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正文

2008期货暴跌(2011年商品期货大跌)

2.11 W 人参与  2022年12月17日 04:04  分类 : 推荐  评论

08年的金融危机对期货市场的影响大吗?

对于期货市场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

如果美国 *** 政策成功,那么美国的货币政策将使美元持续走强,所有的包括黄金在内的所以商品期货都将持续下跌,结束去年的牛市格局。

反观如果 *** 不成功,那么美元的统治地位及根基将会受到严重的动摇,全世界都会抛弃美元,从而会引起全球的经济动荡,所以的商品期货都会涨。

总之08年是多事之秋,无论这场金融危机的结果怎样,他都将为期货市场带来更多的机会!

2008年股市为什么会跌得这么惨?今后要注意些什么?...希望大家多多讨论

朋友我先说说该注意什么.:首先要注意大盘的技术分析,一旦成交量不能伴随大盘走出新高,那就不是很妙的 2.消息面,往往大的头部形成前,会出现很多"利空"但是市场不会理睬,那是因为(主力必须拉高才能有把握出局).3.市场人士,往往提出新的高点后, 大盘早已经脱离了上升趋势,这轮行情大盘是围绕5月均线运行的,现在5月均线压制股指,在看看这轮的涨幅,已经是7.65倍了,很高了,回过头来分析这轮行情是什么发动的,为什么?是奥运,有点,是宏观经济走好,有点,是人民币升值,也有点,但是我认为这些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所谓好的公司要在这个市场里抽血.那就是融资,圈钱.试想一下,现在发了多少大盘股,要是在熊市发的出去么,还有法人股的减持,这都需要有个很好的市场来配合.至此发动了这轮行情,一旦没什么可以上市的.大盘就会走一个漫长的回归道路,为庄稼买单的都是股民,想想中石油,高位是谁在买,这都是鲜明的对比.总之一旦趋势有变化,我们应该出局,想想97回归概念,奥运概念会给我门带来什么 ?顺势而为是更好的选择,不要轻易的抢反弹,等大盘月线回5月均线上方,在进场,现在风险大于收益.个人看法 想想2年的牛市已经能够涨了很多了.7.65倍,个股涨10倍以上的很多了,不要想有什么10的牛市,主力也是以获利,为目地的. 08年就是下跌趋势,中途出现反弹是很正常的,不要反弹一来,就认为新的行情来了那是不成熟的表现.回忆这个牛市,是怎样启动的,启动的原因是什么,最宗达到什么目的,我理解2年的牛市,市场大量的融资,发行大盘股,法人股减持,这都需要资金,试想一下,要是在熊市能发这么多大盘股么?肯定不能,每发一个就会很快的跌破发行价的,那就达不到融资的目的.所以必须发动一个很大的行情,为融资铺平道路. 现在该发的基本都发完了,股票也涨了很高了.主力没有理由不出局兑现,想想中国石油48元,是谁在买,是散民.最后买单的都是散民. 以上个人看法,谨慎采纳

金融危机期货中什么跌最多

金融危机期货中石油跌最多。PTA、PP、塑料、白银、菜籽油、豆油、棕榈油均收于跌停,其中PP跌幅更大,1505合约触及跌停板8208元/吨,刷新纪录新低,塑料1505合约紧随其后,触及跌停板8445元/吨,再创五年半以来新低。

一、金融危机期货

欧佩克不减产的决定,不但令原油暴跌至逾四年低位,也令全球商品普遍遭遇抛售。而在昨日国内期货市场上,这一恐慌情绪进一步放大——七大品种罕见跌停,演绎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最惨烈的跌势。油价的调整继续施压其余大宗商品期货品种。”业内人士分析,2015年商品市场前景难言乐观,因在低通胀环境下美元继续受到支撑,而美国以外的经济增长仍然乏力。

二、油价暴跌还令化工品和油脂深受重挫

PTA跌至近六年低位5158元/吨此外,因油价暴跌影响生物柴油需求。棕榈油1505合约开盘1分钟内,以3万余手成交量陡然下挫,触及跌停板5042元/吨,逼近9月末创下的五年半低位5036元/吨。豆油惊现断崖式下跌,1505合约开盘放量重挫触及跌停,不久便打开跌停板,期价一度持于5570元/吨附近窄幅整理,午后封跌停5570元/吨。菜籽油触及跌停板5800元/吨,距此前触及的五年半低位5796元/吨仅咫尺之遥。

