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正文

包含2005年沪铜期货行情回顾的词条

3.11 W 人参与  2022年12月22日 20:10  分类 : 推荐  评论

沪铜期货实时走势图

1、由于国内外铜基本面出现了明显分化,7-9月伦铜走势较强,而沪铜价格则在51000附近持续震荡。9月国际疫情重新抬头,欧美新增确诊大幅上升。中远期市场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美国总统大选前景扑朔迷离,欧美疫情、中美关系,国内淡季都可能大幅扰动铜价,市场态度十分谨慎。预计中期沪铜期货可能延续5万-前高53520的震荡行情,建议在5万点附近可以持乐观态度,而52500上方则需谨慎对待。沪铜上方压力53520,下方支撑48000。

2、沪铜期货是以铜为标的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挂牌交易。无论是沪铜期货还是其他的期货品种,其实都是相对于现货市场来说的。现货市场上面的铜价是现在的价格,它并不反映未来铜价格的走势,而铜期货正是人们对铜未来价格的判断。

3、投资者想要做沪铜期货,之一步就要先在期货公司开通期货账户,开好账户后,投资者可以联系您的开户客户经理,让他把手机版以及电脑版的交易软件下载地址发给您,您下载好之后登录就可以交易。而沪铜期货除了可以买入开仓,也可以卖出开仓,是双向交易的。

拓展资料:

行情回顾

1.中长期来看,自从2011年跌破55周均线后,55周均线就成为沪铜反弹行情的临界点。2020年4月底至5月初沪铜站上下行通道下轨,短期持续反弹。6月-7月沪铜持续大涨连创新高,7月-9月在5万-53520区间震荡,节后沪铜反弹再度站上51000,中期大概率延续高位震荡走势。

2.2020年5月-7月铜价大涨后,随着中国传统淡季到来,进入9月,市场情况发生新的变化。国内铜需求明显下降,现货进口弱化,铜价明显内盘较弱。外盘则受到欧洲经济复苏铜库存大幅下降和南美矿山产量的不确定支撑,伦铜持续走强。

沪铜期货价格是怎样的?

上半年走势,与前两年也非常吻合,在春节前有一轮较大的跌幅,从46000元/吨急速下跌至38890元/吨,近8000元/吨的跌幅只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下行速率较快,且恰好下踩至长期下行通道的下行支撑线位置,再一次印证了此通道的有效性。

之后便是从2月到5月之间,受到国内股市大幅上涨的提振,铜价进入反弹行情,以前期的峰谷51630元/吨计算,此轮反弹到46360元/吨的上涨,反弹了58.6%。

但是好景不长,进入5月底之后,由于美元价格出现了快速的上涨,且国内股市也遭受重挫,在双重打击之下,沪铜市场再度出现单边下跌行情,一路急速下行,创出了短期近几年的新低。

