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必看 » 正文

国债期货做市商(国债期货做市商持仓限额)

9.5 K 人参与  2023年03月05日 14:12  分类 : 必看  评论

发挥资本中介功能 激发金融市场活力

金融体系制度建设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匹配不够。2018年以来金融与实体关系的失衡源于两个变化:一是以往由影子银行承担的实体融资需求无处承接;二是新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不断提升,但新经济和新产业对现有的金融体系难以适应。金融与实体关系的失衡表现为社融结构的失衡和居民财富配置结构的失衡。下一阶段金融市场的主要目标是,着力改善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匹配度,同时维持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之间的平衡。

激发金融市场活力需从畅通市场体系和发展机构主体入手:一是尽快疏通市场阻隔,有效承接社融正常需求,推进市场统一发展;二是促进以“券商+机构投资者”为特征的资本市场在金融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建议从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机构投资者培育、银行和券商发展等方面完善资本市场架构。大力发展ABS是支持债券市场发展、解决非标融资下滑的有效手段。培育不同风险偏好的机构投资者,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前提。银行、券商各司其职,让券商发挥好资本中介功能。

我国已经明确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转向供给侧,转向创新驱动。也就是说,在新一轮改革开放进程中,民营经济、金融市场被委以重任。但是目前金融体系的转变还没有完全跟上实体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两个新的变化使得整个社会的投融资需求平衡被打破。之一,以往由影子银行承担的部分实体融资需求无处承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影子银行的资金池运作、刚性兑付模式掩盖了投融资需求不匹配的事实。原来,银行理财资金来自要求刚兑的低风险资金,对应的资产端则是以地方 *** 信用担保的低风险、长周期资产为主,现在资金端和资产端均在打破刚兑,投融资两端的风险均出现上升。

第二,新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不断提升。2011年以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第三产业GDP的比重从2011年的4.8%提升至2017年的6.4%,占GDP总额的比重从2011年的2.1%提升至3.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占GDP的比重从2011年的1.6%提升至2016年的2.0%。两大行业的增加值占第三产业GDP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从2011年的8.4%提升至2016年的9.5%;占GDP总额的比重也从原来2011年的3.7%提升至2016年的4.9%。

新经济和新产业具备的特征使其难以适应现有的金融体系。一是轻资产。这类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为无形资产,比如知识产权等, 只有少量可抵押资产甚至无抵押资产。二是所处发展阶段一般为早期成长期,因此基本无信用背书。三是具有较高风险、无稳定现金流可追踪等经营特征,使公司难以通过银行风控获得信贷融资。

这种投融资与需求的不匹配表现在两个方面:社融结构的失衡和居民财富配置结构的失衡。最新的社融结构数据显示直接融资占比仍在下降,社融存量中人民币贷款占比接近七成,并且这一占比仍然在提升;非标融资占比、企业债券融资占比、股票融资占比均在下降。由于传统商业银行贷款难以覆盖中小民营企业,这种社融结构失衡的现象,导致部分依靠非标等方式融资的民营企业出现融资困难。同时,居民财富投资比例也出现失衡。我国居民财富主要集中在存款和房地产等资产上。根据不完全测算,在居民财富中,房地产占比超过70%,储蓄存款占比超过15%。

核心要义仍然是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三大良性循环。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三大良性循环。在央行等相关部委的政策引导下,金融体系内部的杠杆目前得到有效遏制,金融体系内部之间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均衡。但是自2018年以来,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良性循环被打破。因此,我们认为下一阶段金融市场的主要目标是:着力改善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匹配度,同时维持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之间的平衡。解决好了这三个良性循环问题,才意味着金融市场体系和新发展理念和经济发展方式相匹配。

为了更好地激发金融市场活力服务于实体经济,需要从疏通金融市场间的阻隔和发展金融市场各类机构主体入手。

(一)尽快疏通市场阻隔,有效承接社融正常需求,推进市场统一发展

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系下,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主要存在三大分割。一是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分割。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法律依据、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以及监管上都存在一定的人为分割,资本市场的很多主体还不能顺畅地进入货币市场,银行、保险等机构还未能进入国债期货等市场,这使金融市场的效能不能得到正常发挥。二是债券市场的内部分割。目前我国债券审核主体、交易场所以及托管清算体系都相互分割。在债券发行方面,债券发行“多头管理”增加了债券招标发行的难度。在交易场所上,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分割使债券市场结构失衡,交易效率低下。截至2015年11月底,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占比超90%,交易规模占比约为82%,远超交易所债券市场规模。在托管清算上,中债登、上海清算所以及中证登三足鼎立的清算托管体系提高了债券交易成本,降低了市场交易效率。三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分割。在分业监管体系下,银保监会和 *** 分别对银行信托、保险和证券基金期货等机构实行分类分离管理。因为金融市场内部分割,使本就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证券化市场更难得到发展,也就很难承接因非标融资受限导致的社融总额下降。

