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 » 正文

期货次级债(短期次级债)

4.44 W 人参与  2022年12月06日 07:07  分类 : 热门  评论

浙商汇金短债e类安全吗

浙商汇金短债e类安全,投资于具有良好流动性的固定收益类品种,包括国债、地方 *** 债、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央行票据、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次级债、可分离交易可转债的纯债部分、债券回购、银行存款(包括协议存款、通知存款以及定期存款等其它银行存款)、同业存单、货币市场工具等固定收益类品种、国债期货以及法律法规或中国 *** 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但须符合中国 *** 的相关规定)。 不投资于股票、权证等权益类资产,也不投资于可转换债券(可分离交易可转债的纯债部分除外)、可交换债券。

拓展资料:

该基金将在有效管理风险、保持资产较高流动性的基础上, 实现超过比较基准的稳定回报。本基金的投资策略包括资产配置策略、债券投资组合策略、信用债投资策略、资产支持证券投资策略和国债期货交易策略等。

1、资产配置策略 本基金结合经济周期、宏观政策方向及收益率曲线分析,结合国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施情况、市场收益率曲线变动情况、市场流动性情况,综合分析债券市场的变动趋势。最终确定本基金在债券类资产中的投资比率,构建和调整债券投资组合。

2、债券投资组合策略 在债券组合的构建和调整上,本基金综合运用久期配置、期限结构配置、类属资产配置、收益率曲线策略、杠杆放大策略等组合管理手段进行日常管理。

(1)久期配置策略 久期配置是根据对宏观经济数据、金融市场运行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来确定组合的整体久期,在遵循组合久期与封闭期的期限适当匹配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整体资产风险。当预测利率上升时,适当缩短投资组合的目标久期,预测利率水平降低时,适当延长投资组合的目标久期。

(2)期限结构配置策略 本基金所投资的短期债券是指剩余期限不超过397天的债券资产,包括国债、地方 *** 债、央行票据、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次级债、证券公司短期公司债券、可分离交易可转债的纯债部分等金融工具。

[img]

什么是可转换债券?什么是次级债券?

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Bond,以下简称可转债)是公司债券的一种,又称为可转股、可兑股债券或可转换公司债券。它是指可转换为企业股票的债券,即:以一种企业债券为载体,允许持有人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价格转换为发债公司或其它公司股票的金融工具。可转债兼具筹资和避险的双重功能,比单纯的筹资工具(如股票、债券等)及避险工具(如期货、期权等)更具优势。从国际市场上看,可转债已成为多数发达国家金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含可转债的投资组合被认为是不完善的投资组合。

