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爱好分享
股指期货的发展历史概况如何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简述股指期货发展历史的相关资料。供你参考。
股指期货发展历史简述
股票指数期货是金融期货中产生最晚的一个类别。本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动荡加剧,通货膨胀日趋严重,利率波动剧烈,与利率有关的债务凭证纷纷进入期货市场。特别是1981年里根 *** 以治理通货膨胀作为美国经济的首要目标,实行强硬的紧缩政策,大幅提高利率,导致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股市受到沉重打击,股票的市场价格大幅波动,股市风险日益突出。股票投资者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的手段。股票指数期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1982年2月,堪萨斯市交易所(KC *** )开创了股指期货交易的先河。同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也都开始了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包括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在内的金融期货交易的增长是惊人的。从1977年至1984年,农产品等一般商品期货增长了1.7倍,而金融期货交易增长了数十倍。从所占比例来看,1977年,农产品等一般商品期货的交易量占77%,但到1984年,则降到了38%,而同期金融期货的交易量从3%上升到49%,其中,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的发展尤为迅猛,1984年合约数高达1844万份,占全部交易的12%。
股票指数期货的创新,不仅在美国得到推广,同时也备受各国金融界的关注,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1983年,悉尼期货交易所以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普通股票指数为基础,推出自己的股票指数期货交易;1984年5月,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开办了金融时报100种股票指数期货交易;1986年5月,香港期货交易所开办恒生指数期货交易;1986年9月,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开办日经225种股票指数期货交易;1988年9月,东京证券交易所和大皈证券交易所分别开办了东证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和日经225种股票指数期货交易。此外,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推出了各自的股票指数期货交易.
著名的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合约有:SP500股票指数、NYSE综合股票指数、KC *** 价值线综合平均股票指数、CBOT主要市场指数等。
股指期货的主要功能
(1)风险规避功能
股指期货的风险规避是通过套期保值来实现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在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反向操作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股票市场的风险可分为非系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两个部分,非系统性风险通常可以采取分散化投资的方式将这类风险的影响减低到最小程度,而系统性风险则难以通过分散投资的 *** 加以规避。股指期货具有做空机制,股指期货的引入,为市场提供了对冲风险的工具,担心股票市场会下跌的投资者可通过卖出股指期货合约对冲股票市场整体下跌的系统性风险,有利于减轻集体性抛售对股票市场造成的影响。
(2)价格发现功能
股指期货具有发现价格的功能,通过在公开、高效的期货市场中众多投资者的竞价,有利于形成更能反映股票真实价值的股票价格。期货市场之所以具有发现价格的功能,一方面在于股指期货交易的参与者众多,价格形成当中包含了来自各方的对价格预期的信息。另一方面在于,股指期货具有交易成本低、杠杆倍数高、指令执行速度快等优点,投资者更倾向于在收到市场新信息后,优先在期市调整持仓,也使得股指期货价格对信息的反应更快。
(3)资产配置功能
股指期货交易由于采用保证金制度,交易成本很低,因此被机构投资者广泛用来作为资产配置的手段。例如一个以债券为主要投资对象的机构投资者,认为近期股市可能出现大幅上涨,打算抓住这次投资机会,但由于投资于债券以外的品种有严格的比例限制,不可能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股市,此时该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很少的资金买入股指期货,就可以获得股市上涨的平均收益,提高资金总体的配置效率。
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 ***
股票指数期货可以用来降低或消除系统性风险。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分为卖期保值和买期保值。卖期保值是股票持有者(如投资者、承销商、基金经理等)为避免股价下跌而在期货市场卖出所进行的保值,买期保值是指准备持有股票的个人或机构(如打算通过认股及兼并另一家企业的公司等)为避免股份上升而在期货市场买进所进行的保值。利用股指期货进行保值的步骤如下:
之一,计算出持有股票的市值总和;
第二,以到期月份的期货价格为依据算出进行套期保值所需的合约个数。例如,当日持有20种股票,总市值为129000美元,到期日期货合约的价格为130.40,一个期货合约的金额为130.40X500= 65200美元,因此,需要出售两个期货合约。
第三,在到期日同时实行平仓,并进行结算,实现套期保值。
股指期货发展历史简述相关 文章 :
1. 股指期货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2. 中国期货交易历史介绍
3. 股指期货的涵义
4. 股指期货定义及特点
5. 股指期货基本知识
股指期货是从股市交易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交易方式,它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属于金融衍生产品的范畴。尽管股指期货是金融期货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但它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纵观股指期货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初生期、成长期、停滞期和繁荣期四个阶段,这期我们先介绍头两个阶段: 1.初生期(1982—1985年) 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受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十分不稳定,利率波动频繁,通货膨胀加剧,股票市场价格大幅波动,股票投资者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的金融工具。于是,股票指数期货应运而生。 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开办了价值线指数期货合约,宣告了股指期货的诞生。随后,许多交易所都开始了股指期货的尝试和探索。同年4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开办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合约,1984年,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推出金融时报100指数期货合约。这一时期,无论交易所还是投资者,都对股指期货特性不甚了解,处于“边干边学”的状态之中,市场走势还不太平稳。
[img]楼主~我是证券从业人员,这是我吐血一晚上帮您找的资料,真心希望能帮到您!
