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 » 正文

2004年豆类期货(2007年期货大豆涨幅)

8.11 W 人参与  2023年02月23日 08:05  分类 : 最新  评论

豆油期货是什么?豆油期货基本概况及全方位介绍

;      一、豆油期货基本概况

      A、豆油概述

      豆油是从大豆中提取出来的油脂,具有一定粘稠度,呈半透明液体状,其颜色因大豆种皮及大豆品种不同而异,从淡黄色至深褐色,具有大豆香味。豆油的应用范围很广,人们很早就开始利用大豆加工豆油。豆油的主要成分为甘三酯,还含有微量磷酯、固醇等成分。甘三酯中含有不饱和酸中的油酸(21.3%)、亚油酸豆(54.5%)、亚麻酸和饱和脂肪酸中的硬脂酸(3.5%)、软脂酸(11.7%)及少量的木酸和花生酸。一克豆油的热量约为9386卡,消化率高达98.5%。豆油的酸值一般在4.0 mg KOH/g以下,皂化值190~195mg KOH/g, 凝固点为-150C~-190C,碘价为120~135(g/100g)。此外,豆油中还富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A。其中维生素E的含量在所有油脂中是更高的。作为一种营养成分高、产源丰富的油料,豆油以其物美价廉的特点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

      B、豆油的用途

      (一)食用

      1、烹饪用油。烹饪用油是豆油消费的主要方式。从世界上看,豆油用于烹饪的消费量约占豆油总消费的70%。从国内看,烹饪用豆油消费约占豆油消费量的78%,约占所有油类消费的35%,它和菜籽油一起成为我国烹饪的两大主要用油。

      2、食品加工。豆油除直接食用外,还可用于食品加工。豆油可以用来 *** 多种食用油,如凉拌油、煎炸油、起酥油等。此外,豆油还被用于制造人造奶油、蛋黄酱等食品。我国食品加工用油量约占豆油总消费量的12%。由于餐饮习惯的不同,西方国家的比例要高于中国,如美国食品加工用油量约占其国内豆油总消费的25%以上。

      (二)工业及医药

      豆油经过深加工,在工业和医药方面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在工业方面,豆油经过加工可制甘油、油墨、合成树脂、涂料、润滑油、绝缘制品和液体燃料等;豆油脂肪酸中硬脂酸可以制造肥皂和蜡烛;豆油与桐油或亚麻油掺和可制成良好的油漆。在医药方面,豆油有降低血液胆固醇、防治心血管病的功效,是 *** 亚油酸丸、益寿宁的重要原料。

二、豆油期货交易所及交易代码

      豆油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代码:Y。

三、豆油期货标准合约

四、豆油期货价格有哪些影响因素

      (一)豆油的供应情况

      1、大豆供应量

      豆油作为大豆加工的下游产品,大豆供应量的多寡直接决定着豆油的供应量,正常的情况下,大豆供应量的增加必然导致豆油供应量的增加。大豆的来源主要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国产大豆,另一部分是进口大豆。

      (1)国产大豆供应情况

      我国的东北及黄淮地区是大豆的主产区,收获季节一般在每年9-10月份,收获后的几个月是大豆供应的集中期。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维持在1600万吨左右,其中有接近半数的大豆用于压榨。

      (2)国际市场供应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更大的大豆进口国,近年来我国每年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进口的大豆都超过2,000万吨。

      2、豆油产量

      豆油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它受制于大豆供应量、大豆压榨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生产成本等因素。一般来讲,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豆油的产量与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反向关系,豆油产量增加,价格相对较低;豆油产量减少,价格相对较高。

      3、豆油进出口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豆油的消费量逐年增加,其进口数量也逐年抬高,豆油进口量的变化对国内豆油价格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2006年以后,随着进口豆油配额的取消,国内外豆油市场将融为一体。这样,豆油进口数量的多少对国内豆油价格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强。

      4、豆油库存

      豆油库存是构成供给量的重要部分,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在多数情况下,库存短缺则价格上涨,库存充裕则价格下降。由于豆油具有不易长期保存的特点,一旦豆油库存增加,豆油价格往往会走低。

