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爱好分享
一、国债期货原理
1、期货品种与现券品种
国债期货交易与现货(券)交易相对应,将财政部发行的流通中现券按照每三个月为1个期货品种,进行与现券相对应的期货交易。例如,财政部92年6月年利率9.50%发行的3年期国债(现券代号“923”)的到期日是1995年6 月30日,到期兑付128.50元。现券市场上交易价格以该券截止到交易日内含的累加利息为价值中枢波动,例如,1995年1月1日,按照单利计算(简化计算)该券内含价值为123.75元。随着持券时间推移,现券价格水涨船高,直到现券到期日那天,现券市场价格完全等于该券到期财政部兑付值128.50 元。在3年漫长的持券及现券交易过程中,国债期货按照每3个月为一个交割期,例如约定923券在1994年12月交割现券的,该期货代号“325”;约定 1995年3月交割现券的,该期货代号“327”;约定1995年6月交割现券的,期货代号“327”。“327”品种特殊,期货交割日就是现券到期日。
2、期货与现券之间套期保值原理
在期货交易中,理论上是套期保值交易,交易双方不会在期货到期日那天真的去交割,而是在到期日通过反向交易平仓了事,免去交割麻烦。套期保值举例:今天,1995年1月1日,“923”现券价格是123元,“326”期货(1995年3月到期)价格居然是128元,大大超过合理的持券利息;于是,我今天在现券市场按照123元买入“923”券,在期货市场按128元价格卖出“326”期货,现、期之间买卖价差5元;在空头价差套利压力下,“326”价格如果下跌,我在期货市场上空头平仓获利;“326”价格如果上涨,空头持券到期货到期日,按照当初卖出“326”的价格128元交割给多头,空头套期保值交割后,3个月内得到价差5元。
3、期货交易规定
国债期货交易数量按“口”交易,一“口”期货对应2万元面值的现券。价格按100元面值的现券,其期货价格是XXX元来表示。每一口保证金5百元。2万/=40倍,相当于在期货交易每投入1元钱,可以放大为购买40元倍的现券。倒过来,5百/2万=2.5%,保证金是期货的2.5%,期货价格每变动2.5%就是一个保证金的数目,即:以100元面值为价格基础的国债期货,价格每变动2.5元,赢的一方保证金翻1倍,输的一方保证金输得精光,一分不剩。
二、我国国债期货交易的特殊现象
1、国债现货由冷渐热
国债在我国业界最初是被作为金融工具而不是投资工具使用的。我国早期国债发行通过行政渠道,90年代引入市场化发行,创造“承购包销团”制度,金融机构涌入国债发行市场,国债成为金融工具。(我能逃出国企财务处的魔爪,盲流到证券公司干回本专业的敲门砖,就是靠寄了一篇国债发行市场研究的豆腐块给证券公司老总,立刻被赏识,邀请我到证券公司国债部上班。我当时在豆腐块还提到,国债作为金融工具使用,改革步子应当迈得更大一些,允许商业银行将国债当做现金存到中央银行作为“二线准备金”使用,事过境迁,在当时银根紧缩的宏观调控背景下,该举动是放松银根,这项改革建议是否可接受,值得商榷。)国债热起来了。
2、“卖空”——94年的现券市场
中央紧缩银根后,市场上资金吃紧,国债被借贷市场赋予新的用法,现券“做空”。现券“做空”分三步,之一步,金融机构之间互相借券,借方向出借方付一笔现券手续费,把“承购包销团”或财政系统保管的滞销国债的现券借出来,约定一定时间后原券奉还;第二步,“卖空”后贷出资金,借方通过业务渠道将借来的国债现券卖出去,甚至打折卖,银行是主要买家。获得现金后以市场高息贷出。第三步,收贷、买券、还券,流程结束。这一“卖空”流程,收贷、还券是“惊险一跃”,事后在收贷、还券上纠纷不断。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卷入这一规避国家紧缩银根利率管制的交易活动。
我在研究现券交易中发现一个分割市场的价差现象,上交所的国债价格与场外分割的市场间往往存在价格差,有时候场外高于场内,有时候场内高于场外,只要价格差存在,套利就存在,从1994年开始,上交所的现券价格引起市场注意,开始成为现券场外交易指导价格。
3、“逼空”——1994年的期货市场
1994年底,上交所国债期货爆发之一次“314逼空”事件,国债期货价格与现券价格的价格差也引起了我的注意。有价格差就有套利,市场也应当看到套利空间,可是“逼空”为什么会存在呢?在北京证券交易中心组织的一次国债期货培训班上,我听了中经开上海交易部徐经理女士的讲课,明白了期货“逼空”原理。
首先,徐老师解释道,以“势”取胜,“造势”就赢。接着解释道,“势”在多方,原理是多方可以交得出来的钱可比空方可以交得出来的券,要多得多。多方挟钱势,狂卷拉高期货价格,赶在期货到期空头要交券前就把空头拉爆,逼其离场;爆仓空头被迫平仓离场之时,操作上就是买多平仓,又加剧了多头拉升气势,人有多大胆,钱有多高产!多头有钱,空头也有钱,要是空头死追不放手,保证金追得上怎么办?不怕,多头可以不计价格地把货吃进来,等到现券交割的那一天,市场上根本没那么多可供交割的券!