次级债是指偿还次序优于公司股本权益、但低于公司一般债务(包括高级债务和担保债务)的一种特殊的债务形式。次级债的次级只是针对债务清偿顺序而言。

期货投资者教育系列丛书:棕榈油

很喜欢:..?amp;中国期货业协会中国期货业协会,他的每一本书几本上都有,这本期货投资者教育系列丛书棕榈油很不错,棕榈油是以期货投资者为主要服务对象而编写的一本普及性读物。同时,针对各类实体企业的经营需求及它们所面临的风险敞口,尤其是套期保值方面的需求。棕榈油也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鉴的应用型案例。此外,棕榈油在套利方面.也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鉴的分析 *** 和实用型案例。因此,棕榈油也可供期货从业人员、企业及套利决策者参考。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随着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深入贯彻落实,我国期货市场取得了稳步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是由于当前我国期货市场新兴加转轨的特征依然突出,市场制度和结构仍存在缺陷,风险防范和化解的自我调节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市场主体发育不成熟,我国期货市场的整体波动和投机性仍较强,这些都对期货市场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在新的市场环境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随着我国期货市场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影响期货市场运行的外部因素也更为多样化和复杂化,由美国次级债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国内外商品市场价格频繁而剧烈的波动,都增加了期货市场风险控制和日常监管的难度,给我国期货市场的稳定、健康的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期货市场的持续活跃和规范运作吸引了许多新的市场参与者,期货市场的开户数快速增长,特别是新人市的个人投资者比重较大且呈持续上升趋势。大宗商品和资产价格的频繁剧烈波动也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对期货市场的交易特点和运行机制缺乏详细了解,同时风险意识淡薄,受期货高杠杆、高回报的诱惑,而忽视了期货的高风险特征,导致了非理性投资行为上升,产生了不必要的损失。投资者是期货市场的重要主体,期货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投资者的积极参与,特别是成熟投资者的参与。因此,在当前我国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时期,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更加意义深远。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既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期货市场稳步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强我国期货市场建设、促进市场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持续不断地开展行之有效的投资者教育活动,使投资者了解期货高杠杆、高风险的特点,了解期货市场的产品及交易规则,减少投资者的盲目性,特别是牢固树立买者自负的风险意识,从而理性的参与期货交易,增强投资者的自我保护能力,才是对投资者更好、最有效的保护。同时,通过投资者教育,有助于投资者客观、正确地认识和参与期货市场,可以进一步促进培育诚实守信、理性健康的市场文化,促进期货市场功能的有效发

次贷危机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评价及走向

本次次贷危机的风险传导机制和走向预期分析

进入21世纪,美国经济就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现象。当人们远没有在安然事件中得以深刻总结时,2007年3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濒临破产的宣告拉开了次贷危机的序幕,美国房屋市场泡沫的破灭使金融市场中次级债问题正式浮出水面。应该说,造成次贷危机的大环境、大背景是2000年以来美国持续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的全球流动性过剩及相应的资产价格泡沫。在此背景下,资金充沛并伴随房价不断上涨,银行开始向资信程度低、还债能力差的客户也扩大贷款,只是利率较正常水平高,这样贷款人赚了房屋升值,银行赚了利润。在此过程中,金融创新产品降低了次级贷款业务的门槛并成倍放大了次贷相关的资金来源,放贷机构为扩大场份额也采取了部分违规行为,使得次贷规模和房价泡沫不断积聚。

2004年下半年开始,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从1%逐步上升到2006年中的5.25%,房贷成本也逐步提升且累计效应显现,同时房贷2年优惠期之后的利率重置集中释放。伴随房地产价格下跌,贷款人违约比例急剧上升,放贷机构亏损严重,成为次贷危机爆发的直接导火索。

更为严重的是,各个市场风险的关联性和风险的传导性使金融市场和整体经济陷入动荡。由于较激进的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抵押贷款的借款人、放贷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金融中介以及二级市场上的次级债券投资人被捆绑在一条脆弱的金融链条上,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风险和危机就迅速传播到上下游的其他环节。美国房地产市场、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美国经济本身因透支式增长所积聚的问题在房价下跌、违约率上升的系统风险中相互传染并集体释放,造成了本次次贷危机巨大的冲击波并辐射到全球其他经济体。

展望次贷危机的发展,银河证券左小蕾“全球主流媒体严重低估次级债危机的影响”的观点值得重视。危机和衰弱的美国经济一定时期内形成恶性共振,在经济和房地产市场未能有效企稳之前,金融体系随时可能面临新一轮的亏损和减值准备以及随之而来的收缩,这将最终传导到实体经济领域,逐步影响到每个家庭和个人并导致整体消费的萎缩,进而影响经济的复苏。全球的投融资行为、信贷行为、收购兼并、贸易往来、金融创新等活动都将受到极大抑制,负面影响不容小视。

各种危机对期货市场的波及程度越来越深,影响越来越大

由于金融创新和金融深化,各种危机的影响都将在高风险的期货市场得到体现。回顾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索罗斯的对冲基金利用东南亚国家脆弱的外汇体系和高比例外债大肆做空汇率期货,成为引发危机的导火索,汇市、股市、银行体系、证券、期货市场相互影响,恶性循环,造成整个经济的动荡和衰退。