      (二)豆油的消费情况

      1、国内需求状况

      我国是一个豆油消费大国。国内豆油消费高速增长,保持了12%以上的年增长速度。

      2、餐饮行业景气状况

      我国植物油生产和消费位居全球前列。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外就餐的人数不断增加,餐饮行业的景气状况对豆油需求的影响非常明显。

      (三)相关商品、替代商品的价格

      1、大豆价格

      大豆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豆油的生产成本。我国许多大型压榨企业选择进口大豆作为加工原料,使得进口大豆的压榨数量远远超过国产大豆的压榨数量。从而使豆油价格越来越多地受到进口大豆价格的影响。

      大豆压榨效益是决定豆油供应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大豆加工厂的压榨效益一直低迷,那么,一些厂家将会停产,从而减少豆油的市场供应量。

      2、豆油与豆粕的比价关系

      豆油是大豆的下游产品,每吨大豆可以压榨出大约0.18吨的豆油和0.8吨的豆粕。豆油与豆粕的价格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多年的经验,多数情况下豆粕价格高涨的时候,豆油价格会出现下跌;豆粕出现滞销的时候,大豆加工厂会降低开工率,豆油产量就会减少,豆油价格往往会上涨。

      3、豆油替代品的价格

      豆油价格除了与大豆和豆粕价格具有高度相关性之外,菜籽油、棕榈油、花生油、棉籽油等豆油替代品对豆油价格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豆油价格过高,精炼油厂或者用油企业往往会使用其他植物油替代,从而导致豆油需求量降低,促使豆油价格回落。

      (四)农业、贸易和食品政策的影响

      1、农业政策

      国家的农业政策往往会影响到农民对种植品种的选择。如近年来国家通过调整相关产业政策引导农民增加大豆播种面积,从而直接增加了国产大豆产量。2004年5月1日以后,我国实行了新的植物油标准,提高了对植物油的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要求,新增了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指标检验。这些政策对豆油价格都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2、进出口贸易政策

      从历年的情况看,国家进出口贸易政策的改变对于我国豆油进出口总量有着较大的影响。例如:1994年国家税务总局对进口豆油关税税率进行调整,关税税率从20%调减至13%,同时花生油、棕榈油等其他植物油的关税税率也出现不同程度下调,导致了豆油等植物油进口量大增,豆油的供应量快速增加。

      3、食品政策

      近几年,随着禽流感、疯牛病及口蹄疫的相继发生以及考虑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了新的食品政策。这些新的食品政策通过对食品、餐饮行业的影响进而影响了豆油的消费需求。

五、豆油期货的相关分析评论

      1、豆油期货适合投机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2004/2005年度中国豆油的消费量785万吨,2005/2006年度我国豆油消费量预计将达到823万吨.如果按照约5000元/吨的价格估计,豆油的市场规模在400亿左右.与其他品种相比,规模明显偏小.此外豆油还容易受到大豆供给和消费的季节性及不易储存等特点的影响,价格容易引起频繁,大福波动.

      2、豆油对经济环境较敏感

      众所周知,商品市场正上演着前所未有的超级大牛市.从原油系列,有色金属系列,黄金等贵金属系列,无不跌创新高或处于历史高位区.主要源于经济增长强劲,美元的贬值,全球低预期年化利率政策等等.在通胀预期和整个商品市场的牛市气氛感染下,许多分析师(甚至不乏投资大师)更看好今年的农产品市场,理由是大多数农产品处于历史偏低的价位.笔者认为,容易发生多头行情的,具有两大特点,之一是中国净进口的商品,第二是对经济,金融敏感的商品。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城乡居民对于豆油的消费量随着GDP的增长不断增加.而且城乡的消费量与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同步放大.预计到2015年,中国豆油的人均食用消费量将达到9.7公斤,较2005年增长71%,年均增长率为5.5%.预计2006-2015年中国豆油的进口量将保持年均6.4%的速度,到2015年时进口量预计达到465万吨,较2005年增长86%.进口豆油量占当年豆油消费量的比重将逐年提高,预计2015年时的比重将达到32.2%.在整体农产品对经济,金融反应迟钝的前提下,豆油属于农产品中相对敏感品种,而且需要大量进口。

