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 » 正文

欧盟碳期货现状(欧盟碳排放期货)

7.78 W 人参与  2022年12月02日 06:28  分类 : 最新  评论

如今我国碳市场交易发展情况怎么样?并谈一下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未来展望,详细说说你的想法

全球碳排放主要交易所:欧盟碳市场、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GGI)、韩国、新西兰、中国碳市场

本文核心数据: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全国碳排放交易成交价格、欧盟碳市场交易成交价格、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GGI)交易成交价格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首日成交价上涨6.73%

2011年,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个省市入选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区域;2013年6月,7个地方试点碳市场陆续开始上线交易;2016年,四川、福建开启碳排放交易体系试点;201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2021年《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相继出台,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提速。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市场上线交易,地方试点市场与全国碳市场并存。在全国碳排放交易机构成立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中心位于上海,碳配额登记系统设在武汉,企业在湖北注册登记账户,在上海进行交易,两者共同承担全国碳交易体系的支柱作用。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纳入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

2021年7月15日,上海环交所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沪环境交[2021] 34 号)》,全国碳交易的交易方式采用协议 *** 、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

截至2021年6月,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4亿元。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4103953吨(折合超410万吨),成交额210230053.25元(折合超2.1亿元),收盘价51.23元/吨,较开盘价上涨6.73%。

全国碳市场价格具备上升空间

2020年,疫情冲击对碳市场具有负向作用,但由于各碳市场逐步收紧了碳配额发放,并且各国制定了更高的自愿减排贡献目标,“碳减排”、“碳中和”处于较高战略地位,碳价逐步攀升。

2019-2020年,由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规则的收紧预期以及碳免费配额的减少,ETS碳价格从平均每吨25欧元翻倍至2021年5月初的每吨50欧元左右。

2020-2021年,美国RGGI碳市场价格呈上升趋势。RGGI碳市场的初始配额发放以拍卖为主,每个季度举行一次拍卖。2021年第二季度,美国RGGI拍卖成交均价为7.97美元,较上一季度涨幅为4.9%,总成交量为2299万吨。

理论上来说,当碳配额价格高于减排边际成本的碳价,才能有效发挥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职能。

目前,全国碳市场采用相对总量控制机制:以纳入重点排放单位的企业发电总量为基准值,计算出每家企业的配额量。考虑到在全国碳排放交易的初始阶段不会为企业添加太多成本负担,目前碳排放配额取决于发电总量。

从最新的各地碳交易试点市场的交易价格来看,交易价格处于9-51元/吨的区间内,结合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51.23元/吨的收盘价,随着配额的逐步收紧,全国碳市场价格具备上升空间。

根据中国碳论坛、ICF国际咨询以及北京中创碳投共同发布的《2020年中国碳价调查》,初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约为49元/吨,2030年有望达到93元/吨,并于本世纪中叶超过167元/吨。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林业碳汇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img]

碳排放市场的交易情况是什么样的?

全球碳排放主要交易所:欧盟碳市场、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GGI)、韩国、新西兰、中国碳市场

本文核心数据:温室气体排放覆盖比例、碳排放交易价格

全球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覆盖面较广

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源于上世纪90年代经济学家提出的排污权交易概念,排污权交易是市场经济国家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美国国家环保局首先将其运用于大气污染和河流污染的管理。

1997年,全球100多个国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碳排放权成为一种商品。该条约提出三个灵活的减排机制。2002-2015年间,遍布四大洲的多个碳交易体系建成。其中,日本在减排领域做了大量的尝试,既有全国性的自愿性碳排放交易体系(JVETS),也有以东京、埼玉县为代表的地区性强制履约交易体系。

当前,碳交易已成为碳减排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覆盖面较广。截至2021年1月31日,全球共有24个正在运行的碳交易体系,其所处区域的GDP总量约占全球总量的54%,人口约占全球人口的1/3左右,覆盖了16%的温室气体排放。此外,还有8个碳交易体系即将开始运营。

主要碳交易体系包括欧盟碳市场、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倡议(RGGI)等

目前,全球范围内主要碳交易体系包括欧盟碳市场、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倡议(RGGI)、韩国与新西兰碳市场等。根据路透社数据,2019年,全球碳市场交易均价约为22欧元/吨。

