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爱好分享
美国之一只股指期货是1982年2月发行的
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推出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交易.短短十年间,外汇期货和利率期货及股票指数期货相继问世,标志着金融期货三大类别的结构已经形成.期货市场也由于金融期货的加盟而出现结构性
不过两月之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与标准普尔公司达成协议,推出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合约这个最经典,也发展壮大了,价值线没有发展起来
股指期货的功能,规避系统风险,活跃股票市场,分散投资风险,可进行套期保值.
金融史将会记住2007年。2007年上半年,美国爆发了次级贷款违约剧烈增加、信用紧缩所引发的金融危机。2007年2月,次级贷款业崩溃,美国股市发生剧烈下跌,金融危机正式开始。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并且信用紧缩随之而来。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一些重量级的金融企业陷入困境、倒闭或者被接管,美元贬值严重,美国股票指数快速下降,从目前来看,以上各种指标下降的趋势还没有停止的迹象。 世界货币金融体系下的游戏: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观察 20世纪70年代,美国找到了一个让世界受损、自身受益的游戏。那时,美国预算赤字上升,国债发行量增加,与此相对应的是国际收支持续出现日益严重的贸易赤字,美国通过维持国际收支逆差为其国内预算赤字融资。美国公共债务大规模增加是在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在80年代中后期之后增长尤其迅速。美国在全世界购买产品和服务,世界其余国家提 *** 品和服务并接收美元;外国央行购买由于贸易顺差、接受投资和借取美国债务进入本国的美元,同时按照一定的汇率付出本国货币,即本国货币被迫发行;各国央行将收集到的美元重新投放在美国金融市场,购买美国国库券、企业债券、少量公司股票以及其它债务工具,为美国债务融资。 外国资金是美国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美国大量国库券的买主就是外国资金。据美国财政部统计,2006年底,公众持有的联邦债务中,有44%由外国人持有;外国人持有的联邦债务中,有66%由外国央行持有,有47%为日本和中国持有。从2002年到目前,外国人持有美国国库券的数量仍处于快速上升之中。当然,外国资金除了主要持有国库券之外,还参与购买美国的其他金融产品,为美国的个人和企业融资。这些总体上借给美国的资金一部分弥补 *** 赤字,一部分提供给个人和企业资金,还有一部分作为美国的对外投资投向了国外利润高的行业。需要说明的是,美国对本国盈利高的重要产业的保护相当严格,外国无法涉足;而美国却要求外国开放其所有的产业和市场,为美国利益服务。 这样的游戏中,美国既保持了自身经济增长,又制造了全球的通货膨胀,发生危机的时候又可以转嫁危机。美国 *** 和美国企业、个人的任务就是大量发行货币、大量借债、大量消费、大量投资,以此带动美国经济增长。2002年以来,美国个人消费和 *** 支出对GDP的贡献都在85%左右。这个游戏的结果是美国不劳而获,掠夺其他国家财富,维持其超强实力。其一,在美国国内,这个游戏不断推高其 *** 、企业、个人的债务规模,自然扩大了美国金融的规模和容量,并通过资产证券化,把贷款金融机构的风险转移到国内外投资者手中,使风险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其二,在美国以外,大量增发的美元流向全世界,有贸易顺差的国家货币被迫增发,出现国内通货膨胀;有贸易逆差的国家被迫依靠大量借取美元债务生存。在“华盛顿共识”的安排下,国家经济被美国操纵,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交替中国家财富被掠夺。其三,更加致命的是世界商品大多数以美元计价,美元增发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世界范围内大宗商品或者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世界能源和大宗商品的期货交易大多数设在美国,同样受到美国金融资本和金融规则的支配和投机操控。无论从货币增发角度、美元贬值角度还是世界综合商品上涨的角度,都能够说明这个游戏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其四,美国自身发生债务危机的时候,可以通过美元增发和贬值自然削减和消灭债务的数量,实质上最终让国外投资者以及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承担美国的债务负担。可以看出,当前美国所主导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是一个有利于美国对世界的剥削和掠夺的利益机制。 金融危机的转嫁与全球粮食、石油危机 此次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从各个层面向世界范围内传导和转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展,世界经济相互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这既扩大了世界的经济交往,也使经济金融危机更具有全球传染性,更使世界经济受到全球化主要推动和主导国经济政策的影响。美国主要通过货币增发、美元贬值、大宗商品涨价、全球通货膨胀以及其他各国通货再膨胀的方式向世界转移金融危机。作为重要大宗商品组成部分的石油和粮食近几年来都存在大规模的上涨,引发了全球石油危机和粮食危机。 石油危机加大了整体经济运行的成本,延缓能源需求大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以成本增加的形式减少了每个行业和家庭的收入。粮食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中低收入者的负担,影响到普通人群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许多亚洲、非洲国家受到粮食危机的严重影响,饥荒人口迅速增加,多年的扶贫成果因为粮食价格上涨毁于一旦。可以说,石油、粮食、矿产品等大宗商品充当了美国转嫁危机的传导工具和载体。 美国金融危机转嫁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源于一种不劳而获的发展方式,这就决定了美国需要把这个依靠过度负债、过度消费、过度货币发行的循环走下去,还需要把不劳而获的成本转移出去。这种成本转嫁最终的过程是,美元过度发行,引起世界实际产品的全面涨价,引起各国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各国积累的财富在其货币贬值中,全世界一起消化美元通货膨胀的成本,美国拿世界的资金补贴国内的经济运行成本。 中国作为美国不劳而获的循环中一个重要环节,承担了美国经济发展以及美国金融危机的诸多成本。首先,中国高度依赖外资、外贸、外汇的发展模式面临挑战。对外依赖超过一定程度的经济体,很容易受到美国缓慢或者激烈的成本转嫁。其次,中国用没有计入生态环境、土地价值、劳动保护和保障等成本的廉价出口商品,换回不断贬值的美元,进而导致外汇储备缩水严重,以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承受损失。