期货品种关联性一览表

在期货市场上,各个品种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它们相互影响着一般我们常说的关联性,是说这一类期货品种属于一个产业链或者由共同的期货品种衍生得来,在生产和消费上具有趋同性。

同系列的期货品种之间关联性还是比较强的。

一、黑色产业链:螺纹钢,热卷,线材,焦煤,焦炭,动力煤,铁矿石。

这些品种关联性非常强,它们有一个统称,就是黑色,属于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

像螺纹钢、热轧卷板、线材都是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钢材成品,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焦煤是用来炼焦炭,而焦炭则用来炼钢,铁矿石则是炼钢用的原材料,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动力煤则用以发电、机车推进、锅炉燃烧。

在做这种关联性时,首先要搞明白它们的用途是什么,以及国家出台政策会对它们的走势造成什么影响。

(二)豆类期货:豆一、豆二、豆油、美豆、豆粕、菜粕。

这些豆类期货品种里面相互之间联系的比较紧密。美豆是芝加哥CBOT的品种,在全球大豆贸易中掌握着定价权,美国也是全球大的大生产国,而中国是大的进口国,其中有85%上下的大豆依赖进口。不少人做豆粕喜欢参考美豆粕,实际二者关联不大,中国主要进口的是美豆。因此在参考中既不能看豆二,也不能看美粕,而是美豆。

豆粕的进口主要来自阿根廷,在美豆生长季节里,中国大豆主要来自于巴西。

在一般交易中,我们常说的是双粕,认为它们波动具有相似的一致性。豆粕主要用于养殖猪、牛、鸡等,菜粕主要用于养鱼。二者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有时会看到它们走势并不一致,也不要觉得奇怪。

(三)能源化工系:塑料、PVC、聚丙烯、PTA、沥青、原油。

这些期货都属于化工期品种,简单来说都是原油的衍生。在这些里面,也就沥青的关联度与原油是高的,而塑料与原油的关联度则不足10%,按照美原油的行情操作,只会影响到塑料的开盘,暂时性的影响不会转变塑料的走势。

PVC虽然与原油、塑料等相关,但其作用多为建筑材料,且盘子比较小,很容易被主力控盘,哪怕是见底了,还有可能再度下杀。pta和聚丙烯与原油的关联性不大,它们与其它化工属于相互影响,但力度不是太大。

最后,不是所有国内的品种都与外盘有关联,即便它们是同样的期货品种,但是背后的逻辑关系不一样,就不能去套着用。尤其是这些品种的用途和来源,中国是不是在进口,进口多少,定价权在谁手里面,这些才是关键的。

扩展资料:

期货,英文名是Futures,与现货完全不同,现货是实实在在可以交易的货(商品),期货主要不是货,而是以某种大众产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为标的标准化可交易合约。因此,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交收期货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后,一个月之后,三个月之后,甚至一年之后。

买卖期货的合同或协议叫做期货合约。买卖期货的场所叫做期货市场。投资者可以对期货进行投资或投机。

历史上最早的期货市场是江户幕府时代的日本。由于当时的米价对经济及军事活动造成很重大的影响,米商会根据食米的生产以及市场对食米的期待而决定库存食米的买卖。

在1970年代,芝加哥的CME与CBOT两家交易所曾进行多项期货产品的创新,大力发展多个金融期货品种,令金融期货成为期货市场的主流。1980年代,芝加哥的交易所开始发展电子交易平台。踏入1990年代末,各国交易所出现收购合并的趋势。

中国古代已有由粮栈、粮市构成的商品信贷及远期合约制度。在民国年代,中国上海曾出现多个期货交易所,市场一度出现疯狂热炒。

伪满洲国 *** 亦曾在东北大连、营口、奉天等15个城市设立期货交易所,主要经营大豆、豆饼、豆油期货贸易。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期货交易所在中国大陆绝迹几十年,到1992年郑州设立期货交易所,展开另一波期货热炒风潮,各省市百花齐放,最多曾经一度同时开设超过50家期货交易所,超过全球其他国家期货交易所数目的总和。

