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必看 » 正文

期货禀赋效应(什么叫禀赋效应)

8.41 W 人参与  2022年12月30日 10:28  分类 : 必看  评论

与天为敌

确定地战胜不确定性,这正是“与天为敌”的精髓所在。

一派坚持认为更好的决策是以由过去模式决定的限制和数据为基础的;另一派则是基于对不确定的未来更大程度上的主观信仰。这是一对从未解决的矛盾。

贝叶斯的定理着眼于这样一种常见的情形,即当我们对一些事件的概率做出合理的直觉判断时,还希望了解当事件果真发生后如何调整此前的判断。

大数定律简单说就是指样本的观测值与其真实价值间的差异会随着观察样本的增加而消失。

“如果人的本性对于碰运气毫无兴趣的话,仅仅依靠冷静地计算,人们就不会进行过多的投资活动”

时间是赌博中决定性的因素。风险和时间是同一事物两个相反的方面,因为如果没有明天就不会有风险。时间会改变风险,风险的本质由时间的范围来塑造。

结果的不确定性越大,延迟行动的价值也就越大。

好赌的希腊人没有发明概率,为什么呢?因为对希腊人来说,真实只是那些可以被逻辑和公理证实的东西,他们对证据的坚持,将真实与只凭经验的实验完全对立起来。希腊人认为真实与可能性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他们不能想象在日常混乱的自然界中存在任何形式的实体结构或者协调的事物。

处理不确定性的现代 *** 以度量开始,并使用机会和概率。首当其中的即是数字。

斐波那契数列远远不只是一种消遣。将任何一个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数除以它后面的数,数字3后的结果总是0.625,数字89后的结果总是0.618;数字越大,小数位越多。用数字2之后的任何数除以它前面的数,其结果总是1.6,在144之后,其结果总是1.618。希腊人知道这个比例,他们称其为“黄金分割”。

形态是独立于成长的。

希腊精神的独特品质是他们对证明的坚持。他们更关心“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

印度—— *** 数字体系的核心是零的发明。

如果没有合乎逻辑的结论,即使思想走得再远,它也会停止的。只有当人们认为自己已经达到某种程度的解放时,风险管理的观念才会出现。

第3章复式记账法的推广。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希腊人对做实验并不感兴趣,他们只关注理论和证明。他们显然从来没考虑过通过复制某种现象足可以证实某种假设。这大概是因为他们认为日常事务是按部就班的,没有什么规律性。精确是上帝才要负责的事情。

概率总是有两层含义,一种代表未来,另一种阐述过去;一个有关我们的看法,另一个有关我们知道的事实。

文艺复兴时期卡达诺创作《机会赌博之书》是我们已知的之一本有关风险衡量方面的书籍。

三名法国人,帕斯卡费马和梅森骑士。帕斯卡和费马之一次创建了概率理论。这个理论用实际的数字来衡量概率,这和以前根据可信度来做决定是截然不同的。费马和帕斯卡有关分配筹码的解决办法,长期以来被用来支付社会福利,它也是现代保险和其他形式的风险管理的基石。

决策应与我们对某个特定结果的渴望程度有关,并与我们对这个结果出现概率的信任程度有关。我们对某事渴望的力量,即功利。功利即将成为所有有关决策制定和风险承担的理论的核心。

帕斯卡和费马掌握着使用分类的 *** 来计算未来事件概率的钥匙。

第五章17世纪的后半段

抽样检测 *** 使用以及在概率计算,这两种 *** 是所有风险管理 *** 的基础材料,涵盖了从保险及环境风险度量到极其复杂衍生产品设计中的风险管理 *** 。

格朗特和配第是统计学的共同创始人。

抽样调查、平均值以及何为常规构成了统计分析学的框架,并使信息服务于决策制定,同时影响了我们对于未来事件出现可能性的相信程度。

哈雷根据死亡人口和出生人口的数字,对总人口数做出准确的估计。下一步是根据年龄分布的情况设计一张表格。这个表格能够用来计算不同年龄段的投保价格。

同样在17世纪后半段现代保险业萌芽。

将对与决策相关的数学几率的识别,转变为对不定事件概率的估计。改变以往只是收集原始数据的情况,决定能用它们来做什么。知识在这点上的进步方式比我们所见到的更令人惊诧万分。

第6章,任何与风险有关的决策都涉及两个截然不同,但又不能分开的元素,客观事实和主观意见。概率理论促成了选择,伯努利定义了进行选择的人们的动机。bonuli的基本论点是人们对风险有不同的价值评定。财富上的少许增长带来的效用同以前拥有的财富数量成反比。效用观点成为供求法则的基础。效用成为博弈论整个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彼得宝难题和漂亮50。

伯努利还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他认为除非被饿死,否则没有人是一无所有的。风险不再是我们所面对的东西,风险已成为面向选择的机遇。

即使在一场公平的赌博中,赌博者也会遭受效用的损失。因为财产上损失带来的效用降低度,大于相同数量的收益带来的效用增加度。因此大自然的警告是根本不去赌博。

第7章说的是,从现实的事实经验中,推断出预先未知的概率的研究。

样本如何更好的代表他所代表的整体?钟型曲线出现了。

反转概率。10万个大头针中出现12个残次品,那么实际瑕疵率达到总数0.01%的概率是多少呢?