疯狂的多头!
空头能交得出来的券,总量是有限的,多头交得出来的钱,总量是无可 *** 的,交易双方多空地位先天性不平等。交易所并不是不明白“逼空”原理,防范“逼空”做出一些限制措施,一是混合交券制度,例如交割的是923 券,空头可以用925券来代替,在交割这一天,上交所公布各券种的换算比例,实施混合交券,防止“逼空”。二是更高仓位制度,防止市场仓位(交割量)超出已发行现券的实际数量。例如,上交所开给市场上交易量更大的万国和中经开两家的更高仓位分别都是50万口,这意味着多空对搏的双方如果都遵守交易所的规矩,双方即使50万口全部交割,这两家之间交割的现券不过100亿的面值而已,而流通在外的现券有数千亿!况且,财政部陆续发行新国债,按照上交所混合交券制度,空头拿新发行国债来交割足矣。
4、保值帖补率
加上套期保值率以后,期货价格的中枢线失去了现货价格的牵制,因为现货的到期兑付值按照约定利率兑付外,还加上一块保值贴补率,现在谁也搞不明白现货的到期兑付值,就搞不明白期货价格的中枢了。
没有保值帖补率这个变数,国债期货价格盯住现券的内含价值,期货价格偏离现券价值,套利就出现,越是“逼空”,期货价格偏离现券价值越远,套利空间越大。多头有多头的理由,空头有空头的理由,空头如果捱到了交割日真的把券交出来,疯狂“逼空”的多头可就傻了,真的要“疯狂跳楼”了。市场套利是市场均衡的自动平衡器。可是现在,谁也不知道现券的内在价值了,期货价格从此成了纯粹堵点数压大小那般的赌博,堵一堵现券加上保值贴补率以后,兑付值是多少。注意,期货价格每变动2.5元,保证金则变动1倍或一扫而光。1994年底,之一次“314逼空”事件后,股票市场的游资发现了期货的奥妙,游资退出股票涌入国债期货。
每月公布一次的保值贴补率成为国债期货市场上最为重要的价格变动指标,从而使我国的国债期货由利率期货演变成一种不完全的通货膨胀期货。于是,国债期货交易成了保值贴补率的“竞猜游戏”,交易者利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推算保贴率,而依据据称来自财政部的“消息”影响市场也成了多空孤注一掷的筹码。不过,即使加上保值贴补率,现券的多头(现货持券)在期货市场做空头(期货卖券)的套期保值机制仍然存在。市场在多头与空头之间自动平衡。
三、1995年2月23日
1、春节后多空对峙
1995年,这年春节过完,交易所开门,国债期货气氛不对。原先在市场上,多空双方都在打差价投机,期货价格随着保值贴补率的预期变化而变化,总体价格上扬,在振幅波动中缓慢上扬,多空阵营不明显。春节后,在“327”上多空出现胶着战,上方空方压单之巨,长长长的一排,把电脑屏幕排满,几乎装不下;下方多方堆单,与空方单子长度一样长,电脑屏幕块排不下了。多空单子价格相差0.01元,比方,多方堆单价格是128.00元,空方压单价格是128.01元。在2月23日之前,“327”多空一直对峙胶着,大眼瞪小眼,“327”价格不涨不跌,足足两三个星期之久。市场传言,空头是万国,多头是中经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327”这是怎么了?期货价格分歧是在补值贴补率预期上的分歧,可是,保值贴补率预期并无变化呀,从宏观经济指标是可以测算得出来的。多空这是怎么了?