综上所述,理论上而言,金融与经济本身就存在较大差别,金融是以货币和资本为核心的系列活动总称,与相对应的主要概念有消费和生产,后两者则主要是围绕商品和服务展开,所以还是有区别的。

[img]

08年铜价大跌开始时间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铜价暴跌,至12月探底1.25开始回升,两年时间2011年2月涨至近十年高点4.491,涨幅2.59倍;2020年1月开始受疫情影响铜价暴跌两个月,到3月份探底1.973开始回升,截止目前铜价恢复到6年内的高点3.29左右(2014年3月份以来)。目前国内经济在继续恢复,海外疫苗的辉瑞公司已经特别申请,预计全球经济将开始反转,铜需求量将继续扩大。

拓展资料:

金属的定价逻辑

期货价格反应了远期市场的供需平衡预期,所有其他变量,包括流动性、风险偏好、 汇率、 利率等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供需,从而影响商品价格。

如果平衡表显示某种商品过剩,则价格会下跌,以促进开工率的下降、产能的退出和供应的下滑,同时 *** 需求的增长;反之商品短缺则价格上涨,以促进开工率的上升、 新产能的投放和供应的增加,抑制需求的增长。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市场,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已经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价格走势当中。技术分析的鼻祖道氏理论也认为市场提前消融了对价格有影响的一切信息,每一位参与者的希望、失望与经验,都会反映在价格波动之中。

但很明显,商品的基本面研究者并不认同价格提前反映了一切。如果价格包含了所有已知和未知信息,平衡表就不会显示某种商品不平衡,因此市场存在定价错误。

平衡表能解决价格是否合理,并判断价格大致方向,但依然解决不了精准定价的问题。 要想准确定价,还需要确定两个东西,一是总需求,二是产能的成本曲线分布。如果能够准确预测总需求,则满足最后一单位需求的供给成本既是商品的均衡价格。

当需求大于运行产能时,价格上涨,涨幅和时间与库存大小以及产能扩张速度相关;当需求小于产能时,价格是让过剩产能出清时的均衡价格

人民币贬值为什么期货暴跌

一、升值积累下来的调整压力。

过去10余年,人民币兑美元一直升值,直到2014年1月到6:1才算止住升值的势头。事实上,在差不多的十年时间里,人民币兑美元实际升值达30%至40%,如此升值本身就构成了人民币的调整压力。更何况,美元指数从2008年的70已升值到了2015年的100左右,7年时间有差不多40%的涨幅。在这么大涨幅的情况下,人民币截止到2015年贬值之前还对美元升值了13%到16%,可想而知人民币兑其它货币有多大的涨幅。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怎么可能不积累下调整压力呢?

二、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贬值压力。

我国经济增长从之前的10%以上已经放缓至2015年的6.9%,有这么大的下降幅度,货币的强劲涨势自然也就差不多该终结了,调整压力自然就来了。所以,汇率在有了那么大涨幅的情况下,再遇到经济增速放缓,汇率必然有贬值压力。

三、美联储加息预期。

美联储加息预期带来了美元的升值预期,中国在经济增速放缓、货币上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有美元加息的带动,贬值预期是必然存在的。

四、央行主动释放下跌动能。

过去,人民币积累了较大的下跌动能,这些动能由于过去人民币存在汇率管制,涨跌幅限制控制的较死,人民币当时的汇率政策更多地是以美元为货币锚所致。现在人民币放款了波动幅度限制,同时央行不断调低中间价,这也是中国央行主动释放人民币的贬值动能。

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时间和过程

过程相关内容(时间):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之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更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旗集团也宣布,7月份由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5.次贷危机的发展

