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爱好分享
能增加市场流动性并减少交易成本,但放大了市场波动
A 高频交易的起源
高频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ing,HFT)是指从那些极为短暂的市场变化中寻求获利的计算机化交易,比如,某种证券买入价和卖出价差价的微小变化,或者某只股票在不同交易所之间的微小价差。其主要特征有:都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程序化交易;交易量巨大;持仓时间很短,日内交易次数很多;每笔收益率很低,但是总体收益稳定。
高频交易的发展历程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那时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通过信鸽来提前获取消息,以此在不同国家的市场上运行套利交易。到了1983年,彭博社带着美林的3000万美元投资,发明了历史上之一台实时市场数据电脑系统。之后高频交易和程序化交易不断地改变和影响着交易市场。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考虑,高频交易其实是这二十年来交易电子化的必然过程。小单成交交易(SOES Trading)、日内交易(Day Trading)和直接市场接入(Direct Market Access,DMA)的产生都是交易成本下降、效率提高过程的显现。
在没有采用DMA技术之前,美国证券市场的订单都是间接送到市场中运行撮合,NYSE股票依然采用手工撮合。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事件,充分暴露了这种“间接成交”的弊端。最后,在市场 *** 中,众多的散户无法直接发送订单到市场,NYSE的场内做市商(Specialist)和NASDAQ的做市商又忙着处理大单子,散户们无人照料,众多散户损失惨重。这次风暴过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经过调查认为必须加强散户的保护,其中一项措施便是在NASDAQ市场中设立小单成交系统(Small Order Entry System,SOES),这也是美国之一个自动成交系统。虽然其不能做自营业务,对订单的数量和频率也有限制,但是作为唯一的自动成交系统,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公司在SOES交易系统的启发下,开始在PC机上开发交易系统,这些交易系统比起前一代基于主机类(Mainframe)的系统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交易商之间的竞争也逐渐从策略转移到设备方面。
1998年,SEC允许电子交易,当时的电脑交易比人工交易速度快上许多。与此同时,原来的日内交易员(包括传统市场里的场内交易员)也受到冲击,日内交易的盈利大不如从前。只有小部分的日内交易公司留在了市场中,开始利用计算机来实现日内交易。最早的日内交易策略,基本上是用电脑做原来手工的日内动能交易,是一些类似于市场庄家的策略,不过后来这些策略同质化竞争严重,策略的逻辑算法大同小异,策略盈利的主要区别在于成本和速度。为了抢到单子,许多公司开始了技术创新,突破了许多旧有的技术框架。速度方面,交易指令完全由电脑发送,对市场数据的响应延时在微秒级;整个系统由专门的软硬件组成,研发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家;系统的硬件需要放在离交易所主机很近的位置上,也就是所谓的co-location,还需要得到专门的准入许可证,交易指令直接发送至交易所(不再经过券商中转)。此时,许多传统的做市商也在市场的竞争中,运用高频交易策略取代了旧的做市 *** ,为市场供应了更多的流动性,使得交易更加平滑,成本更低。如今,在期权、期货等交易中都有高频交易策略成分,高频交易市场也从美国延伸到了欧洲、亚洲乃至全球。
B 高频交易的类型
高频交易主要有五种类型:闪单交易(Flash Order)、掠夺性算法交易、自动交易做市商、程序化交易和流动性回扣交易。
闪单交易方式是美国期货交易所特有的闪单指令所导致的,主要依托于做市商制度,而这些在国内远未成形。
掠夺性算法交易,充分借助大型计算机服务器产生的更快交易速率,将大额买卖指令分割成众多小额交易订单指令,通过不间断的下单与撤单,欺骗不知情的投资者误判市场行情而做出错误的下单指令,这类算法交易则利用对方的错误,实现套利交易。
自动交易做市商一般通过极速下单之后迅速撤单来“做平”记账簿上保留的大单,从而以近乎欺骗的手段获取大额买家的限额信息和挂单拟交易价格信息。然后,做市商会在其他地方买入股票并将其卖回给这些机构,实现赢利。
狭义的程序化交易是指在同一时间大量买入股票,从而诱骗其他证券投资机构的程序化计算机触发大量买单,令市场行情出现剧烈上涨。广义上是指设计人员将交易策略的逻辑与参数在电脑程序运算后,将交易策略系统化。
流动性回扣交易主要是获得成交量回扣(rebates),由交易所供应给制造市场流动性的经纪公司与成交量挂钩的回扣。当市场缺乏其他交易者愿意运行证券购买时,这些交易者愿意成交其中的一部分,获取由于为市场供应流动性而得到的交易所收费返还回扣。