2、923券加息传闻
市场传言,财政部拟对1995年6月到期的923券补贴利息,在原有9.5% 票面利率上,在预期12%-15%保值贴补率上,财政部将另外单独给923券加息。我一笑了之,认为这是多头借助其财政部背景散布的谣言。 *** 是多么严肃的公信力,岂有开朝三暮四朝令夕改的玩笑,政权公信力不可儿戏,全天下哪听过儿子(中经开)炒期货,当官的老爸(财政部)可以拿国家公器给儿子帮忙的道理!327国债应该在1995年6月到期,它的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补贴率,每百元债券到期应兑付132元。与当时的银行存款利息和通货膨胀率相比, “327”的回报太低了。于是有市场传闻,财政部可能要提高“327”的利率,到时会以148元的面值兑付。
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更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发行国债大致有以下几种目的:
1、在战争时期为筹措军费而发行战争国债。在战争时期军费支出额巨大,在没有其他筹资办法的情况下,即通过发行战争国债筹集资金。发行战争国债是各国 *** 在战时通用的方式,也是国债的更先起源。
2、为平衡国家财政收文、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赤字国债。一般来讲,平衡财政收支可以采用增加税收、增发通货或发行国债的办法。以上三种办法比较,增加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作法,固然是一种好办法但是增加税收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税赋过重,超过了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将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并会影响今后的税收。增发通货是最方便的作法,但是此种办法是最不可取的,因为用增发通货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其对经济的影响最为剧烈。在增税有困难,又不能增发通货的情况下,采用发行国债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还是一项可行的措施。 *** 通过发行债券可以吸收单位和个人的闲置资金,帮助国家渡过财政困难时期。但是赤字国债的发行量一定要适度,否则也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3、国家为筹集建设资金而发行建设国债。国家要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为此需要大量的中长期资金,通过发行中长期国债,可以将一部分短期资金转化为中长期资金,用于建设国家的大型项目,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4、为偿还到期国债而发行借换国债。在偿债的高峰期,为了解决偿债的资金来源问题,国家通过发行借换国债,用以偿还到期的旧债,“这样可以减轻和分散国家的还债负担。
国家债券具有以下特点:
安全性高。由于国债是中央 *** 发行的,而中央 *** 是一国权力的象征,所以发行者具有一国更高的信用地位,一般风险较小,投资者亦因此而放心。
流动性强,变现容易。由于 *** 的高度信用地位,使得国债的发行额十分庞大,发行也十分容易,由此造就了一个十分发达的二级市场,发达的二级市场客观地为国债的自由买卖和 *** 带来了方便。使国债的流动性增强,变现较为容易。
可以享受许多免税待遇。大多数国家规定,购买国债的投资者与购买其它收益证券相比,可以享受更多的税收减免。
能满足不同的团体、金融机构及个人等需要。典型的表现是国债广泛地被用于抵押和保证,在许多交易发生时,国债可以作为无现金交纳酌保证,此外还可以国债担保获取贷款等。
还本付息由国家做保证,在所有债券中,信用度更高而投资风险最小,固其利率也较其它债券低。
是平衡市场货币量的筹码。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可以有效地伸缩市场货币量进而实现对宏观需求的调节。
国家债券的发行一般以公募为主。有的国家债券附有息票,持券人可按期领取利息,有的国债券没有息票,到期按票面金额一次还本付息。一般在国内以本市市种发行,称 *** 本市内债,有时也在国外以外币市种发行,称 *** 外币债券。 *** 在国外发行的外币债券与国外一般借款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外债。
我国历史上之一次发行的国债是在1898年发行的“昭信股票”。北洋军阀时期,从1912年到1936年共发行国债27种。在 *** 统治时期,从 1927年到1936年共发行国债45亿元。抗日战争时期 *** *** 共发行国债90亿元。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为了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各根据地人民 *** 发行过几十种国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行国债分为两个时期: 50年代为一个时期,80年代以后为一个时期。50年代由国家统一发行的国债共有六次。之一次是1950年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发行的目的是为了平衡财政收支,制止通货膨胀,稳定市场物价。从1954年起,为了筹集国民经济建设资金,连续5年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1968年本息还清后,一直到1981年国家没有发行国内公债。
1981年以后,我国每年发行国债。其中国库券发行13次共计发行3130亿元。财政债券从1987年起发行5次,期限均为5年,共发行333亿元。 1987年和1988年发行重点企业债券2次,期限均为5年,共发行80亿元。 1988年发行一次国家建设债券,期限为2年,计划发行80亿元。 1988年发行一次基本建设债券,期限为5年,发行80亿元。 1989年发行一次特种国债,期限为5年,发行50亿元。1989年发行一次保值公债,期限为3年,共发行130亿元。
1988年我国分两批开展国债流通 *** 业务试点,从而出现了国债的二级市场。 1991年在全国400个城市全面开放国债的二级市场。 1991年国债发行采取承购包销的方式。 1993年国债发行采取一级自营商制度,实行每年付息和净价交易方式。1994年财政部之一次发行半年期、一年期和二年期国债,实现了国债期限品种的多样化。短期国债的出现促进了货币市场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奠定了基础。
国债的票面价格为:100元/张,在证券公司购买记帐式国债的更低买入量为1手=10张.更低交易金额为1手所需要的价格(目前很多国债跌破面值,因此不需要1000元).
