美国等国的特保和设限下,纺纱产量同比增长速度为23.02%。今年我国的纺织需求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而上半年我国出口欧盟和美国的纺织品数量已经确定,在纺织出口形势明朗下,纺织需求将加大。这将对棉花价格上涨形成强力支撑。

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种植业专业会上说,农业部初步考虑,“十一五”期间,我国棉花面积要稳定在8000—8500万亩,总产量650万吨左右,满足纺织工业70%左右的用棉需求。2006年,要力争棉花种植面积恢复到8000万亩以上,努力提高单产,使总产恢复到600万吨以上。

今年的植棉面积还要取决于今后棉花价格的走势,而当前棉花价格微利空间已经让棉花企业叫苦连天,部分棉花企业因为高成本而捂着口袋“视死”不卖,如果棉花价格下跌将使部分棉花企业受到伤害,也必然影响今年棉花播种面积。国家在去年年底仅发放89.4万吨关税内棉花进口配额,就表明了国家态度,不想过度打压棉花价格,由此影响后期棉花市场走势,从而影响今年棉花种植面积,国家真心希望棉花价格稳定。由此可见,国家的政策对后市棉价有一定利好。

“由于运力紧张,3月份新疆棉出疆,可提升棉花价格,棉价可能运行到15000元/吨。”同样认为五一前棉花价格将走出上涨行情的河北省银河集团星宇棉花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奇宇说。新疆棉花年前出疆困难,在3月份,新疆棉将陆续出疆,当前2级新疆棉销售价格在14300元/吨左右,加上500元/吨的出疆费用和一个月100元/吨的存储费用,新疆棉出疆后的成本价格将在15000元/吨左右,因此,3月份以后棉花价格上15000元/吨也是情理之中。另外,从内地棉成本计算,3月份以后棉价有上15000元/吨的可能。以内地2005年10月份棉花企业收购的3级棉估算,3级棉的加工后价格达到14200元/吨以上,再按一个月100元/吨的仓储及其他费用计算,到3月份以后,棉花成本价格可能将上升到14800元/吨。

同时,魏刚民指出,后期棉花进口配额增发的数量和速度、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纺织出口形势以及发达国家取消棉花进口配额的时间将也是制约棉花价格走势的重要未知因素。

宏观环境向好

国家提倡企业稳定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06年经济发展作了全面部署,最重要的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具体讲,就是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同时,中国人民银行1月5日召开的2006年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的货币政策预期调控目标,增加了货币供应量,采取偏松的货币政策。

在7日的全国棉花市场交易商座谈会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客户二部主任夏文生说,2006年度,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加大对棉花企业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力度,并且向整个产业链延伸,从大局出发,以政策、市场和服务意识为着手点,但要求作好风险管理。可见,今年国家提倡企业谨慎平稳运行即稳定发展。

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棉花形势分析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徐文英说,今年我国的纺织需求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长幅度要趋缓,纱产量将达到1500万吨,比预计的2005年的纱产量1400万吨增加100万吨,用棉量约在1000万吨左右,它将成为支持后市棉花价格走高的可靠力量。

同时,今年纺织工业被列入产能过剩行业。有业内人士分析,行业调整的总体提法是“推动”,推动的关键词是“推”,动也得动,不动也得动,“推”是 *** 意志,也是政策行为。落实到棉花链,宏观经济对其影响是一个相对中性的过程,因为内需的提振相对比较缓慢,纺织行业调整是淘汰中有提升,这个过程对棉花资源需求总量的影响小于结构性影响,也就是说纺织行业的调整并不意味着总体用棉量的调整。

谢奇宇对今年棉花行情很是看好,他说,当前89.4万吨的棉花进口配额在市场上根本形不成购买力。当前拿到此次棉花进口配额的纺织企业,由于当前外棉存在较大的价格优势,都视若珍宝,在使用上也早有盘算,不会将此权利草草行事。他认为8月份以后棉花价格将高于2005年度同期。他分析,据ICAC在2006年1月份月报中预计,2005/2006年度Cotlook A 指数平均为每磅65美分,较上年度提高13美分。那么后市国际棉价有大幅上涨空间,如果美棉运行到60美分以上,在看涨心理下棉花进口配额将形成购买力,将会拉动我国棉价跟涨,目前棉价将是处于低位区。

利空压力尤大

在众多利多因素面前同样存在着众多利空因素,当前市场中利空因素和未知因素对市场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视。谢奇宇说,在今年发达国家取消棉花出口补贴前段时间,将对棉花价格形成阻力。业内传言将在今年8月1日发达国家取消棉花出口补贴。在美国取消棉花出口补贴前,大量美棉将拥进中国港口岸,受到出口压力影响,国际棉花价格将走低。

首先,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9日说,预计2006年度中国新棉上市收购价格将与2005年度基本持平。据悉,2005年度预计全国平均标准级棉花收购价格为每担640元左右,销售价格在每吨14000元左右,处于历史较高价位。并表示对棉花市场调控的重点是,保持棉价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以稳定棉花生产,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纺织业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国家不会支持当前以及今后棉花价格过度上涨。

其次,从相关产品看,据业内人士介绍,去年棉花价格在相关农产品中处于较高价位,涤纶短纤价格在10500元/吨附近,比棉花价格低3000元/吨,棉纤比处于1.35:1的相对高位。所以当前棉价比价关系显示国内棉价和密切关联产品相比处于相对高位。由此看棉花价格存在下行空间。再次,今年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一年,由于现行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篮子中任何货币的变动都可以影响人民币的币值。因此在这种制度下,人民币汇率会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同时也会遵从市场的定律进行弹性波动。据新华网的文章报道,针对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问题,国内外比较稳健的经济学家一致认为,今年中国的汇率改革将继续进行,而人民币也会按照市场预期继续小幅升值,升值的幅度在3%左右。