中国在1994年及1998年,两次大力收紧监管,暂停多个期货品种,勒令多间交易所停止营业。自1998年后,中国大陆合法的商品期货交易所只剩下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期货交易所、郑州期货交易所三所,前者经营能源与金属商品期货,后两者经营农产品期货。

到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挂牌成立,首项推出的产品为沪深300股指期货。

2021年6月15日,上海证券报消息,我国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效率在90%以上的品种超五成,期现相关性在0.9以上的期货品种超六成。铜、棉花、大豆等成熟品种的期货价格已逐步成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定价基准。

[img]

2004年大豆危机事件是怎么回事?

2004年大豆危机事件始末 2008年02月18日 10:46 《中国经济周刊》 2003年8月,美国农业部以天气影响为由,对大豆月度供需报告作出重大调整,将大豆库存数据调整到20多年来的低点。于是,CBOT大豆价格从2003年8月时的更低点约540美分,一路上涨到2004年4月初的约1060美分,创下近30年来新高。这种涨幅相当于中国境内价格从每吨2300元人民币涨至4400元。 中国压榨企业在恐慌心理支配下,纷纷加大采购力度。2004年初,在美国“抢购”了800多万吨大豆,折合平均价格在人民币4300元/吨的高价。 但随后,2004年4月开始,国际大豆价格快速回落,跌幅近50%。国内大豆加工由原先的赢利变为全行业亏损。 面对如此价差,国内部分加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无奈采取了违约行为,放弃原先在高价位签订的采购合同和定金。即所谓的“洗船”事件。 对此,美方采取的措施包括:一些大的国际大豆供应商起诉中国进口商毁约,索赔金额估计高达60亿元左右;国际粮商联合 *** 中国民营企业,除一部分他们参股的中国企业外,对其他中国进口商不再报价;这些供应商联合修改对中国的大豆出口合同文本,修改后的合同条款对中国进口商更为不利。目前为止,纠纷依然未果。 (杨眉) 以上为转帖,下面为我个人补充: 我记得,这次“集体采购”,是由商务部领导牵头组织,率领庞大的采购团,将近二十家大豆压榨企业参加,去之前大张旗鼓的宣传,中央台新闻联播都做了报道!得到信息之后,CBOT(芝加哥国际大豆期货)大豆价格应声暴涨,等中国人点完价,下完八百万吨订单之后,前脚刚走,CBOT价格随即大幅跳水! 此次采购给中国民营大豆压榨企业造成重创,一船大豆便损失上亿元(一船大豆按巴拿马级的,装载量是五万吨到八万吨,一吨赔两千元,一船大豆就赔一亿多元),几乎全军覆没,侥幸逃过一劫的也是经营困难。据保守估计,此次采购给中国压榨行业至少造成一百五十亿的损失!国际四大粮商(ABCD,其中的A为ABM(Archer Daniels Midland),B为邦吉(Bunge),C为嘉吉(Cargill),D为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趁机低价收购、参股中国多家大豆压榨企业,给国际粮商布局中国铺平了道路。 其中中国民营压榨企业损失更大的应该是大连XX集团,旗下的东莞XX、湛江XX、南京XX、霸州XX被迫卖给国际粮商,筹建的四川XX被迫下马,只剩下大连两个企业在勉强支撑,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

求采纳

网站首页: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微信:527209157)

本文链接:https://52ol.cn/post/145340.html

2004年豆类期货  

本站福利推荐!!!

正规期货账户开户!交易所手续费加1分(+0.01元),无条件!无资金手续费要求,享受手续费加1分!

期货开户微信:527209157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 上一篇 下一篇 >>

Copyright 2012-2024 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 网站地图 邮箱:diyijiaoyi@qq.com 微信:527209157 湘ICP备18014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