327是一个国债的产品,兑付办法是票面利率8%加保值贴息。由于保值贴息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该产品在期货市场上有一定的投机价值,成为了当年最为热门的炒作素材,而由此引发的327案,,民间则将2月23日称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解释:327是国债代号,并不是案发当日,出事的那天是95年的2.23)
事件发展经过
1995年时,国家宏观调控提出三年内大幅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措施,到94年底、95年初的时段,通胀率已经被控下调了2.5%左右。众所周知的是,在91~94中国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的这三年里,保值贴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根据这些数据,时任万国证券总经理,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的管金生的预测,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不可能上调,即使不下降,也应维持在8%的水平。按照这一计算,327国债将以132元的价格兑付。因此当市价在147~148元波动的时候,万国证券联合辽宁国发集团,成为了市场空头主力。
而另外一边,当时的中国经济开发有限公司,隶属于财政部,有理由认为,它当时已经知道财政部将上调保值贴息率。因此,中经开成为了多头主力。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空头判断彻底错误。当日,中经开率领多方借利好大肆买入,将价格推到了151.98元。随后辽国发的高岭、高原兄弟在形势对空头及其不利的情况下由空翻多,将其50万口做空单迅速平仓,反手买入50万口做多,327国债在1分钟内涨了2元。这对于万国证券意味着一个沉重打击——60亿人民币的巨额亏损。管金生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收盘前八分钟时,做出避免巨额亏损的疯狂举措:大举透支卖出国债期货,做空国债。下午四点二十二,在手头并没有足够保证金的前提下,空方突然发难,先以50万口把价位从151.30元轰到150元,然后把价位打到148元,最后一个730万口的巨大卖单把价位打到147.40元。而这笔730万口卖单面值1460亿元。当日开盘的多方全部爆仓,并且由于时间仓促,多方根本没有来得及有所反应,使得这次激烈的多空绞杀终于以万国证券盈利而告终。而另一方面,以中经开为代表的多头,则出现了约40亿元的巨额亏损。
2月23日晚上十点,上交所在经过紧急会议后宣布: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交易是异常的无效的,经过此调整当日国债成交额为5400亿元,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这也就是说当日收盘前8分钟内多头的所有卖单无效,327产品兑付价由会员协议确定。上交所的这一决定,使万国证券的尾盘操作收获瞬间化为泡影。万国亏损56亿人民币,濒临破产。
2月24日,上交所发出《关于加强国债期货交易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就国债期货交易的监管问题作出六项规定,,即1、从2月24日起,对国债期货交易实行涨跌停板制度,2、严格加强更高持仓合约限额的管理工作,3、切实建立客户持仓限额的规定,4、严禁会员公司之间相互借用仓位,5、对持仓限额使用结构实行控制;6、严格国债期货资金使用管理。同时,为了维持市场稳定,开办了协议平仓专场。
那是94年的12月铜的K线图,在行情软件里面,所有同月份的合约都是连在一起显示的。
[img]我国钢材期货交易的历史情况
线材期货上市交易情况
1.1993年—1994年线材期货合约的上市背景及交易情况 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立的钢材现货批发市场,改变了生产计划由国家规定、产品由国家分配的传统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钢材生产企业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能力,也为建立统一、高效、通畅的钢材流通体系打下了基础。但当时普遍出现的“三角债”以及由现货市场本身的缺陷如信息不畅、交易缺少公开性所带来的问题,困绕着钢材生产和经营企业,制约了钢材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人们急需找到一条履约率高、质量有保障、能产生权威价格的有效途径,线材期货品种正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钢材流通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应运而生。1993 年3 月,苏州商品交易所率先推出了φ6.5mm线材期货交易。之后,天津联合期货交易所、沈阳商品交易所、重庆商品交易所、上海建筑材料交易所和北京商品交易所也相继推出该品种的期货合约。 