第三,与世界市场的高度关联,使中国必然承担由于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传导过来的成本,奇特地表现为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第四,中国规模巨大的外汇资产,不仅面对美元贬值的汇率风险,还会因美国国债、机构债产品市值下跌而蒙受损失。第五,进入中国的热钱洗劫了财富,扰乱了经济金融的稳定。 面对这些影响,中国现阶段亟需在金融、外贸政策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经济金融的发展方式,使对外开放服从服务于国内发展,使经济发展的成果为国内人民共享。需要重点实现初次分配的公平合理,从而扩大内部需求,尤其是内部消费需求,增加最终产品服务于国内经济的比重,这样既可以替代过多的贸易顺差,又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此外,中国需要扩大 *** 信贷,替代过度地引进外资和外债,在制定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和金融政策中保持独立性、体现 *** 性。 其次,中国需要认识到,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根源是外部成本的输入,是美国转嫁自身危机的一部分。因此,宏观调控政策制定要增加针对性、定向性,避免伤害到外贸相关度低的国内经济部门的生产发展,避免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低增长并存的局面。 第三,中国现阶段更要务实地看待对外经济关系,以国家利益为前提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交往,注意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面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中国要加强风险控制,防止发生金融危机;由于金融衍生品已经在西方国家引起极大的混乱,要谨慎地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既要与不合理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尤其是与美元保持适当的距离;又要积极、务实地推动改变收益和责任极不对称的国际货币体系。
[img]美国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的原因:
提前消费的美国人遇上“慷慨”的银行。次贷——对抵押物有第二追索权的贷款。他们为什么发明这种贷款?因为这种贷款的利率比普通贷款利率要高,当然风险也大。其实次贷早已有之,最早出现在80年代美国,用于企业杠杆收购上。所谓杠杆收购就跟借钱买房子一样,想买企业的人钱不够,就要向银行借一部分钱才能买得起企业;一般银行为了贷款安全,需要用被购买企业的资产担保才同意贷款;如果企业资产担保的贷款加上收购者的自有资金还不够,买企业的人就要寻求能接受更高风险的贷款——次级担保贷款,这种贷款的抵押物是当企业破产时,资产变卖偿还担保贷款后的剩余价值(如果还有的话。);由于只能得到资产剩余价值的担保,这种贷款风险自然大,利息自然也高
衍生品是英文(Derivatives)的中文意译。其原意是派生物、衍生物的意思。
金融衍生品通常是指从原生资产(Underlying Assets)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由于许多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相应科目,因而也被称为“资产负债表外交易(简称表外交易)”。金融衍生品的共同特征是保证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进行全额交易,不需实际上的本金转移,合约的了结一般也采用现金差价结算的方式进行,只有在满期日以实物交割方式履约的合约才需要买方交足贷款。因此,金融衍生品交易具有杠杆效应。
金融衍生品的分类
保证金越低,杠杆效应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国际上金融衍生产品种类繁多,活跃的金融创新活动接连不断地推出新的衍生产品。金融衍生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 *** 。
(1)根据产品形态。可以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四大类。
远期合约和期货合约都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数量和质量资产的交易形式。期货合约是期货交易所制定的标准化合约,对合约到期日及其买卖的资产的种类、数量、质量作出了统一规定。远期合约是根据买卖双方的特殊需求由买卖双方自行签订的合约。因此,期货交易流动性较高,远期交易流动性较低。
掉期合约是一种为交易双方签订的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合约。更为准确地说,掉期合约是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在未来某一期间内相互交换他们认为具有相等经济价值的现金流(Cash Flow)的合约。较为常见的是利率掉期合约和货币掉期合约。掉期合约中规定的交换货币是同种货币,则为利率掉期;是异种货币,则为货币掉期。
期权交易是买卖权利的交易。期权合约规定了在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种类、数量、质量原生资产的权利。期权合同有在交易所上市的标准化合同,也有在柜台交易的非标准化合同。
(2)根据原生资产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股票、利率、汇率和商品。如果再加以细分,股票类中又包括具体的股票和由股票组合形成的股票指数;利率类中又可分为以短期存款利率为代表的短期利率和以长期债券利率为代表的长期利率;货币类中包括各种不同币种之间的比值:商品类中包括各类大宗实物商品。
(3)根据交易 *** ,可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文易。
场内交易,又称交易所交易,指所有的供求方集中在交易所进行竞价交易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具有交易所向交易参与者收取保证金、同时负责进行清算和承担履约担保责任的特点。此外,由于每个投资者都有不同的需求,交易所事先设计出标准化的金融合同,由投资者选择与自身需求最接近的合同和数量进行交易。所有的交易者集中在一个场所进行交易,这就增加了交易的密度,一般可以形成流动性较高的市场。期货交易和部分标准化期权合同交易都属于这种交易方式。
场外交易,又称柜台交易,指交易双方直接成为交易对手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有许多形态,可以根据每个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设计出不同内容的产品。同时,为了满足客户的具体要求、出售衍生产品的金融机构需要有高超的金融技术和风险管理能力。场外交易不断产生金融创新。但是,由于每个交易的清算是由交易双方相互负责进行的,交易参与者仅限于信用程度高的客户。掉期交易和远期交易是具有代表性的柜台交易的衍生产品。
据统计,在金融衍生产品的持仓量中,按交易形态分类,远期交易的持仓量更大,占整体持仓量的42%,以下依次是掉期(27%)、期货(18%)和期权(13%)。按交易对象分类,以利率掉期、利率远期交易等为代表的有关利率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占市场份额更大,为62%,以下依次是货币衍生产品(37%)和股票、商品衍生产品(1%)。1989年到1995年的6年间,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规模扩大了5.7倍。各种交易形态和各种交易对象之间的差距并不大,整体上呈高速扩大的趋势。