(二)促进“券商+机构投资者”为特征的资本市场在金融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两类主体机构的培育尤其重要

以“银行+信贷非标”为主要特征的传统金融体系对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经济转型的深入,中国对由负债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更加谨慎。未来,资本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上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银行的信贷和非标的决策更多是基于企业的存量资产和负债水平作出的,银行总是在努力找到存量的担保或者隐形担保,因为只有这样银行才能化解他们所承担的储蓄和刚兑理财产品的风险。资管新规的出台打破了刚兑,也就打破了“银行+信贷非标”的模式链条。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再需要银行,不再需要信贷和非标,而是需要有新金融模式。当中央 *** 不断压缩地方 *** 的隐形负债的同时,亟需同步加快培育“券商+机构投资者”为主的资本市场架构。

这种市场化的新金融体系,除了上述的市场规则、市场之间的畅通等问题之外,核心是让市场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尤其是券商和机构投资者。因为机构投资者是专业、理性、服从于委托人利益的市场化的力量,是代表资本的力量,是服从于投资回报的商业化力量。券商是居于机构投资者和发行人,或者说企业之间的专业中介,是市场的组织者,是交易的推进人,是价格的发现者,是新金融体系的市场化配置力量的影响者。“无形的手”是金融规律,是经济规律。只有这两股力量同时发挥作用,金融市场才成其为市场。更重要的是,这两股力量都服从于投资回报,都基于企业未来现金流的判断,不是基于过去的资产负债,不是基于担保和抵押。

未来,如果银行和证券公司各司其职,银行主要负责间接融资,即通过信贷模式支持实体经济和传统经济,证券公司主要推动直接融资发展,通过帮助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完成产业整合,通过加强交易和衍生品创设等业务,更高效地发现价格,降低交易成本,帮助企业和个人管理风险,也就化解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重大风险。

以下具体从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机构投资者培育、银行和券商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1、大力发展ABS是支持债券市场发展、解决非标融资下滑的有效手段。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了较完善的市场交易体系,国债、地方债、企业债、政策性金融债、短融和中票的流动性较好,但其他固收产品整体的交易并不活跃,产品种类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无论从丰富产品种类、完善风险对冲工具,还是加强交易平台建设等层面,都是长期发展的方向。短期来看,要抓住当前资管新规推动非标资产转标的机遇,大力发展ABS,丰富债券市场产品种,推动直接融资发展。

资产证券化对缓解当前因社融下滑带来的企业潜在流动性风险也有巨大的意义。近10年来,地产和基建对影子银行即非标融资的依赖程度较高,在资管新规落地后,以银行理财为代表的资管产品对非标资产的投资要求更加严格,使得非标资产规模下降导致社融增速明显下滑。为化解企业融资链条中断可能带来的风险,更好的方式是实现非标资产转标,但对于很多企业而言,通过传统的公司债、企业债和股权融资获得资金的难度较大。因此,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对接项目融资需求是最适合的方式,同时可以实现资产出表、降低资产负债率。

按照监管主体,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可分为 *** 主管ABS(信贷资产证券化)、银保监会主管ABS(企业资产证券化)、交易商协会主管ABN(资产支持票据)以及银保监会主管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保险资产证券化)等四种类型。截至2017年末,资产证券化市场存量规模达19454亿元。其中,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6766亿元,占比34.8%;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11847亿元,占比60.9%;资产支持票据产品798亿元,占比4.1%;保险资产证券化产品43亿元,占比0.2%。2015年以来资产证券化规模快速增长的主要贡献来源于企业资产证券化, *** 、应收账款、企业债券占据了主要的市场发行量。在2017年, *** ABS的基础资产类别愈加多样化,与房地产相关的CMBS、REITs等成为市场创新的风口。此外PPP资产证券化也在政策激励下成为市场的新热点。

短期除了加速发展ABS外,在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满足机构投资者风险管理需求方面,也可以引导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参与国债期货交易。目前国内国债期货的主要参与者是证券公司等非银机构,从机构风险偏好、交易目的、现货定价能力、持仓稳定性等方面看,经常存在市场策略趋同、市场定价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偏离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银行等具有更强定价权、风险管理能力和对市场波动容忍度更高的机构投资者。目前国债现货市场中,主要的交易商、做市商和承销商都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由于其负债久期较长,是超长期国债的主要需求方,在超长期国债的定价方面拥有相对优势,因此加快推动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参与国债期货有助于活跃债券市场流动性,更好地发挥国债期货的风险管理功能。