2020年,全球碳市场交易规模达2290亿欧元,同比上涨18%,碳交易总量创纪录新高,达103亿吨。其中,欧洲碳交易占据全球碳交易总额近90%;北美区域碳市场——西部气候倡议组织(WCI)和区域温室气体倡议组织(RGGI)总市值增长16%,分别达到220亿欧元和17亿欧元,分别占2020年全球碳交易总额的9.6%与0.74%。

注:2020年全球碳市场分区域成交规模具体情况尚未公开。

欧盟气候政策以限额交易为基础

2005年,为实现《京都议定书》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欧盟建立了气候政策体系。欧盟碳交易机制(EU ETS)是世界上之一个多国参与的排放交易体系,目前碳定价最重要的实践活动位于欧洲。

为了增强与《京都议定书》的协调性,欧盟允许EU ETS下的排放实体能够利用清洁能源机制和联合国履约机制(JI)中获得的减排信用履行减排义务,即欧盟成员国可以利用CDM项目从发展中国家或未参与强制减排的国家购买减排信用,达成减排任务,此举增强了成员国减排方式的可选择性。

它是欧盟气候政策的核心部分,以限额交易为基础,是全球更大的碳排放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2021年起,EU ETS进入运行的第四阶段。

美国推行以自愿减排为主的温室气体控制政策

2001年3月,美国 *** 退出《京都议定书》后,推行以自愿减排为主的温室气体控制政策。

欧洲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与配额密切相关

2020年,疫情冲击对碳市场具有负向作用,但由于各碳市场逐步收紧了碳配额发放,并且各国制定了更高的自愿减排贡献目标,“碳减排”、“碳中和”处于较高战略地位,碳价逐步攀升。

2019-2020年,由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规则的收紧预期以及碳免费配额的减少,ETS碳价格从平均每吨25欧元翻倍至2021年5月初的每吨50欧元左右。

供需推动美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上升

RGGI源于2005年美国东北部地区十个州共同签署的应对气候变化协议。从2015年开始,碳配额总量逐年下降,2017年RGGI设置的配额总量是8430万短吨(约合764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2020年,RGGI合计拍卖6498万吨。

2020-2021年,美国RGGI碳市场价格呈上升趋势。RGGI碳市场的初始配额发放以拍卖为主,每个季度举行一次拍卖。2021年之一季度拍卖成交均价为$7.60美元,较上一季度涨幅为2.5%。由于弗吉尼亚州的加入,RGGI总成交量创历史新高,达到了2347万吨。2021年第二季度,美国RGGI拍卖成交均价为7.97美元,较上一季度涨幅为4.9%,总成交量为2299万吨。

为实现“碳达峰”目标,各国可能大幅或加速收紧配额,预计无论通过交易所还是拍卖为形式进行交易的碳排放权价格将呈现上升趋势。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林业碳汇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四部门联合表态:支持绿色企业融资,建设碳期货市场

11月5日晚间,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以及 *** 联合发布《四部门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其中明确加大绿色融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支持“硬 科技 ”企业在科创板上市。除此之外,《指导意见》还明确将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建设碳期货市场。

四部门罕见发文

11月5日晚间,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商业可持续的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路径,推动建设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工业赋能绿色发展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

据悉,《指导意见》有32字基本原则,为 *** 推动、示范引领;市场导向、增进效益;创新驱动、重点突破;相互促进、系统发展。

《指导意见》中明确,到2025年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产融合作机制基本成熟,符合工业特色和需求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工业企业绿色信息披露机制更加健全,产融合作平台服务进一步优化。

同时,支持工业绿色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各类要素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不断聚集,力争金融重点支持的工业企业成为碳减排标杆,有力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保障产业与金融共享绿色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活。

此前,我国已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明确提出建设碳期货市场

《指导意见》称,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扩大绿色信贷投放,合理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信贷管理政策,优化信贷审批流程,通过调整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等方式引导信贷资源配置,积极发展绿色信贷、能效信贷,推动“两高”项目绿色化改造,对工业绿色发展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同时,研究有序扩大绿色债券发行规模,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中长期绿色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降低融资费用。

另外,依托科创属性评价,研究建立绿色科创企业培育引导机制,支持“硬 科技 ”企业在科创板上市;鼓励推广《“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进一步发展跨境绿色投融资,支持开展“一带一路”低碳投资。