贝叶斯推断体系的主要应用是使用新的信息来校正基于旧信息所得出的概率,用统计学术语来说是先验概率和后验概率的比较。

第8章,高斯在风险管理领域的成就,是现代风险控制管理理论的核心。

正态分布形态形成了绝大多数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

判断股票价格是否真正彼此独立的更好 *** 是观察其变化值是否成正态分布。实际上有足够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股票价格的变化成正态分布。

即使股票价格的变化成完美的正态分布形态,其平均值也不为零。股票价格的平均变化是大于0的。实际上股票价格平均涨幅不包括红利收入为每年7.7%,标准偏差为19.3%。

某个投资者购买并持有股票70年,那么最终的结果是很好的,而期望每三个月就盈利2%的投资者显然是个傻瓜。

假如我们想知道股票价格在任何一个月下跌的概率,我们可以计算得出这个概率是45%。但是在任何一个月中,股价下跌超过10%的概率仅为3.5%。这意味着每30个月才可能出现一次这种情况,那么每隔15个月股价就可能出现一次上涨或下跌10%的情况。

承担更多的风险,要取决于从正常的背离中所产生的机会。

凯特尔将概率应用到道德和社会科学之中。

数据挖掘——只要你能够反复钻研数据,这些数据就能够帮你证明任何你想证明的事物。

第9章用脑过度的人,就是高尔顿,他是优生学的创始人。

他用大量的证据来证明天才和杰出是遗传的特征。遗传是特殊才能的唯一根源。

高尔顿提出了一个普遍原理,就是向均值回归原理。回归是理想后代的平均类型,偏离其父辈的倾向,并且大概要回归到被称为父辈的平均类型中去。

高尔顿提出的解决办法就是限制低能人繁育后代,从而减少正态分布中左半边的分布数量。

道尔顿的分析思路最终导致了相关性概念的产生,它可以用来衡量两个不同序列事物的相近程度。

高尔顿将概率观念从基于随机性和大数法则的静态理念,转变为一个动态的过程。

第10章豆荚和危险。

为什么回归平均原理不能很好的引导决策,之一有时回归平均的进程太慢了,一次震荡就能毁坏整个过程,第二回归的力量可能太强,即使到达均值附近也无法停止,最后均值本身也是不稳定的,我们对于这个均值一无所知。

最聪明的策略是解雇近期业绩很好的经理人和聘用近期业绩很差的经理人。这个策略类似在股票疯涨时卖的股票,在其狂跌时买入股票的策略。如果这种反向策略十分难以采用,我们还可以运用另一种 *** 来达到相同效果,那就是一往无前,解雇落后的经理人增加有好的经理人管理的基金,但是这样做的前提是先等上两年。

长期投资收益率的不确定性要比短期投资的不确定性小得多。随着时间的变化,风险证券投资和稳妥投资收益的差异会显著的扩大。

过度依赖回归均值,会面临趋势中断的风险。

每当股票收益接近债券收益时,股票价格就下跌。

无法想象的事情可能会发生,这使我怀疑从过去事物中推断未来是否明智。(债券和股票相对关系的变化)

均值回归在某些条件下具有巨大的力量,而在其他条件下则可能导致巨大的灾难。

在没有考虑支持这种进程的假设是否恰当时,永远不要依靠回归均值理论来开始行动。高尔顿的言论十分明智,他鼓励我们去欣赏广泛的观点,而不仅仅是平均值的观点。

第11章。这一章从概率论转到了风险决策的角度。

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合理性和可度量性是决策的基础,理性的人会客观处理信息,他们在预测未来时所犯的错误都是随机的错误,而不是乐观或悲观的固执偏见所造成的结果。

第12章

风险管理的本质就是把我们对结果有所控制的领域更大化,而把我们完全不能控制结果,和我们弄不清因果联系的领域最小化。

当实际上仅是概率法则起作用时,千万不要硬给结果指定一个特殊原因。没有原因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这个原因却是晦涩的。

投机者的数学期望值为0。

根据混沌理论,许多看似混沌的事情实际上是一种潜在的秩序的产物。

阿罗是把风险管理概念应用于实际形式的奠基人。

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选择不是在拒绝假设和接受假设之间进行,而是在拒绝和不拒绝之间进行。

假设必须接受反证才能证明有效,在拒绝和不拒绝之间选择清晰确切而且概率可测量的方式下,假设必须可以验证。

奈特认为,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区别。可测量的不确定性,或者说适当的风险,与不可测量的不确定性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前者根本不是不确定的。经济学中不确定性问题的根源是经济进程本身所具有的前瞻性特质所决定的。这样一个不依赖于过去事件发生频率的系统是极易发生意外情况,并且注定是多变的。

凯恩斯在二战期间涉及了英国的融资战略,战后他通过谈判立刻为英国获得了大量的美国贷款,他还编写了用于建立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布雷森森林体系中的大部分条款。凯恩斯有关经济学的观点最终围绕着不确定性展开,家庭储蓄和消费金额的不确定性以及增加的储蓄中,有多少被用来消费,并在何时进行消费的不确定性,最重要的是在指定了资本投入的情况下,利润产出的不确定性。

凯恩斯提出了与放任主义政策截然不同的行动方针, *** 所扮演的角色更加积极,不仅仅是用 *** 的需求来替代日益减少的个人需求,而是要广泛减少经济的不确定性。凯恩斯为我们带来伟大的新思想,我们并不受制于未来,不确定性使我们获得自由。

凯恩斯拯救经济的 *** 揭示了,只要我们作出决定,我们就能改变世界。

第14章这一章博弈论出现了。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几乎我们制定的所有决策,都是一系列协商的结果。

