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必看 » 正文

期货美国农民(美国农产品期货行情)

3.51 W 人参与  2022年12月26日 23:30  分类 : 必看  评论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前世今生

谷物供需矛盾与价格波动困扰着19世纪初期的美国农民与粮食商。为对冲谷价波动风险,芝加哥的商人们创造性地发明了远期交易方式,为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成立以及期货合约的推出运行了先期探索。

在希腊神话中,克瑞斯是掌管大地与丰收的女神,她如果高兴,就可以让大地生机勃勃、五谷丰登;她如果生气,也可以使万物凋零,田野荒芜。

美国西北部五大湖以南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粮食作物生长,这里盛产玉米、大豆、小麦,被誉为北美的粮仓。19世纪初期,这里的农民还只是靠天吃饭,看克瑞斯的脸色。但是除了克瑞斯的惩罚,“谷贱伤农”的经济规律也始终困扰着当地农民。即便克瑞斯高兴,粮食获得丰收,却卖不了好的价钱;而一旦克瑞斯不高兴了,遇上粮食欠收,农民们则需要花高价从市场上买回生活必需的粮食。如果能够提前把粮食价格锁定,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

当时的芝加哥还只是密西根湖畔的一个小镇。每当农作物收获季节,大批的农民和粮食商便聚集于此,运行粮食作物买卖。在供求矛盾的反复 *** 下,一些商人开始在通往芝加哥的交通要道旁设立仓库。秋季,他们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并囤积起来,来年再发往芝加哥,这样就缓解了粮食供求的季节性矛盾。但是,商人们也由此承担了很大风险。一旦收购价高于来年出售价,就会亏本。为此,这些商人开始尝试在购入粮食后立即与芝加哥的粮食商签订第二年春季的供货合同,即远期交易合同,事先确定销售价格。这样,无论几个月后粮食价格涨落,商人们都不会亏损。

随着谷物远期交易的不断发展,1848年3月13日,83位富有开拓精神的谷物交易商发起并组建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又称芝加哥谷物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成立使农民、粮食加工者和谷物推销商有了一个集中交易场所;同时,在交易所里价格更为公开,人们可以获得对自己更为有利的价格信息。1851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引进远期交易,之一份玉米远期合约于1851年3月13日在此签订。该合约的交易量为3000蒲式耳,交割期为6月份,交易价格低于当地玉米现货价格1美分。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谷物交易在最初的10多年中均采用远期交易方式,但这种交易方式是通过双方协商并签订合同锁定成交价格,对商品质量和交割期并没有设立统一标准。在签订远期合约到交割这段时间里,若价格稳定则买卖双方均愿意履约,然而价格变动又是常见的。倘若谷物涨价了,买方得利,卖方吃亏不愿履约;而如果谷物价格下跌了,卖方得利,买方不愿履约。因而合约兑现率很低,商务纠纷时常出现。为使交易更加便捷、减少扯皮并提高履约率,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于1865年用标准的期货合约取代了远期合约。期货合约与远期合约不同,它在交易商品的数量、质量、交割时间和交割地点等方面做了统一的规定。

一般来说,一个期货市场如果只有供应商和实际需要用户,就会是死水一潭,必须有愿意承担风险的投机商介入。同时,为了保证履约,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又建立了保证金制度。至此,现代意义的期货交易市场初步形成。

自从有了商品期货交易,人们再不用担心粮食价格暴涨暴跌带来的风险,可以尽情地享受丰收后的喜悦了。

1930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搬进了位于 *** 勒街南端、当时全城更高的一栋45层大厦,大厦顶端近10米高、面带微笑的克瑞斯雕像守护着芝加哥城,成为芝加哥的标志。

此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不断完善交易规则,期货交易品种也日益增多。经过160多年的发展,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已成为全球更具代表性的农产品交易所。现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拥有会员3500多个,除供应农产品期货交易外,还为美国中长期国债、股票、市政债券指数、黄金和白银等商品供应期货交易服务,并推出了农产品、金融及金属的期权交易业务。其中,农产品期货合约的交易量占全美国市场的90%。

[img]

为什么说中国搞期货不行!

这样的说法不正确 我们国内的期货就做得很好呀 他们这样说是因为我们在国外的期货席位遭受重创 但那只是我们自己研判行情有误 是自己的技术问题并不是所传“中国人搞期货其实就是给外国人送钱!!!! ”他们不太了解具体的期货 所以才会这么说

美国农民的地位

美国农民,收入可达20万美元,地位较高!