在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指导意见》中明确,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气候友好型金融产品,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建设碳期货市场,规范发展碳金融服务。

对此,赵越认为,当前欧盟的碳交易市场发展的更为成熟,也更加市场化,其中有大约80%的交易量来自于碳期货,建设碳期货市场的模式助于参与企业尽可能的发现更低的交易成本。

另外,针对建设碳市场的目的,赵越表示,在于以增加碳排放成本的方式减少参与企业的碳排放量。由于当前全国碳交易试点为区域分割性市场,这也就意味着无法实现跨市场交易,再加上当前缺少碳衍生品,最终导致难以实现套期保值。

“除此之外,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很多企业偏爱于在临近履约期时进行交易,而交易履约期与其他时间的交易量与碳价也势必会存在差别,此时 *** 与交易所需要出台相关政策与规定去引导企业进行更为合理并利于碳交易 健康 的交易行为,这则意味着碳市场的短期风险管理需要 *** 与交易所介入,市场化难以解决。”赵越称。

欧盟碳价格大涨逼近50欧元,是什么原因让欧盟碳价格大涨?

欧盟近日宣布碳的价格大涨,逼近了50欧元,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涨幅,在最近两年大宗货物都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涨幅,像碳的价格也是在不断上涨,这次逼近50美元欧元有几个原因导致,主要是由于碳的周期性行业加上一定的货币超发 *** 导致的碳价格的大涨让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原因。

一、周期性行业

欧盟碳价格的大涨是一定程度上由于周期性行业导致在这种,大宗商品主要是跟周期性也有很大的关系,周期上涨的程度推动来到就会出现大幅的价格上涨,而一旦下跌的周期开启就会有较长时间的下跌,所以说,炭价格也是由于本次的上涨周期导致了碳价格出现了一个大幅的上涨,这是一个周期性行业的普遍规律。

二、疫情导致的货币超发。

由于2020年的疫情期间各国的经济都出现了一定的滑坡,所以说也美国为首的世界主要国家都采取了货币 *** 经济的手段,而这样大规模的会比超发会导致一定的通货膨胀,让居民价格指数大幅上涨,特别是这种原材料,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攀升,而欧盟的货币超发量也是比较多的,因为欧盟在2020年的疫情也是比较严重的地区,所以欧盟碳的价格也会有一个增长。

三、供需关系决定

商品的基本规律是供需关系决定的,在供需关系的基础上,价格再呈现一定的波动。这一次欧盟碳价格的上涨也跟供需关定是有决定性的因素,当供大于需求的时候就会出现按价格的下跌,而当供给小于需求的时候,就会导致价格的上涨。所以说这次欧盟碳的周期性上涨是由于供应量密不可分的,在分析时候应重点关注。

欧盟碳汇交易在哪看

如下

之一,德国莱比锡的欧洲能源交易所(EEX)是欧洲更大的碳现货交易平台。

第二,英国伦敦的洲际交易所(ICE-ECX)是欧洲更大的碳期货交易平台。

第三,欧盟碳交易体系(EUETS

「深度」全国碳市场上线一周年,如何走出交易低迷困局?

自去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以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距今已满一年。

纳入全国碳市场管控的发电企业(下称控排企业)共计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45亿吨,是全球规模更大的碳现货二级市场。

经过之一个履约周期的运行,碳市场打通了各关键环节间的堵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激励约束作用也已初步显现,之一个履约周期配额履约率为99.5%。

但自市场启动以来,也逐渐暴露出交易低迷、数据造假、扩容延期等诸多问题。已满周岁的全国碳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的破局,正面临如何进一步提升市场活力的新考验。

全国碳市场的首个履约周期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启动,当年12月31日结束。

在截止期到来前,控排企业需完成2019年和2020年两年的碳排放配额履约。如果控排企业两年的碳排放总量高于其所获得的配额,必须通过在全国碳市场购买配额等方式补足缺口。

碳市场的配额交易分为挂牌协议和大宗协议两种。挂牌协议交易为线上交易,单笔规模通常在10万吨以下;大宗协议的交易规模则高于10万吨,通过场外线下完成。

在首个履约周期,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为1.79亿吨,成交额76.61亿元。其中,大宗协议交易量占比为83%,剩余17%的交易量来自于挂牌交易。