此外,考虑商业银行交易体量相对较大,在相应机构参与初期做好仓位限额管理,避免对市场带来冲击、放 *** 动。同时交易所也可以考虑针对性地推出大宗交易机制。

2、培育不同风险偏好的机构投资者,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前提。

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无论从市值结构还是从交易结构来看,机构投资者占比仍然较低。从市值结构来看,2017年产业资本(包含个人大股东)持股市值占比更高,为49.85%,个人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为25.74%, *** (包含证金和汇金资产管理)持股市值占比为12.1%,境内投资机构持股市值占比为10.34%,境外投资机构持股市值占比为1.97%。

从交易结构来看,个人投资者占主导地位。根据上交所统计年鉴披露,2016年上交所个人投资者交易量占比为85.6%,专业机构占比为12.2%。其中,投资基金占比3.5%,其他专业机构占比8.7%,一般法人为1.4%,沪股通为0.8%。

通过对比2017年末美国投资者持股市值结构,我们发现虽然其家庭投资者持股市值更高(占比为39%),但以共同基金、境外投资者、养老金、ETF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也接近60%,远超过个人投资者,并且美国没有规模巨大、流动性较低的法人股,因此美国股市受机构投资者的影响要远大于国内A股市场。

我国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呈现出以商业银行主导、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分层结构尚未形成的基本格局。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不断丰富,其中银行间市场的投资者全部为机构投资者,包括人民银行、财政部等特殊结算成员、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保险机构、基金公司、非金融机构、非法人机构投资者、境外机构投资者等。交易所市场的投资者分为合格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以上交所为例,合格投资者包括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产品等非法人机构投资者,QFII和RQFII 等境外机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的企事业单位法人、合伙企业,名下金融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等。

整体来看,我国债券市场是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市场,这与境外发达的发展特征是相一致的。但我国机构投资者类型相对单一,以银行间市场为例,2017年末商业银行的债券托管市值占比高达67%,远远高于其他机构。市场的活跃性和流动性的提高需要有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为基础,市场参与者风险偏好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制约我国固定收益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投资者的投资偏好来看,基金公司偏好企业债和公司债,交易占比接近70%;保险和社保基金对公司债、企业债及国债的交易相对较高;券商自营的交易结构更为均衡,国债、地方 *** 债、中小企业私募债及公司债和企业债都是重要交易品种;境外投资者主要交易的品种是国债和企业债;专户理财、信托和券商资管及一般法人是中小企业私募债的交易主体;一般法人是可转换公司债的交易主体。

目前我国推动机构投资者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启动了第三轮国有企业股权划转社保,到2018年3月已有三家央企试点,国有企业股权划转社保一方面有助于解决部分养老金缺口,另一方面也为资本市场培育了重量级机构投资者。

3、银行、券商各司其职,让券商发挥好资本中介功能。

从英、美、日三国的经验来看,直接融资比例的提升是伴随着混业经营发展同步推进的。英国在上世纪90年代继续推进金融自由化改革,混业经营程度进一步深化,同期直接融资比例持续攀升,由58%上升至76%。美国在1990年允许银行附属公司经营债券承销和买卖业务,1999年正式开启金融混业经营。在这段时间内,美国直接融资比例逐步提升。日本1981年修改银行法,允许银行经营有价证券业务,标志着日本金融混业经营逐步开启,直至1993年日本正式进入混业经营,日本直接融资比例也是逐步提升。我们认为金融业混业经营将分别形成以银行为主导和以券商为主导的两大金融集团,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集团在固定收益、外汇和部分贵金属业务上具备优势,以券商为主导的金融集团在权益和大宗商品业务上具备优势。

无论是以银行主导还是以券商主导的金融集团,都要实现银行和券商功能的隔离。银行专注从事信贷业务,投行部门建议成立为子公司,可以与集团下属的券商合并一起从事广义的投行业务,银行资管业务由理财子公司承接,这样一方面可实现金融集团下各金融业务风险隔离,另一方面使各金融业务专业化运作。

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满足投融资需求的目的,券商作为资本市场核心中介的功能要进一步突出,体现在券商的业务模式上就是从事做市交易和衍生品创设业务,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完善资本市场定价功能,同时通过衍生品创设满足客户风险管理的需求。但券商资本中介功能的实现需要监管层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例如逐步推出做市交易和新的衍生工具等。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国债期货发挥了哪些市场功能

完善国债市场功能促进利率市场化

从利率市场化角度来看,我国国债市场还无法产生市场基准利率,公开市场操作也无法发挥市场化利率体制下应有的作用,利用国债及国债衍生产品规避利率风险的功能更是缺乏,国债市场的调节功能、价格发现功能、规避利率风险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完善国债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之一,完善国债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尽快彻底实现国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建立一条完整可靠的国债收益率曲线,为金融市场和中央银行提供一个具有连续性的市场基准利率。