据《广州日报》报道,参观德考郡农场局的时候才知道,这个郡88.5%的土地都是农田,其中1/4是农场主自有自种,3/4是租赁来种的。据说这个比例在中部是比较典型的。如果是自己购买土地,每英亩(约合6亩)的价格是8000美元,而租赁是193美元,相差悬殊。这里农场的平均大小在1000英亩左右,出产的43%是大豆,57%是玉米。产品19%出口中国和欧洲,18%供乙醇工业(美国汽油含10%的乙醇,附近就有乙醇工厂,属于清洁能源的一种),12%供食品和工业,其余供牲畜饲养。

去年年景不好,一个普通农场减去成本后收入约46000美元,家庭其他收入(如妻子在城市工作)35000美元,去掉生活支出65000美元、税收25000美元,最后还是亏本的。这个数字让我们大跌眼镜。

但后来了解到,如果在好年景,收入十几万是没有问题的,高的甚至可达到二十多万美元。 *** 也有一个经过统计得来的底线,低于这个底线会给予一定补贴。农场局就是类似行业协会的组织,沟通农户和 *** 的关系,为农民提供服务,争取利益。

很多农民都是硕士

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不到2%,却养活了3亿美国人,还是全球谷物出口大国,这与农业的科技水平很高有密切关系。

50岁以下的农民很多都有硕士学位。他们在猪背上装超声波装置,数据输入电脑,当猪肉和骨头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系统会提醒你什么时候猪可以出栏。这个时间一般为五个月左右。

在一户农场主的机械仓库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巨大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从播种、平整土地、松解土壤、洒农药、耕种、收割,一条龙工序,完全靠大型机械来解决,大型拖拉机上都装有GPS设备,随时取样分析,一部要二十多万美元。

转基因作物在美国被广泛种植。我问农场局经理Doug Dashner:“这是否会破坏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有没有影响?”他说来自日本的参观者也问过同样的问题。当时他的回答是:“现在还看不出。”日本客人说:“那就看几代之后到底会怎么样吧。”听得出来,日本人这句话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值得称道的是,农场使用杀虫剂都是要有证书的, *** 也会不定期前来检查。还有专门的农业顾问为他们做的土壤分析,厚厚一大本,由一系列表格组成,非常精确。

农场主还要了解经济动态,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出产是通过期货市场卖出去的。所以,在美国做个农夫也相当不容易!

美国农业:农场还是大的好

对农业工作者来说,规模的大小很重要。

我们每天都吃东西,但是可能就没怎么去过生产粮食的农场。下面请跟着我们的笔触,到加利福尼亚盐水湖和中央河谷地区更大的一些农场(全美国近1/2的水果和蔬菜都产于此地)来游历体验一番。今年夏天,笔者来到这里,主要是要写一本有关美国食品体系的书,讲讲食品怎样从农场到大家的餐桌上的过程。一开始笔者以为到了农场就意味着每周要花50多个小时站在大太阳下,触地播种,选排桃株,减取大蒜。笔者也知道到了农场会有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但是还是大吃了一惊:上帝太眷顾了大农场了。特别是和那些小农场比较起来,我敢肯定大家都会选择愿意到大农场来。

我们以前可能会觉得那种小型的家庭种植型农场,比起规模较大工业化的农场来说要更值得赞扬。我们都听过有关大农场怎样浪费,到处是工业污染等等的说法。而另一方面小农场给我们的联想就是多样化的农业种类,以及对化石能源和化学杀虫剂的较少使用。但是实际上,大农场的优势很多:比如说更多的 *** 工作机会,拥有更多的预算就会给工人更多的奖金。正如星巴克给员工提供的医疗计划可能会比你居住地区的小咖啡馆更好一些一样,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桃园就会比一个家传的30英亩的小经营者有更好的福利。在加利福尼亚,雇员超过25人的农场中,约有2/3给常年工作的员工提供医疗保险,而雇员有5人或以下的小农场中只有1/3提供此项福利。