《博弈论和经济行为》是由一个物理数学家和一个经济学家合作的。

纳什均衡的结果虽然稳定,但它并不是更优的结果。

采用博弈论的 *** 进行拍卖活动的频谱拍卖,这个例子很有意思。

博弈论和经济行为艺术是以某个行为的关键因素为基础的这个关键因素,是某人在效用更大化时的收益,依赖于他合理行为的所得,而效用更大化指的是在博弈论的框架下更大限度的利用可获得的交易。这里的所得当然是假设的最小值,如果其他人犯错误的话,他可能会得到更大的收益。博弈论有关理性行为的假设 ,使得理性的概念被完美的定义,并被学术界广泛接受。

马克维茨的证券组合的选择。马克维茨从线性规划转向了证券组合的研究。

投资者们想要的是预期的收益,而不想要收益的方差,收益和方差间的联系是马克维茨证券组合选择的根基。投资的多样化是对付投资方差的更佳武器。冯纽曼和莫根施特恩已经量化了效用,马克维茨开始量化投资风险。

马克维词用有效这个词来描绘那些拥有更优价格和最小方差的正确投资组合,这种 *** 将从博弈论中学到的两种常识结合在一起,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但是不要孤注一掷。

证券组合的选择变革了投资管理专业,因为它将风险提升到了和预期收益相同的高度。

马克维茨解决了计算单个证券协方差的全部难题,它的解决 *** 是根据市场的整体情况来估计每种证券的变化程度。使用贝塔这个字母来描述,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内,每种股票或是其他资产,相对于整个市场的平均变化。

变动性是否就能代表风险了?对于真正的长线投资者来说,他们并不关心市场的短期波动,他们相信下跌的一定还会涨回来。变动性代表的就是机会而不是风险。持有投资组合的真正风险是在期中和期末时,这个投资组合并不能为投资者带来弥补成本的收益。

选择市场时机是一个风险很大的策略,它的一个风险就是当市场出现较大的向上趋势时,投资者却置身市场之外。

夏普的文章分析了投资者财产变化和其持有风险资产的意愿之间的关系。

第16章不变性的不足之处。

这一章说到了思考快与慢的丹尼尔卡内曼和他行为学的研究。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时而进步,时而退步,反复不定,最终会回归到我们平均表现的水平上,与是否得到他人存在毫无关系。

偶尔性的巨大收益,似乎能够较长时间的吸引投资者和赌徒们的兴趣,而持续的低收益则做不到这一点,这种反应对于那些将投资看作是游戏,如果是没有进行多元化投资的投资者来说是最为典型的,多元化投资是很乏味的,见多识广的投资者会将投资多元化,因为他们并不认为投资是一种娱乐形式。

卡尼曼用不变性的缺陷这个短语来描述,相同问题,以不同形式出现时,人们的选择是前后矛盾的。不变性指的是如果a强于b而b又强于c,那么理性的人会认为a强于c。

心智会计现象。如果信息过多,就会阻碍和歪曲决策,从而导致不变性缺陷,并且给予当权者机会来操纵人们所愿承担的风险。

概率的判断和事件本身无关,而是和事件的描述相关,某个事件已被判断的概率,取决于对这个事件描述的清晰性。

如果人们都如此愚笨,那么我们这样的聪明人为什么没有发财呢?

第17章理论警察。

决策后悔。

行为金融学,研究理性模型中的缺陷。行为金融学分析了投资者在风险和收益间是如何努力进行给予和索取的。

投资者们会过于重视新的信息,而忽视先前的很久以前的信息。

禀赋效应,我们倾向于对所拥有的事物以较高的价格出售,而对不拥有的相同事物以较低的价格购买。

理论警察,他们的工作是抓捕违反理性行为。

理性行为,体现价值的地方是市场上非理性行为的盛行为理性投资者,在上述比喻的消遣游戏中,提供了不计其数的机会,他们可以比被理论警察,缉拿的在逃的非理性投资者更容易叫停,把东西传给邻座或是占到一个座位。

体现价值的地方指的是,尽管有很多证据证明市场上有很多非理性的行为,但是通过和非理性投资者进行对赌的 *** 进行获利是十分困难的,由此可见市场行为是符合理性模型的。

对风险管理首先要强调的是投资多元化。从迷信到超级计算机这一决定性的一步即将迈出。

第18章,单边赌博中的奇异体制

衍生产品是金融工具,本身并没有价值。他们之所以被称为衍生产品,是因为他们的价值源自于其他资产的价值,他们被精确用来防范由价格突然变动而引发的风险的原因。这就是他们所有秘密。

衍生产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期货,你指定的价格在未来进行交割的合同。一种是期权,就是一方与另一方以预先制定的价格进行买卖的机会。

从理论上讲,商品投机者在长期的情况下能够盈利,因为大多数人的财政余额不足以抵抗波动性的风险,结果波动性的风险通常会导致价格的低估。

期权定价。期权的价值取决于4个要素,时间价格,利率和波动性。真正重要的是第4个要素,潜在资产的预期变动性。唯一重要的事情是股票价格变化的程度,而不是变化的方向。这是由于期权本身特性的原因,投资者的潜在损失仅限于购买期权的费用,而潜在收益却是无限的。

任何使股票发生变动的因素都是重要的,因为跌得快的股票往往涨得也快,期权购买者会寻找表现活跃的股票,而出售期权的投资者希望股票价格稳定。

投资组合保险,动态规划的细节取决于从起始价格到底部价格之间的差额,设计的时间段以及预期的投资组合的变动性。当市场开始下跌时,投资组合逐步变现,但是仍旧持有一些股票,当市场上涨是投资组合开始购买股票,但也要持有一些现金。结果是这个投资组合在上涨下跌两个方向上的表现都有轻微的滞后,这个之后就构成了费用,市场的波动性越大之后所表现的费用就越多,它取决于所承保项目的不确定性。