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
金融衍生品市场可以分为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OTC)市场。自1980年代以来,两类市场的衍生品交易均取得了长足发展:1986~1991年间,交易所市场和OTC市场交易额的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36%和40%;1991年两市场的未清偿合约名义价值分别达3.5兆美元和6兆美元,其中利率合约在两市场均占据了主导地位;2001年末,交易所市场合约名义价值已增长至23.54兆美元,OTC市场增长到了111兆美元,并且全球OTC市场的市值达到了3.8兆美元。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巨幅增长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对流动性增强型(即增加现货市场流动性)金融创新的需求,OTC衍生品交易的增长迎合了机构投资者对风险转移型金融创新的需求。
金融衍生品区域分布结构
交易所金融衍生品市场
欧美发达国家集中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全球80%以上的交易分布在北美和欧洲,近年来这种集中趋势更加明显。1999年末的未清偿金融期货和期权合约名义价值中,有全球80.5%属于北美和欧洲,到2002年6月末,这一比例上升到了93.7%,北美地区的合约价值占到总价值的64.6%(见表4)。
美国是全球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主要市场,但其地位正在趋于下降,美国交易所成交的金融衍生品合约在1986、1988、1990、1992、1994年分别占全球交易量的91.4%、74.7%、65.1%、53.5%、44.7%;欧洲市场的增长最为显著,1994年的交易量是1986年的399%;其间日本的交易量大约增长了7倍。从交易额统计看,直至1986年,美国尚占有交易所市场交易额和未清偿合约价值的80%份额。1990年后,美国以外的市场日趋活跃,交易增长率开始超过美国,到1995年,美国以外市场的交易额已超出美国,而未清偿合约价值稍逊于美国。从交易量统计看,1990年后美国以外市场衍生品交易的活跃趋势更加明显(见表5)。
OTC金融衍生品市场
与交易所市场类似,OTC 金融衍生品市场也主要分布在欧美国家。英国一直保持着OTC市场的领先地位,而且市场份额不断上升,之外的OTC交易主要分布在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见表6)。伦敦是OTC金融衍生品市场最重要的中心,2001年日均交易额达6280亿美元,较1998年增长6%。纽约日均交易额位居第二,为2850亿美元,较1998年下降3%,法兰克福交易额名列第三,业已取代东京在OTC市场中的位置,法兰克福地位的上升明显得益于引入欧元和欧洲中央银行(ECB)的设立。
金融衍生品投资者结构
金融机构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以美国为例,参与衍生品交易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非银行储贷机构(Thrift)和人寿保险公司三类,其中商业银行是最早和最熟练的参与者。根据三十国集团1993年的一份报告,被调查的大部分金融机构参与了金融衍生品交易,其中有92%的机构使用过利率互换,69%的机构使用过远期外汇合约,69%的机构使用过利率期权,46%的机构使用过货币互换,23%的机构使用过货币期权。BIS的统计显示,金融机构在全球OTC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的交易额稳步增长,2001年较1995年提高60%。交易主要发生在金融机构之间,日均交易额由1995年的7100亿美元提升至2001年的1.2兆美元,金融机构间交易占市场的份额由1995年的80.7%提高到2001年的86.7%(见表7)。
银行无疑是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的主角(尤其在OTC市场上),1970年代末以来,银行日益热衷于金融衍生品交易,例如,美国银行业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十分活跃,从1990年到1995年,银行持有与衍生品相关的资产增长了约35%,达到3.1兆美元,其间银行持有的衍生品合约名义价值增加了2倍。银行是金融互换市场的主要参与者,1992年末全球利率互换合约的未清偿价值达6兆美元,持有头寸更大的20家金融机构占到三分之二强,其中银行占了18家。
非金融机构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显然不如金融机构活跃,例如目前非金融机构只占到OTC金融衍生品交易额的10%,与1995年相比其市场份额有明显萎缩(见表7)。根据三十国集团1993年报告,被调查的非金融类公司中,使用过有利率互换、货币互换、远期外汇合约、利率期权和货币期权的公司的比例分别是87%、64%、78%、40%和31%。
中国有句古话‘四两拨千斤” 就是为什么一斤的秤砣可以称100的东西 这就是所谓的杠杆效应
一般买100的东西卖出去120元 赚了20 元利润率20%
现在我和货主商量 用5元先定好100的货(一般要有信用担保)但不交货 然后我又把它卖给别人120 ,让货主把货直接发往买主我赚了20元利润率是400% 比原来高了8倍
金融衍生品里的杠杆效应是
1指利用很少的钱就能控制很多的货
2 用很少的钱获得很多的利润
3 高利润必然有高风险 上面如果我的货忽然行情不好,买不出去 我有没有跟多的钱支付 那我只好破产
综合来说就是将盈利或亏损放大
透过美国次贷危机给予我们的启示,我们非但不能减缓我国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决心和金融创新步伐,而且还应当从五个方面厘清我们进行金融创新的清晰思路:之一,我们必须对金融创新利弊可能产生的市场影响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第二,我国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不能脱离中国国情;第三,尽管借鉴或引进是金融创新的有效途径,但不能迷信更不可盲从境外的金融创新工具;第四,金融创新一定要有视野开阔和高瞻的战略眼光;第五,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更要坚持“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引领了全球金融创新的历史潮流,令人眼花缭乱的创新产品的确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银行业务,但同时金融创新也带来了接连不断的麻烦,特别是今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更是发人深思。
从某种角度来看,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确实给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的金融创新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但我们也可以从中能得到某些启示,这将有助于我们厘清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思路。