在发行市场上,应主要采用招标方式,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定期、均衡、滚动地发行短期、中期和长期国债,可以确立并不断强化国债利率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地位,促使基准化的国债利率尽可能地贴近市场利率,体现市场利率,从而起到引导市场利率的作用。逐步把定息国债的初始期限延长到7年、10年、20年乃至30年,最终形成一条完整、可靠和较为准确的国债收益率曲线,为其他债务工具利率的变动和中央银行利率的调整提供一个可靠的参考指标,这无疑对市场化利率体制的确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充分发挥国债承销机构和公开市场操作“一级交易商”的做市商(Market Maker)作用,提高国债现货市场的流动性。通过市场参与者的交流,在各个市场进行对冲套利活动,创造拉平整个市场利率水平的市场条件。借鉴国际经验,将银行间债券市场逐渐发展为国债场外(OTC)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发展为国债场内市场,最终形成统一开放的国债发行市场和高流动性的国债流通市场。

建立统一开放的国债市场。统一是指在统一的国债托管、清算系统的基础上,无论投资者在哪个国债市场上交易,最终是在同一系统内交割。参照国际通行做法,统一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上市交易的国债均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统一托管清算和结算,交易所不再进行国债的托管。开放是指所有投资者均可自由出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买卖国债,由于有更低成本的限制,个人投资者和小额投资者可通过 *** 人或购买国债投资基金的方式参与交易。

[img]

二年期国债期货产品有哪些?

中央结算公司中债研发中心日前发布《国债期货和现货联动问题研究》。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债券部副总监王玮在会上表示,我国国债期货于2013年重新启动后,先后推出5年期和10年期期货品种,国债期货在中长期已有布局,目前正在与相关监管部门研究协商,下一步有望推出2年期国债期货品种,以完善短端国债期货品种的布局。

中债研发中心指出,我国国债期货市场是机构为主的市场,但机构类型还不够丰富,主要投资者为证券公司、资管产品等机构投资者,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及境外投资者等机构尚不能参与,投资者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应有序推动商业银行、保险资金及境外机构入市,持续完善机构投资者结构。建议近期以国债承销团、做市商银行为切入点,加快出台保险资金入市相关指引,同时推动QFII、RQFII进入国债期货市场;中期推动所有银行、保险、境外机构投资者等合格投资者入市。在开放策略方面,中债研发中心表示,应积极有序扩大国债现货市场开放,扩大国债期货境外参与者范围。

王玮表示,下一步国债期货市场将继续扩大投资者范围,丰富产品结构,有序推进对外开放,满足更多投资者对衍生品的投资需求。不过他也表示,期货市场对外开放需全盘考虑、多方协调、有序推进,目前尚无明确的时间表。

股市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做市商制度的国内运用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包括期货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必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其未来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学习和吸收海外金融市场先进的运作模式已成为必然选择。中国对于国债、股票、期货市场的做市商制度研究和探索,虽然起步较早,但效果不太明显,直到目前仍未形成健全的制度。

证券市场运用情况

做市商制度在中国探索和运用始于证券市场。成立于1990年12月的原“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TAQ)曾经试行做市商制度。1991年8月16日,STAQ执行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实行做市商制度的说明〉〉,并于同年9月开始正式实行做市商制度。但是,由于是在市场规则极不规范的环境下运行,做市商制度名存实亡。该系统后来停止运行,做市商制度未能坚持下来。

⑴股票市场

1993年至199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内部及证券公司层面曾提出过多份做市商研究报告,建议在缺乏流动性的B股市场建立做市商制度。199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曾组织过有关证券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的大规模研讨活动。在1999年5.19行情和2000年下半年的暴跌行情中,一些机构的出逃导致了股价的剧烈波动,有关方面为稳定市场,再次提出建立做市商制度问题。

中国创业板市场(又称二板市场)将目标定位在高起点、国际化、规范化上,这表明中国的创业板市场将努力吸收发达国家二板市场的成功经验,科学设计,严格管理,力争成为规范、有效、活跃创新性企业的融资市场。要实现这一目标,不可避免地要对包括交易制度在内的现行制度体系进行调整。但是就是否引入做市商制度实行报价驱动机制,在证券市场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其中的观点对于我们在期货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很有帮助。反对在中国二板推行做市商的观点称,“中国股市的流动性(以换手率为衡量指标)居全球之冠,因此不需要引进旨在增强流动性的做市商制度。”