看跌期权是一份合约,法律上规定如果期权持有者想卖掉股票,那么出售看跌期权的卖方必须购买。假设买方总是存在,但是实际上无法确保在需要这些买方履行职责时,他们会适时出现。

动态规划往往使投资组合保险低估了市场的波动性而高估了市场的流动性。投资组合保险的成本显然应该比在纸上谈兵时所预计的成本高得多。

为什么套期保值工具会给它的持有者带来巨大灾难的?因为他的持有者增加了波动性的风险,而不是去限制这些风险。他们将公司的财政变为利润中心,他们将小概率事件视为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当面临在确定性损失和赌博间进行选择时,他们选择了赌博。你不可能期望在不承担巨大损失风险的前提下,会获得巨大的收益。

前景理论预测本身已经遭受损失的人更愿意去赌一把,而不是去接受确定的损失。

如果所有的存款人和他们的金融中介绝对没有风险的资产进行投资的话,那么潜在的商业增长就永远不会实现。

生活不是没有逻辑性的,然而他却为逻辑学家设了一个陷阱,他看起来比实际上更精确更有规律,它的精确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它的不精确性也是隐秘的,它的野性在等待中。根据混沌理论者所说,不精确性源于一种称为非线性的现象,非线性指的是结果和起因不成正比。

在一个混沌的世界,野性总是在等待时机展示自己。

人类并没有从神圣的上帝手中夺到社会的控制权,而是把它置于机会法则的支配之下。你相信上帝玩掷骰子的游戏,而我相信客观世界中存在完整的法则和秩序。根据混沌理论者所说,不精确性源于一种成为非线性的现象,非线性指的是结果和起因不成正比。

混沌理论是一个敏感的依附于初始状态的时代进化。混沌理论否决了不连续性的概念,看起来似乎是不连续性的,并不是突然与过去间断,而是先前发生事件的合理结果,在一个混沌的世界,野性总是在等待时机展示自己。

应用混沌理论又是另一回事。混沌的时间序列的鲜明特征是,预言的准确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真实生活的历史数据构成了一系列连续的事件,而不是一系列独立的观察资料,这是概率法则所需要的。尽管许多经济和金融变量的分布近似一条中型曲线,但是这个图形仍不完美,再强调一次类似真相并不等于是真相,野性隐藏于边缘和不完美中。

存在什么心理的人总是对自我评价过高,过度的自我接受?

误判检查清单

我是否有高估自己参与创造的东西,想法的价值及实用性?

我是否有讨厌和自己不相同的人,观点,想法?

需要改变想法时,我是否有寻找理由而拒绝改变?

自视过高的人比比皆是。这种人会错误地高估自己,就好像瑞典有 90%的司机都认为他们的驾驶技术在平均水平之上。这种误评也适用于人们的主要“私人物品”。人们通常会过度称赞自己的配偶。人们通常不会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孩子,而是会给出过高的评价。甚至人们的细小私人物品也一般会得到过度的称赞。人们一旦拥有某件物品之后,对该物品的价值评估就会比他们尚未拥有该物品之前对其的价值评估要高。这种过度高估自己的私人物品的现象在心理学里面有个名称:“禀赋效应”。人们作出决定之后,就会觉得自己的决定很好,甚至比没作出这种决定之前所认为的还要好。

当自视过高的倾向往往会使人们偏爱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有些心理学教授们用很好玩的“丢钱包”实验证明了这种效应。他们的实验全都表明,如果捡到钱包的人根据钱包 的身份线索发现失主跟自己很相似,那么他把钱包还给失主的可能性是更高的。由于人类的这种心理特性,相似的人组成的派系群体总是人类文化中非常有影响的一部分,甚至在我们明智地试图消除其最糟糕的效果之后仍是如此。

现代生活中有一些非常糟糕的派系群体,它们被一群自视过高的人把持,并只从那些和他们非常相似的人中挑选新成员,现代生活可能就会出现一些非常糟糕的结果。因此,如果某个名牌大学的英语学系学术水平变得很低下,或者某家经纪公司的销售部门养成了经常诈骗的习惯,那么这些问题将会有一种越来越糟糕的自然倾向,而且这种倾向很难被扭转。这种情况也存在于那些变得腐败的警察部门、监狱看守队伍或者政治群体中,以及无数其他充满了坏事和蠢

事的地方,比如说美国有些大城市的教师工会就很糟糕,它们不惜伤害我们的儿童,力保那些本该被开除的低能教师。因此,我们这个文明社会中最有用的成员就是那些发现他们管理的机构内部出问题时愿意“清理门户”的负责人。

自然了,各种形式的自视过高都会导致错误。怎么能不会呢?

让我们以某些愚蠢的赌博投注为例。在买彩票时,如果号码是随机分配的,下的赌注就会比较少,而如果号码是玩家自己挑选的,下的赌注就会比较多。这是非常不理性的。这两种选号法中奖的概率几乎是完全相同的,玩家中奖的机会都是微乎其微的。现代人本来不会买那么多彩票的,但国家彩票发行机构利用了人们对自选号码的非理性偏好,所以他们每次都很愚蠢地买了更多的彩票。

那种过度称赞自己的私人物品的“禀赋效应”强化了人们对自己的结论的热爱。你们将会发现,一个已经在商品交易所购买了五花肉期货的人现在愚蠢地相信,甚至比以前更加强烈地相信,他的投机行为具有许多优点。

有些人热爱体育运动,自以为对各个队伍之间的相对优势十分了解,这些人会愚蠢地去买体育彩票。和赛马博彩相比,体育彩票更容易上瘾——部分原因就在于人们会自动地过度赞赏他自己得出的复杂结论。