最后,从国际市场看,根据美国农业部2005年12月的全球农产品供需预测报告披露,2005/2006年全球棉花产量和消费量均略有增加,期末库存上升,总体供需状况保持平衡。据世界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预计,受今年价格较高鼓舞,2006/2007年度世界棉花种植面积将增长约3%,至3570万公顷,国际供需形势变化不大。从长期趋势来看,当前全球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总体来说仍是供大于求,所以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空间也有限。

此外,今年我国纺织品出口仍不会一帆风顺,纺织品贸易战远没有结束,我们要时刻警惕国际市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可能采取的“设限”措施。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中心主任孙淮宾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棉花形势分析会上指出,在未来2—3年内美欧国家对我国纺织品特保的可能性减弱,但其他方面对我国纺织品的设限仍有可能。其将直接影响纺织用棉需求,影响供需矛盾方向。

综合各方因素分析,业内人士认为,13000元/吨将是今年棉花价格的底限,棉花更高可运行至16000元/吨。但是,国家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家将本着保持棉价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以稳定棉花生产,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纺织业健康发展的原则进行调控。今后棉花市场还存在众多未知因素,比如今年确切的棉花种植面积,突发的不可抗力因素等等,以上分析仅为读者提供市场分析依据。今后棉花市场的走势将在以上多空因素争夺中和未知因素的变化中显现,这需要我们时刻关注。

=============================================

2006年棉花市场走势分析

湖北农业信息网

采编:张汉远 信息来源:厅种植业处 点击数:460 更新时间:2006-2-16

综合各方面信息分析,2006年我国棉花消费增长的幅度仍然较大,棉花需求矛盾十分突出,靠大量进口原棉弥补国内需求不足已不可逆转,市场棉价将在较高水平上运行,预计农民棉花销售价格将在2005年度的基础上有所上扬,但幅度不大,其主要依据有以下三点。

一、棉花播种面积有望扩大,但属恢复性小幅增长。

由于2005年度棉花市场价格上涨,植棉比较效益较高,在一定程度上 *** 了农民植棉的积极性,但棉区农民因近年棉价年际间的大幅波动,亲身体验了自然、市场双重风险的压力,对于2006年的棉花市场走势显得比较理性,无意大幅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据农业部预测,全国2006年棉花种植面积可望恢复到8000万亩以上,比2005年增加500万亩以上,但比历史更高年仍少2000多万亩,属结构性调整的恢复性增加。预计我省植棉面积增长幅度与全国基本相当。据全省34个县(市、区)148个乡(镇、场)1894个农户调查,初步安排今年植棉面积9658.5亩,比2005年增加247.1亩,增幅2.63%。十二个集中产棉地市和省直管市农业局分析预测汇总,今年植棉面积580万亩左右,比2005年收获面积增长9%左右,仅为历史更高年植棉面积的60%左右。

二、原棉消费增长快,棉花需求呈刚性增长的态势不可逆转。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棉花消费量已由1998年度的407万吨,增长到2005年度的940万吨左右,七年增长了1.3倍,每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成为全世界之一棉花消费大国。而且棉花内、外贸市场看好,尚无有力证据支撑纺织品服装增长减弱的势头。2005年中欧、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升级,经过多轮双边会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美国从中国协议进口的纺织品,今年比2005年实际进口量增长10—15%,2007年增长率为12.5—16%,2008年增长率为15—17%。2005年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突破1000亿美元,其中1—9月出口创汇868.08亿美元,同比增长22.8%。由于石油价格的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化纤纺织品的生产,增加了对原棉的需求。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纺织品服装的要求将愈来愈高,纯棉织品的需求量将大幅增加,原棉的需求将呈刚性增长的态势。2006年度全国棉花消费只要比上年度增长10%,全国棉花消费总量将达1000万吨以上,按照目前预测的棉花面积落实到位,即使全国棉花单产水平恢复到历史更高年78公斤的水平,全国棉花总产也只有630万吨左右,当年棉花产需缺口高达350万吨以上。我省近年来纺织工业也有了较快发展,年纺棉消费量已超过70万吨,高出棉花年生产量近一倍。

三、棉花价格有望上扬,但增幅不可能太大。

据全省2005年1894个农户9411.4亩棉田203.77万公斤籽棉售价调查,平均每公斤籽棉5.44元(折皮棉12.72元/公斤),根据近三个月中等级原棉销售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吨14500元左右的市场行情,以及棉纺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后对原棉价格的承受能力,中等级原棉的市场价格稳定在15000元/吨以内,对工、农、商都是有利的。按此推算,扣除棉花收购、加工等环节的成本和利润(1000元/吨左右),农民销售棉花的价格在2005年的基础上还有上扬的空间。此外,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通过的《部长宣言》提出,发达国家2006年将取消棉花出口补贴,有关研究报告估计,美国取消棉花出口补贴后,可使国际市场棉价上升2—12%。国际市场棉价上扬,对稳定世界之一大原棉进口国的我国国内棉花价格,将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因此,今年农民棉花售价有望在2005年度的基础上有所上扬,但幅度不会很大。

==========================================

必然与未然—棉花价格走势分析

时间:2005-08-20 07:00

当前,棉花市场上各方目光逐渐集中到新棉收购上,据统计,上周国内已有部分地区开秤,主要在山西和湖南,价格一般在2.4-2.6元/斤,衣分在36%附近。由于是零星上市,市场还基本处于观望之中,预计8月下旬之后会大量展开,低温阴雨天气才是真正影响新年度棉花产量的关键,棉农的心理价位为2.5元/斤。棉花现货市场出现了两大变化:一是现货价格小幅下跌。市场在众多利空消息的影响下,现货市场终于支撑不住,棉花价格调头小幅下滑。二是新棉提前上市,加强棉商恐慌心理,加大销售力度。仅对历年来新棉上市前棉花价格走势等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业内人士。