C 高频交易的风险
算法交易、程序化交易以及现在风口浪尖的高频交易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会产生很多争议和问题,就像当年的日内交易一样,如今的高频交易同样如此。在2010年5月6日,由于计算机程序错误发出的交易信号导致市场出现了41亿美元的卖盘,道琼斯指数(DJI)日内大跌近1000点,近1万亿美元市值蒸发。这一事件堪称华尔街历史上波动最剧烈的20分钟。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交易所陆续出台了管理高频交易的规定。日本监管当局每天都可以从交易系统中发现上百宗可疑的交易,但是从近年日本公布的股价操作案件来看,欺诈依然以那些原始而老套的手段为主,而一度被呼吁限制和打压的高频交易在日本市场上依然保持着主流地位。
从基本原理来看,高频交易只不过是执行交易员的指令,那么只要交易指令并没有违规,就无可厚非。说到这里,一定有很多人说,如果没有高频交易,市场就不会这么动荡,因为人们不会来不及反应,而高频交易在市场波动的时候推波助澜,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实际上即使没有高频交易,市场参与者也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开平仓的决策,当这种决策具有广泛一致性的时候,市场一样会出现剧烈波动,这个是市场中一个常态的特征。同样,相当多的市场参与者为了盈利也会费尽心思挖掘监管漏洞和利用甚至创造市场的不公平。闪单交易就是一个典型。因为金融交易和计算机、数据通信、信号处理的融合,很多词汇自然也来自这些领域。闪单就是直接受计算机闪存的启发而得,它除了表示速度快,还有许多细节。前者表示执行速度小于500毫秒,后者表示静态读写速度达到微秒级。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能把高频仅理解为一个形容词,否则我们怎么进入时域和频域对信号运行分析,又怎么理解某些学术论文提到的短波交易。
在普通交易者脑海中,一定认为高频交易盈利能力非常高,以为买个服务器,搞一套程序,挂在上面就能持续不断盈利。但是现实很残酷,和其他行业一样,赚大钱的有,但亏钱的也很多。高频交易吸引人眼球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融合了金融和计算机这两个热门行业,门槛非常高,给人一种神秘感。高频交易系统研发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要高薪聘请计算机专家,花钱购买昂贵的硬件,租用专门的微波通信线路。但这一切也不能保证你得到一个预想中的“低延迟”系统。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而且交易系统对于准确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不够精密的话,上线后会出现各种问题,根本无法使用。大规模的投入,很多时候换来的是一个注定失败的系统,非常多的公司因此亏钱而关门。不能只盯着金字塔顶端的公司而下结论,认为高频交易就能挣钱。
资本市场中,也由于高频交易的泛滥而产生了诸多的问题,高频交易的运行速度远远超过人的大脑的随机控制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运行效率,投资公司甚至把交易运行程序完全固化在硬件中,同时把服务集群安置在离交易所很近的地方。高频交易帮助成交量激增的同时,也会加剧交易倾斜,严重时导致恶性循环。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发生大 *** ,就是由于交易程序同时抛售筹码,导致的恶性循环。高频交易实现超额利润的价格基础是其他交易对手的报价,而不是标的证券的内在价值,从而使得证券交易脱离实体公司的价值增长制约。而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说,高频交易门槛过高,使得市场中出现不对等竞争环境。投资者缺乏对于数学、计算机、金融知识的深刻了解,更加无法和大型机构的超级计算机竞争,高频交易在加剧市场动荡和风险下,还加剧了市场的不公平性,伤害普通投资者的信心。不过,有些监管部门会邀请直接的市场参与者对监管 *** 做指导,这是一个能够弥补监管者市场经验不足和提升监管政策制定的有效性的好 *** 。
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程序化交易还是高频交易只会越来越正常化和常态化,我们应该正确看待高频交易,不能“因噎废食”。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国70%的交易由程序化完成,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说,程序化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入门途径,对于交易策略和思想起到直观上的帮助,帮助交易者少走弯路,同时解放人力,提高效率。
计算机 *** 应用:企业信息 ***