1993—1994年,我国的经济正处于特定的起步发展阶段,一方面,由于线材是基本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产品,市场需求面广量大,线材期货交易一推出,马上得到钢厂、物资流通企业和使用厂家的积极响应,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的银行资金相对宽松,因而催化了新上市的线材期货品种的交易规模迅速扩大。这期间全国线材期货交易累计成交总量达到4.52多亿吨,成交金额计1.32多万亿元,交割总量251多万吨,成为当时全国成交量更大的商品期货品。 由于当时国内期货市场发育不成熟,各项法规制度建设滞后,使交易量大、流通性强的期货大品种缺乏良好的运作环境,线材期货交易后期出现了过分投机的违规现象。1994年3月,国务院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暂停了线材期货交易。 之一阶段(1993年3月至6月),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钢材需求迅猛增长,线材现货价格由1700元/吨一路攀升,至93年上半年,突破4000元/吨。作为现货市场价格的预期,线材期货价在93年初,高位运行于4000元/吨左右,与当时的现货价保持同步。 第二阶段(1993年7月至11月),受国家紧缩政策的影响,钢材市场需求减少,而国内钢材产量和国外进口继续增加,线材现货价格迅猛下跌,由更高时的4200元/吨降至2620元/吨,跌幅达37.62%。线材期货价提前于现货价急速下跌,如三个月的期货由更高4270元/吨跌至2347元/吨,跌幅达45.04%。 第三阶段(1993年12月至94年1月),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形成的泡沫,给市场带来通货膨胀的趋势,在这种趋势的拉动下,加之银根松动的配合,现货价格出现短期回升,而期货价格在交易者的推波助澜下,先于现货价迅速反弹,更高价位3840元/吨,超过了当时的现货价。 第四阶段(1994年2月后),国家采取了抑制通货膨胀的调控措施,社会需求不旺,加之钢材库存过大、进口过多,期货价格一路回落。
线材期货交易的经验总结
线材期货品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好品种。1993年,中国的期货交易所在没有任何国际参照物的情况下,首创线材期货品种并成功上市,这在世界期货交易史上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1.线材期货交易中的价格发现功能 线材期货上市交易后,由于参与者众多、成交量大、流通性强,所以价格的预期性较为真实、可靠。分析苏州商品交易所线材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对比走势图可以看到:1993年6月份以前,受供需影响,期价在4000元/吨左右高位运行,与当时的现货价格保持同步;6月份以后,国家宏观调控措施逐步到位,在交易者合理预期下,期价先于现货价下调至2340元/吨;当年年底,由于大规模基建项目上马,引发交易者对远期价格看好,期价又呈远期升水态势;而到1994年年初,面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紧实现,期价又掉头向下,此后,再未高过国家计委规定的指导价。整个过程中,在一般月份没有出现期价远远偏离现货价的情况,而到交割月份期价又基本与现货价接轨。另外,与开设期货交易前的现货价格波动比较,1993年,现货市场上,φ6.5线材更高价4400元/吨,更低价1600元/吨,而期货价更高4270元/吨,更低2340元/吨,减少波动870元/吨。期价起到了削峰填谷的调整作用。由此可见,在近两年的期货交易中,线材的期货价格走势是贴近实际,比较理性的,基本上真实反映了我国政治、经济因素对期货市场的影响。 2.线材期货交易为企业提供了回避风险的渠道 正因为成交活跃及期货价格走势相对合理,使得钢材市场的各类主体可以利用期货市场来回避现货价格风险。在线材期货交易中,曾涌现了一些成功的套期保值案例。如苏州商品交易所线材上市之初,只有苏州、南京两家地方钢铁企业参加,随着套保功能的发挥,一年后发展到华东地区生产线材的大中型钢厂相继入市,其他地区的主要钢厂也都以不同形式参与了线材的套期保值交易。在期货价格的两波大跌势中,一些钢厂在高价位时按生产计划在远期合约上抛售,既实现了销售,又确保了贷款及时回笼,免受了"三角债"之苦,还避免了现货价大跌带来的重大损失。 3、线材期货交易为钢材流通创造了规范的交易环境 线材期货交易以公开竞价、计算机撮合成交为手段,改革传统落后的交易方式,规范了交易行为,为钢材流通创造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保证了交易的透明度。
线材期货交易的教训