此次次贷危机依然对期货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凯雷资本和贝尔斯登两公司都因次贷危机的冲击出现巨额亏损并出现流动性短缺而面临被收购的窘境。由于两公司之前都在农产品、金属等期货上持有大量多头仓位,危机的爆发使得他们不得不不计成本地卖出以清空持仓,造成期货市场猛烈的下跌。大豆、豆粕、豆油、玉米、铜、黄金、原油等期货品种无一幸免,国内期货市场措手不及,连续跌停造成了巨大的市场风险。

期货市场原本是企业稳健经营、对冲风险的场所,但市场的风险结构和形成方式正在发生根本的变化,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一点,就有可能把期货市场风险集中这一表面现象盲目引申,对中国期货市场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随着国际资源紧张和科学技术的改进,类似大豆这样的传统的农产品可以因高价石油而演变为工业品,宏观经济变化对各种商品价格趋势的影响更加错综复杂,对期货市场的冲击会更大,也对监管部门、交易所、期货公司的监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立期货公司注册资本金的快速补足机制和资金补足的快速决策机制

这次次贷风暴给很多大规模的金融机构都带来了巨额损失以至于不得不相应地对资本金进行补充。美国更大的银行花旗银行1月15日宣布,继续在第四季度冲销181亿美元坏账,因为该行在2007年第四季度面临成立196年以来更大的单季亏损98.3亿美元。为应对公司资本金方面的压力,除已引入中东 *** 资本外,还将继续引入其他投资者以弥补资本金方面的压力。受次级债危机影响,英国诺森洛克银行去年9月份曾发生大规模挤兑,为此英国央行向其注入250亿英镑的贷款以缓解该行因流动性问题而破产的危机及金融业的连锁反应。瑞士银行2007年第三季度亏损后进行100亿美元的次贷减值拨备导致资本充足率下降,因此该行不得不分别发行110亿美元和20亿瑞士法郎的可转换债券。可见,满足“巴塞尔协议”框架下的净资本管理要求是金融机构控制风险、维护投资者权益的必需。否则,资本金或流动性短缺的结果就是类似贝尔斯登的结局甚至更糟。

目前为止,在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指标体系下,期货公司所遇到的问题通常是在我国期货行业爆发式发展期,资本金难以匹配保证金增长的瓶颈问题,但是在风暴环境下 *** 的情况还没遇到过。国际金融界有“太大而不能倒”的潜规则,因为大的金融机构的破产倒闭对经济带来的负面连锁效应太大,这也是 *** 组织注资、 *** 的根本原因,也对资金快速补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随着新品种尤其是金融衍生品期货的不断上市,可能的“震源”增多,危机的影响更大。当因为市场或风控管理等各种原因带来客户暴仓累及期货公司的时候,都需要高效率地进行资金补足决策和款项到位。因此,监管部门在提高期货公司股东单位认识的同时,建立期货公司注册资本金的快速补足机制和资金补足的快速决策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市场监管

酿成本次次贷危机的原因之一是市场监管力度不够,既表现在对热贷过程中部分违规行为的忽视,也体现出对危机发展恶化的前瞻性不足。对于美国这样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市场经济运作成熟的国家而言尚且如此,那对我们而言需要解决的问题则自然更多。

首先,危机产生后基本表现出同时或渐次在不同市场爆发。这是经济体系高度关联性和危机传导机制造成的必然结果,银行、房地产、证券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和实体经济部门的危机和问题会此起彼伏并形成共振效应。目前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实行人行、银监会、 *** 、保监会“一行三会”的监管模式。遇到大的危机,风暴可能在不同市场同时并发,也可能部分市场尚未被传递还保持表面平静但破坏力在后续表现,这就需要不同监管部门间统一协调、快速反应。前期国家已提出“一行三会”联合发改委、商务部的大金融监管思路,银、证、保三会已成立的金融监管联席会议机制加强了三个部门之间的监管协作,希望各部门间避免条块分割形成整体政策措施的协同效应。