在讲究技巧的比赛——比如说高尔夫球赛或者扑克赌牌比赛——中,人们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挑选那些水平明显比自己高得多的玩家作对手,这种倾向同样会产生极端的事与愿违的后果。自视过高的倾向降低了这些赌徒在评估自己的相对能力时的准确性。

然而更具有负面作用的是,人们通常会高估自己未来为企业提供的服务质量。他们对这些未来贡献的过度评价常常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自视过高往往会导致糟糕的雇佣决定,因为大部分雇主高估了他们根据面试印象所得结论的价值。防止这种蠢事的正确对策是看轻面试的印象,看重求职者以往的业绩。

我曾经正确地选择了这种做法,当时我担任某个学术 *** 委员会的主席。我说服其他委员别再对求职者进行面试,只要聘用那个书面申请材料比其他求职者优秀很多的人就可以了。有人对我说,我没有尊重“学术界的正常程序”,我说我才是真正尊重学术的人,因为学术研究表明,从面试中得来的印象,其预测价值很低,我正在应用这个成果。

人们非常有可能过度地受到当面印象的影响,因为从定义上来讲,当面印象包括了人们的主动参与。由于这个原因,现代企业在 *** 高层管理人员时,如果遇到的求职者能说会道,那么就有可能遭遇很大的危险。依我之见,惠普当年面试口齿伶俐的卡莉·菲奥 纳(注:卡莉·菲奥 纳,1954—,1999年至 2005 年期间担任惠普公司 CEO),想任命她为新总裁时,就面临着这样的危险。我认为:(1)惠普选择菲奥 纳女士是一个糟糕的决定;(2)如果惠普懂得更多的心理学知识,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它就不会作出这个糟糕的决定。

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有一段著名的文字显示了自视过高的威力。在托尔斯泰看来,那些恶贯满盈的罪犯并不认为他们自己有那么坏。他们或者认为(1)他们从来没有犯过罪;或(2)考虑到他们在生活中遭遇的压力和种种不幸,他们做出他们所做过的事,变成他们所成为的人,是完全可以理解和值得原谅的。

“托尔斯泰效应”的后半部分,也就是人们不去改变自己,而是为自己那些可以改变的糟糕表现寻找借口,是极其重要的。由于绝大多数人都会为可以改变的糟糕表现寻找太多荒唐的理由,以此来试图让自己心安理得,所以采用个人和机构的对策来限制这种愚蠢的观念造成的破坏是非常有必要的。从个人层面来说,人们应该试图面对两个事实:(1)如果一个人能够改正糟糕的表

现,却没有去改正,而是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那他就是品德有问题,而且将会遭受更多的损失;(2)在要求严格的地方,比如说田径队或者通用电气,如果一个人不做出应有的表现,而是不停地找借口,那么他迟早肯定会被开除。而机构化解这种“托尔斯泰效应”的对策是:(1)建设一种公平的、唯才是用的、要求严格的文化,外加采用能够提升士气的人力资源管理 *** ;(2)开除

最糟糕的不守规矩者。当然啦,如果你不能开除,比如说你不能“开除”你的孩子,你必须尽更大努力去帮助这个孩子解决问题。我听过一个教育孩子的故事特别有效,那个孩子过了 50 年还对学到的教训念念不忘。那孩子后来变成了南加州大学音乐学院的院长。他小时候曾经从他父亲的老板的仓库里偷糖果吃,被他父亲发现之后辩解说,他打算过会就放回去。他父亲说:“儿子,你还不如想要什么就拿什么,然后在每次这么做的时候,都把自己称为小偷。”

避免因为自视过高而做傻事的更佳 *** 是,当你评价你自己、你的亲人朋友、你的财产和你过去未来的行动的价值时,强迫自己要更加客观。这是很难做到的,你也无法做到完全客观,但比起什么都不做,放任天生的心理倾向不受约束地发展,却又好得多。

虽然自视过高通常会给认知带来负面的影响,但也能引起某些离奇的成功,因为有时过度自信刚好促成了某项成功。这个因素解释了下面这句格言:“千万别低估那些高估自己的人。”

当然,有时候高度的自我称赞是正确的,而且比虚伪的谦虚要好得多。此外,如果人们因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或者拥有美好的人生而感到骄傲,那么这种自我赞赏是一种非常有建设性的力量。如果没有这种自豪感,会有更多的飞机坠毁。“骄傲”是另外一个被大多数心理学教科书漏掉的词汇,这种疏漏并不是一个好主意。把《圣经》中那个关于法利赛人和税吏的寓言解读为对骄傲的谴责也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在所有有益的骄傲中,也许最值得钦佩的是因为自己值得信赖而产生的骄傲。此外,一个人只要值得信赖,哪怕他选的道路崎岖不平,他的生活也会比那些不值得信赖的人要好得多。

低碳金融的理论有哪些

低碳金融①是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融入日常业务中,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其核心是将自然资源存量或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的自然资源损耗和环境损失,通过评估测算的 *** ,用环境价值量或经济价值量进行计量,并运用于金融资源配置和金融活动评价等领域。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价值尺度,低碳经济目前已成为国际社会主流的战略选择,是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抢占碳交易市场战略制高点的关键。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面临的能源与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以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低碳经济为契机,大力发展低碳金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碳交易市场具有全球应用价值和明确的收益前景,发展低碳金融有利于我国把握碳交易市场的巨大潜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其次,我国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低碳金融的资金融通和杠杆调节作用,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第三,碳排放权的“金融属性”日益凸显[2],积极发展低碳金融有利于我国推进碳交易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化进程,在新一轮国际货币定价体系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第四,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低碳金融是推进金融产业经营模式创新和业务范围扩充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增强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感。