之一,我们必须对金融创新利弊可能产生的市场影响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透过此次美国次债危机发现,金融创新中类似衍生产品的创新工具确实存在着事前不为人知的巨大杀伤力。
我们注意到,次级债在很大程度上的确满足了美国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要求,尤其是有些中低收入者也希望通过房价的不断上涨进行博利。尽管美国承受了此次次贷危机的巨大压力,但美国也通过金融创新方式将次贷风险成功地向全球输出。因为,美国通过金融创新将次级债的收益与风险转嫁给全球资本市场投资者,次级债引发的投资风险自然要由全球资本市场来共同承担。
对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行为是应当充分肯定还是予以彻底否定?或许,我们难以做简单评判。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不能因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所引起的诸多负面影响,放弃我国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决心或推迟我们的金融创新脚步。
第二,我国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不能脱离中国国情。
事实上,金融创新永远也离不开一国的经济、金融环境,如美国次级债就产生于“9·11”事件之后的那个特殊年代。因此,在金融创新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国情变化的几个基本特点。
一是我国的资本市场已形成气候并逐步走向成熟。随着我国股票和基金市场的不断扩大和规范,以及普通老百姓对这个新兴市场认知的不断加深,传统的银行业务必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即便资本市场发展还很难从根本上颠覆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垄断地位,但将会动摇银行主要依靠存贷款利差过日子的基础。
二是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和财富结构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二十多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城镇居民长期以来的金字塔型收入结构,正在被“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取而代之。从国际经验来看,伴随着这种橄榄型分配结构的形成,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队伍也将逐步壮大起来,此时不断满足投资者各不相同的投资风险偏好要求,既是摆在金融机构面前的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实现其业务转型、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三是社会主流消费群体以及消费观念也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受第三次“婴儿潮”的影响,与前代人相比,无论是价值取向、生活方式还是消费观念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金融产品的创新过程中,如何适应这样的一种新变化,同样是摆在金融机构面前的一个既紧迫又十分艰巨的任务。
第三,尽管借鉴或引进是金融创新的有效途径,但不能迷信更不可盲从境外的金融创新工具。
从此次美国次贷危机中,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不能迷信,更不可盲从所借鉴或引进的国际金融创新工具。
通过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方式,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银行的信贷违约及房贷的非流动性风险问题。但证券化不等于没有风险,将风险从银行内部转移到社会并不等于风险并不存在。此外,本次美国次债危机的爆发,对于当前我国到境外投资于金融创新工具也有积极意义。
但笔者认为,不管是实施QDII,还是借鉴ABS,如果我们不从国情出发,不时刻绷紧风险管理这根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管是自己进行直接投资,还是引导投资者进行境外投资,总有一天会遭遇“滑铁卢”。
第四,金融创新一定要有视野开阔和高瞻的战略眼光。
笔者认为,由美国次贷危机显示,金融创新工具能把本该属于本国的经营或投资风险,通过风险输出影响全球资本市场。因此,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进行金融创新,一定要坚持视野开阔和高瞻的战略眼光。
鉴于此,我们要特别突出地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把金融创新的目光投向国际资本市场。对此,我们应当想方设法创造有利的创新环境,充分鼓励国内金融机构能像欧美国家的金融机构那样,精心设计一套体系完整、应有尽有的创新操作工具,将那些蜂拥而至的巨额游资一起裹进风险投资之中;二是必须突破传统狭隘经营理念的束缚。对银行来说,在信贷资产的组合结构中,房屋抵押贷款是最重要和最主要的优质资产之一,而且还可以把其他金融理财产品延伸进中高端客户群体中。面对这样一个利益巨大的信贷资产,我国银行业难有动力将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这也是目前我国房贷证券化起色不大、步履维艰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兼得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才是创新战略应该锁定的目标;三是要把金融创新的目光指向混业经营。从国际经验及长远来看,混业经营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而且也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五,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更要坚持“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
美国次贷危机给予我们的最深刻教训之一就是,金融创新不能违背了金融机构“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
首先,金融创新的杠杆效应正在公开挑战金融机构“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房屋抵押贷款被证券化后带来的最直接后果是,会调动银行或次贷公司在重新获得现金流后扩大信贷规模的积极性,次贷不仅很快会被衍生出各种金融产品,并被分配到各种金融机构的投资产品组合之中,而且对冲基金及其他高杠杆机构以其财务杠杆工具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地放大与次级债有关的各种交易,最终会放大相关的投资和交易风险。此时,相当多的衍生产品价值与其真实资产价值之间的联系被完全割断了,金融创新的杠杆效应不仅远离了金融机构的“谨慎经营”原则,而且也把市场参与者完全隔离在“谨慎经营”的藩篱之外。