1、股指期货的发展现状:
我国股指期货从2010年4月上市以来,市场运行平稳,基差合理并趋于稳定,参与者普遍显示出成熟理性的特点,盲目炒新的现象并未出现。可见,交易所和期货公司实施的严格风险控制制度取得一定的实效,保证了整个市场的平稳运行。伴随着市场的起伏,借助股指期货进行风险管理的理念也开始得到投资者的普遍认同。此外,由于参与者较为成熟和理性,配合交易所和期货公司的投资者教育及风险管理,市场并未出现异常的“到期日效应”。总体来看,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2、股指期货目前的问题:
一是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不足,投资者无法根据宏观情况的变动预测股指的波动情况,从 而降低了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作用。
二是我国证券市场主体结构不合理,存在大量的非理性投机,由于股指期货具有强大的杠杆作用,其推出相当于又引进了一种投机性更强的工具,可能进一步扩大了证券市场的投机氛围。
三是我国证券市场参与者对股指期货的了解不足,很大一部分个人投资者甚至机构投资者对在、股指期货的风险缺乏足够的重视,无法做到理性投资,甚至可能遭到巨大损失。
最后是我国还未推出专门的《期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期货交易暂行条例》中均没有对股指期货交易进行明确规定,现阶段,我国我国对股指期货的监管依据不足,交易规则的不确定性是的股指期货交易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3、股指期货的对策:
一是交易所加强对风险的防范于控制。交易所应当采取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限仓制度,大户报告制度,涨跌停板制度,分级结算制度等方面内容制定具体的法律制度,明确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上的风险监督机制。
二是不断提高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设立专门的为期货监管部门,实现其余 *** 、银监会金融期货交易所、结算所的共同监管,建立多层次风险监管体系,并采用先进的风险实时监控技术,防范控制股指期货市场风险。
三是对投资者加速风险教育。加强对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风险教育,提高中小投资者对股指期货交易和风险特性的认知,使其充分认识到保证金交易制度的杠杆效应应是柄双刃剑,在放大收益的同时增加了风险,在股指推出前后,加强风险宣传工作,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投资技巧。
==========================================================================
1、融资融券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融资融券标的证券由此前的上证50指数和深证成指的共90只成份股增至285只。其中包括7只ETF。在去年两融业务推出初期,部分敏锐的机构投资者抢到了多数融券标的,一年多来持续卖空,获益匪浅,至今都没有全部偿还,导致融券难的问题。最近在标的证券扩容后,普通投资者心仪的个股仍然会较难融到,全面融券卖空可能要等转融通业务推出。
2、融资融券目前的问题:
首先,证券融资交易的限制门槛过高,很难产生广泛的担保交易市场效果。无论融资还是存在着实际操作中不能支持中小投资者的问题,。
其次,证券融资交易的市值评价问题上细则规定模糊。证券融资交易中客户以部分证券作担保向券商融资买券,在此过程中,市值评价无疑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遗憾的是,《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并没有作详细规定,细则的模糊为券商与客户的约定留下了空间,但对整个市场安全运行埋下了一定隐患。
最后,融券交易中的证券权益处理问题值得关注。融券卖空交易中,当券商向客户融券卖出时,其所融出的股票可能来自其他客户融资交易时作为担保品的证券,证 券的买入方买入证券交割后,成为上市公司股东,由于证券出借方也不应损失其法律上的权利,此时就出现了同一券上存在两个权利主体,从而引起股权冲突。
三、融资融券的对策:
首先,应该大规模扩展证券融资交易的准入范围,在门槛规则、准入主体、保证金比例、证券登记公司系统、银行资金渠道等方面大规模放宽。
其次,收缩和放缓我国拟行的证券融券交易范围,在证券融券种类上应仅仅放行主要的50支蓝筹股的证券融券,扩展股票指数的卖空,使市场产生各国市场普遍存在的蓝筹股效应。
第三,改造我国目前证券登记公司的系统,为信托登记、担保交易登记、贷款与强行平仓、非杠杆性卖空交易提供条件。
第四,加强市场监管。应由 *** 、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对融资融券市场进行三重监管,保证市场交易的有序进行。
==========================================================================
1、保荐人发展现状:
根据 *** 网站统计,截至2011年9月20日,国内在册保代人数已达到1876人。据此计算,待上述1400名准保代“转正”后,我国保代人数将超过3000人。据了解,目前国内一个首发(IPO)项目通常需要两名保代签字,由此,业内也将两名保代称为一个通道。而据证券时报记者此前的调查,通常一个保荐通道需要8至12个月的时间来完成一个IPO项目。因此,如果要求每名保代每年至少完成一个IPO项目,按照3000人的保代人数粗略计算,每年至少需要1000个以上IPO项目才能保证投行通道的使用率。但是,2011年A股市场上会IPO项目仅有400余家(其中339家过会),也就是说,彼投行保代队伍已呈现饱和状态。
2、保荐人目前的问题
首先目前保荐机构小作坊式的经营方式较为普遍,内部控 制水平低。多数保荐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没有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和程序,业 务流程各环节缺乏监督和制约,导致大量的初始申报文件质量粗糙,反映拟上市公司信息不 充分、不完整,给初审工作增加了压力和难度。
其次市场反映少数保荐代表人利用其在发行上市环节具有的特定 角色和独特作用,放松了勤勉尽责的要求,甚至有极少数保荐代表人沦为签字机器,不实际 参与项目。还有少数保荐代表人放弃职业操守,借发行上市的机会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三、保荐代表人本身并不承担保荐责任,频繁转会,持续督导流于形式,实际上承担保荐责任的是保荐机构。迄今为止,保荐代表人受到的更大处罚只是暂停三个月资格,因过错而被除名的一个没有,一些市场争议较大的业绩频繁变脸的上市公司,都没有对保荐代表人追究责任,这显然与保荐代表人的超额收益不相称。
3、保荐人制度的对策:
首先应加强保荐机构的内部控制。加强保荐机构的内部控制,是强化保荐制度 的关键点。所以明确要求保荐业务负责人、内核负责人负责监督、执行保荐业务各项制度并 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对保荐业务负责人、内核负责人管理责任意识的强化,落实保荐机构 对项目的整体控制,提高保荐工作质量就成为重中之重。
其次应加强对保荐代表人的管理,强化责任意识,把保荐代表人的责任落到实处。保荐代表人受保荐机构指派具体负责保荐工作,是保荐业务的直接责任人员,必须诚实守信、勤 勉尽责地履行保荐职责。所以我们不能把投资者的利益放在保荐代表人的道德操守上。我们应当加强对保荐代表人的管理,增强他们的哲人意识,以多样的手段让他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第三、强化监管措施。保荐责任的完善,是保荐制度功能发挥的重要保证。有道是,权力是把双刃剑, 保荐代表人的重要性加强了就意味着必须要有相对应的措施来监督他们的行为。加强法规的建设是最直接的 *** 。这有利于保荐代表人的权力制约,能强制地规范他们的行 为,让他们按规律办事,对金融证券市场做出他们应有的贡献。此外,我们还能使用舆论监 督,这是非常常见有效的的监督方式,这不但让保荐代表人自觉地考虑自身的行为,为自己 的行为负责,还能保证整个金融证券市场更顺畅地运行。
第四、应当改变以单纯的考试为选拔保荐代表人的制度。一个只会考试而能力不强的人, 先不论会给所在的券商带来多少影响,即便他成为保荐代表人,一旦保荐失职,将不符合条 件的公司推向证券市场,对投资者的损害就成为无法挽回的事。所以我们必须要从中国的死 硬的考试制度中解放出来,结合实际,创造出适合我们国情的注重实践的新的选拔机制。
==========================================================================
1、中国创业板发展现状
目前创业版市场有 158 家企业,平均发行市盈率 70 倍,计划超募 365 亿,结果募集 1216 亿, 平均每个企业获得 7.7 亿, 更高的超募公司是国民技术计划募集 3.4 亿结果募了 28.3 亿。 再看持股结构,158 家中,142 家是家族企业,6 家是外资企业,1 家集体企业,外加 9 家国 有。之一大股东占 90%的 91 家,40%以上家,更高上市持股 96.43%,上市之后 41.2%。创业板企业根本就没有做大,完全是现有财富的简单重新分配。
2、中国创业板存在的问题
(一)频繁的高管辞职现象。不少创业板上市公司成功上市,募集到企业发展急 需的资金后,其高管没有选择继续“创业”,而是选择迅速离职,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买股套现,不利于创业板长期健康发展。
(二)退市机制难产。退市机制是创业板市场优胜劣汰功能的重要机制, 是高风险市场的重要标志。 没有高效 的退市机制,创业板的市场效率会大大降低,投机也无法遏制。
(三)创业板的市盈率过高和易遭受市场炒作问题 我国创业板市场发行市盈率过高,加上发行后市场炒作,使得市盈率长期居高不下。创业板上市公司尽管有着高成长性,后期发展潜力大的特征,但由于其仍然处于创业初期,实力比较弱,在市场竞争中很可能会失败,所以普遍的高市盈率是很不正 常的,也不有利于积极引导市场发展,一旦遭遇大的集体亏损或破产,将对创业板下一步发 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3、创业板的对策