大农场招募员工也多是采用直接雇用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农业工人承包人。通过中间人,农业工人,以及他们将为之工作的食品公司将会远离一些法律责任,比如说支付更低工资或禁止童工。1980年代移民改革之后,雇主被要求解决工人的合法地位问题,这种中间人的业务就开始流行开来。1970年代工会的胜利也使分包的业务更有市场了。今天约有60%的种植商把自己的员工分租出去。但是在60%的农场中,雇用外来劳动力比例更高的是小农场,平均占到了劳动力预算的一半以上。而与之相比较,用合同商的大农场只有1/3左右。

不管大农场雇用工人采取的是什么方式,他们接受 *** 审查劳工状况的几率要高得多。当然 *** 很少审查农场,而且几乎从来没有光顾过小农场。 *** 没有足够的人力来到农业的每一个角落加强劳动力规范。比如说在加利福尼亚,只有250名检查人员负责检查全州的劳动力,其中包括75,000个农场的劳动力,所以必须好钢用在刀刃上。只有一两个人投诉说工资太少的小农场肯定不比有几十个面临同样问题员工的大农场来得重要。

大农场通常也会有商业办公室,还有处理员工问题的人,而小农场在这个问题上几乎没有什么基础设施可言,除了可能有一部手机和塞进起居室的一张桌子。如果有劳工检查,这就大大不同了: *** 很难检查一个从来不接收机,或是 *** 根本查不到的农场的情况。家庭型小农场在躲避审查上可能还有地理优势:隐藏在乡下地区的几英亩地,可能检查人员根本就找不到在哪里。

结果就是,小农场中的工作状况基本上就是凭老板的一时兴致,而大农场就要规范得多。当然小型农场种植主也可能会是认真有原则的,也可能会每周按时发工资,提供应该有的福利,而且在大节假日停业,但是这样做肯定对他们在竞争中生存下来不利。

而且小农庄也很可能会做任何大农场能做的坏事,比如少发给工人工钱,或是不按食品安全标准生产。购买可持续性食品的人可能会对下农产的业务特别感兴趣。我们就拿有机食品为例来看:这些有机食品可能的确保护了工人不受某些化学品的侵害,但是可不能保证工资,卫生设施之类的工作环境的状况。小农场经济规模相对较小,预算也会更少,让食品价格更有竞争力就会意味着找别的有效办法减少成本。土地价格,种子设备的成本是不可控制的,但是可以压榨付给工人的工资。

期货的由来?

在传统的交易中,我们会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叫做现货交易。期货则是现在签订交易合约,但是在将来进行交易。

举个例子,二郎是个在战国时代卖饭团的店家,但是近来战争的气氛越来越浓,二郎担心战争发生时会造成米价飙涨,最後会导致他不够钱买米来做饭团。 所以二郎决定在下一季的白米收成前,先用现在价格,和米商把未来的这批米买下来!因此二郎付了订金给米商,并签订了一张『买下未来白米』的契约,而这就是期货的前身。

期货和现货更大的区别在于• 保证金• 保证金即日结算• 到期后通常不用实物交割只要记住这三点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期货了。

保证金:二郎想预定三个月后的米,于是他和米商商定,将三个月后用1000/吨的价格买下一吨米,并且签订了一张合约,三郎和米商都没有交订金(保证金)。三个月过去了,米价跌到了950/吨。二郎一想,自己要是不履行合约,而在别人那里买米,可以便宜个50,于是,他决定违约,在别人那里买米。结果是二郎赚了50,而米商亏了50。因为三郎在签订合约的时候没有交保证金,所以米商只能自己承担损失。

为了确保违约的事情不发生,二郎和米商决定在签订合约的时候各拿出总金额一定比例的金钱作为保证金,交给村长大人作公证,无论哪一方违约,保证金都归另一方所有。于是,二郎和米商愉快地签了合约,并各拿出了总金额10%也就是100的保证金,这下总该没有问题了吧?