其次,金融机构贪婪的逐利性在经营风险被转移给社会后,必然会以牺牲谨慎原则作为扩大信贷规模的基本前提。一旦风险集中爆发,整个社会在为之震惊时,突然会想到要追溯原生信贷产品的发行质量及是否遵循了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但为时已晚。因此,问题是在无风险约束下的放贷行为与风险隐蔽的严重滞后之间,如何实现与谨慎经营原则的有效衔接,这是金融衍生产品创新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再次,金融衍生产品从一开始就远离了“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典型的衍生产品价值依赖于原生资产价值的变化,但由于金融创新,衍生产品通过切分包装、评级定价及金融工程模型等方式被投资银行家们精心包装并推向资本市场后,其价格与投资价值往往会被高估,市场风险随时都有可能集中爆发。同时,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也被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美国次债危机给予我们的深刻教训是,在金融创新中必须很好地坚持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如何有效地处理好创新与谨慎经营的基本原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可能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长期和棘手的现实问题
从发展历程看,股指期货是应股票市场的避险需求而发展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普遍出现经济滞胀,经济增长缓慢,物价飞涨,政治局势动荡,股票市场也经历了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危机,道琼斯指数的跌幅在1973-1974年的股市下跌中超过了50%,人们开始意识到在股市下跌面前没有恰当的避险工具可供利用。
1982年2月24日,美国堪萨斯市期货交易所推出了之一份股指期货合约--价值线综合平均指数(TheValueLineIndex)合约。股指期货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价值线综合平均指数期货推出的当年就成交了35万张。
由于股指期货能够为股票市场提供有效的避险工具,顺应了市场管理系统性风险的要求,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90年代陆续推出了股指期货:英国在1984年5月、中国香港在1986年5月、新加坡在1986年9月、日本在1988年9月、法国在1988年11月、德国在1990年9月均相继推出了各自的股指期货品种。9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兴市场也加快了股指期货市场建设的步伐:韩国在1996年5月、中国台湾在1998年7月、印度在2000年6月也都相继推出了各自的股指期货品种。时至今日,股指期货已成为现代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股指期货/期权交易量达到56.168亿张,占全球场内衍生品交易量的36.5%,占全球金融期货/期权交易量的40.31%。相比2000年,股指期货及期权的年交易量增长了7.27倍。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中,由于市场避险需求的激增,股指期货的成交量也呈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有时甚至达到正常情况下交易量的两倍多。
目前,全球已有37个国家和地区推出了股指期货,包括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且涵盖了GDP排名前20位的所有其他国家。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其中重要的发展事项:具体节点如下:
2007年2月13日
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18亿美元坏账拨备;
美更大次级房贷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减少放贷;
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New Century Financial发布盈利预警;
2007年3月13日
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布濒临破产;
美股大跌,道指跌2%、标普跌2.04%、纳指跌2.15%;
2007年4月4日
裁减半数员工后,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请破产保护;
2007年4月24日
美国3月份成屋销量下降8.4%;
2007年6月22日
美股高位回调,道指跌1.37%、标普跌1.29%、纳指跌1.07%;
2007年7月10日
标普降低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评级,全球金融市场大震荡;
2007年7月19日
贝尔斯登旗下对冲基金濒临瓦解;
2007年8月1日
麦格理银行声明旗下两只高收益基金投资者面临25%的损失;
2007年8月3日
贝尔斯登称,美国信贷市场呈现20年来最差状态;
欧美股市全线暴跌
2007年8月5日
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总裁沃伦-斯佩克特辞职;
2007年8月6日
房地产投资信讬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申请破产保护;
2007年8月9日
法国更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卷入美国次级债,全球大部分股指下跌;
金属原油期货和现货黄金价格大幅跳水;
2007年8月10日
美次级债危机蔓延,欧洲央行出手干预;
2007年8月11日
世界各地央行48小时内注资超3262亿美元 *** ;
美联储一天三次向银行注资380亿美元以稳定股市;
2007年8月14日
沃尔玛和家得宝等数十家公司公布因次级债危机蒙受巨大损失;
美股很快应声大跌至数月来的低点;
2007年8月14日
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过720亿美元 *** ;
亚太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
各经济体或推迟加息;
2007年8月16日
全美更大商业抵押贷款公司股价暴跌,面临破产;
美次级债危机恶化,亚太股市遭遇911以来最严重下跌;
2007年8月17日
美联储降低窗口贴现利率50个基点至5.75%;
2007年8月20日
日本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1万亿日元;
欧洲央行拟加大 *** 力度;
2007年8月21日
日本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8000亿日元;
澳联储向金融系统注入35.7亿澳元;
2007年8月22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37.5亿美元;
欧洲央行追加400亿欧元再融资操作;
2007年8月23日
英央行向商业银行贷出3.14亿英镑应对危机;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70亿美元;
2007年8月28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95亿美元;
2007年8月29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52.5亿美元;