(一)改革创业板新股发行审批制度。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是正确方向,但现在将 核准制直接转变为注册制,时机并不成熟,应该逐步为实行注册制创造条件。完整的市场化不仅包括新股定价市场化,还应该包括发挥中介机构作用,尽量减少行政干预。应该将新股发行审核权力下放到深圳交易所,让交易所责、权、利一致,让大量中小企业都有机会上市。
(二)强化证券保荐人和中介机构责任。证券经营机构应该弱化保荐通道作用,重视估值能力和专业服务能力建设。 *** 和证券业协会应该 加强对证券保荐人监管,同时加强对会计师、律师等中介机构的监管,增强其责任感,提高 道德素养,确保上市企业严格符合创业板市场要求和条件。
(三)增加创业板公司流通股比例,减少股票锁定时间。应加快新股“全流通”步伐,缩短锁仓时间。不必“一刀切”地规定是否采取存量发行方式,可规定由发 行人自己选择存量发行或者增量发行方式。
(四)降低 PE 盈利空间,加强监管,增加违规成本。通过落实创业板新股发行中的“三 公原则”,整体降低创业板市场新股发行市盈率,降低 PE 盈利空间;同时对 PE 征收资本利 得税,对其不合理收入予以调节。
2008年是全球经济面临诸多考验的一年,也是金融市场大幅动荡的一年。其实,自2003年以来,以“金砖四国”高速增长为代表,全球经济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国家都在此轮经济增长中获益,就业市场稳定,股市、房市不断走好。但从2007年底开始,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扩散,并最终在2008年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从房地产市场到金融市场都出现剧烈动荡的局面。
伴随着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股票市场、汇率市场、商品市场均出现大幅波动的行情,价格风险急剧放大。全社会对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功能的需求进一步升温,无论是欧美期货市场还是国内期货市场都出现了长足发展,成交规模不断增长,市场秩序井然,有效发挥了风险管理的职能。就全球范围来看,在由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中,场外衍生品市场上监管难题突现,理论界及监管层都在思考如何更有效防范场外衍生品系统性风险,更好进行更有效的监管。
2008年以来,全球期货市场平稳运行的成功经验启发了理论界及各国监管部门,特别是以金融期货、期权为代表的场内衍生品,其良好的流动性及高效的中央结算功能更是得到了充分肯定。美国监管部门开始考虑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成熟的风险管理经验,准备将场外衍生品场内结算作为推进金融监管的改进举措。2008年10月,美国监管当局在一份声明中指出,鼓励对场外衍生品进行中央清算,并加以集中统一监管。此后,美联储与美国 *** (SEC)、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会(CFTC)讨论合作谅解备忘录,寻求对场外衍生品中的CDS产品的中央结算进行集中统一监管。这些都表明,以金融期货为代表的场内衍生品的风险管理职能,得到了监管层的广泛认可,也为我国平稳推出股指期货提供了现实参照。
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品种,和商品期货一样,有保证金制度、逐日盯市(Mark-to-market)结算等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保障了市场风险可测、可控,这是此次金融危机中金融期货平稳运行的重要基石。我国正在面临着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状况,结合国内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的特点,从简单的,风险可测、可控的场内金融期货着手,来探索金融监管的经验,是可行的路径。进一步吸收金融危机中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内商品期货平稳运行中取得的管理经验,坚持“高标准、稳起步”发展股指期货市场,将有助于推动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改革开放,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自1982年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 *** )推出价值线指数期货合约后,国际股票指数期货不断发展,是金融期货中历史最短、发展最快的金融产品,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中最有活力的风险管理工具之一。本世纪70-80年代,西方各国受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活动加剧通货膨胀日益严重,投机和套利活动盛行,股票市场价格大幅波动,股市风险日益突出。股票投资者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的手段。在这一前景下,1982年2月24日,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推出之一份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同年5月,纽约期货交易所推出纽约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期货交易。