●企业信息 *** 是指专门用于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的计算机 *** ,它一般为一个企业所专用,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部门,在整个企业范围内提供硬件、软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地理分布状况,企业信息 *** 既可以是局域网,也可以是广域网,既可以在近距离范围内自行铺设 *** 传输介质,也可以在远程区域内利用公共通信传输介质,它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技术基础。
●在企业信息 *** 中,业务职能的信息管理功能是由作为 *** 工作站的微型计算机提供的,进行日常业务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而 *** 的控制中心和数据共享与管理中心由 *** 服务器或一台功能较强的中心主机实现,对于分布于广泛区域的分公司、办事处、库房等异地业务部门,可根据其业务管理的规模和信息处理的特点,通过远程仿真终端、 *** 远程工作站或局域网远程互连实现彼此间的互连。
●目前,企业信息 *** 已成为现代代企业的重要特征和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础,通过企业信息 *** ,企业可以摆脱地理位置所带来的不便,对广泛分布于各地的业务进行及时、统一的管理与控制,并实现全企业范围内的信息共享,从而大大提高企业在全球化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企业信息 *** 实例:
计算机 *** 应用 --联机事物处理
●联机事务处理是指利用计算机 *** ,将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业务处理计算机设备或 *** 与业务管理中心 *** 连接,以便于在任何一个 *** 节点上都可以进行统一、实时的业务处理活动或客户服务。
●联机事务处理在金融、证券、期货以及信息服务等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
●例如金融系统的银行业务网,通过拨号线、专线、分组交换网和卫星通信网覆盖整个国家甚至于全球,可以实现大范围的储蓄业务通存通兑,在任何一个分行、支行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资金清算与划拨。
●在自动提款机 *** 上,用户可以持信用卡在任何一台自动提款机上获得提款、存款及转帐等服务。
●在期货、证券交易网上,遍布全国的所有会员公司都可以在当地通过计算机进行报价、交易、交割、结算及信息查询。 此外,民航订售票系统也是典型的联机事务处理,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提供民航机票的预订和售票服务。
计算机 *** 应用 --POS系统
POS(Point Of Sales)系统是基于计算机 *** 的商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它将柜台上用于收款结算的商业收款机与计算机系统联成 *** ,对商品交易提供实时的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
●商业收款机本身是一种专用计算机,具有商品信息存储、商品交易处理和销售单据打印等功能,既可以单独在商业销售点上使用,也可以作为 *** 工作站在 *** 上运行。
●POS系统将商场的所有收款机与商场的信息系统主机互连,实现对商场的进、销、存业务进行全面管理,并可以与银行的业务网通信,支持客户用信用卡直接结算。
●POS系统不仅能够使商业企业的进、销、存业务管理系统化,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并且能够与整个企业的其他各项业务管理相结合,为企业的全面、综合管理提供信息基础,并对经营和分析决策提供支持。
计算机 *** 应用 --电子邮件系统
●电子邮件系统是在计算机及计算机 *** 的数据处理、存储和传输等功能基础之上,构造的一种非实时通信系统。
●电子邮件的基本原理是:在计算机 *** 主机或服务器的存储器中为每一个邮件用户建立一个电子邮箱(开辟一个专用的存储区域),并赋予一个邮箱地址,邮件发送者可以在计算机 *** 工作站(如PC机)上,进行邮件的编辑处理,并通过收件人的电子信箱地址表明邮件目的地;邮件发出后, *** 通信设备根据邮件中的目的地址,确定更佳的传输路径,将邮件传输到收件人所在的 *** 主机或服务器上,并存入相应的邮箱中;收件人可随时通过 *** 工作站打开自己的邮箱,查阅所收到的邮件信息。
●先进的电子邮件系统可以提供“文本信箱”、“语音信箱”、“图形图象信箱”等多种类型的电子邮政功能,支持数据、文字、语音、图形、图象等多媒体邮件,并且可以将各种各样的程序、数据文件作为邮件的附件随电子邮件发送。因此可以构造许多基于电子邮件的 *** 应用。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都是通过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数据通信网提供的。随着 *** 能力的提高和 *** 用户的增加,电子邮政将逐渐替代传统的信件投递系统,成为人们广泛应用的非实时通信手段。