*** 部门对监管的理念也很重要。最近 *** 在就期货市场法制建设问题的表态中指出,“中国特色期货市场法规体系初步形成”。确实,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还任重道远,像证券市场这样新兴加转轨的特征客观存在,但这更需要充满信心和肩负责任的政策制定者,更需要法律监管体系的严肃性、“三公”性、整体性和一致性。

次贷危机尽管还没有结束,但它的爆发已成为过去时,下一次危机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必然。这次危机的根源是美国 *** 经济泡沫和“9·11事件”后宽松货币政策造成的流动性泛滥,而为挽救次贷造成的经济衰退,美国和西方国家持续大规模向金融体系注入数千亿美元资金,美联储连续大幅降低利率。毫无疑问,这必将导致新一轮更大规模的流动性过剩和新的各种问题。

10年前的亚洲金融风暴我们基本没有受到冲击,但本次次贷危机的负面效果已不能小视。下一个10年,我国经济总量扩张,证券市值大涨,资本项目应该已经开放,汇率、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将初显成效,驾驭经济、防范风险的任务更加艰巨。如何对金融产品和金融制度进行创新,如何在期货行业提高监管水平和控制风险,都是关系市场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大课题。

2007年或2008年美国金融衍生品发展的基本情况

衍生品是英文(Derivatives)的中文意译。其原意是派生物、衍生物的意思。

金融衍生品通常是指从原生资产(Underlying Assets)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由于许多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相应科目,因而也被称为“资产负债表外交易(简称表外交易)”。金融衍生品的共同特征是保证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进行全额交易,不需实际上的本金转移,合约的了结一般也采用现金差价结算的方式进行,只有在满期日以实物交割方式履约的合约才需要买方交足贷款。因此,金融衍生品交易具有杠杆效应。

金融衍生品的分类

保证金越低,杠杆效应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国际上金融衍生产品种类繁多,活跃的金融创新活动接连不断地推出新的衍生产品。金融衍生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 *** 。

(1)根据产品形态。可以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四大类。

远期合约和期货合约都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数量和质量资产的交易形式。期货合约是期货交易所制定的标准化合约,对合约到期日及其买卖的资产的种类、数量、质量作出了统一规定。远期合约是根据买卖双方的特殊需求由买卖双方自行签订的合约。因此,期货交易流动性较高,远期交易流动性较低。

掉期合约是一种为交易双方签订的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合约。更为准确地说,掉期合约是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在未来某一期间内相互交换他们认为具有相等经济价值的现金流(Cash Flow)的合约。较为常见的是利率掉期合约和货币掉期合约。掉期合约中规定的交换货币是同种货币,则为利率掉期;是异种货币,则为货币掉期。

期权交易是买卖权利的交易。期权合约规定了在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种类、数量、质量原生资产的权利。期权合同有在交易所上市的标准化合同,也有在柜台交易的非标准化合同。

(2)根据原生资产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股票、利率、汇率和商品。如果再加以细分,股票类中又包括具体的股票和由股票组合形成的股票指数;利率类中又可分为以短期存款利率为代表的短期利率和以长期债券利率为代表的长期利率;货币类中包括各种不同币种之间的比值:商品类中包括各类大宗实物商品。

(3)根据交易 *** ,可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文易。

场内交易,又称交易所交易,指所有的供求方集中在交易所进行竞价交易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具有交易所向交易参与者收取保证金、同时负责进行清算和承担履约担保责任的特点。此外,由于每个投资者都有不同的需求,交易所事先设计出标准化的金融合同,由投资者选择与自身需求最接近的合同和数量进行交易。所有的交易者集中在一个场所进行交易,这就增加了交易的密度,一般可以形成流动性较高的市场。期货交易和部分标准化期权合同交易都属于这种交易方式。