2007年8月30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100亿美元;
2007年8月31日
伯南克表示美联储将努力避免信贷危机损害经济发展;
布什承诺 *** 将采取一揽子计划挽救次级房贷危机;
2007年9月1日
英国银行遭遇现金饥渴;
2007年9月4日
国际清算银行与标普对次级债危机严重程度产生分歧;
2007年9月18日
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4.75%;
2007年9月21日
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风波导致央行行长金恩和财政大臣达林站上了辩护席;
2007年9月25日
IMF指出美国次贷风暴影响深远,但该机构同时认为各国 *** 不应过度监管;
2007年10月8日
欧盟召开为期两天的财长会议,主要讨论美国经济减速和美元贬值问题;
2007年10月12日
美国财政部本着解决次贷危机的宗旨,开始广开言路 改善监管结构;
2007年10月13日
美国财政部帮助各大金融机构成立一支价值1000亿美元的基金(超级基金),用以购买陷入困境的抵押证券;
2007年10月23日
美国破产协会公布9月申请破产的消费者人数同比增加了23%,接近6.9万人;
2007年10月24日
受次贷危机影响,全球顶级券商美林公布07年第三季度亏损79亿美元,此前的一天日本更大的券商野村证券也宣布当季亏损6.2亿美元;
2007年10月30日
欧洲资产规模更大的瑞士银行宣布,因次贷相关资产亏损,第三季度出现近5年首次季度亏损达到8.3亿瑞郎;
2007年11月9日
历时近两个月后,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和摩根士丹利三大行达成一致,同意拿出至少750亿美元帮助市场走出次贷危机;
2007年11月26日
美国银行开始带领花旗、摩根大通为超级基金筹资800亿美元;
2007年11月28日
美国楼市指标全面恶化;
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声称10月成屋销售连续第八个月下滑,年率为497万户,房屋库存增加1.9% 至445万户
第三季标普/希勒全美房价指数季率下跌1.7%,为该指数21年历史上的更大单季跌幅
2007年12月4日
投资巨头巴菲特开始购入21亿美元得克萨斯公用事业公司TXU发行的垃圾债券
2007年12月6日
美国抵押银行家协会公布,第三季止赎率攀升0.78%
2007年12月7日
美国总统布什决定在未来五年冻结部分抵押贷款利率
2007年12月12日
美国、加拿大、欧洲、英国和瑞士五大央行宣布联手 *** ,包括短期标售、互换外汇等
2007年12月14日
为避免贱价甩卖,花旗集团将SIV并入帐内资产
2007年12月17日
欧洲央行保证以固定利率向欧元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
2007年12月18日
美联储提交针对次贷风暴的一揽子改革措施
欧洲央行宣布额外向欧元区银行体系提供5000亿美元左右的两周贷款
2007年12月19日
美联储定期招标工具向市场注入28天期200亿美元资金
2007年12月21日
超级基金经理人BlackRock宣布不需要再成立超级基金
2007年12月24日
华尔街投行美林宣布了三个出售协议,以缓解资金困局
2007年12月28日
华尔街投行高盛预测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林可能再冲减340亿美元次贷有价证券
2008年
2008年1月4日
美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消费者信贷违约现象加剧,逾期还款率升至2001年以来更高
2008年1月16日
评级公司穆迪预测SIV债券持有者损失了47%资产
2008年1月17日
次贷亏损严重,标普评级公司开始对债券保险商实施新的评估 ***
布什 *** 有意放松对房地美和房利美的监管
美国2007年12月新屋开工数量下降14.2%,年率为100.6万户,为16年更低
2008年1月21日
英国财政部要求有意收购诺森罗克银行的私营企业在2月4日前提交详细提案
2008年1月22日
美联储紧急降息75个基点,至3.50%,这是美联储自1980年代以来降息幅度更大的一次。
2008年1月24日
美国纽约保险监管层力图为债券保险商提供15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
2008年1月30日
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
2008年2月1日
美国1月非农就业人数减少1.8万,为2004年来首次减少
2008年2月9日
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声明指出,次贷危机影响加大
2008年2月12日
美国六大抵押贷款银行为防范止赎的发生,宣布“救生索”计划
巴菲特愿意为800亿美元美国市政债券提供再保险
2008年2月14日
美国第四大债券保险商FGIC宣布愿意分拆业务
2008年2月18日
英国决定将诺森罗克银行收归国有
2008年2月19日
美联储推出一项预防高风险抵押贷款新规定的提案,也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所采取的最全面的补救措施
2008年2月20日
德国宣布州立银行陷入次贷危机
2008年2月21日
英国议会批准国有化诺森罗克银行
2008年2月28日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声称即使通胀加速也要降息
2008年3月5日
美国2月ADP就业人数减2万多,美元兑欧元刷新历史新低
2008年3月7日
美联储宣布两项新的增加流动性措施,一是定期招标工具,二是决定开始一系列定期回购交易
2008年3月11日
美联储再次联合其它四大央行宣布继续为市场注入流动性,缓解全球货币市场压力
2008年3月13日
美国财长保尔森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等监管官员将提议对银行资本实行更严格的监管
美国官方首次预测经济衰退
2008年3月14日
美国投行贝尔斯登向摩根大通和纽约联储寻求紧急融资,市场对美国银行业健康程度的担忧加深
2008年3月17日
美联储意外宣布调低窗口贴现率25个基点,到3.25%
摩根大通同意以2.4亿美元左右收购贝尔斯登
2008年3月19日
美联储宣布降息75个基点,并暗示将继续降息
2008年3月20日
英国央行会见五大投行高级管理人员,首次表态将为国内银行提供更多资金援助
2008年3月24日
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委员会允许美国联邦住房贷款银行系统增持超过1000亿美元房地美和房利美发行的MBS
2008年3月27日
欧洲货币市场流动性再度告急,英国央行和瑞士央行联袂注资
美联储透过定期证券借贷工具向一级交易商提供了750亿美元公债
英国首相布朗和法国总统萨科齐举行会晤,讨论如何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和敦促国际主要金融机构改革
2008年3月31日
美国财长保尔森将向国会提交一项改革议案,加强混业监管
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朗同意加强合作,应对金融市场动荡
2008年4月8日
IMF称全球次贷亏损一万亿美元
2008年4月9日
国际金融协会代表全球银行业巨头首次公开承认在此次信贷危机中负有责任
2008年4月10日
高盛再次宣布裁员,瑞银集团预测华尔街企业可能不得不裁减最多达35%的员工
美国参议院通过价值超过41亿美元的一揽子房屋市场拯救计划
高盛CEO称此次信贷危机可能已接近尾声
2008年4月11日
日本瑞穗金融集团预估瑞穗证券2007会计年度次级抵押贷款相关的交易损失达4000亿日元(折合39亿美元)