之后在人民币贬值的 *** 下,出现了一轮反弹,不过难以持久,中长期来看,还有一轮下探的可能。

国储铜事件的事件经过

2005年11月初,国际市场盛传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下称国储)将释放五万吨库存的消息,随后,一向低调的国储突然亮出手握130万吨铜的“家底”,如此反常举动引起种种猜疑。几天后,外电报道了代表国储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从事铜交易的交易员刘其兵神秘失踪的消息。国储做空被套的盖子由此揭开。国际炒家穷追不舍,国际铜价屡创历史新高。这场悲壮的厮杀至05年年底尚未结束,但结果早已经注定……谁能想到,在2005年的岁末,很少抛头露面的国储会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由于在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期铜交易中被套大量空单,浮亏严重,加之操盘手刘其兵神秘“失踪”,下落不明,国储被全世界的媒体推到了聚光灯下。回顾过去,面对尚未愈合的伤口,人们的内心依然在隐隐作痛:株冶事件,3天内亏损1亿多美元;中储棉事件,亏损约6亿元;中航油事件,亏损5.5亿美元……国储铜事件,损失已经难以避免。许多人忍不住要问:为什么受害的又是中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太多的问题需要反思。然而,反思的声音依然微弱,人们听到的更多的是推卸责任的借口,其中还包括许多乐观而离奇的论调。如果带着这种自欺欺人的心态去面对问题,可以肯定的是,国储铜事件绝非最后一幕悲剧,国际炒家的魔咒还将降临到我们头上,给我们带来新的痛苦记忆。 从株冶事件到这次的国储铜事件,笨拙而愚蠢的交易技术是中国企业屡屡被国家炒家围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不得不感叹:我们的企业显得太稚嫩了。比如,在风险控制方面,在发达国家成熟的期货市场,风险控制已经发展成为完整的系统,即便是像索罗斯、巴菲特这样的大鳄,也无不视风险控制为之一生存要素。然而我们却截然不同。有媒体披露了这样一个细节:国家物资储备调剂中心更先有一个交易团队,后来主要由刘和另一个交易员从事交易,此后这位交易员被调离岗位,刘遂成为惟一的交易员。谁能想到,中国数亿资金,竟然掌握在一个年轻人的手中?谁能保证一个冲动的年轻人不会因为和女朋友吵架而在期货市场上赌气?这意味着,我们的风险控制系统不是太小了,而是根本就不存在。也正因为没有风险控制,导致刘其兵在9月下的了8000手三月期铜空单,一直都没有止损。其实,从“株冶事件”事件开始,中国的企业就一再重复同样的悲剧:没有风险控制,不懂得止损,最后将自己逼上断头台。不仅风险控制没有建立,我国的企业在应对危机方面的手法,同样显得拙劣不堪。空单被套,国储局在北京拍卖储备铜以压低铜价,然而,国储在拍卖铜时,一反过去的低调,变得大张旗鼓甚至声嘶力竭,还故意透露出库存铜130万吨。结果,被国家炒家解读为虚张声势、心虚。更令人费解的是,在第4次拍卖铜的时候,上海、宁波储备铜底价一下上升至39000元/吨,拍卖底价刚一公布,马上带动了沪铜期货上涨。国储抬高拍卖价格,看起来是多挣了一点,但因此给多头助了一臂之力,而且,令国内对铜有需求的企业雪上加霜。那么多钱都赔进去了,还在这点蝇头小利上计较什么呢?令人担忧的是,国储选择展期的做法,竟然受到一些媒体的推崇,乐观地评价此举有可能让国储大赚一笔,如此无知无畏的心态,如何能感受到危险的临近,又如何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呢?不要忘了,在中航油事件中,陈久霖就是由于展期将亏损成倍放大,从潜亏580万美元翻倍亏损到了5.5亿美元,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的!国际炒家这次会让国储幸运地从他们的口中逃脱吗?与国际职业的炒家相比,我们的企业不仅显得幼稚,也显得可怜,根源在哪里呢?这跟中国在期货市场上的保守政策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我们既限制国内企业到境外从事期货交易,也限制国外公司在中国从事期货交易,这不仅使我们的企业缺少在期货市场上接受锻炼的机会,也使他们养成了依靠“超前”信息鱼肉散户的恶习。有人评价我们的这些企业:内在内行,外在外行。更为重要的是,在大宗商品方面,中国虽然是消费大国,却由于期货市场不开放,无法形成公平而充分的竞争,也无法形成令西方国家认可的定价体系,导致我们在石油、金属等基础商品上没有定价话语权。或许,有关部门是担忧中国的企业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容易被国家炒家狙击,故而加以了严格的限制,但现在看来,这种约束是无效的,要不也不会连续上演“株冶事件”了?既然限制是无效的,何不逐步开开放中国期货市场,让企业在开放的期货市场的博弈中逐渐成熟起来?而且,一旦我们的期货市场真正成为国际性的博弈场所,那么,靠着国家之一买家这个强大优势,我们将有机会逐步掌握大宗商品的定价话语权。进而,我们将在国际市场上把握主动,在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上摆脱处处受外国牵制的被动局面,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跨越。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开放期货市场,使中国的期货市场尽快与国际接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

2005年底的伦敦铜事件是怎么回事啊?

请将链接完全复制后,粘贴到地址栏

尽管相关部门讳莫如深,但“伦敦抛铜”事件的整个轮廓已基本浮出水面。

一位中国交易员以发改委下属的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的名义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市场上陆续建立了约20万吨铜的空头头寸,合约的交割期为12月21日。由于该笔空头头寸过大,而市场不相信中国的国储部门能在指定的期限内实现交割,于是国际炒家乘机逼空。

截至11月18日,LME市场的铜期货价格已经连续涨升至4245美元。据估计,这些空头寸建仓的均价在3200美元/吨左右(约为四五月间的价格),加上另一家与之协调行动的国有大型企业有色中金的空头头寸,总共达到35万吨。照此计算,浮亏可能达到数亿美元。

由于这些交易可能造成的巨大损失,而且涉嫌违规操作,这笔交易被舆论评价为“伦敦版‘中航油’事件”。

巨额空单:可能是“流氓交易”?

“按照指定时间交割如此数量巨大的铜,显然不现实。”11月20日,格林期货首席分析师于军礼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首先从时间上看,要想将铜装运到LME指定的仓库并完成注册,至少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而目前距离交割期限已只有一个月了。

如果届时无法交割,那么只有在交割期之前进行斩仓。这样,就必然要在LME市场进行反向对冲,买进同样数量的期货铜。国际基金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选择进行逼仓,推动行情上涨,迫使持仓人在更高的价格接盘。

此前的数个月,此次事件的肇事者刘其兵(音)一直在赌铜价将下跌,而铜价却出现了连续6个月的上涨。据称,刘是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进出口处处长,长期代表该中心在海外市场的套期保值业务。两年前,刘其兵在其他交易员还没有看清趋势之前就已经看涨期铜,从而在中国商品交易界一举成名。他还以熟练的技术分析著称,传言其在投资交易的过程中,自建的“老鼠仓”就赚了过千万。