场外交易,又称柜台交易,指交易双方直接成为交易对手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有许多形态,可以根据每个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设计出不同内容的产品。同时,为了满足客户的具体要求、出售衍生产品的金融机构需要有高超的金融技术和风险管理能力。场外交易不断产生金融创新。但是,由于每个交易的清算是由交易双方相互负责进行的,交易参与者仅限于信用程度高的客户。掉期交易和远期交易是具有代表性的柜台交易的衍生产品。

据统计,在金融衍生产品的持仓量中,按交易形态分类,远期交易的持仓量更大,占整体持仓量的42%,以下依次是掉期(27%)、期货(18%)和期权(13%)。按交易对象分类,以利率掉期、利率远期交易等为代表的有关利率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占市场份额更大,为62%,以下依次是货币衍生产品(37%)和股票、商品衍生产品(1%)。1989年到1995年的6年间,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规模扩大了5.7倍。各种交易形态和各种交易对象之间的差距并不大,整体上呈高速扩大的趋势。

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

金融衍生品市场可以分为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OTC)市场。自1980年代以来,两类市场的衍生品交易均取得了长足发展:1986~1991年间,交易所市场和OTC市场交易额的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36%和40%;1991年两市场的未清偿合约名义价值分别达3.5兆美元和6兆美元,其中利率合约在两市场均占据了主导地位;2001年末,交易所市场合约名义价值已增长至23.54兆美元,OTC市场增长到了111兆美元,并且全球OTC市场的市值达到了3.8兆美元。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巨幅增长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对流动性增强型(即增加现货市场流动性)金融创新的需求,OTC衍生品交易的增长迎合了机构投资者对风险转移型金融创新的需求。

金融衍生品区域分布结构

交易所金融衍生品市场

欧美发达国家集中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全球80%以上的交易分布在北美和欧洲,近年来这种集中趋势更加明显。1999年末的未清偿金融期货和期权合约名义价值中,有全球80.5%属于北美和欧洲,到2002年6月末,这一比例上升到了93.7%,北美地区的合约价值占到总价值的64.6%(见表4)。

美国是全球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主要市场,但其地位正在趋于下降,美国交易所成交的金融衍生品合约在1986、1988、1990、1992、1994年分别占全球交易量的91.4%、74.7%、65.1%、53.5%、44.7%;欧洲市场的增长最为显著,1994年的交易量是1986年的399%;其间日本的交易量大约增长了7倍。从交易额统计看,直至1986年,美国尚占有交易所市场交易额和未清偿合约价值的80%份额。1990年后,美国以外的市场日趋活跃,交易增长率开始超过美国,到1995年,美国以外市场的交易额已超出美国,而未清偿合约价值稍逊于美国。从交易量统计看,1990年后美国以外市场衍生品交易的活跃趋势更加明显(见表5)。

OTC金融衍生品市场

与交易所市场类似,OTC 金融衍生品市场也主要分布在欧美国家。英国一直保持着OTC市场的领先地位,而且市场份额不断上升,之外的OTC交易主要分布在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见表6)。伦敦是OTC金融衍生品市场最重要的中心,2001年日均交易额达6280亿美元,较1998年增长6%。纽约日均交易额位居第二,为2850亿美元,较1998年下降3%,法兰克福交易额名列第三,业已取代东京在OTC市场中的位置,法兰克福地位的上升明显得益于引入欧元和欧洲中央银行(ECB)的设立。

金融衍生品投资者结构

金融机构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以美国为例,参与衍生品交易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非银行储贷机构(Thrift)和人寿保险公司三类,其中商业银行是最早和最熟练的参与者。根据三十国集团1993年的一份报告,被调查的大部分金融机构参与了金融衍生品交易,其中有92%的机构使用过利率互换,69%的机构使用过远期外汇合约,69%的机构使用过利率期权,46%的机构使用过货币互换,23%的机构使用过货币期权。BIS的统计显示,金融机构在全球OTC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的交易额稳步增长,2001年较1995年提高60%。交易主要发生在金融机构之间,日均交易额由1995年的7100亿美元提升至2001年的1.2兆美元,金融机构间交易占市场的份额由1995年的80.7%提高到2001年的86.7%(见表7)。