2008年4月12-13日
七国集团(G7)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召开为期两天的会议,表达了对当前金融市场震荡的担心之情,并要求加强金融监管
2008年4月14日
德意志银行计划向私人股本公司最多出售200亿美元的杠杆相关债务
2008年4月15日
英国3月RICS房价指数跌至30年更低-78.5,低于-67.5的预期值
摩根大通分析师指出,此次全球信贷危机,很可能会在未来10年时间里继续影响市场
新加坡投资局有意参与瑞银150亿瑞郎的融资计划
花旗集团副总裁William Rhodes声称,美国经济正接近风暴中心,可能正处于衰退中
OECD预测全球次贷损失3500-4200亿美元
RealtyTrac Inc.报告美国3月房屋止赎率上升57%
英国银行业敦促 *** 干预市场,防止较小金融机构倒闭,确保新贷款来源
2008年4月16日
布朗出访美国,为信贷危机等问题寻求国际解决
美国3月新屋开工数量急剧下降11.9%,降至17年更低水平
美联储褐皮书指出各个地区的贷款标准,贷款需求下降
摩根大通季度报告好于预期,宣称次级贷将结束,并计划筹集60亿美元资本金
2008年4月17日
美林公司之一季净亏损达19.6亿美元,亏损大于预期,且为连续第三季亏损。该公司之一季度资产减记总额超过了65亿美元,并将再裁员3000人,预期未来数月的形势将“更加艰难”
2008年4月18日
花旗集团宣布,在冲减逾130亿美元损失后,一季度净亏损51.1亿美元,合每股损失1.02美元
东京三菱日联金融集团预计,截至3月31日的一财年内,该集团在次级贷上的相关损失为950亿日元(折合9.21亿美元)
上周LIBOR跳升了20个基点,表明美联储2008年4月将推出除降息25个基点以外更多的举措
2008年4月20日
美林首席执行官塞恩声称不赞成信贷危机最困难时期已经结束的观点
2008年4月21日
银行大型贷款商的资产负债表受到信贷紧缩的严重影响,为了应对这种不断增大的压力,苏格兰皇家银行将计划筹资120亿英镑(约合240亿美元)
英国央行宣布,将动用500亿英镑的 *** 债券,调换商业银行持有的抵押资产,以帮助银行业复苏
*** 报道,面对信贷紧缩带来的困境,美国银行正计划出售所持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份来筹集资金,以强化其资产负债表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银行仍不愿借贷,因此市场调整尚未结束
2008年4月22日
美联储理事克罗兹纳指出,借贷修改案可能将解决抵押市场的部分问题
日本前内阁府高级官员渡边博史指出,亚洲各国 *** 应在2010年之前设立1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防止重蹈类似1998年的地区金融危机的覆辙
耶鲁大学著名经济学家Robert Shiller警告,此次美国房价可能将比"大萧条"时期的下滑程度更加严重, *** 应该采取拯救行动,以防止数百万人失去住房
美国3月成屋销售月率下降2.0%,为493万户
瑞士央行向市场投放60亿美元
欧洲央行向银行出借150亿美元为期28天的美元资金
2008年4月23日
经济展望集团总经理伯纳德·鲍默指出美国经济问题严重,不大可能获得V型复苏
英国3月房屋贷款许可数量从2月的43,147件减少至35,417件,创纪录低点。英国房市前景不容乐观
德国Duesseldorfer银行将由德国银行协会接管
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批准全国的地方 *** 收购已行使止赎权的住房
2008年4月24日
3个月欧元Libor周四再次上升,创4个月新高,显示货币市场持续紧缩
瑞信之一季资产减值53亿瑞郎,财务状况因此转盈为亏,净亏损达到21.5亿瑞郎
加拿大央行通过特别购买与附卖回协议向市场注资4.95亿加元
纽约联储宣布,根据扩大范围后的定期证券借贷工具进行的国债拍卖需求疲软,总共接到594.6亿美元的申购,低于招标金额750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表示,将在下周一开始执行特殊退税政策,时间比财政部先前预期提早了5天
美国商业银行本周增加了在美联储贴现窗口的借款规模,而投资银行减少了对该融资工具的使用,信贷紧缩的重点已经从券商转移至存款机构
英国诺森罗克继宣布国有化后有可能决定裁员2000人
2008年4月25日
市场关于美联储降息周期将结束的预期增加,美元指数反弹至1个月来新高
美国3月份新屋销售进一步下滑,创1991年以来的更低水平
美国4月份消费者信心创1982年3月以来更低水平
2008年4月28日
著名投资人巴菲特声称,美国经济正在衰退中,并且程度将比大多数人所预期的更加严重。
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报告显示,2008年之一季度美国房屋空置年率刷新2.9%的历史高点。
2008年4月29日
英国3月购房抵押贷款许可数量跌至该数据开始统计以来的更低水平。
德意志银行宣布2003年以来首次出现净亏损
2008年4月30日
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并在会后声明中去掉了“经济增长仍然面临风险”的措词
美国一季度GDP增长0.6%,但瑞士信贷认为主要依靠库存增加取得,对今后发展不利
英国HBOS增发40亿英镑股权,用以提高资本金规模,抵御不断恶化的市场环境
2008年5月1日
英国央行在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次贷亏损可能只有一千七百亿美元;各大银行同意在特别流动性计划中保留更低资产额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认为市场即将度过信贷紧缩局面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认为美国的学生贷款市场问题已不仅限于流动性问题
美国众议院批准总值三千亿美元的房屋市场援助计划
美国财长保尔森认为信贷危机已经过半
2008年5月2日
美国4月非农就业人数仅仅减少2万,失业率降至5.0%,结果好于预期
IMF主席卡恩担心美国4月就业报告的好局面昙花一现,认为2008年经济不会复苏
美联储将TAF规模从500亿美元扩大到750亿美元,同时扩大与欧洲央行和瑞士央行货币互换的额度
白宫表示,美国经济迄今为止并未出现衰退信号
英国Halifax 4月房价连续三个月下滑,月率跌1.3%,年率跌3.7%
2008年5月4日
美国FHFB指出,仅靠降息和减税不能解决次贷问题,美国 *** 必须积极行动起来
2008年5月5日
IMF前任主席拉托指出,信贷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美元2008年的反弹是正常的
美国 4月I *** 非制造业指数为52.0,预期中值49.1,也处于2007年12月来更高水平
美联储通过隔夜回购操作向市场注入110亿美元临时储备金
伯克希尔哈撒维投资公司总裁巴菲特认为,美联储未来没有必要进一步降息
美联储调查显示,由于担心日益黯淡的经济前景,美国银行业继续收紧企业和消费者放贷的标准和条件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指出,2008年5月判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崩溃引发的信贷危机已经结束,还为时过早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预计美国房市将进一步恶化并危害整体经济
2008年5月6日
美国财政部向贷款机构施压,欲加快解决抵押贷款问题
华尔街三大巨头——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雷曼兄弟均计划在2008年5月精简员工人数
美联储提供了总额750亿美元的28天TAF