中国推出创业板市场,在交易机制方面完全用不着照搬纳斯达克的制度,而应当延续主板市场的交易机制。其原因还在于,延续主板机制可以降低二板市场的设立成本,简化运作程序,使券商和投资者能迅速地适应二板市场的交易环境。但鼓动在中国股市推行做市商制度的业内人士,其诉求点并非是“活跃市场”,而是“规范市场”。“中国股市的更大问题是操纵,而做市商制度恰恰可以抑制操纵。”做市商抑制操纵的原理是,由于做市商对某种股票持仓做市,使得有意操纵股价者有所顾及,既不愿意为做市商“抬轿”,又担心做市商抛压;另外,做市商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来平抑股价——当市场出现买卖指令不均衡,有过大的买盘过度推高价格,或者是有过大的卖盘压低价格时,做市商可以插手其间,平抑价格波动。但反对的观点称,做市商事实上也是庄家,也有可能滥用享受的特殊权利,甚至和其他做市商合谋串通,产生新的操纵行为。中国 *** 前顾问梁定邦认为,“做市商与庄家有根本的区别,做市商的交易行为是透明的,而庄家的行为则是不透明的。”由于考虑到当时国际二板市场的整体环境及对主板市场的影响,中国二板市场至今仍没有推出。较为可取的意见认为,中国二板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的模式应当是:以电子自动撮合的竞价制度为主、以竞争性多元做市商制度为辅的混合交易模式,比如在不活跃的大盘股板块以及股价波动剧烈的股票,都可以辅之以做市商制度,这样既不抛弃原有的比较成型的交易制度,同时又能够融合做市商制度的优点。

⑵银行间债券市场

真正在做市商制度的探索方面做出实际行动的是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实行的双边报价制度具备做市商制度的雏形。

银行间债券市场是中国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成立时,市场交易主体仅为商业银行。随着市场准入制度的改变,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主体的类型不断丰富。截至2002年12月末,交易主体已达945家,已开立4万个柜台债券个人账户。类型由商业银行扩展到财务公司、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法人。市场的交易主题也从国债延伸到金融债券、央行票据和金融债券等,品种日益丰富。几年来,银行间债券市场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在完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体系与传导机制、促进财政政策的实施、扩大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改善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前已经成为发债融资、优化金融资产结构、贯彻实施财政货币政策的重要场所。

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功能的发挥。最突出的问题是市场存量很大而流动性不足。二级市场交易规模过小,现券交易不活跃,与一级市场供不应求和庞大的市场存券量很不成比例。无法形成科学的收益率曲线,致使债券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不能为央行的决策提供准确、灵敏的利率信号,从而影响到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和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另外,许多商业银行的债券资产比例不断提高,而债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远不能适应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需求,使商业银行面临潜在风险。为此,中央银行适时提出了“在发展中逐渐建立做市商制度,以便活跃市场交易”的要求。2000年初,在上海召开的“债券交易推介及做市商制度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的一位官员表示,要形成统一的、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中国债券市场,并在市场交易活动中培育做市商。 表一:2002年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情况单位:亿元 品种 成交笔数 环比 成交量 环比 拆借 5363 58% 12107.24 50% 回购 67811 91% 101885.21 154% 现券 6645 429% 4411.68 426% 合计 79819 99% 118404.13 141% 探索及运用情况研究

中国期货市场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社会资金缺乏投资渠道,期市生逢其时,交易十分火爆,各个交易所成交经录不断被刷新。在巨大的利益驱引下,各地争相建立期货交易所,在短期内,国内交易所达50余家,期货经纪公司则有300多家。仅商品期货在1995年就曾达到9.62万亿元成交额,作为金融期货的国债期货在1995年达到6.2万亿元成交额,期货市场辉煌一时。在这种盲目发展时期,成交量十分惊人,市场规模大,更不缺乏流动性,恰恰相反,市场面临的问题是投机过度。因此,当时做市商制度在期货市场根本不存在引入的原动力和发育土壤。

过热的期货市场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市场操纵屡禁不止,利用外盘期货的诈骗事件不断发生,国有主体及银行资金进行期货投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因此从1994年初,国务院开始进行全面的规范整顿,特别是对期货交易所的试点单位重新审批认定,1994年10月首批确定了14家交易所,进而在1998年最终确定为郑州、上海和大连三家试点交易所;对经纪公司进行重新审核,停止了大部份交易品种,并将品种上市批准权收回国务院。限制或禁止国有企业、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进入期货市场。由此期货市场开始进入调整期。法律法规的限制引发投资群体、资金的流失,成交量大幅萎缩,随后更是出现了期货业全行业亏损的严重局面。在此后数年的规范整顿过程中,期货市场规模逐年缩小,2000年达到更低的1.63万亿元,商品期货交易规模比1995年下降83.06%;期货交易所由1993年的近50家先减少到1994年的15家,1998年再减少到现在的3家;期货公司数量由最初地上地下合计1000多家先减少到1994年的330家,再减少到目前的200家。2001年,期货市场在规范运作条件下,实现了恢复性增长,成交规模达到3万亿元,开始进入了规范发展新阶段。而随之品种的交易流动性问题暴露出来并成为市场的焦点问题。各个交易所面对市场生存危机,为保证当前品种及新品种上市后能够成功运行,都开始从制度创新入手,设法活跃交易,国际市场的做市商制度开始受到关注。