银行无疑是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的主角(尤其在OTC市场上),1970年代末以来,银行日益热衷于金融衍生品交易,例如,美国银行业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十分活跃,从1990年到1995年,银行持有与衍生品相关的资产增长了约35%,达到3.1兆美元,其间银行持有的衍生品合约名义价值增加了2倍。银行是金融互换市场的主要参与者,1992年末全球利率互换合约的未清偿价值达6兆美元,持有头寸更大的20家金融机构占到三分之二强,其中银行占了18家。

非金融机构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显然不如金融机构活跃,例如目前非金融机构只占到OTC金融衍生品交易额的10%,与1995年相比其市场份额有明显萎缩(见表7)。根据三十国集团1993年报告,被调查的非金融类公司中,使用过有利率互换、货币互换、远期外汇合约、利率期权和货币期权的公司的比例分别是87%、64%、78%、40%和31%。

中国有句古话‘四两拨千斤” 就是为什么一斤的秤砣可以称100的东西 这就是所谓的杠杆效应

一般买100的东西卖出去120元 赚了20 元利润率20%

现在我和货主商量 用5元先定好100的货(一般要有信用担保)但不交货 然后我又把它卖给别人120 ,让货主把货直接发往买主我赚了20元利润率是400% 比原来高了8倍

金融衍生品里的杠杆效应是

1指利用很少的钱就能控制很多的货

2 用很少的钱获得很多的利润

3 高利润必然有高风险 上面如果我的货忽然行情不好,买不出去 我有没有跟多的钱支付 那我只好破产

综合来说就是将盈利或亏损放大

透过美国次贷危机给予我们的启示,我们非但不能减缓我国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决心和金融创新步伐,而且还应当从五个方面厘清我们进行金融创新的清晰思路:之一,我们必须对金融创新利弊可能产生的市场影响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第二,我国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不能脱离中国国情;第三,尽管借鉴或引进是金融创新的有效途径,但不能迷信更不可盲从境外的金融创新工具;第四,金融创新一定要有视野开阔和高瞻的战略眼光;第五,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更要坚持“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引领了全球金融创新的历史潮流,令人眼花缭乱的创新产品的确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银行业务,但同时金融创新也带来了接连不断的麻烦,特别是今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更是发人深思。

从某种角度来看,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确实给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的金融创新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但我们也可以从中能得到某些启示,这将有助于我们厘清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思路。

之一,我们必须对金融创新利弊可能产生的市场影响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透过此次美国次债危机发现,金融创新中类似衍生产品的创新工具确实存在着事前不为人知的巨大杀伤力。

我们注意到,次级债在很大程度上的确满足了美国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要求,尤其是有些中低收入者也希望通过房价的不断上涨进行博利。尽管美国承受了此次次贷危机的巨大压力,但美国也通过金融创新方式将次贷风险成功地向全球输出。因为,美国通过金融创新将次级债的收益与风险转嫁给全球资本市场投资者,次级债引发的投资风险自然要由全球资本市场来共同承担。

对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行为是应当充分肯定还是予以彻底否定?或许,我们难以做简单评判。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不能因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所引起的诸多负面影响,放弃我国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决心或推迟我们的金融创新脚步。

第二,我国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不能脱离中国国情。

事实上,金融创新永远也离不开一国的经济、金融环境,如美国次级债就产生于“9·11”事件之后的那个特殊年代。因此,在金融创新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国情变化的几个基本特点。

一是我国的资本市场已形成气候并逐步走向成熟。随着我国股票和基金市场的不断扩大和规范,以及普通老百姓对这个新兴市场认知的不断加深,传统的银行业务必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即便资本市场发展还很难从根本上颠覆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垄断地位,但将会动摇银行主要依靠存贷款利差过日子的基础。