1.线材期货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有所体现,但套期保值功能尚不成熟 在线材期货交易中,首钢、鞍钢、唐钢、包钢等一些国有大中型钢厂曾以不同形式参与了套期保值交易。但是,由于当时的市场发育不成熟,对套期保值尚没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办法,不少市场参与者对套期保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运用,在交易过程中,遇到行情波动,便一改初衷,参与投机,从而误失套保良机,造成损失。 2.线材期货交易后期,风险管理存在问题,造成投机过度 线材期货上市交易期间,由于当时国内期货市场尚处于试点阶段,市场管理者、交易者尚未成熟,表现在:之一,期货合约设计不尽合理;第二,交割仓库布局不够合理,如苏州商品交易所的线材交割仓库集中在华东地区,使投机者操纵市场有机可乘。没有建立品牌交割制度,交割量不宜控制,交割质量缺乏保证,容易产生纠纷;第三,各项法规制度建设滞后,整个市场缺乏严格的风险管理规范和抵抗风险的能力;第四,交易者缺少科学、合理的投资意识,一些管理部门对期货市场存在一些不正确的看法。综上种种原因造成线材期货交易在后期一度投机过度,使厂家、商家造成损失,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3、国家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暂停线材期货交易是必要的 由于线材上市交易期间,当时国内期货市场发展不成熟、期货合约的设计不严密、管理不规范等原因,造成了线材交易一度投机过度,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1994年3月国务院依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而暂停了该品种的期货交易是完全必要的。
国债期货现在又要卷土重来了,回想94年的火爆场面,记忆犹新!94年中国股市那比现在还要熊,从800点跌到300多点,但是94年国债期货出来了,万人空巷,大家都去炒国债期货去了!后来到了1995年,出了“327事件”(也就是裸卖空搞的太过火的事情),国债期货关门。结果第二天股市涨了33%,第三天涨了12%,之后过了一个周末,周一又涨了5%。国债期货是中国股市老敌人了,现在它又杀回来了,估计94年的那个超级熊市又要重演了!
华泰期货是华泰证券的子公司,注册资本16.09亿元。是华泰证券的控股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春。公司在全国设有39个网点,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大连等地均设有网点,与华泰证券在全国各地的网点相辅相成,相互发展。华泰期货现任董事长吴祖芳于2017年5月5日就职。独立董事为李伟东。
华泰期货业务范围主要是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经纪、咨询、投资、资产管理和基金销售,已成为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会员,是国内首家拥有资产管理业务资质、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资质的期货公司,这些业务资质均由中国 *** 颁发,是行业公认的专业正式证书。
从季节上看,下半年是橡胶供应充足的时期。世界主要产区基本处于高峰季节,原料产量逐渐增加。从细分来看,海外原材料主要来自泰国,7、8月份将迎来雨季,短期原材料释放将放缓。雨季过后,9月将迎来丰产高峰期。此前,9月前,基于目前胶水价格已跌至较低区间,原料压力可能暂时无法反映。第四季度供应压力加大。从需求角度看,她认为,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数据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特别是一季度累计产销与2019年同期基本持平。到第二季度,经济增速放缓导致汽车产销量大幅下降。然而,7月份,鉴于中国经济下行趋势,国内货币政策似乎出现了环比缓解的情况。宏观政策的微观变化,下半年的汽车生产会有所改善,叠加着季节性规律,下半年的汽车生产和销售本身也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华泰期货总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公司拥有6家子公司,分别是位于深圳福田的华泰长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华泰长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位于上海浦东。位于香港上环康乐道的太仓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及华泰(香港)期货有限公司;伊利诺斯州芝加哥的华泰金融美国公司。从理论上讲,华泰期货是一家发展中的期货公司,是投资者选择期货公司的良好选择。具体到购买产品的投资,还是要仔细咨询,认真理解,全面谨慎。
网站首页: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微信:527209157)
本文链接:http://52ol.cn/post/82677.html
Copyright 2012-2024 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 网站地图 邮箱:diyijiaoyi@qq.com 微信:527209157 湘ICP备18014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