一、我国低碳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围绕碳减排权,发达国家目前已经开始构建以碳交易市场为基础,包括碳基金、碳保险、碳证券、银行贷款以及一系列金融衍生品为支撑的低碳金融体系。与发达国家的实践相比,我国低碳金融的发展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明显不足。

(一)相关政策法规陆续出台,但对实践的支撑作用有限。

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我国参照和遵循的国际公约主要有1998年签署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2002年的《京都议定书》。在此基础上,我国于2007年6月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作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指导性文件。在低碳金融方面,我国参照和遵循的主要是“赤道原则”①和联合国环境署发布的《金融机构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声明》②。在具体的业务指导方面,中国环保总局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于2008年合作制定了《绿色信贷环保指南》,以规范国内低碳金融的管理机制。

总体来看,我国目前低碳金融的操作与管理主要参照相关的国际准则和公约,国内虽然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法规,但多为指导性的意见和纲要,缺乏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文件,难以起到有效指导实践的作用。此外,低碳金融的支持性政策缺失,突出表现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和金融优惠三方面的政策尚未出台,导致金融机构的发展信心不足,缺乏业务拓展的动力。

(二)金融机构创新意识突出,但业务绩效相对低下。

在目前的政策和监管机制下,我国商业银行还不被允许直接投资或在国内外市场上进行碳排放权的买卖。因此商业银行的项目切入点主要有绿色信贷和财务顾问服务两种。

1.绿色信贷有力推进了低碳金融的业务创新。

2008年,兴业银行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并于2009年1月成立可持续金融的专门业务经营机构———可持续金融中心,负责能效金融、碳金融、环境金融等领域的业务经营和产品营销。同时,兴业银行推出多种新型业务模式,覆盖了能源生产、运输和使用等多个环节,突破了原有企业贷款注重担保条件、期限较短等固有缺陷,减低贷款门槛,拓宽贷款期限。在具体的项目推进上, 2006年5月兴业银行与IFC合作签署了“能源效率融资项目”,以IFC认定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为基础发放贷款,IFC同时为贷款项目提供相关的技术援助和业绩激励。此外,兴业银行推出以CDM机制项下的核证减排额收入(CERS)作为贷款还款来源之一的节能减排融资模式,实现了低碳金融业务的创新。[5](PP405-406)2.财务顾问有效拓展了低碳金融的业务领域。

2009年7月,浦发银行以独家财务顾问方式,为陕西两个水电项目成功引进CDM开发和交易专业机构,预计每年至少为项目业主带来160万欧元的售碳收入。[6]2009年10月,浦发银行作为唯一的金融业代表,与天津中新生态城投资管理公司等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之一个自愿减排联合组织———生态城绿色产业协会(EGIA),旨在推广低碳金融解决方案。此外,为打造“低碳银行”形象,浦发银行制定了《信贷投向政策指引》和《关于开展能源效率融资项目的营销指导意见》,对授信企业和新建项目“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即对绿色产业提供重点授信支持,对环境污染、能耗超标企业明确不得与其建立授信关系,确保将优先的金融资源投入环保,致力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社会。金融风险的能力。

(三)碳交易平台逐步建立,但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1.碳交易市场建设相对滞后。从国内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来看,目前已有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三家机构,其中北京环境交易所是 *** 批准设立的特许经营实体,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是综合性国际化环境能源权益交易市场平台,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是综合性排放权交易机构。除上述三家主要机构外, 2009年山西吕梁节能减排项目交易中心、武汉、杭州和昆明等几家交易所也相继成立。此外,大连、贵州、河北和山西等交易所目前也都在紧密筹备中。虽然各地碳交易平台成长迅速,但只是一级交易平台,碳交易市场的容量有限,远落后于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此外,各交易所之间缺乏沟通,业务内容和经营准则差异较大,离统一的碳交易平台还有相当差距, CDM机制支持低碳经济的作用有限。

2.注册项目成交偶然性大。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CDM更大的供应国。据CDM执行理事会网站预计,未来中国每年将获得1. 9亿吨碳排放权签发量,占CDM项目年签发总量(3. 2亿吨)的59%。[7]

截至2009年9月,国家发改委批准的CDM项目共有2232个。尽管在供应量上占绝对优势,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碳交易平台,我国现有的几个地区 *** 易所还处于试点阶段,交易清淡,已发生的交易项目偶然性很大,且已成交的CDM项目价格远低于国际通行价格。有资料显示,目前国际市场上碳排放交易的价格一般在每吨17欧元左右,而我国国内的交易价格只在8-10欧元左右,不及欧洲二级市场价格的一半。[8]可见,我国低碳金融业目前处于全球碳交易产业链的低端,缺乏定价权和国际话语权,市场潜力未充分挖掘。

二、我国低碳金融发展的约束因素分析。

低碳金融的发展反映出我国本土市场对未来碳交易市场的敏感性,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低碳金融的发展面临明显的两难境地:一方面,低碳金融要符合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国家政策需要;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确保自身业务的可持续增长。要协调好上述两方面的问题,就必须深入分析制约低碳金融发展的相关因素。