二是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和财富结构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二十多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城镇居民长期以来的金字塔型收入结构,正在被“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取而代之。从国际经验来看,伴随着这种橄榄型分配结构的形成,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队伍也将逐步壮大起来,此时不断满足投资者各不相同的投资风险偏好要求,既是摆在金融机构面前的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实现其业务转型、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三是社会主流消费群体以及消费观念也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受第三次“婴儿潮”的影响,与前代人相比,无论是价值取向、生活方式还是消费观念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金融产品的创新过程中,如何适应这样的一种新变化,同样是摆在金融机构面前的一个既紧迫又十分艰巨的任务。

第三,尽管借鉴或引进是金融创新的有效途径,但不能迷信更不可盲从境外的金融创新工具。

从此次美国次贷危机中,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不能迷信,更不可盲从所借鉴或引进的国际金融创新工具。

通过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方式,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银行的信贷违约及房贷的非流动性风险问题。但证券化不等于没有风险,将风险从银行内部转移到社会并不等于风险并不存在。此外,本次美国次债危机的爆发,对于当前我国到境外投资于金融创新工具也有积极意义。

但笔者认为,不管是实施QDII,还是借鉴ABS,如果我们不从国情出发,不时刻绷紧风险管理这根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管是自己进行直接投资,还是引导投资者进行境外投资,总有一天会遭遇“滑铁卢”。

第四,金融创新一定要有视野开阔和高瞻的战略眼光。

笔者认为,由美国次贷危机显示,金融创新工具能把本该属于本国的经营或投资风险,通过风险输出影响全球资本市场。因此,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进行金融创新,一定要坚持视野开阔和高瞻的战略眼光。

鉴于此,我们要特别突出地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把金融创新的目光投向国际资本市场。对此,我们应当想方设法创造有利的创新环境,充分鼓励国内金融机构能像欧美国家的金融机构那样,精心设计一套体系完整、应有尽有的创新操作工具,将那些蜂拥而至的巨额游资一起裹进风险投资之中;二是必须突破传统狭隘经营理念的束缚。对银行来说,在信贷资产的组合结构中,房屋抵押贷款是最重要和最主要的优质资产之一,而且还可以把其他金融理财产品延伸进中高端客户群体中。面对这样一个利益巨大的信贷资产,我国银行业难有动力将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这也是目前我国房贷证券化起色不大、步履维艰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兼得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才是创新战略应该锁定的目标;三是要把金融创新的目光指向混业经营。从国际经验及长远来看,混业经营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而且也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五,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更要坚持“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

美国次贷危机给予我们的最深刻教训之一就是,金融创新不能违背了金融机构“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

首先,金融创新的杠杆效应正在公开挑战金融机构“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房屋抵押贷款被证券化后带来的最直接后果是,会调动银行或次贷公司在重新获得现金流后扩大信贷规模的积极性,次贷不仅很快会被衍生出各种金融产品,并被分配到各种金融机构的投资产品组合之中,而且对冲基金及其他高杠杆机构以其财务杠杆工具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地放大与次级债有关的各种交易,最终会放大相关的投资和交易风险。此时,相当多的衍生产品价值与其真实资产价值之间的联系被完全割断了,金融创新的杠杆效应不仅远离了金融机构的“谨慎经营”原则,而且也把市场参与者完全隔离在“谨慎经营”的藩篱之外。

其次,金融机构贪婪的逐利性在经营风险被转移给社会后,必然会以牺牲谨慎原则作为扩大信贷规模的基本前提。一旦风险集中爆发,整个社会在为之震惊时,突然会想到要追溯原生信贷产品的发行质量及是否遵循了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但为时已晚。因此,问题是在无风险约束下的放贷行为与风险隐蔽的严重滞后之间,如何实现与谨慎经营原则的有效衔接,这是金融衍生产品创新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再次,金融衍生产品从一开始就远离了“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典型的衍生产品价值依赖于原生资产价值的变化,但由于金融创新,衍生产品通过切分包装、评级定价及金融工程模型等方式被投资银行家们精心包装并推向资本市场后,其价格与投资价值往往会被高估,市场风险随时都有可能集中爆发。同时,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也被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美国次债危机给予我们的深刻教训是,在金融创新中必须很好地坚持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如何有效地处理好创新与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可能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长期和棘手的现实问题