2007年

2007年2月13日

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18亿美元坏账拨备

美更大次级房贷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减少放贷

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New Century Financial发布盈利预警

2007年3月13日

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布濒临破产

美股大跌,道指跌2%、标普跌2.04%、纳指跌2.15%

2007年4月4日

裁减半数员工后,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请破产保护

2007年4月24日

美国3月份成屋销量下降8.4%

2007年6月22日

美股高位回调,道指跌1.37%、标普跌1.29%、纳指跌1.07%

2007年7月10日

标普降低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评级,全球金融市场大震荡

2007年7月19日

贝尔斯登旗下对冲基金濒临瓦解

2007年8月1日

麦格理银行声明旗下两只高收益基金投资者面临25%的损失

2007年8月3日

贝尔斯登称,美国信贷市场呈现20年来最差状态

欧美股市全线暴跌

2007年8月5日

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总裁沃伦-斯佩克特辞职

2007年8月6日

房地产投资信讬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申请破产保护

2007年8月9日

法国更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卷入美国次级债,全球大部分股指下跌

金属原油期货和现货黄金价格大幅跳水

2007年8月10日

美次级债危机蔓延,欧洲央行出手干预

2007年8月11日

世界各地央行48小时内注资超3262亿美元 ***

美联储一天三次向银行注资380亿美元以稳定股市

2007年8月14日

沃尔玛和家得宝等数十家公司公布因次级债危机蒙受巨大损失

美股很快应声大跌至数月来的低点

2007年8月14日

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过720亿美元 ***

亚太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

各经济体或推迟加息

2007年8月16日

全美更大商业抵押贷款公司股价暴跌,面临破产

美次级债危机恶化,亚太股市遭遇911以来最严重下跌

2007年8月17日

美联储降低窗口贴现利率50个基点至5.75%

2007年8月20日

日本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1万亿日元

欧洲央行拟加大 *** 力度

2007年8月21日

日本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8000亿日元

澳联储向金融系统注入35.7亿澳元

2007年8月22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37.5亿美元

欧洲央行追加400亿欧元再融资操作

2007年8月23日

英央行向商业银行贷出3.14亿英镑应对危机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70亿美元

2007年8月28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95亿美元

2007年8月29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52.5亿美元

2007年8月30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100亿美元

2007年8月31日

伯南克表示美联储将努力避免信贷危机损害经济发展

布什承诺 *** 将采取一揽子计划挽救次级房贷危机

2007年9月1日

英国银行遭遇现金饥渴

2007年9月4日

国际清算银行与标普对次级债危机严重程度产生分歧

2007年9月18日

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4.75%

2007年9月21日

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风波导致央行行长金恩和财政大臣达林站上了辩护席

2007年9月25日

IMF指出美国次贷风暴影响深远,但该机构同时认为各国 *** 不应过度监管

2007年10月8日

欧盟召开为期两天的财长会议,主要讨论美国经济减速和美元贬值问题

2007年10月12日

美国财政部本着解决次贷危机的宗旨,开始广开言路 改善监管结构

2007年10月13日

美国财政部帮助各大金融机构成立一支价值1000亿美元的基金(超级基金),用以购买陷入困境的抵押证券

2007年10月23日

美国破产协会公布9月申请破产的消费者人数同比增加了23%,接近6.9万人

2007年10月24日

受次贷危机影响,全球顶级券商美林公布07年第三季度亏损79亿美元,此前的一天日本更大的券商野村证券也宣布当季亏损6.2亿美元

2007年10月30日

欧洲资产规模更大的瑞士银行宣布,因次贷相关资产亏损,第三季度出现近5年首次季度亏损达到8.3亿瑞郎

2007年11月9日

历时近两个月后,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和摩根士丹利三大行达成一致,同意拿出至少750亿美元帮助市场走出次贷危机

2007年11月26日

美国银行开始带领花旗、摩根大通为超级基金筹资800亿美元

2007年11月28日

美国楼市指标全面恶化

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声称10月成屋销售连续第八个月下滑,年率为497万户,房屋库存增加1.9% 至445万户