走势不是必然

随着新棉脚步的临近,有存棉的棉花企业的心态开始慢慢转变,自7月25日以来,现货市场开始小幅下挫。8月15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为13435元/吨,较7月25日跌87元/吨。在2005/2006年度前夕,棉花市场处于下行通道,价格小幅下跌;在2004/2005年度中,棉花价格呈上扬趋势,当前棉价处于整个年度的高价位区。据分析,两个年度交接的时期——8月份前后,棉花价格的走势并不是必然的,它除了与当年的市场形势相关外,主要受制于下个年度的棉花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价格反作用于供求关系。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原理,同样,棉花市场也不例外,棉花价格受制于棉花供求关系的变化。“新棉上市前棉花价格的走势不是必然的,缘于新年度供求关系的差异,价格有涨有跌。”河南省同舟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刚民指出。他介绍,当前的棉花价格走势有点反常,并没有体现2005/2006年度棉花供求关系状况,主要是受当前市场利空因素影响比较大。2004年,据国家权威机构统计显示,2004/2005年度,棉花产量将大幅减少,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口,供不应求是不争的事实。2004年8月后,现货市场棉花价格开始止跌,呈现上涨趋势。2003年,由于我国部分地区受到自然灾害,棉花大量减产,2003/2004年度,棉花市场供给小于需求,2003年8月棉花价格小幅下跌后,2003年8月25日开始止跌回升,拉开了后期棉价上涨的序幕。2002年,棉价在八、九月份出现了上调。

河北省银河集团星宇棉花有限公司经理谢奇宇也表示了相同的观点。他分析,2001年,在当前的新棉上市前,棉花价格由9600元/吨左右涨到了11500元/吨左右。这也是当时棉花市场供求关系的反应。由此可见,棉花价格走势不是必然的。

此外,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新棉上市前,手中有存棉的棉花企业普遍迫于筹备新棉收购资金和还贷压力,销售意愿强烈,加大售棉力度,且多以现金结算方式为主;而纺织企业的资金也“捉襟见肘”,能全面支付全额货款的并不多,于是,便向下打压价格,这就有意无意地降低了棉花价格。这个因素是影响棉价下跌的主要因素之一。

形势未然

今年五一以来,棉花期货和商品棉电子撮合市场便开始下行,自进入8月份以来,下滑幅度加大,期现价格倒挂已经近半个多月。有业内人士分析,近期期货市场价格下跌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实盘的现货商做卖出套保;另一方面,交易者对新棉上市的心理价位为12500元/吨。有资料分析显示,实行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对期货市场有一定的冲击,棉花被列为受到冲击比较严重的品种之一。可见,棉花期价在消化这些利空因素中,创半年来新低也不足为奇。

“近期棉花期价大幅下跌属于期货市场的自身规律。”谢奇宇这样认为。他解释,近期期货和电子撮合市场下行,是消化欧美等国家对我国纺织品“设限”,国家再次增发70万吨棉花进口配额等利空消息的表现。他分析,上周期货市场出现了多杀多的现象,期货今后还有一定的下行空间,9月份以后将出现上涨行情,不应该过多看空;商品棉电子撮合市场受期货影响也大幅下跌,但其已经基本到了底部,下跌空间不大。

市场谨慎看好

现货市场也最终没能抵挡住来自各方的压力,自7月末以来便展开了小幅下滑。谢奇宇认为,主要是受期货市场和商品棉电子撮合市场的影响。在新旧年度交接时期,就纺织企业形势,有20%左右大规模的纺织企业可以平稳过渡,目前约有20%-30%的纺织企业有一个月的棉花库存,50%以上的纺织企业库存棉花量在1个星期左右,多数小纺织企业,采取随用随购的策略。湖北省棉花协会负责人介绍,临近新棉上市,有存棉的棉花企业为了筹集收购资金加大售棉力度,而纺织企业却不急于购棉,甚至一些企业表示可以等到新棉上市时再采购,有的企业表示将减少用棉比例,采用相关原料——化纤替代,小的纺织企业多表示减产和停产。今年湖北省棉花长势良好,有望在8月下旬上市,9月可以集中上市;正常情况下,新棉一般在9月初零星上市,9月下旬集中上市。他预计,新棉收购价格将在2.5-2.6元/斤。

“下个年度13000元/吨将是更低棉花价格,籽棉收购价格应在2.7-3.0元/斤,全年收购价格在3.0元/斤。”当谈到下个年度棉花市场形势时,谢奇宇很是看好。他说,本年度大多数棉花企业都是赢利的,当前棉花企业的收购资金相对宽松,压力不是很大,对下个年度棉花预期利润为1000元/吨。他看好棉花后市的主要原因是供求关系。他分析,之一,今年棉花种植面积减少,单产不乐观。他预计,今年棉花产量为530万吨,今年河北省棉花种植面积减少15-20%,河北前期天气偏干旱,后期偏涝,易导致霉桃脱落,再加上近段时间天气的闷热,对棉花生长都极其不利。第二,国家收储价格的支撑。国家将收储价格定为12500元/吨,而进口棉价格底线也在12400元/吨,再加上从保护农民的利益角度看,下个年度的棉花价格将在13000元/吨以上。