计算机 *** 应用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简称EDI)是以电子邮件系统为基础扩展而来的一种专用于贸易业务管理的系统,它将商贸业务中贸易、运输、金融、海关和保险等相关业务信息,用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通过计算机 *** ,按照协议在贸易合作者的计算机系统之间快速传递,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业务处理过程。
●由于EDI可以取代以往在交易者之间传递的大量书面贸易文件和单据,因此,EDI有时也被称为无纸贸易。
●EDI的应用是以经贸业务文件、单证的格式标准和 *** 通信的协议标准为基础的。商贸信息是EDI的处理对象,如订单、发票、报关单、进出口许可证、保险单和货运单等规范化的商贸文件,它们的格式标准是十分重要的,标准决定了EDI信息可被不同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系统所识别和处理。 EDI的信息格式标准普遍采用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制订并推荐使用的EDIFACT标准。
●EDI适用于需处理与交换大量单据的行业和部门,其业务特征是交易频繁、周期性作业、大容量的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等。目前EDI在欧洲、北美、大洋洲及亚太地区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应用相当普及,有些国家已明确规定,对使用EDI技术的进口许可证、报关单等贸易文件给予优先审批和处理,而对书面文件延迟处理。国际EDI应用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我国EDI工作的开展,1991年我国就成立了“中国促进EDI应用协调小组”,并加入了国际上的相关组织,EDI的应用开发纳入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经贸委、海关、银行、运输等系统以及部分省市已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与应用工作,有些已开始了试运行。从目前科技发展水平来看,实现EDI已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管理问题。
参考资料:
我曾经信过机械做单的概念就是自动化交易,并且研究了一段时间。现在发现,可行性不大(至少我的能力做不出来)。
原因
1. 自动化交易讲求的是概率,只求正确的概率大于错误的概率 ,每次做对单的概率至少要达到70%以上。这个数字是我估算的,没有实际参考价值。你找到这个 *** 首先就很困难。个人认为 从开始思考到检验成功 至少一年的时间。
2. 每个交易程序对应的时间不会一样。例如在整理盘的时候,你的交易程序很可能会失效。 如果你设定的敏感度过大,就可能忽略一些波段。 而敏感度过小,就可能出现连续错单。这个问题很难把握。
3.第2条决定了你需要作出多个交易程序 ,因为没有一个交易程序是万能的。那时间又会延长。 而什么样的走势用什么交易程序又需要我们判断。这又给了我们一次犯大错的机会。
4.个人认为,MACD RSI KDJ 这些指标已经是成熟的程序化交易程式。我想当初做出这些指标的专家也是在想着做出一种可行的程序。 我觉得他们是成功的,这些指标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更得到了时间的认可,因为它们没被淘汰。只是没有人完全按照它的指示去做,这足以证明自动化程式下单短时期来看不可行。
我说的只是现在看来,以后软件编程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不知道,可能会有一天一个超级交易程序会被哪位高手做出来也不一定 。至少现在 计算机在交易上的应用还很不够。
我 ***
1183790948 有什么问题 加我
[img]鲸选财经有过类似的文章,我复制过来。你自己看看
高频交易,也称HFT,通常是使用算法高速执行交易。算法可以以超快的速度执行大量交易以获取盈利机会。高频交易的支持者认为,高频交易可以帮助加强市场流动性,并缩小买卖差价。也有人认为高频交易提高流动性只是假象,它其实加重了市场脆弱的一面。我们今天就来谈谈高频交易是否真的能提高市场流动性。
流动性因素
流动性的三大衡量要素是大小、价格和时间。流动性高时,投资者可以成功地在实时价位附近进行大量交易,而且时间很快。流动性的一个流行指标是买卖差价(点差)。
纽约证交所一份手册上显示:流动性是市场吸引大量符合供需双方价位订单的能力。市场必须能快速更新信息,并且能够把这些更新信息整合到股价中。”流动性是市场良好运转的重要特征,它能够激发参与者对市场的信心。
在过去的十年间,市场上高频交易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同时,流动性也是一样。那么问题来了,两者之间是互相关联的,还是属于因果关系呢?高频交易在减少交易成本的同时,是否有加强市场流动性呢?