为提高市场流动性,进而扩大交易规模,交易手续费减收政策首先出现在期货市场,各期货交易所相继实行。减收政策的目的在于吸引资金、 *** 交易,同时也有利于减轻会员单位特别是经纪公司的经营与财务困窘。这种政策类似于现货交易中的商业折扣,对交易量、持仓量达到一定标准的会员按一定标准进行现金返还。减收政策一般针对全体会员,没有资格选择,也无报价义务要求,只是就交易量及持仓量做出要求。因此,虽然其目的也在于提高市场流动性,但诸多方面与做市商制度存在不同。国家财政部于1997年发布的《关于期货交易财务管理的暂行规定》中对手续费减收作出规定,从而解决了会计、税收方面的实际应用问题,客观上也确立了其合法地位。

与手续费减收政策相比,郑州商品交易所于2002年4月推出的指定交易商制度向着做市商制度更进一步。郑商所在此之前已经深入研究了做市商制度及在期货市场实行的可行性。并向国家监管机构提交了正式报告。由于做市商制度在国内金融市场尚属探索中的新生事物,出于谨慎性考虑,同时结合期货交易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变通的情况下推出指定交易商制度。与做市商制度相比,指定交易商制度在目的和资格选择、指定交易商的权利、责任豁免等方面的规定是共通的,区别在于义务方面。这点与手续费减收政策相同,要求指定交易商必须完成规定的成交量与持仓量,并没有双边报价的内容。这主要与郑商所期货交易的现状有关。郑商所实行指定交易商的品种为普通小麦期货合约,普通小麦缺乏流动性的主要矛盾不是缺乏报价,而是缺乏资金关注、市场竞争等方面问题。在对做市商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和指定交易商措施的基础上,为了迎接期权交易这一新型交易工具的推出,并确保推出后能够成功运行,郑商所正在加紧制定《郑州商品交易所期权做市商管理办法》,并确定在开展期权交易的同时实行做市商制度。这意味随着期权的上市,做市商制度有可能在中国金融市场完成实质意义上的突破。与期货交易相比,期权交易的交易策略众多、交易理论复杂,被称为华尔街的“导弹科学”,更需要做市商发挥其专家作用,为期权提供报价,因此引入做市商制度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表二:全国期货市场分交易所成交量统计期间:1998年—2002年 单位:万手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郑州商品交易所 5828.22 3697.14 1139.77 1463.82 1827.17 大连商品交易所 2652.95 3034.36 3497.77 9435.54 9681.48 上海期货交易所 1076.58 695.66 825.8 1121.97 2249.02 合计 11555.75 7427.16 5 463.34 12021.33 13757.67

期货市场究竟有多险恶?

股票市场能够创造虚拟价值,因此大家可以一起挣钱,而期货市场是一个耗散市场,赚的钱必定是他人赔的钱,而且还要交昂贵的手续费(每年需交所有资金的15%左右)来养活交易所和经纪公司。 通行的说法是:凡有人赚到一元,必定有人亏三元,另外两块给了交易所和经纪公司。 统计的结论是:在期货市场,以年计,九成的人亏钱,以三年计,九五成以上的人亏钱。 可以这样说,期货是一个表面挣钱容易、实际挣钱艰难的行业。 所以,凡执着于过高盈利者,对这一整体概貌,不可不察! 

每一个市场都有其游戏规则和必然命运,介入任何一个市场最重要的是了解所有参与者。在期货市场,博弈各方都有其不仅必然而且公正的命运,并成为游戏规则的基础。 基金大户:能盈利但绝非暴利,因为暴利会破坏市场的存在基础,导致各利益集团甚至 *** 的干预,也增加了黄雀在后的风险。而且中国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基金大户:能够成熟平衡所有的游戏规则。 现货商:以整体略微亏钱的代价购买安全感:消除价格波动的恐惧。 套利商:通过承受复杂风险来获得难以保证的低稳回报。 大户:整体上会持平。 中小散户:能盈利的比例很低。 这种博弈逻辑是期货市场存在的基础,如有悖于此,就会重蹈国债期货的覆辙。这既是事实,也是看问题的大智慧。 所以,要保持清醒:自己站在哪一个队,在这个队里,又排在什么位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明白挣钱的概率和挣钱的多少,而不是主观臆想。