三个月过去了,米价跌到了500/吨。二郎琢磨着,自己违约的话,会损失100保证金,但是可以便宜500买到米,总的来说还是赚了400,于是二郎又选择了违约。因为二郎在签订合约时所交的保证金(100)不足以弥补米商的亏损(500),所以米商得自己承担损失。也就是说,单单靠保证金制度不能杜绝违约的现象出现。

为了更好的让双方履行合约,村长想出了第二个办法,也就是保证金即日结算制度。现在从头来过,二郎和米商签了合约,二郎和米商各交了100的保证金。谁想到之一天一过去,米价就跌到了900/吨。村长一想,现在二郎的损失已经和保证金一样了,要是明天米价再跌,二郎肯定要违约。于是村长从二郎的保证金那扣了100,把这100交给了米商,并且,将合约的内容更新为,三个月之后二郎付给米商900购买1吨的米。

二郎算了算,发现村长的做法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利益:米商也算了一下,发现村长的做法也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利益:但是,二郎却发现,自己的保证金已经为0,为了继续履行合约,就得在明天之前补上合约金额10%的保证金,也就是900 x 10%=90。当二郎交了保证金之后,如果明天米价继续跌,村长又会重复上面的做法,确保双方无法通过违约来规避损失。

在两个月之后,二郎的饭团店由于经营不善而倒闭了,这个时候一吨米的价格仍为1050/吨。二郎心想:自己已经不再需要这一吨米了,没有履行合约的理由,但是如果选择违约,则会损失保证金100,这可如何是好?正好,二郎的邻居吉永开了一家饭店。吉永想预定一个月后的米,村长便撮合吉永和二郎签订了一份合约,规定一个月后吉永向二郎支付1050买下1吨米。 二郎通过签订一张卖出米的期货合约,抵消了买入米的期货合约,不用进行实物交割,还净赚了50。 二郎发现自己只需要用10%的金额,就可以做上一笔买卖,这种杠杆操作令收益波动变得很大。二郎开始学着在低价买入米的期货,在高价卖出米的期货,变成了一个投机者,从此走上了人生巅峰。总结: 二郎买了米的期货→建仓 二郎持有米的期货直到合约到期→持仓合约到期的时候,二郎交钱换米→交割在合约到期前,二郎把这张合约(米)卖给其他人→平仓

农民如何利用期货市场

从理论上讲,农民与商业性的公司一样,能够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来分散农产品价格风险。例如,在存在期货市场的条件下,农民在播种小麦的同时,可以预先在期货市场上卖出与他预计的小麦产量数量相等的小麦期货合约。如果收获季节小麦价格下跌,农民在期货市场上的收益将能完全或部分弥补在现货市场上的损失。

一、 美国期货市场十分发达,农产品期货品种丰富,粮食生产者、加工者以及中间商都积极参与期货市场

美国农民参与期货市场的方式有多种,大的农场主资金实力雄厚,信息来源充足,可以直接参与期货市场,但大多数农民则是通过合作社的形式间接参与期货市场。据统计,美国目前有近2000个谷物合作社,控制了国内谷物销售量的60%。农民一般预先和合作社签订合同,将粮食按某一约定价格销售给合作社,合作社则通过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

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来看,农民直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比例并不高,最近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不到10%的生产者用套期保值管理他们的价格风险。为什么期货市场作为一种有效的价格风险管理方式而农民却很少使用呢?

(一)风险管理具有多种替代手段

农民有许多途径管理农业风险。他们能够调整财务结构而使企业价值更大化。实际上,生产者大多数根据经营规模、对资源的控制程度等使用多种不同的策略和工具。

1.组织化经营。组织化经营是对付不确定性的一种制度安排,农业企业化(组织化),不但可以节约交易费用,也使不确定性减少。建立农业契约一体化组织(公司+农户),一方面可以稳定订单企业的原料收购,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同时也将农户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借贷风险转嫁给订单企业,双方在契约组织关系的互动中,获得双赢的结局。这种风险转移方式是把风险内在化,即在组织化经营的成员内部进行分配,但市场价格的风险依然在组织内存在。

2.分散化经营。市场主体在面对农产品价格的不确定性风险,为保障未来收益,往往采取分散化经营的方式。农民多元化经营和金融工具的管理有些相似,如共同基金的管理人一般同时持有多种股票,分散和限制了持有单一股票的风险。多元化的策略只能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农业保险。农业保险的基本原理是分担风险、分担损失。即由处于同等风险条件下的多数未遭受损失的投保人均摊少数遭受损失的经济损失。农业保险方式的主要困难在于,农业风险具有大面积同时发生,风险损失大等特点,保险公司承保困难。另外,由于农户规模较小,对保费支付存在困难。