魏刚民对市场却相对谨慎,他认为,新棉收购价格合理价位在12000-12500元/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了农民利益。当前现货市场形势主要受以下四方面因素影响:之一,纺织品的国际贸易形势严峻。今年,我国纺织品进入后配额时代,但就在世界贸易大门刚刚全面向我国纺织品打开时,我国纺织品却遭到了欧美等国的“设限”和“特保”,使得用棉需求减弱。魏刚民认为,我国纺织品被“设限”和“特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结构的问题。我国70%以上纺织品用来出口,而当前,我国出口纺织品多数技术含量低,耗能过大,高附加值产品少,主要以低价取胜,所以产业结构有待升级和完善。第二,国家再次发放70万吨棉花进口配额。70万吨棉花进口配额将加大棉花供应量和外棉使用量。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的棉花进口量为29.44万吨,同比增长72.7%。另据了解,8月份外棉到港依旧很大,这将对棉价产生一定冲击。第三,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将削弱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第四,资金制约企业瓶颈。

另外,对当前棉花市场形势还存在这样一种心理,他们希望棉花价格下跌,只有这样,新棉上市后收购会比较顺利。河北省沧州地区河间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该地区棉农对后市多数看涨,他们看涨的主要依据是,前期有关棉花市场的宣传报道,因为没有棉花,棉农也不关心当前的棉花行情。由于纺织品国际贸易迟迟未能明了,轧花厂对后市并不乐观,但总体认为目前棉价下跌是个好现象。因为如果棉价不跌,在看涨心理下,又将会导演出抢购行情,竞争过烈,使棉厂都不好做;现在跌一跌,棉花企业将比较方便收购。他解释,一般市场中无论棉花企业还是棉农都存在卖跌不卖涨的心理,因此,棉价越上涨,越不利于收购;棉价下跌,棉农反而交得积极。但如何保障棉农利益,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img]

2008年棉花市场价格多少??农民担忧!!~谢谢

2008国内棉花购销价格持续下跌。据有关方面监测统计,10月14日,国内3级籽棉收购均价2.73元/斤(折皮棉576元/担),比9月初下跌0.15元/斤,其中新疆为2.61元/斤(折皮棉557元/担),比9月初下跌0.19元/斤;标准级皮棉到内地纺织厂均价12,616元/吨,比9月初下跌937元/吨,跌幅6.9%。另据了解,目前新疆标准级棉产地交货价在12,400元/吨左右。07年棉花种植成本上升较多,而棉价持续下跌,不利于保护棉农利益和稳定08年棉花生产。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决定近期在新疆收储部分棉花。收储通过公开竞价的方式进行,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开设专场,收储价格暂定为更高到库(新疆库点)价格12,600元/吨,比当前实际市场价格略高,预计将能起到托市作用,有利于稳定国内棉花市场。

洲际交易所棉花期货16日收盘上涨,收复触及2年低位的失地,跟随股市走势。因空头回补到收盘时推动大盘显着走高。ICE12月棉花期货合约16日收盘上涨203点,收报49.57美分/磅。3月棉花期货合约收盘上涨151点,收报53.39美分/磅。棉花期货开盘下跌,早盘走势震荡。股市疲软及商品市场价格下跌拖累大盘。不过,之后股市回升,带动棉花期货削减亏损。盘中棉花期货一度跌至2007年5月以来的更低点,并跌破2006年7月时的位置。但盘末反弹并最终受空头回补带动而走高。收盘接近日内高点。持续波动性的收盘将在近期持续下去。外围市场的影响依然是主导棉花市场的主要因素。

棉花0901合约空头趋势下的宽幅震荡下跌行情,12300元下方空头依然占据优势地位。但在技术上,市场已经有出现转机的可能,多空双方对于当前市场后市运行有明显分歧。预计后市短线将会出现技术性反弹的可能性较大,短期内有反弹测试12500元以上至12800元的短期下降趋势的较强阻力压制线。当前多空技术分水岭在12300元,人气分水岭在12230元。日内12230元下方继续维持偏空思路,下看12100元支持。盘中上破12350元则在技术上将有测试12500元至12700元技术阻力的要求,但日内超过12700元暂不适宜盲目追高。

农民如何利用期货市场

从理论上讲,农民与商业性的公司一样,能够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来分散农产品价格风险。例如,在存在期货市场的条件下,农民在播种小麦的同时,可以预先在期货市场上卖出与他预计的小麦产量数量相等的小麦期货合约。如果收获季节小麦价格下跌,农民在期货市场上的收益将能完全或部分弥补在现货市场上的损失。

一、 美国期货市场十分发达,农产品期货品种丰富,粮食生产者、加工者以及中间商都积极参与期货市场

美国农民参与期货市场的方式有多种,大的农场主资金实力雄厚,信息来源充足,可以直接参与期货市场,但大多数农民则是通过合作社的形式间接参与期货市场。据统计,美国目前有近2000个谷物合作社,控制了国内谷物销售量的60%。农民一般预先和合作社签订合同,将粮食按某一约定价格销售给合作社,合作社则通过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

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来看,农民直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比例并不高,最近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不到10%的生产者用套期保值管理他们的价格风险。为什么期货市场作为一种有效的价格风险管理方式而农民却很少使用呢?