为了弥补不断消耗的资金,为了行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客户结构的合理回归——经纪公司必须扮演好“游说资金供给”的角色。问题的残酷在于,基本上所有的游说都是源于职业化的交际策略,很难立足于客户的利益。这也是游戏规则。 每一个客户都将面临着来自经纪公司的人性拷问:贪婪吗?浮躁吗?虚荣吗?自以为是吗?了解自己吗?等等。如果过不好这一关,就会付出代价。这也许是人生的浓缩。 所以需要明了经纪公司的真正职能,尽可能保持清醒。

经常会有人在短期内创造暴利,但无数事实证明,基本上都是昙花一现。创造暴利的操作一定蕴涵着致命的风险,其成败皆源于此。所以评估盈利一定要以所冒风险为准绳。但绝大部分交易者却会因急功浮躁、轻狂侥幸而对此丧失理智。关于暴利,我们必须要清晰地看到: 动不动就以半仓或满仓操作的人,如果用自己的钱,至少意味着三点:1、无知者无畏;2、缺乏起码的责任感。3、可能对交易丧失了耐心和信心;而如果用的是别人的钱,那还有一个道德问题:大泼他人美酒,贪浇胸中块垒——发财梦。 试想一下,在行情的任何地方,总会有人拼命做多,总会有人拼命做空,还有人拼命做震荡。所以,在任何时段都会有人获得暴利,于是市场上就充满了:碰上死耗子的瞎猫在聒噪、在吹牛,一个接一个。滑稽的是:聒噪红旗永不倒,吹牛主人车轮换。一直能吹下去的人,如果不是天下首富,就是天下厚脸皮冠军。这一段话,可谓期货十年浮华录。补充:我们的交易在某段时间可能会出现连续小亏、盈利欠佳或没有交易等。一方面是囿于我们的水平所限,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把市场博弈建立在安全机制下所必须付出的基本交易成本,如果吝啬于此,在高风险投资市场,反而会付出更高昂的代价,而且很可能是那种致命的代价。

过分看重预测可谓是期货市场上最普遍也是最严重的错误之一。从逻辑上讲,行情走到任何一个地方,其未来的发展,您在一张白纸上可以随便划线,所以走势的选择路径繁复多变,实非书本、经验和人脑等所能管窥蠡测。近于精准的预测,上帝也只能做到50%吧。而能真正构筑盈利的预测,经过恰当止损过滤后的粗略准确率一般需要达到80%以上,即便如此,预测下的主观执著还会随时导致致命风险。 可以这么说:倚重预测,在世界观上是神秘主义的宿命论,在 *** 论上是以偏概全的形而上学,在值博率上是把盈利建立在极小概率上,在人的本能上迎合了偷懒和自大的天性。所以流传最广、危害更大。 到处都是假装正经的预测,这是职业起哄的样板招式,而不是用来做交易的。如果您看过国际上历代大师的传记和对话,您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预测报以更大程度的沉默。同样,我们的预测水准虽然绝对顶尖、异彩纷呈,但也必须对此非常低调地处理,因为我们要的是100%的永久胜利,所以任何潜在风险都需绝对剔除。 我有两三个朋友,预测能力高妙绝伦,但却不足以盈利,因为一两年总遭致命一击,那是值得同情的。而坊间闹市的预测表演,绝不及我的朋友,更不及我们,他们距离盈利,还差十万八千里! 所以,对于预测的粉饰渲染,需要有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凡有天真烂漫,则需慎之戒之!

在期货市场,凡90%的人所认同译成白话就是说:一定要顺着方向运行交易。前提条件是要搞清楚方向,而把方向搞清楚了其实就是搞明白了一切,何需什么“顺势操作”的车轱辘话?有人说:趋势意味着原先推动的延续,这就是方向,但其实行情是可以随时转折的,表面的趋势越清晰,方向转折的可能性就极大。 比如“摆好止损”,话说得很圆,因为止损已经摆“好”了。但要害仍不在此,我们先问一个问题:如果不止损,别人能真正赚到您的钱吗?在90年代,做市商制度成为全球庄家制最完美的进化形式,其核心就是利用深入人心的止损观念、通过别人不断止损去挣钱, 这是投机市场的潮流,也是现在运行时。所以,止损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做好止损?才是问题的关键,这不是一个投机的 *** ,而是投机需要解决的终极命题之一。 再比如“看伦敦铜做国内”,这个说法不仅错误而且滑稽。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伦敦铜博弈的平均水准高于国内,但您很可能受人误导就忽略了国内。假设您看对伦敦铜的概率为60%,,其实您看对国内铜的概率应该在60%以上,比如说70%。即便两个市场的相关性为90%,看伦敦铜做国内的胜算只有60%×90%=54%,而且还无偿地承担了属于套利商的诸如汇率、禁运、政局等巨大风险,而纯看国内做国内,胜算却是70%。——所有这些外强中干的说法还隐含着行业性的扯淡和推卸责任,因为只要亏钱就可以这样振振有辞地答辩:方向突然翻转、拉锯打掉止损、半夜伦敦翻盘,那岂是我的错!有一个常识实需多次申明:期货市场的设置,不就是为了处理各种意外风险么?拿意外为亏钱开脱,就不要做什么期货了。然而高手追求的是去意无外的纯粹境界,挣钱就是挣钱,亏钱就是亏钱,绝不会和这些不相干的事情扯到一块。