房利美宣布2008年之一季度损失21.9亿美元,每股亏损2.57美元,预计明年损失将继续恶化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呼吁实施第二轮经济 *** 方案
欧洲资产更大银行瑞士银行证实,受巨额资产冲减拖累,之一季度出现115.4亿瑞郎(109.9亿美元)亏损。该行同时宣布,在2009年年中之前裁员5500人
2008年5月7日
美国前财长斯诺指出,美国正接近降息周期末端,但经济还将继续放缓
美国财长保尔森表示,美国金融市场正自信贷紧缩中逐渐恢复,信贷危机最糟糕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但市场问题完全解决还需数月
美联储霍恩暗示利率已接近需调整的目标水平
美联储官员克罗兹纳表示,美联储非常重视房屋市场
美国3月NAR成屋签约销售指数下跌1.0%,为83.0,与预期持平
美国众议院将针对民主党提出的房市拯救计划展开辩论,该计划支持 *** 最终买入至多150亿美元的止赎房屋,并向大约50万户面临止赎的业主提供帮助;但白宫威胁将否决该计划
2008年5月8日
美国财长保尔森预计美国经济2008年晚些时候将加速,退税支票能立刻助其走出困境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表示,信贷危机最糟糕的阶段已经过去,但是房价的下跌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欧洲两大央行均宣布维持利率,以对抗通胀
美国5月3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减少1.8万,至36.5万人。结果好于预期
美国3月批发库存月率意外下降0.1%
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项法案,建立规模为30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保险基金,并向房屋所有者再提供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资助
2008年07月2日
纽约股市,美国更大汽车厂商通用汽车股价在收盘时跌破10美元关口,收于9.98美元,创1954年9月2日以来更低价。
2008年07月12日 股价跌至50年来更低 通用公司隐现破产危机
2008年9月15日
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陷入严重财务危机并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更加严重的金融危机来临。
欧洲央行当天宣布向商业银行系统共注资300亿欧元,期限为一天,平均利率为4.39%,高于欧洲央行主导利率4.25%的水平。这是欧洲央行自2007年夏季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危机以来首次采取这种干预方式。
2008年9月20日
布什 *** 正式向美国国会提交拯救金融系统的法案,财政部将获得授权购买更高达7000亿美元的不良房屋抵押贷款资产。
美国 *** 希望2年内将所有问题解决掉,希望在这个问题影响实体经济之前把它解决掉,避免出现像30年代那样的大萧条。
2008年9月22日
德国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在与西方七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 *** 磋商后表示,西方七国集团其他成员国拒绝参与美国金融救援计划。
2008年9月25日
全美更大的储蓄及贷款银行——总部位于西雅图的华盛顿互惠公司(Washington Mutual Inc.),已于当地时间星期四(25日)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查封、接管,成为美国有史以来倒闭的更大规模银行。
2008年9月29日,美国众议院否决七千亿美元的 *** 方案,美股急剧下挫,道指暴泻777点,是历来更大的点数跌幅,单日跌幅高达7%,亦是1987年环球股灾以来更大的跌幅。市场信心薄弱,道指不断沉底,10000点的关口岌岌可危。
30日,美国众议院否决了七千亿美元的 *** 计划,参议院则试图予以挽回,预定周三对该案进行表决。
2008年10月2日,美国参议院74票对25票通过了布什 *** 提出的7000亿美元新版 *** 方案,美参议院投票表决的 *** 方案总额从原来的7000亿美元提高到了8500亿美元,增加了延长减税计划和将银行存款保险上限由2008年的10万美元提高到25万美元的条款,目的是安抚紧张的美国公众及支持经济增长。预料可望对全球股市都有帮助,且将对众议院造成压力,一些众议员正考虑转向支持法案。
10月8日各大央行同时行动,对金融市场的动荡作出明确的回应,接连宣布降息。
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至1.5%,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瑞典央行和瑞士央行也纷纷降息50个基点。
澳大利亚当地时间10月7日下午,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RBA)将银行基准利率下调1%至6.00%
以色列央行(Bank of Israel)也宣布,由于全球金融市场急剧下降,下调利率50个基点至3.75%,新利率将于10月12日生效。
10月9日
步美国的后尘,韩国、日本、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等有关当局,纷纷采取措施放松了货币政策,向银行注资。
2008年10月10日
冰岛因次贷危机基本冻结了外汇资产,并将三大银行国有化,但因债务问题与英国等国发生外交纠纷。
2008年11月15日
在巴西举行2008年G20峰会,而这次会议的重点议题就是应对这次的次贷危机。
2008年12月11日
美国汽车三巨头将获援助150亿 高管薪酬受限制
2008年12月16日
美联储将美元基准利率下调至0-0.25%,超过市场预期的0.5%,ICE期货小幅上涨。
2009年
2009年1月14日 北美更大电信设备制造商 北电 *** 公司 申请破产保护
2009年1月16日 欧洲央行再度降息至历史低点
2009年2月5日,英格兰银行再次宣布降息,这是英国连续第五个月降息,也是自2007年12月以来的第八次降息。
2009年3月2日,美国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收于6763.29点,创下1997年4月以来的更低收盘水平,这也意味着道琼斯指数的市值在短短一年半时间内已缩水过半。在此 *** 下,3日亚洲股市普遍开盘暴跌。其中日本日经指数早盘一度下探至7117.66点,跌至泡沫经济崩溃后的更低点。尽管午盘后跌势暂缓,但日经指数仍以跌0.69%收市;中国沪指跌1.05%;香港恒生指数跌2.3%。
美国国际集团(AIG)2日宣布的历史性季度亏损,成了压在美国股市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2008年第四季度AIG亏损617亿美元,创下美国公司史上亏损之最。
2009年6月1日,通用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至此危机蔓延至实体经济,向经济危机发展,接下来都是各国开展货币财政政策拯 *** 场。
网站首页: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微信:527209157)
本文链接:https://52ol.cn/post/65203.html
Copyright 2012-2024 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 网站地图 邮箱:diyijiaoyi@qq.com 微信:527209157 湘ICP备18014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