(一)风险管理具有多种替代手段

农民有许多途径管理农业风险。他们能够调整财务结构而使企业价值更大化。实际上,生产者大多数根据经营规模、对资源的控制程度等使用多种不同的策略和工具。

1.组织化经营。组织化经营是对付不确定性的一种制度安排,农业企业化(组织化),不但可以节约交易费用,也使不确定性减少。建立农业契约一体化组织(公司+农户),一方面可以稳定订单企业的原料收购,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同时也将农户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借贷风险转嫁给订单企业,双方在契约组织关系的互动中,获得双赢的结局。这种风险转移方式是把风险内在化,即在组织化经营的成员内部进行分配,但市场价格的风险依然在组织内存在。

2.分散化经营。市场主体在面对农产品价格的不确定性风险,为保障未来收益,往往采取分散化经营的方式。农民多元化经营和金融工具的管理有些相似,如共同基金的管理人一般同时持有多种股票,分散和限制了持有单一股票的风险。多元化的策略只能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农业保险。农业保险的基本原理是分担风险、分担损失。即由处于同等风险条件下的多数未遭受损失的投保人均摊少数遭受损失的经济损失。农业保险方式的主要困难在于,农业风险具有大面积同时发生,风险损失大等特点,保险公司承保困难。另外,由于农户规模较小,对保费支付存在困难。

(二)通过合作组织分散风险

合作社由农民自发创立,自愿参加,并且由农民自己控制。合作社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农民销售粮食,回避价格风险。美国玉米有70%由农业合作社代农场主销售,美国更大的谷物销售合作组织谷物联盟收购的玉米就占美国玉米产量的45%。农场主并不直接进行期货市场交易进行风险回避,而是通过中介组织和粮食收储公司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他们间接地利用期货市场价格信息,来指导生产,以避免生产失误而带来的风险。

(三)农民生产规模的限制

除了部分规模比较大的农场主以外,直接进行期货交易的农民比较少。这是因为他们缺少卖出一份期货合约所必需的农产品数量,必需的基础条件(如硬件、 *** 系统、期货知识等),以及进行交易所需要的资本金。

(四)期货市场仍存在风险

大多数农场主认为,参与期货交易的套期保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现货市场上的价格风险,但是他们仍然会面临期货交易中的基差风险、保证金和追加保证金的风险,由于生产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交易者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交易头寸差异的数量风险等。

二、我国农民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的难点和对策

农民可以进入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转移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的风险,以获取稳定的收益。通过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农民的利益受到保护。我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已逐渐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市场功能也得到了较好的发挥。许多有远见的生产者已经认识到期货市场的作用,积极参与和利用期货市场,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根据国外的经验,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的发挥还远远不够,农民对期货市场的直接利用还需要作出很多的努力,关键是农业中介组织的发育。

(一)有效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是农民价格风险转移的需要

应该说,我国广大农民是需要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目前,我国大部分粮食品种已经放开价格,棉花也逐步实现市场化改革,市场经济活动无不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尤其是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受天气影响很大,天灾减产无收,丰收了粮多价贱愁卖,市场价格波动给农民的利益造成了很大风险。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农民将面临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竞争,价格波动将更加剧烈。

(二)制约我国农民直接使用期货市场的原因

1.农民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而小规模的生产组织形式同集中而大宗的期货交易方式相矛盾。现阶段这种主体分散、规模小、对市场信息了解程度低、交易费用高的状况,决定了我国广大农民只能直接进入初级农贸市场,不可能直接进入较高层次的粮食批发市场,更不用说进入期货市场做套期保值交易。

2.农民偏低的文化层次同期货交易的专业性相矛盾。我国有数亿农业人口,文盲比例较高,总体上文化程度较低。我国多数农民尚未达到初中文化程度,难以理解期货市场的运作机理和交易方式,更不用说亲自操作了。

3.传统的小农意识同开放的期货大市场相矛盾。我国广大农民的观念守旧,商品意识不强,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期货市场的要求。

(三)农民利用期货市场的途径

农民是农产品现货市场的主体,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农民进入期货市场,就很难说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育是完善的。但是,在今后较长的时间内要使一定数量的农民直接从事期货交易是不现实的。农民利用期货市场的关键是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参与期货市场,从而解决小生产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1.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美国、日本都有农民合作社,为农民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提供了便利条件。我国农民无论从知识层次上,还是资金实力上,都不具有直接参与期货市场的条件。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农业发展的特点,鼓励农民成立各种不同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由农民自己经营管理,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合作社可以帮助农民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并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和有价值的建议。

2.开展“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公司+农户”就是实力雄厚的农产品收购企业在生产前以期货价格为依据与农民签订远期收购合同,农民通过订单,把价格风险转移给订单企业,从而化解农民可能面临的风险。但是在“公司+农户”或定单农业模式的运行过程中,签约的企业却承担着巨大的经营风险。而期货市场则可以为订单企业提供一种对所签订的合同进行套期保值的可能,通过期货市场的运作企业可以把价格风险分散、转移给众多的市场投机者,期货市场可以成为订单农业中价格风险的最终“出口”。这就需要大力培养农产品流通企业运用期货市场的能力。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近几年出现的各类流通合作组织和 *** 商,可以为农民架起通向期货市场的桥梁。

你可以百渡里搜套期保值,必须要先搞懂套期保值。

有谁知道现在市场棉花多少钱一斤?

2004年期货市场发展的新特点

(一)“国九条” 将期货市场正式纳入整个资本市场体系

2004年1月底,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提出了“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推出为大宗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货品种”,“把证券、期货公司建设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首次明确将期货市场正式纳入整个资本市场体系,是我国资本市场和期货市场改革开放、稳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期货市场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顺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新品种接连上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化进程加快,大宗商品,尤其是基础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我国原有期货品种已无法适应市场要求,迫切需要增加新的期货品种。2004年我国期货市场一举突破发展桎梏,接连上市了棉花、燃料油、玉米和黄大豆2号四个期货品种。自1994年我国期货市场治理整顿以来,期货品种逐年减少,这些新品种的推出,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长期治理整顿、加强监管和加大违规处罚力度之后,国家对期货市场的大政方针由“治理整顿”改为“规范发展”,我国期货市场也真正迎来了大发展时期,一直困挠期货市场发展的品种不足的瓶颈问题可望得到有效解决。

(三)期货市场运行的质量明显提高

2004年我国期货市场继2003年高速发展后,市场运行规模继续扩大,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交易量创出新的历史纪录,根据三家期货交易所的最新统计资料,2004全国期货市场总交易量为30786万手,总交易额为1469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8%和35.55%。其中,上期所累计交易量8115万手,累计交易额84326亿元;大商所累计交易量17606万手,累计交易50968亿元,郑交所累计交易量5064万手,累计交易额11635亿元。