第三季标普/希勒全美房价指数季率下跌1.7%,为该指数21年历史上的更大单季跌幅

2007年12月4日

投资巨头巴菲特开始购入21亿美元得克萨斯公用事业公司TXU发行的垃圾债券

2007年12月6日

美国抵押银行家协会公布,第三季止赎率攀升0.78%

2007年12月7日

美国总统布什决定在未来五年冻结部分抵押贷款利率

2007年12月12日

美国、加拿大、欧洲、英国和瑞士五大央行宣布联手 *** ,包括短期标售、互换外汇等

2007年12月14日

为避免贱价甩卖,花旗集团将SIV并入帐内资产

2007年12月17日

欧洲央行保证以固定利率向欧元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

2007年12月18日

美联储提交针对次贷风暴的一揽子改革措施

欧洲央行宣布额外向欧元区银行体系提供5000亿美元左右的两周贷款

2007年12月19日

美联储定期招标工具向市场注入28天期200亿美元资金

2007年12月21日

超级基金经理人BlackRock宣布不需要再成立超级基金

2007年12月24日

华尔街投行美林宣布了三个出售协议,以缓解资金困局

2007年12月28日

华尔街投行高盛预测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林可能再冲减340亿美元次贷有价证券

2008年

2008年1月4日

美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消费者信贷违约现象加剧,逾期还款率升至2001年以来更高

2008年1月16日

评级公司穆迪预测SIV债券持有者损失了47%资产

2008年1月17日

次贷亏损严重,标普评级公司开始对债券保险商实施新的评估 ***

布什 *** 有意放松对房地美和房利美的监管

美国去年12月新屋开工数量下降14.2%,年率为100.6万户,为16年更低

2008年1月21日

英国财政部要求有意收购诺森罗克银行的私营企业在2月4日前提交详细提案

2008年1月22日

美联储紧急降息75个基点

2008年1月24日

美国纽约保险监管层力图为债券保险商提供15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

2008年1月30日

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

2008年2月1日

美国1月非农就业人数减少1.8万,为超过4年来首次减少

2008年2月9日

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声明指出,次贷危机影响加大

2008年2月12日

美国六大抵押贷款银行为防范止赎的发生,宣布“救生索”计划

巴菲特愿意为800亿美元美国市政债券提供再保险

2008年2月14日

美国第四大债券保险商FGIC宣布愿意分拆业务

2008年2月18日

英国决定将诺森罗克银行收归国有

2008年2月19日

美联储推出一项预防高风险抵押贷款新规定的提案,也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所采取的最全面的补救措施

2008年2月20日

德国宣布州立银行陷入次贷危机

2008年2月21日

英国议会批准国有化诺森罗克银行

2008年2月28日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声称即使通胀加速也要降息

2008年3月5日

美国2月ADP就业人数减2万多,美元兑欧元刷新历史新低

拓展资料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区别

理论上而言,"金融"与"经济"本身就存在较大差别。"金融"是以货币和资本为核心的系列活动总称,与它相对应的主要概念有"消费"和"生产",后两者则主要是围绕商品和服务展开。所谓金融危机,就是指与货币、资本相关的活动运行出现了某种持续性的矛盾,比如,票据兑现中出现的信用危机、买卖脱节造成的货币危机等。就美国次贷危机而言,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市场的货币信用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被无限放大,在较长的时期内带来了货币信用供给与支付能力间的巨大缺口,最后严重偏离了现实产品市场对信用的有限需求。当这种偏离普遍地存在于金融市场的各个领域时,次贷危机,也就是局部金融矛盾,向金融危机的演化就不可避免了。

"经济"的内涵显然比"金融"更广泛,它包括上述的"消费"、"生产"和"金融"等一切与人们的需求和供给相关的活动,它的核心在于通过资源的整合,创造价值、获得福利。就此而言,"经济"是带有价值取向的一个结果,"金融"则是实现这个结果的某个过程。因此,经济危机,是指在一段时间里价值和福利的增加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比如,供需脱节带来的大量生产过剩(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萧条),比如,信用扩张带来的过度需求(最近发生的经济危机)。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更大的区别在于,它们对社会福利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不同。金融危机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过程危机,而经济危机则是一种结果危机。

(参考资料 美国金融危机 百度百科 )

网站首页: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微信:527209157)

本文链接:https://52ol.cn/post/48837.html

2008期货暴跌  

本站福利推荐!!!

正规期货账户开户!交易所手续费加1分(+0.01元),无条件!无资金手续费要求,享受手续费加1分!

期货开户微信:527209157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 上一篇 下一篇 >>

Copyright 2012-2024 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 网站地图 邮箱:diyijiaoyi@qq.com 微信:527209157 湘ICP备18014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