市场充满了有意无意的吹嘘、起哄、欺诈、阴谋、胡说和误导。 正如有人说台湾是中国的私处一样,这一条也可以说是期货市场和现代商业文明的私处,所以我们只能笼统地告诉大家:一般人所能看到和听到的90%以上,无论包装有多好,皆属于此。 如果对此缺乏刻骨的理解,势必常受流言所惑,导致心理失衡和交易混乱。

快速挣钱、自我实现或沉湎赌博是一般人投资期货的心理动因。 挣钱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自己的实战和积累,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成本,且统计的通过率不超过1%;一种是找一个能真正挣钱的高手并和他合作,但难度很大,因为期货市场是五毒俱全下的巧言令色和糖衣炮弹的汪洋大海,找对人既需要运气,更需要大智慧,所以合作一定要非常谨慎。 很多人厌倦了现货市场上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而喜爱期货市场的纯粹,以为以聪明和任性的个人方式就能实现自我。而事实上要想在期货市场成功,时时刻刻都需要用理性战胜天性,更大限度地消灭自我,这种自己收拾自己的斗争,要比和他人的斗争,难得多!太多的人喜爱在这个市场表现自我,这可是挣钱之大忌!其实任何一个行业做到较高的境界,都和丝毫的浪漫遐想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沉湎于赌博,天下之一高手也会必败。凡有此好,千万不要碰期货。 期货市场还有很多其他偏颇危险的想法和现象,比如:赚了钱还想赚更多,这叫贪婪。亏钱的时候急于赶本,这叫昏头。 不相信最终赢钱的人非常罕见,或认为自己比99%以上的人特殊,或者随便就发现了一个专家或高手,或者相信暴利者的水平和道德,或者相信可以随便作假的帐单,等等,都叫天真。 胡里胡涂就止损,还认为自己止损很有道理,那叫恐惧。 以为不断总结一下并纠正错误就能进步直到成功。且不说还有千百个错误等着您去犯,没到一定境界,纠正错误只是瞎兜圈子而已。 最后总结一下一句:凡把期货投资和任何欲望性的东西(如挣钱、自我及各种理由等)扯到一块,那都叫胡扯。

期货市场的初段是勤奋和技艺,中段是智慧和心态,高段是人性和道德。懂得洗尽杂念、心如止水、克服所有人性的弱点才算拿到了盈利的入场券,而登堂入室还必须达到道德的圆满。 绝大部分人之所以亏钱,最根本上是没有过好两关:之一,不明白走势选择的基础是与所有的人性相抗,只要你是人,在市场面前就会有问题;第二,没有真正地了解自己,爱财自大,飞蛾扑火。这其实比英雄过美人关难得多,想一想所罗斯,功冠全球,却一直挣扎在人性的炼狱中,精神压制、心性分裂,把老婆和女儿都搞得受不了,主动兼免费地抛弃了他。 98%的人赔死在初段,1。9%的人拖死在中段,只有0。1%的人有幸进入高段。所以,沉湎于技艺是非常危险的,即便懂得控制心态也仍是前路漫漫。对此应当深思! 

有幸进入高段,只是盈利的起点,因为这仅仅意味着找对了方向,算是入门。接下来,如何有效地运行修炼和控制,才是高手过招的永恒课题。人性根植于基因,如能随便揉搓,和尚修成佛陀岂不跟考大学一样容易! 自大自重的个人英雄主义和超人情怀是化内高手的致命弱点,总以为自己能搞定自己。释迦牟利打坐菩提树、耶酥基督受难十字架,一切修行皆从仪式开始……

创造暴利的操作一定蕴涵着致命的风险,其成败皆源于此。

网站首页: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微信:527209157)

本文链接:https://52ol.cn/post/156773.html

国债期货做市商  

本站福利推荐!!!

正规期货账户开户!交易所手续费加1分(+0.01元),无条件!无资金手续费要求,享受手续费加1分!

期货开户微信:527209157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 上一篇 下一篇 >>

Copyright 2012-2024 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 网站地图 邮箱:diyijiaoyi@qq.com 微信:527209157 湘ICP备18014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