品种上,大豆和沪铜分列交易量和交易额的榜首。我国期货品种的国际影响力正在逐步形成。上期所的期铜成交量已占全球铜期货市场总成交量的1/3,稳居世界第二,大连交易所的大豆期货市场已确立起世界非转基因大豆期货交易中心和价格发现中心的地位。

2004年我国期货市场运行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2004年是牛熊转换的一年,价格波动极大,大豆波幅达到54.6%,铜波动达到34.0%;多数品种交易量、持仓量、交割量均创历史记录,在监管层、交易所、经纪公司规范运作、投资者交易行为渐趋理性的我国期货市场上,市场运行平稳,几无风险事件发生,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2004年我国期货市场功能发挥良好,价格发现功能不断深入,广大农民开始利用期货信息调整种植结构,并通过签订期货订单入市增收,“利用期货市场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期货市场新现象。

(四)私募基金出现快速增长势头

2004年,我国国内期货市场私募基金出现快速增长势头,保守估计仅东部沿海地区,以期货工作室形式存在的期货私募资金就不下100家,每个期货工作室的资金规模在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不等,大量私募基金广泛参与沪铜市场,预计其规模达到20亿元人民币左右。

(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明显互动

随着国际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因素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凸现,国际国内市场逐渐接轨,国际市场影响我国的同时,我国政策、供求的变动也影响到国际市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明显互动。我国强大的需求增量间接导致全球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石油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原材料进口的成本。4月份后,我国 *** 采取的对钢铁、氧化铝等过热行业施行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直接引起了国际市场的动荡,金属价格暴跌,船运费率下降;10月份我国央行加息消息传出,国际市场很快反应:依赖对中国初级原料出口的澳、加等国货币走低,直接拖累美股中的资源类股,尤其是金属与矿产类股的下跌,压低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对国际基本金属价格造成冲击,这些都说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已经明显互动。

(六)投资者参与国际期货市场投资及跨市套利增多

2004年我国投资者特别是合资、民营资本大量参与国际期货市场投资,据估计总量已经超过在国内市场的规模,参与跨市套利的投资者也大幅增加,尤其是下半年以来,沪铜伦铜价差偏离扩大,我国跨市套利大幅增加,据统计,沪铜持仓中至少达到20至30万吨的规模。民间资本,特别是“江浙资金”已经大规模进入国际期货市场,这也反映了我国期货市场由于品种少、限制多,与国外期货市场还有相当的差距,吸引力不足。

二、2004年是牛熊交替的一年

世界经济复苏并强劲增长,特别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需求增量,以及美元的持续贬值造就了始于2003年的全球商品新一轮牛市上涨周期,国际市场上农产品、金属、原油等大宗原材料商品均先后创下了几年来的新高。农产品在2004年之一季度达到高点后,在预期产量增加的情况下,期货价格大幅暴跌,牛市结束,进入熊市周期;4月份,我国实行宏观调控政策使得金属品种也均出现了大幅暴跌,此后美元持续贬值、库存紧张,金属价格重新上涨,并维持高位振荡。2004年是牛熊交替的一年,农产品已经完成牛熊转换,步入漫漫熊途,金属品种处于牛市末期高位振荡、牛熊转换阶段。

(一)农产品市场:全面牛熊转换

1.大豆市场

2004年大豆市场价格波动剧烈,总体上呈先涨后跌的格局。美国大豆因天气等原因连续两年减产、南美大豆因干旱及锈病也出现减产,这样两大大豆主产区减产使得全球大豆供给大幅减少,中国压榨需求扩张,进口大量增加以及国外基金推波助澜,年初大豆价格延续了2003年的上涨势头,继续大幅上涨,4月份CBOT美豆创下1064美分16年来的更高价、连豆也涨至4100元。之后,新豆播种面积和预期产量大幅增加、亚洲禽流感和中国宏观调控等因素造成大豆市场大幅快速下跌。到11月份,美豆跌至近500美分,连豆跌至近2500元/吨。全年国内外大豆市场价格大起大落,呈倒V型走势。2004/2005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期大幅提高,导致大豆价格从高位暴跌,完成牛熊转换,此后持续下跌,步入漫漫熊途,供求矛盾的缓和直接奠定了大豆的熊市格局。

2.小麦市场

2004年之一季度,CBOT小麦期货价格延续了2003年的涨势而一路上行,并于4月初创下年内高点428美分,随后行情反转,并一路振荡下跌。我国小麦期货价格年初也一路上扬,在4月初创下年内高点,随后期价连续大幅下挫。期货价格暴跌之后即进入了一个时间长达4个月的横盘整理时期,期价波动幅度极小,市场交易也不断萎缩。9月中旬以后,期货价格再次大幅下挫,小麦期货市场牛熊转换,步入熊市。基本面上,我国小麦市场的供需状况较国际市场偏紧,库存依然比较紧张,我国小麦期货价格下跌空间相对有限。

3.玉米市场

2004年之一季度,CBOT玉米期货价格延续了2003年的涨势而一路上涨,在4月初创下年内高点近340美分/蒲式耳,后行情反转向下,并一路振荡下跌,持续六个月,一些合约跌破200美分/蒲式耳,跌幅达三分之一。我国玉米期货价格在9月份挂牌上市后振荡走低,低位徘徊,熊市特征明显,国内外期货市场在经过牛熊转换后,步入熊市。