1982年--1985年 作为投资组合替代方式与套利工具。在堪萨斯期货交易所推出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之后的三年中,投资者改变了以往进出股市的方式----挑选某个股票或某组股票。此外,还主要运用两种投资工具:其一,复合式指数基金(SyntheticIndexFund),即投资者可以通过同时买进股票指数期货及国债的方式,达到买进成分指数股票投资组合的同等效果;其二,指数套利(ReturnEnhancement),套取几乎没有风险的利润。在股票指数期货推出的最初几年,市场效率较低,常常出现现货与期货价格之间基差较大的现象,对于交易技术较高的专业投资者,可通过同时交易股票和股票期货的方式获取几乎没有风险的利润。
1986年--1989年作为动态交易工具。股指期货经过几年的交易后市场效率逐步提高,运作较为正常,逐渐演变为实施动态交易策略得心应手的工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之一,通过动态套期保值(DynamicHedging)技术,实现投资组合保险(PortfolioInsurance),即利用股票指数期货来保护股票投资组合的跌价风险;第二,进行策略性资产分配(AssetAllocation),期货市场具有流动性高、交易成本低、市场效率高的特征,恰好符合全球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的客观需求,为解决迅速调整资产组合这一难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1988年--1990年股票指数期货的停滞期。1987年10月19日美国华尔街股市一天暴跌近25%,从而引发全球股市重挫的金融风暴,即著名的“黑色星期五”。虽然事过十余载,对为何造成恐慌性抛压,至今众说纷纭。股票指数期货一度被认为是“元凶”之一,但即使著名的“布莱迪报告”也无法确定期货交易是惟一引发恐慌性抛盘的原因,金融期货品种的交易量已占到全球期货交易量的80%,而股指期货是金融期货中历史最短、发展最快的金融衍生产品。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国际投资日益广泛,投、融资者及作为中介机构的投资怠行对于套期保值工具的需求猛增,这使得1988年至1990年间股指期货的数量增长很快,无论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股指期货交易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至1999年底,全球已有一百四十多种股指期货合约在各国交易。 股指期货的创新与推广迅速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起来,到80年代未和90年代初,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推出了各自的股票指数期货交易。1990年至今成为股指期货蓬勃发展的阶段。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之后,关于股票指数期货的争议逐渐消失,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为明智,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相继推出股票指数期货,使股指期货的运用更为普遍。
股指期货的发展还引起了其他各种指数期货品种的创新,如以消费者物价指数为标的的商品价格指数期货合约、以空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标的的大气污染期货合约以及以电力价格为标的的电力期货合约等等。可以预见,随着金融期货的日益深入发展,这些非实物交收方式的指数类期货合约交易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网站首页: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微信:527209157)
本文链接:https://52ol.cn/post/140834.html
本站福利推荐!!!
正规期货账户开户!交易所手续费加1分(+0.01元),无条件!无资金手续费要求,享受手续费加1分!期货开户微信:527209157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Copyright 2012-2024 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 网站地图 邮箱:diyijiaoyi@qq.com 微信:527209157 湘ICP备18014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