(二)通过合作组织分散风险

合作社由农民自发创立,自愿参加,并且由农民自己控制。合作社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农民销售粮食,回避价格风险。美国玉米有70%由农业合作社代农场主销售,美国更大的谷物销售合作组织谷物联盟收购的玉米就占美国玉米产量的45%。农场主并不直接进行期货市场交易进行风险回避,而是通过中介组织和粮食收储公司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他们间接地利用期货市场价格信息,来指导生产,以避免生产失误而带来的风险。

(三)农民生产规模的限制

除了部分规模比较大的农场主以外,直接进行期货交易的农民比较少。这是因为他们缺少卖出一份期货合约所必需的农产品数量,必需的基础条件(如硬件、 *** 系统、期货知识等),以及进行交易所需要的资本金。

(四)期货市场仍存在风险

大多数农场主认为,参与期货交易的套期保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现货市场上的价格风险,但是他们仍然会面临期货交易中的基差风险、保证金和追加保证金的风险,由于生产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交易者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交易头寸差异的数量风险等。

二、我国农民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的难点和对策

农民可以进入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转移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的风险,以获取稳定的收益。通过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农民的利益受到保护。我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已逐渐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市场功能也得到了较好的发挥。许多有远见的生产者已经认识到期货市场的作用,积极参与和利用期货市场,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根据国外的经验,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的发挥还远远不够,农民对期货市场的直接利用还需要作出很多的努力,关键是农业中介组织的发育。

(一)有效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是农民价格风险转移的需要

应该说,我国广大农民是需要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目前,我国大部分粮食品种已经放开价格,棉花也逐步实现市场化改革,市场经济活动无不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尤其是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受天气影响很大,天灾减产无收,丰收了粮多价贱愁卖,市场价格波动给农民的利益造成了很大风险。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农民将面临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竞争,价格波动将更加剧烈。

(二)制约我国农民直接使用期货市场的原因

1.农民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而小规模的生产组织形式同集中而大宗的期货交易方式相矛盾。现阶段这种主体分散、规模小、对市场信息了解程度低、交易费用高的状况,决定了我国广大农民只能直接进入初级农贸市场,不可能直接进入较高层次的粮食批发市场,更不用说进入期货市场做套期保值交易。

2.农民偏低的文化层次同期货交易的专业性相矛盾。我国有数亿农业人口,文盲比例较高,总体上文化程度较低。我国多数农民尚未达到初中文化程度,难以理解期货市场的运作机理和交易方式,更不用说亲自操作了。

3.传统的小农意识同开放的期货大市场相矛盾。我国广大农民的观念守旧,商品意识不强,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期货市场的要求。

(三)农民利用期货市场的途径

农民是农产品现货市场的主体,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农民进入期货市场,就很难说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育是完善的。但是,在今后较长的时间内要使一定数量的农民直接从事期货交易是不现实的。农民利用期货市场的关键是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参与期货市场,从而解决小生产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1.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美国、日本都有农民合作社,为农民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提供了便利条件。我国农民无论从知识层次上,还是资金实力上,都不具有直接参与期货市场的条件。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农业发展的特点,鼓励农民成立各种不同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由农民自己经营管理,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合作社可以帮助农民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并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和有价值的建议。

2.开展“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公司+农户”就是实力雄厚的农产品收购企业在生产前以期货价格为依据与农民签订远期收购合同,农民通过订单,把价格风险转移给订单企业,从而化解农民可能面临的风险。但是在“公司+农户”或定单农业模式的运行过程中,签约的企业却承担着巨大的经营风险。而期货市场则可以为订单企业提供一种对所签订的合同进行套期保值的可能,通过期货市场的运作企业可以把价格风险分散、转移给众多的市场投机者,期货市场可以成为订单农业中价格风险的最终“出口”。这就需要大力培养农产品流通企业运用期货市场的能力。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近几年出现的各类流通合作组织和 *** 商,可以为农民架起通向期货市场的桥梁。

你可以百渡里搜套期保值,必须要先搞懂套期保值。

网站首页: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微信:527209157)

本文链接:https://52ol.cn/post/62737.html

期货美国农民  

本站福利推荐!!!

正规期货账户开户!交易所手续费加1分(+0.01元),无条件!无资金手续费要求,享受手续费加1分!

期货开户微信:527209157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 上一篇 下一篇 >>

Copyright 2012-2024 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 网站地图 邮箱:diyijiaoyi@qq.com 微信:527209157 湘ICP备18014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