4.棉花市场

2003/2004年度世界棉花出现供不应求状况,供求存在80万吨的缺口。NYBOT期货市场棉花价格持续上涨,5月份后,在世界棉花产量预期大幅增加,国际棉价大幅走低。由于2003/2004年度产量下降,而需求增长很快,我国棉花价格年初持续上涨,这导致农民植棉积极性提高,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增长,同时国家追加了150万吨进口配额,大量的进口棉在2004年5月份以后到港,短期市场供应过剩,使得我国棉花现货价格持续回落。棉花期货6月份上市后高开低走,大幅下挫,此后出现了小幅反弹,但很快又进入了季节性的下跌时期,之后一直维持低位弱势振荡。

5.豆粕市场

2004年豆粕市场大幅波动,整体运行区间于2300-3700元/吨之间,波幅达1400元/吨。追随大豆价格上涨走势,2004年2月豆粕市场出现典型的反季节性上涨,四月份以来国家宏观调控,银根紧缩,油厂资金链条的断裂,加上禽流感,终端需求旺季的后延成使得豆粕旺季回升缓慢,豆粕价格大幅下跌,牛市结束,步入熊市,此后一直低位徘徊。

(二)有色金属:牛市末期高位振荡

1.铜市场

2004年的期铜市场大幅走高,并在3000美元/吨附近高位巨幅振荡,数度刷新历史高点。2004年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铜需求急剧增加,铜库存不断减少,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经济都处于强劲增长阶段,中国经济对铜消费增量影响尤其突出,中国大量进口,美元持续贬值,年初国际铜市在此背景下,受投资基金及中国强劲买盘的推动铜价自上年起展开了新一轮牛市的价格攻势,价格自1850美元突破后直上3000美元。我国 *** 于四月初起相继出台了宏观调控政策,预期未来需求下降,期铜价格出现恐慌性的暴跌,加上美联储提高利率,加息周期及中国进口减少预期使得国际铜市也出现了暴跌。此后几个月我国铜进口减少,国储抛售其储备铜,国内外铜市处于2600美元附近振荡,期间国内外差价不断扩大,国内现货价格明显低于正常贸易进口铜价,大量反向套利资金进入市场进行“卖伦铜买沪铜”的跨市套利交易。9月份以来,由于交易所显性库存不断下降,现货升水持续扩大,国际基金狩猎中国买家,逼空中国反向套利资金,特别是美元汇率持续大幅度贬值,铜价选择向上突破,并一再创出历史新高,国内铜也在面对交易所库存减少,传言国储大量接货的背景下大幅上涨。由于历史证明铜价处于3000美元,一般持续时间很短,且本轮上涨并非基于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在3000美元以上已不由供求决定,投机明显,消费受到极大的抑制,铜价在3000美元以上运行很容易出现暴跌行情,10月份以后就出现了几次当日暴跌近10%的行情。面对3000美元以上的铜价,消费受到极大的抑制,铜价已经进入牛市末期,牛熊正在转换。

2.铝市场

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期铝是2004年我国期货市场上成交量增长最快的品种。据统计全年成交13658950手,较上年的4304720手增长217.3%。年初期铝继续始于2003年10月份以来的上涨,4月份宏观调控政策使得铝价暴跌,此后由于市场相对过剩,投机力量撤离,出口政策构成的心理预期,使得沪铝市场再次陷入萎缩,国内外相对价格一再走低。

(三)其他市场

1.天然橡胶市场

国际市场天胶产量2004年出现快速增长态势,使得国际市场天胶价格全年以震荡下跌为主。在年初停割季节供应减少的预期下,我国沪胶展开反弹,于2月份创年内高点,高企的期价导致大量期现套利卖盘的入市,加上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沪胶市场在5月份出现暴跌,此后割胶期到来带来的现货压力沪胶一再下跌,步入低位整理。

2.燃料油市场

自8月25日上市以来,我国上期所燃料油期货的走势大致追随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走势。9月份维持弱势震荡探底;10月份,国际原油价格创出历史新高,上海燃料油也大幅上涨至2300元/吨;此后,国内需求季节性疲软,导致11月以后价格一路阴跌,成交量、持仓量持续萎缩。

三、我国期货市场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市场接轨,但是法规规则还没有接轨

我国经济国际化进程加快,国际国内市场快速接轨,这迫切要求作为市场经济前沿的期货市场法规规则与国际接轨,合理利用国际规则,参与全球性的竞争。而我国现行的《条例》是对期货市场进行治理整顿背景下出台的,许多措施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痕迹,大部分本是期货市场的业务属于被禁止之列。如参照国际惯例和“国九条”,期货业都属于金融业,但我国的期货经纪公司却没有金融机构的功能和业务,既无权贷款也没有融资功能;同时期货公司不能自营、不能发起和管理基金、股东受到严格限制等,使得期货经纪公司生存发展空间极为狭小。规则方面,也存在很多与国际惯例不符的条款,如在限仓的规定中,交易所既限制经纪会员、也限制投资者在单一合约的持仓数量;同时由于交易、交割规则设计欠科学,交割环节过多,交割仓库设置不合理,交易成本较高。这样我国在市场已经与国际接轨的情况下,很多法规规则还没有参照国际上的惯例,没有充分尊重市场自身运行的规律性,这直接束缚了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影响我国企业利用两个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二)国内期货市场主体还没有真正培育发展起来