在2000年引进另类交易系统(ATS)之前,交易所如纽约证交所使用的都是双向拍卖系统,买卖双方由交易员和专家来匹配。电子交易系统的使用产生了新系统,即买卖证券的高频交易。大量研究显示,高频交易目前已经在整体股票交易量中占50%到75%的比例了。高频交易者既包括小型且不知名的交易公司,也有大型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
高频交易者成为做市商
高频交易中的一些策略无疑确实提供了市场流动性。比如说,高频交易者可以扮演正式或非正式的做市商角色。而作为做市商,高频交易者会给电子限价委托单薄上的买卖方同时设置限价指令,这就为在同一时间交易的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流动性。大多数做市商通过买卖订单赚取差价。
由于做市商会因为信息不及时而承担亏损资金的风险,因此他们需要根据实时信息经常更新报价。这和相关金融工具(如ETFs、期货)或其它提交和取消的订单所带来的价格波动一样在不断变化。也因此,高频交易做市商在每场交易中都会提交和取消很多订单。很多公司本着希望在美国股市赚取流动性差价的目的,而选择注册成为正式的流动性提供商,另外一些则继续作为非正式的做市商存在。这样来说,高频交易确实加强了市场流动性,而且减少了交易成本。
尴尬的交易量
高频交易的反对者们则认为,高频交易创造的流动性只是表象,因为他们的证券仅持有非常短暂的时间(间隔数秒甚至少于一秒),然后又重新回到市场上进行抛售。大多数时候,证券是在高频交易者之间来回进行买卖,直到出现投资者买入。因此,反对者认为最终并没有流动性产生,一切只是不断执行订单的操作带来的假象。
高频交易带来的是尴尬的交易量。开仓头寸在高频交易者和其它做市商之间被踢来踢去,因此带来了高纪录的交易量,而实际却并没有深度。对于要买入的订单,买方都会持有比数秒长得多的时间。
高频交易对外汇交易来说是福还是祸
高频交易已经成为外汇交易市场中的一大主要力量,但大部分人对其仍一知半解,高频交易对于外汇投资者来说究竟是祸是福?有人认为,高频交易如今已把外汇市场变成了由高科技交易系统与传统“真人”操作相互比拼的竞技场。
对于高频交易,无论是大型银行,还是交易商,以及一些投资银行家都对其满腹抱怨,他们对某些高频交易商的行为表示不满,称这些交易商虽然可以通过高频交易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但他们严重干扰了交易员的正常操作。其实,客观来讲,高频交易对于外汇市场来说有利有弊。
反对者认为,复杂算法交易或高频交易有时会对外汇市场带来极大的震荡,如2010年5月6日美股的闪电 *** (Flash Crash)事件就是由高频交易带来的巨大交易流量而造成的。日本东京交易所在过去6年时间里瘫痪两次,都是交易所系统负荷不了高频交易的巨大交易量。
有专家学者认为,外汇市场中的高频交易给监管带来了新的问题,因为高频交易极为复杂和专业,对于普通交易者和投资者来说,高频交易缺乏一定的透明性和公平性,而且有部分央行试图通过高频交易技术来操控外汇市场,这种丑陋的行为对于行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EBS系统是目前全球运用最为广泛的两大外汇交易系统之一。早在2013年,EBS计划在相关外汇的电子交易中废除此前“先进先出”的原则,该项原则据称使得那些运行速度更快的交易电脑能够获得不公平的优势地位,而正是由于之前“先进先出”的原则也驱使交易机构不惜将重金投入到电子交易技术的研发和升级上。根据EBS的想法,未来的电子交易系统在接收外部交易命令时不存在先后顺序之分,而在处理每笔交易时也按照随机顺序读取交易详情。
虽然高频交易技术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仍不向投资者推荐这种交易模式,主要因为以下几点:
1.如果进行百万次以下的高频交易,那么总体收益往往会很小,甚至有时手续费都会大于收益。
2.一般交易者没有具有较高运算能力的超级计算机。
3.普通交易者和投资者一般都不是复杂算法计算机程序员,因此和那些专业的高频交易公司无法抗衡。
4.往往高频交易编码中的某一个小的故障会导致交易的全盘失败,进而导致损失全部资金。
5. 由于高频交易的瞬时性,因此投资者根本没有时间来进行市场分析。
结语
高频交易已经存在了十多年的时间,现在多多少少已经获得了股票市场的认同,成为被接纳的部分。通常来说,行业达成的共识是高频交易增加了市场流动性并且降低了交易成本。高频交易公司也开始逐渐纳入监管范围,因此,任何不恰当的行为终会被追究。
高频交易的优势在于可以为交易者保证稳定的收益,虽然高频交易的每笔收益率很低,但是设想一下如果在一天内进行百万次的高频交易,那么收益将会是天文数字,同时,有很多专家表示,高频交易者对于整个市场来说是积极的,因为高频交易可以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同时保持较低的点差。尽管如此,仍有很多人反对高频交易。
程序化交易就那几行代码而已,根本用不到云计算。现在差的不是什么超级计算机,而是确实可用的代码?能兼顾计算机和金融两个领域的人才凤毛麟角,你根本不可能买到可用的脚本。
网站首页: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微信:527209157)
本文链接:https://52ol.cn/post/48342.html
Copyright 2012-2024 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 网站地图 邮箱:diyijiaoyi@qq.com 微信:527209157 湘ICP备18014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