在全国碳市场运行期间,如果某一交易日存在大宗协议交易,则该交易日的成交量会被明显拉升。因此,挂牌协议的成交量更能反映碳排放配额的日常交易活跃度,是市场流动性的风向标。

王奇认为,“首个履约周期内,全国碳市场的交易换手率约为2%,低于国内试点碳市场5%的平均换手率,也远低于欧盟碳市场约500%换手率。”换手率指的是碳市场交易量占配额发放总量的比例。

今年1月1日起,全国碳市场进入第二个履约周期,市场交易量也随之大幅走低,多个交易日的配额成交量仅为10吨。

截至7月15日,全国碳市场今年已完成128天的交易,碳配额成交总规模约为1521万吨。第二个履约周期日均交易量为11.8万吨,仅相当于首个履约周期的十三分之一。

“如此低的交易活跃度,会严重影响市场化碳价格信号的形成,无法达到碳市场以市场化手段配置排放权资源的设计初衷。”王奇称。

按照碳市场的运行逻辑,交易方根据市场信息以及供求关系,迅速开展密集的竞价交易行为,从而形成碳价。但在全国碳市场交易活跃度如此低迷的情况下,价格发现机制的有效性令人存疑。

全国碳市场流动性偏低,主要是受碳市场政策预期不明晰,导致控排企业观望惜售因素的影响。

当前,全国碳市场进入第二个履约周期已逾半年,但2021-2022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可抵消碳排放的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签发及抵销政策,以及其他重点控排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时间进度表等均未明确。

王奇认为,控排企业在碳市场交易需要有一定的政策预期,在第二个履约周期尚未发放碳配额,履约周期也有待明确的情况下,控排企业无法把握未来配额盈缺情况。

同时,在配额总量缩减的预期下,控排企业纷纷表现出观望态度,市场呈现出较强的“惜售”气氛。

虽然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配额总体富余,但未来随着碳达峰目标期限迫近,控排企业预期碳配额发放量将逐年收紧,预计碳价有望升高,因此更愿意持有配额以备未来所需。

金融数据商路孚特报告指出,在第二个履约周期,碳市场可能仍会延续两年为一个履约周期的既有规定,即要求控排企业一次性完成2021年和2022年的配额履约。

据路孚特估算,全国碳市场2021年配额总盈余量约为3.6亿吨,约占总分配量的8%。今年碳配额发放强度或将在首个履约周期的基础上下调约8%,以抵消首个履约周期富余的配额,避免出现供需失衡。

生态环境部提供给界面新闻的回应中称,正在研究制定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分配方案,但并未明确政策发布的时间点等具体细节。

影响控排企业碳配额交易预期的另一项重要政策,是CCER项目的重启。

CCER是指针对国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CCER项目备案在2017年暂停,目前只有存量CCER可在市场交易。

在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一家控排企业可以用CCER来弥补配额缺口,但最多只能抵消其碳排放总量的5%。据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统计,去年约有3400吨的CCER被用于全国碳市场的配额履约。

今年初,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该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CCER有望今年内重启。该交易所是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和运营机构。

但截至目前,CCER重启审批时间仍未明确。同样未能明确的,是第二个履约周期CCER抵消清缴的条件。

按照碳市场的整体规划,“十四五”期间,除发电行业外,钢铁、石化等七个重点排放行业也将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去年报道称,电解铝、水泥和钢铁行业将有望在今年纳入碳交易范畴。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也曾向界面新闻透露,中国石化联合会正在进行石化行业的碳核算体系有关标准立项的立项工作,预计2300家石化企业将于2022-2023年纳入全国碳市场。

但《 财经 》在今年5月报道称,由于碳排放数据质量存在问题,全国碳市场扩容将被推迟一到两年。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总体设计技术专家组负责人张希良也印证了这一消息。他本月出席一场论坛时表示,受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全国碳市场扩容等措施在第二履约周期内实施的可能性较小。

全国碳市场推迟扩容,也与控排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有关。

在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前的2021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通报了内蒙古鄂尔多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虚报碳排放报告案。该案为全国首例碳排放报告违法案件。