(一)意识约束是制约低碳金融业务发展的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金融机构被认为与环境问题无关,但随着我国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企业的社会责任被逐步提上议程,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被要求参与到环境问题的解决中来。在此情况下,如何在原有经营模式与新的发展策略之间寻求一条可行出路,就成为金融机构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由于低碳金融短期内投资成本大于经济收益,金融机构对开展低碳金融业务的态度普遍比较谨慎,目前已成交项目的价格偏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金融机构对低碳金融业务的收益状况存在质疑。同时,我国目前有关低碳金融业务发展的政策法规和实施框架至今尚未落实,金融机构的生存环境和盈利空间存在显著差异,一些达不到低碳发展标准的业务行为给其他金融机构造成了不良影响。此外,低碳金融兴起和发展的时间较短,我国金融机构对其利润空间、运作模式、风险管理、操作 *** 以及项目开发、程序审批等均不熟悉。在未对低碳金融业务充分把握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不敢贸然介入其中。

(二)成本约束是导致低碳金融预期收益不良的重要条件。

1.低碳金融发展的机会成本分析。低碳金融的发展强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并重。

要实现金融领域的低碳发展和生态创新,初期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强力的 *** 支持。按照国际通行做法,为消除市场风险, *** 资金通常先行注入,商业资金后续跟进。但我国目前低碳金融领域的 *** 作用有限,在4万亿 *** 经济的投资中,属于低碳经济生态环保的投资比例只有5%,低碳金融的发展动力主要源自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巨大的市场风险和有限的投资回报并存,导致低碳金融业务的机会成本较高,国内金融机构普遍持观望态度。

2.低碳金融发展的交易成本分析。由于缺乏碳交易定价权和统一的碳交易平台,我国的CDM项目发起人在同国外CERS需求方接洽时只能进行分散的“谈判”,交易成本巨大,容易造成CERS的压价现象,使我国投资者处于不利地位。此外,基于项目的交易涉及跨国项目的报批和技术认证等问题,监管部门要求指定的国际运营机构来负责项目的注册和实际排放量的核证,所涉及到的费用高昂。在政策缺失的情况下,CDM机制和节能减排所蕴涵的巨大商业价值短期内无法有效转化为现实利润,金融机构发展低碳金融业务的经济目标与生态目标存在矛盾。

尽管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业务模式也得到积极拓展,但就项目实施的效益而言则不尽如人意:首先,从业务创新的主体来看,低碳金融业务目前主要集中在少数商业银行,大多数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不高,普遍持观望态度;其次,低碳金融业务面较窄,大多数银行设想有余、执行不足,呈“蜻蜓点水”状③。第三,碳信用机制尚未建立,我国从事低碳金融业务的机构普遍缺乏抵御和防范国际(三)禀赋约束是阻碍低碳金融模式创新的直接根源。

1.交易环境不健全。由于低碳金融业务的项目链条较长,在融资担保和合同订立等方面需要特定中介机构的介入与协助。我国目前低碳金融领域的中介机构发展不成熟,中介机构的专业人才储备也不到位,导致开展低碳金融业务的内部动力严重不足。此外,目前国际碳交易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严重的市场分割,我国缺乏统一的碳交易平台,从事碳金融交易的市场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场外交易机制,也有不少的交易所;既有 *** 管制产生的市场,也有参与者自发形成的市场。这些市场在制度安排上差异较大,绝大多数市场效率比较低。

2.业务模式亟须创新。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在低碳金融方面虽有所行动,但业务模式主要以CDM项目融资和挂钩碳排放权的理财产品为主,远未深入低碳金融领域的核心。不仅碳基金、碳证券、碳期货和碳掉期交易等金融衍生品匮乏,而且满足CDM项目下多样性金融需求的创新产品也鲜有耳闻。此外,我国现有低碳金融业务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低端,不利于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要增强国内金融机构的业务能力,需要切实加强其对低碳金融专业知识的深入了解,创新高层次业务模式,特别是中介服务模式。

(四)风险约束导致金融机构的业务积极性严重受限。

1.市场风险。低碳金融是基于市场环境的金融创新,客观上必然遵循市场价值规律。要实现经济目标和环境目标的双赢,金融机构必须着眼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探索能够提高环境质量、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经济收益的有效策略。但目前来看,我国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无法根本改变,未来金融领域对“两高”项目的融资贷款获利空间仍然较大,要转向发展低碳金融,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可能面临低碳项目回报有限的尴尬局面。因此,在政策法规缺失的情况下,发展低碳金融首先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2.项目风险。目前我国的低碳金融业务主要是以CDM机制下的融资贷款为主,这仅是低碳金融业务领域的低端项目。要加快低碳金融发展,势必促使低碳金融项目链条的扩展与延伸,扩大碳基金、碳期货和碳证券等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范畴。上述交易通常涉及到两个以上的国家,而且交易项目不仅需要满足东道国的政策和法律,还要满足环境认证的国际约束。此外,项目建设和评估过程中,项目可行性分析是否通过、项目是否按期建成投产、碳排放量的评估测算是否符合要求等均存在不确定性,使得高端低碳金融业务面临较大的项目风险。

3.操作风险。在既缺乏必要的低碳金融业务知识,又不具备专业人才储备的情况下,国内金融机构难以独立胜任发展低碳金融的重任。同时,由于低碳金融项目需要依托国际市场,国内金融机构在交易中需要频繁与国际金融组织、专业评估公司和金融中介机构等进行接触,业务往来中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此外,目前国际低碳金融项目以欧元、美元、瑞士法郎和英镑为主要计价货币,我国缺乏定价权,国内金融机构在业务操作中势必面临较大的操作风险。

(五)政策约束导致金融机构的发展理念相对保守。

1.国内政策严重缺位。出于趋利动机和成本收益的比较,国内政策缺位导致低碳金融发展的外部动力明显不足:一方面,低碳金融业务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标准。如《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等均为综合性、原则性的文件,缺少具体的操作规范和评估标准,金融机构难以把握。另一方面,激励和扶持措施尚未出台。虽然低碳金融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但低碳金融发展面临较高的成本,目前有利于扶持其发展的税收优惠、税收减免、财政支持和利息补贴等政策措施尚未出台,这势必打压低碳金融的发展。