黄金期货价格与股指期货价格比较

;      关于黄金期货价格与股指期货价格

      按照股指和黄金相对走势理论,为何近几年通胀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金价依然上涨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美元在近几年对股市和黄金价格产生了相同作用。自2003年至2007年以来,美国外债成倍增加,而美元供给则按照外债数量对应增长。从而造成美元泛滥,进而导致美元大幅贬值。美元泛滥推升了美国股票市场,而美元贬值又使以美元进行结算的黄金价格上涨,这就形成股指和黄金价格同步上涨的走势。

      自2007年8月份美国次级债危机恶化以来,股市和黄金价格终于出现了反向走势,股票市场受危机影响大幅震荡,而美联储降息促使美元贬值抬升了金价,黄金价格突破850美元的历史高点,一度创出至869美元的新高。次级债危机的根源之在于美国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预期年化利率过高,对比美国历史房地产走势以及预期年化利率水平,要想解决次级债危机,美联储还有75个基点的降息空间,那么届时黄金价格还将再创新高。

      此外,黄金期货价格的波动幅度要低于股指期货。从国内涨跌板幅度看,黄金期货仅为5%,而股指期货为10%,股指期货价格有更大的波动空间。从投资策略对价格影响看,黄金期货套期保值是直接套保,而股指期货的套保多为交叉套保,黄金期货实施套期保值以及期现套利的误差相对较小,交易成本相对较低。因此黄金期货的策略实施会比较频繁,对价格的影响将更大,黄金期货价格在套期保值和套利盘的影响下波动会限制在一定幅度之内。

      总体上,股指期货与黄金期货都受到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而黄金期货的价格波动相对稳定。

影响黄金期货价格因素

      1、供需因素

      黄金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商品价格的基本因素。

      2、美元汇率影响

      美元汇率也是影响黄金期货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在黄金市场上有美元涨黄黄金期货价格就跌,美元降黄黄金期货价格就涨的规律,美元汇率正常就代表美国经济形势良好;美元汇率下降则可能与通货膨胀、股市低迷等有关,而美元又能保值了。

      3、各国的货币政策与国际黄金期货价格密切相关

      当某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时,由于预期年化利率下降,该国的货币供给增加,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可能,会造成黄金期货价格格的上升。

      4、通货膨胀对黄金期货价格的影响

      对此,要做长期和短期来分析。从长期来看,每年的通胀率若是在正常范围内变化,那么其对黄金期货价格的波动影响并不大;只有在短期内,物价大幅上升,引起人们恐慌,货币的单位购买力下降,黄金期货价格才会明显上升。

      5、国际政局动荡、战争、恐怖事件

      国际上重大的政治都将影响黄金期货价格。为维持国内经济的平稳而支付费用、大量投资者转向黄金保值投资,这些都会扩大对黄金的需求。

      6、股市行情对黄金期货价格的影响

      一般来说股市下挫,黄金期货价格上升。如果大家普遍对经济前景看好,则资金大量流向股市,股市投资热烈,黄金期货价格下降。反之亦然。

      7、石油价格

      黄金本身作为通涨之下的保值品,与通货膨胀形影不离。石油价格上涨意味着通货会随之而来,黄金期货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返回

      黄金期货基础知识盘点

网站首页: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微信:527209157)

本文链接:https://52ol.cn/post/33441.html

期货次级债  

本站福利推荐!!!

正规期货账户开户!交易所手续费加1分(+0.01元),无条件!无资金手续费要求,享受手续费加1分!

期货开户微信:527209157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 上一篇 下一篇 >>

Copyright 2012-2024 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 网站地图 邮箱:diyijiaoyi@qq.com 微信:527209157 湘ICP备18014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