据《 财经 》报道,该公司篡改检测日期的主要目的,在于规避发电行业碳排放核算时使用“高限值”,从而省去近千万元的履约成本。

发电企业计算碳排放量的一项重要参数,是煤样中碳元素在所有元素中的质量百分比,该参数被称为燃煤元素碳含量。

根据生态环境部的规定,对于2019年没有开展燃煤元素碳含量实测的控排企业,单位热值含碳量将按33.56 tC/TJ(每太焦耳热值含碳33.56吨)计算。该数值也被业内称为“高限值”。

生态环境部设定带有惩罚性质的“高限值”,其目的是鼓励控排企业完成燃煤元素碳含量实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数据造假。

碳中和综合服务机构中创碳投的研究团队今年曾撰文称,“高限值”政策在2019年底才予以明确,不少发电企业对这一政策缺乏预期,并未做好实测准备。通知下发时,2019年的碳排放管理工作接近尾声,已无从开展当年的燃煤元素碳含量实测。

去年四季度,生态环境部曾派员赴22个省份的47个城市,开展碳排放报告质量专项监督帮扶,已初步查实了一批典型、突出问题。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今年3月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称,从公开曝光的典型案例来看,部分咨询、检测机构利用弄虚作假手段帮助企业篡改碳排放数据,严重干扰了碳市场正常秩序。

刘友宾提及,生态环境部已将碳排放专项监督帮扶发现的问题移交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指导各地依法依规处理处罚,涉嫌犯罪的将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生态环境部对界面新闻回应称,将采取多项措施,确保碳排放数据的真实、完整和准确,包括压实企业碳排放数据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对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以及建立碳市场数据质量日常监管机制等。

诱发碳排放数据造假的“高限值”政策,也在近期得以调整。

生态环境部今年6月下发通知,对于2021年和2022年没有开展燃煤元素碳含量实测的控排企业,单位热值含碳量按30.85 tC/GJ(每太焦耳热值含碳30.85吨)计算,较此前的“高限值”下调了8.1%。

上述通知同时强调,生态环境部将继续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对查实存在燃煤元素碳含量数据虚报、瞒报的企业,仍将采用“高限值”计算其碳排放。

如何提升流动性,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全国碳市场面临的主要难题。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宾晖上个月撰文称,作为全球碳配额现货更大的市场,全国碳市场在流动性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指出,未来稳定市场预期、建立企业碳管理制度、提升市场服务能力,是提升全国碳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方向。

宾晖表示,政策稳定有助于控排企业对未来的减排措施做出合理有序的规划,同时也有利于碳配额价格的稳定。首个履约周期间,多数企业担心配额的有效期、其他行业的进入时间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企业不敢交易。

他认为,从国家层面上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降低预期不确定性、稳定市场价格、提升市场流动性的重要路径。

国家电投集团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泮昊的观点与之相似。该公司隶属于国家电投集团,统筹管理集团78家控排企业的3亿吨碳配额资产。

协鑫能科总经理费智则向界面新闻建议,有关部门应首先完善全国碳市场交易体系,增加交易品种,如碳期货等,能使碳交易方式更加多样化。

其次,增加各参与主体碳交易、碳金融结构化组合选择;尽快纳入钢铁、水泥等其他重点控排行业,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交易参与主体,逐步对个人和投资机构开放等措施,均能进一步增强碳市场的流动性。

费智认为,加强对三方碳核查机构的规范管理、对控排企业碳排放工作人员的碳市场政策培训,成立行业自律协会组织等,能共同维护碳市场的 健康 运行。

生态环境部提供给界面新闻的回应中称,全国碳市场之一个履约周期仅纳入发电行业,交易方式仅限于控排企业对配额进行现货交易,不利于活跃市场,部分企业对碳交易机制还不熟悉,参与交易存在观望心态。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在碳市场不断的实践 探索 中逐步解决,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一位熟悉全国碳市场政策制定的人士提及,考虑到碳市场数据质量等问题还有待解决,期待全国碳市场年内会有特别大的改革举措,目前看来并不现实。

网站首页: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微信:527209157)

本文链接:https://52ol.cn/post/27852.html

欧盟碳期货现状  

本站福利推荐!!!

正规期货账户开户!交易所手续费加1分(+0.01元),无条件!无资金手续费要求,享受手续费加1分!

期货开户微信:527209157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 上一篇 下一篇 >>

Copyright 2012-2024 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 网站地图 邮箱:diyijiaoyi@qq.com 微信:527209157 湘ICP备18014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