国际成熟期货市场上,对冲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占了大半江山,反观国内,资金量在100万以下的中小散户超过80%,机构投资者只占很小的比例;国际期货市场对投资主体几乎没有限制,所有企业包括金融机构均可参与期货交易。我国不仅严禁金融机构参与期货交易,对国有企业进行严格限制,这样我国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机构通过参与国际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或者投资,使得国内期货市场主体还没有真正培育发展起来,市场的参与主体为中小散户。2004年我国期货市场外资通过外资背景合资企业或机构加快了进入的步伐,现我国的期货市场上有大量的外资力量存在,据称如沪铜期货30%有外资背景,在国外大机构已经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国期货市场后,与当前中小散户为主体形成的必然是不平等的竞争,“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较量”,国内广大投资者被狩猎围剿也是必然的结果。因而应鼓励建立期货投资基金,培育对冲基金;条件成熟后,允许机构投资者到期货市场从事投资业务。通过这些措施,为国内期市与国际期市的接轨创造条件,培育发展期货市场真正的市场主体——机构投资者,创造真正平等竞争的条件。

(三)我国企业还不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

对待国际期货市场的价格变动,我国很多国有企业还不能完全适应。大部分企业存在官僚化的组织形式,一切业务听命于上级,面对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变动无动于衷,一般来说,即使有很好的套期保值业务也不做。另一类企业则体现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国有企业,领导一人说了算,独断专行,往往是甘冒大风险,甚至是以赌的理念发展企业。如国内有专家称,对待是否参与期货市场,海外国有企业不做期货是傻子,乱做、胡做期货就是疯子。以中航油为例,其根本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发展的变化,首先是其用静态的供求作为判断动态价格的依据,忽略中国因素所致的强大需求增量,卖出大量看涨期权,本应做套期保值业务而演化为过度投机,同时参与流动性、隐蔽性较差的场外交易市场,遭到国际基金的狙击。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我国企业不能很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必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

(四)有些经济主管部门制定经济政策还没有面向国际市场

国内外市场已经接轨,而我国有些经济主管部门还没有完全从市场经济的高度、从国际市场竞争的角度来制定经济政策,也不去面对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化,思维理念还是计划经济。最典型的例子是国家物资储备局,它只是一个正常的轮库,按计划进行无可厚非,但搅动了国际市场:在1.8万元左右抛售,使国内市场一下子供给充分,给了企业错误的信号,影响企业的正常决策,进口商错失了低价进口国际铜的机会;在价格上升到3万元之上时进行补库,使国际资本将铜价长期推升至历史高价位,我国企业被迫高价位进口,这样的举动使国内期货界人士十分不解。用计划经济的思维和手段管理国内外已经接轨的市场,影响到不仅是我国投资者的利益,也给我国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很大的风险。

(五)期货市场管理的理念还有很多与市场经济相悖的东西

由于我国的期货市场脱胎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长期以来,指导思想是计划经济思想,用的是行政手段管理市场,破坏了市场经济运作的自律机制,与市场经济要求相悖。期货市场为现货交易服务并按市场机制运作,这要求市场参与者成为真正市场的主体,同时期货市场监管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尽量让“市场的事情由市场自己解决”,减少行政干预。对期货市场的监管必须实行专业化、法制化的高效灵活的动态监管,而我国监管方式以行政手段为主,过于微观细化, *** 监管表现为被动性、滞后性、突然性和不可逆性。

市场经济中,交易所会员的自我管理真正成为期货市场监管的基础和核心力量,期货交易所为会员和广大投资者服务,但当前交易所总经理由 *** 任命,交易所的官办性质使得它并不面对市场。再有,如对个别期货经纪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事上,有人提出客户保证金由三大期货交易所统一管理的思路就与期货市场运行的规律性相悖。还有个别部门甚至明令颁发行政管理办法,不准与之业务密切的棉花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开展棉花套期保值业务,思路完全是计划经济的。

四、2005年期货市场展望

(一)商品期货品种进一步完善

2005年预计将继续新品种的上市步伐,商品期货品种将进一步完善。豆油、白糖有望分别在大商所和郑交所上市。2003年上半年,大商所初步完成了豆油期货合约及交易规则的设计工作;郑商所白糖期货的交易规则和合约设计已经基本完成,其中规则2004年已经修订到第三稿,交割仓库的设置原则正在征求意见。

(二)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将适时推出

目前我国铜期货交易正处于成熟时期,属于国际化程度更高的期货品种之一,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铜期货市场,上海价格对国际价格影响力加强。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期权交易产品,所以国内铜期货市场参与者没有相应的期货风险规避工具。上期所已经为铜期权推出做了积极准备,现已接近即将推出的阶段,预计2005年可能适时推出。

(三)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品种有望取得研究性突破

股指期货作为规避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工具,我国已开展对其深入研究,继上海期货交易所对股指期货市场总体方案设计课题研究后,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在已成功开发上证180指数、上证50指数等指数,并拥有了相应的指数基金后,同时成立了股指期货项目小组,着力该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为股指期货做了很好的前期准备,2005年我国相关部门对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品种有望取得研究的突破。

(四)中外合资期货公司有望成立

根据商务部与香港财政司签署的CEPA扩大开放磋商纪要。从2005年1月1日起,允许在香港 *** 注册,并符合中国 *** 规定条件的中介结构,可在内地设立合资的期货经纪公司,港资股权比例不超过49%,合资期货经纪公司营业范围和资本额要求等与内资企业相同,在此政策下,2005年中外合资期货公司有望成立。

(五)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步伐将加快

“国九条”首次将期货公司列入金融企业的范畴,同时我国国内外产品市场已经接轨,在期货市场管理、法规等方面国际化步伐将加快,《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期货法》等法规修改和建设也有望在2005年取得重大突破,加快与国际期货市场接轨。

网站首页: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微信:527209157)

本文链接:http://52ol.cn/post/79348.html

棉花期货农民  

本站福利推荐!!!

正规期货账户开户!交易所手续费加1分(+0.01元),无条件!无资金手续费要求,享受手续费加1分!

期货开户微信:527209157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 上一篇 下一篇 >>

Copyright 2012-2024 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 网站地图 邮箱:diyijiaoyi@qq.com 微信:527209157 湘ICP备18014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