然而,据《中国日报》报道,国储官员称,刘所建立的上述期铜空头头寸并非代表 *** ,其损失完全与该交易员的个人行为有关,这些交易没有登记在公司的账户上,并不涉及中国 *** 。刘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在LME建立了大量空头部位”。

刘其兵把宝押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将导致铜价走低上,但由于判断失误,当铜价持续上涨到每吨4000美元后浮动亏损加大,刘被解职并于10月中旬被“ *** ”。

有媒体披露,国储之所以公开表示与此事无关,是因为该单交易的手续并不齐备。据说,与期货经纪公司的委托协议可能没有,或者是协议的关键部分,即将委托什么人来下单的部分并不存在。可能因为刘其兵在国储做了10多年,那些经纪公司在缺乏协议的情况下仍旧自然认定其在为国储下单。

据悉,有8家经纪公司和基金为刘提供了交易通道和信用额度,他们分别是:斯迈尔能源下属的斯迈尔金属公司、瑞福期货、伦敦标准银行、巴克莱银行、曼氏集团、AMT、萨顿公司、以及一家总部在法国里昂的基金公司。其中在斯迈尔的头寸最多。

如果刘其兵的交易确实未经授权,国家供给储备调剂中心拒绝承担交易责任,那么此次“伦敦抛铜事件”将是里森私自交易搞垮巴林银行以后,又一起国际重大的流氓交易行为。其所造成的财务后果可能要落到上述经纪公司或是伦敦结算所的头上。按照英国的金融监管法规,交易所,尤其是期货经纪公司负有对客户进行合规性检查的责任和义务。

抑制铜价:国储部门尽力“救火”

此前行事极为低调的国储部门,在过去两周内频频高调亮相,在铜市场抛售库存并大造空头舆论。然而,在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前来采访“伦敦抛铜事件”的媒体记者,却都先后被保安请到了大门外。

10月份,国储部门开始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增加铜库存;10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文《抑制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促进铜工业健康发展》;11月11日,一位被认为是国储资深官员的人士通过媒体声称,国储目前手上共掌握了130万吨铜;11月16日,国储通过公开拍卖的形式向国内现货市场抛出两万吨铜;当天晚上,国储发布公告称,11月23日将再拍卖两万吨铜现货。16日晚,受“国储已向国务院申请要求出口20万吨铜”的传闻影响,LME市场铜价下跌了近100美元,至4055美元,但很快又涨回了原来价位。

国储部门抛铜给国际买家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可惜只是昙花一现。相反,这些高调的言行似乎更坚定了国际炒家的做多信心。国际铜价不降反升,并不断创出新高。沪铜的多个合约小幅度振荡后也创了新高。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信息中心主任童乐申表示,国储此次拍卖行动在行业反映很好,但是按照我国年消费铜370万吨来计算,但2万吨铜只够用两天,平抑铜价的目标远未达到。

同样因为巨大的空头持仓而成为国际基金逼仓的“猎物”,同样是交易员违反规定进行操作,同样导致了巨大的损失。距“中航油”在新加坡衍生品市场巨亏5.54亿美元仅仅一年,国家物资储备部门就爆出类似的事件,这不能不说类似事件的发生存在某种必然因素。我国是铜进口大国,而且作为国家物质储备部门,在海外期货市场也应该是以套期保值业务为主,为什么会出现因为交易员个人看空就大肆做空的情况呢?为什么未经允许可以下单?一个交易员就能有这么大权限,而受不到相应的约束和监管?

“市场是残酷的,谁不规范就赚谁的钱。”中航油事件爆发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期货证券研究室主任廖英敏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此类风险事件的根源所在。“因为是一些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不懂金融、完全外行的官僚们在管理企业和 *** 部门。”一位期货从业人员措词激烈地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如果因为交易员给企业或部门赚了钱,就放任纵容其冒险,从而导致监管缺失、风险失控,中航油不就是前车之鉴吗?如果拿国家的筹码去赌,赌赢了自己能名利双收,输了却由国家买单,这种“赌博”行为还要出现多少呢?这不能不说明相关 *** 部门在管理上存在巨大的漏洞。

学者反思:风险管理缺位

“类似事件的发生,显然是国内企业及 *** 部门长期忽视风险管理的后果。”美国康奈尔大学金融学终生教授黄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黄明教授长期研究行为金融学、衍生工具和信用风险。

中国铜价再创新高 传伦敦铜事件当事人外逃

[img]

网站首页: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微信:527209157)

本文链接:https://52ol.cn/post/56876.html

2005年沪铜期货行情回顾  

本站福利推荐!!!

正规期货账户开户!交易所手续费加1分(+0.01元),无条件!无资金手续费要求,享受手续费加1分!

期货开户微信:527209157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 上一篇 下一篇 >>

Copyright 2012-2024 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 网站地图 邮箱:diyijiaoyi@qq.com 微信:527209157 湘ICP备18014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