2.国际规则前景不明。对于有待进一步降低成本以促进商业化、需要继续研发具有技术可行性的低碳金融产业,国际机构和专业公司倾向于采取比较保守和谨慎的态度,造成了低碳金融的变化充满不确定性。例如,目前我国是《京都议定书》的附件I国家, 2012年之前不必履行减排义务,因而获得了碳交易市场的巨大商机。但是2012年之后《京都议定书》是否续签、中国能否继续保持附件I国家的位置则不得而知。在此情况下,国内金融机构开展碳排放交易时势必重视低碳金融业务的潜在政策风险,大量商业银行对低碳金融项目持观望态度也就在预料之中了。

三、创新我国低碳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低碳金融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国“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了低碳金融发展的总体思路,即以市场导向为主,加以强制性的政策管制。在此思路的指引下,我们需要强化 *** 、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各行为主体的责任意识,通过有效的 *** 规制和完善的市场机制,实现低碳金融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具体来看,今后应当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 *** 的宏观调控作用,为低碳金融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1.加大舆论宣传是前提。舆论宣传的根本作用是消除金融机构发展低碳金融的不良预期和观望心理,增强其业务拓展和模式创新的积极性。首先,应加强关于低碳金融的正面报道。对在低碳金融领域有所建树的金融机构进行报道,突出其经营业绩和社会效应,增强社会对低碳金融的认可。其次,强化试点地区和单位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宣传典型的方式,选拔在低碳金融领域有所创新的单位,给予表扬和政策扶持。一方面强化低碳金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突出 *** 对低碳金融业务的扶持态度,有利于消除金融机构对低碳金融业务的顾虑。

2.出台政策法规是保障。制定并实施发展低碳金融的激励机制和相关政策,是创造低碳金融发展良好外部环境的重要保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政策制定的三项基本原则,即适应性、倾向性和可持续原则。具体而言: (1)政策性纲要。

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出台低碳金融发展的法律法规,以行政手段推进低碳金融发展的制度性变迁。(2)操作性文件。一方面制定妥善、长期的碳价格机制,让市场对碳交易价格有一个长期稳定的预期;另一方面细化低碳技术创新、低碳金融业务类别、项目评估和成果转化等的操作流程。(3)激励措施。制定扶持低碳金融发展的扶持性政策,强化激励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向低碳金融聚集,这是提高金融机构认可度、稳定各利益主体发展信心的重要保证。

3.建立信息披露机制是补充。要强化低碳金融的社会效应,避免逆向选择和寻租行为的发生,建立有效的碳交易信息沟通和披露机制很有必要。首先, *** 应当建立统一的碳交易信息沟通机制,客观、全面、及时地发布碳交易相关信息,以提高碳排放信息的透明度,消除不完全信息的影响。其次,建立严格的监督和披露机制。监管当局、非 *** 组织、银行业协会和媒体等方面应当建立经常性的沟通与互动机制,及时通报商业银行执行“赤道原则”、推进环境风险管理、实施低碳金融等方面的情况,既能规范金融机构的操作,又能增强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二)强化金融机构的杠杆调节作用,为低碳金融发展提供政策扶持。

1.自身环境友好是基础。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引领作用,首先要强调其作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通过制定严格、规范的《企业低碳发展意见》

等约束性文件,树立“寓义于利”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将可持续金融作为金融机构经营与管理的核心理念。具体而言,金融机构要加强对低碳金融问题的研究,树立“低碳经营理念”,从业务流程与规则上确保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机制与低碳发展目标相一致。然后,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快探索建立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在业务流程和项目运营规则上把好入口关和惩罚关,将低碳理念贯彻到项目审批和贷款发放等各个环节,严把“低碳”关。

2.杠杆调节作用是重点。商业银行是低碳金融发展的主体,应当通过建立金融机构环境信用评级等手段,发挥其在贷款和项目融资中的杠杆调节作用。

具体而言,要充分考虑项目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因素,推行“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信贷策略,配合我国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节能环保、可再生资源开发等项目采取“积极进入”政策,提高授信额度;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节能环保达标但属于信贷限额管理的项目,采取“适度进入”策略;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设立环境准入门槛,采取“限制进入”政策。

此外,还应高度重视环保标准提高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采用利率杠杆对现有融资客户进行结构调整,对以往发放的“两高”行业予以利率上浮,形成对企业履行“节能减排”责任的硬约束。

3.业务模式创新是关键。在国内相关政策缺失的情况下,要有效应对低碳金融发展面临的巨大投资成本,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把环境因素引入金融创新之中,积极开发相关的金融衍生品。具体而言: (1)开展碳权质押融资货款,实现对企业“环保责任”的软约束。只要银行与CDM业主及发改委三方约定,客户出售CERs所获得的资金就只能进入指定账户,并在客户不能偿还贷款时,贷款银行有权处置客户获得的CERs。(2)开发环境金融产品,并形成合适的产品结构。如建立绿色基金、发行绿色债券、完善绿色信贷,开展低碳掉期交易、低碳证券、低碳期货、低碳基金等各种低碳金融衍生品的业务创新,改变我国在全球碳市场价值链中的低端位置。

(三)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为低碳金融发展提供条件保障。

1.转变企业经营理念。低碳金融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层面,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经营理念,在生产过程中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三方面进行探索: (1)建立企业节能长效机制,通过改进生产方式等手段提高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突出低碳理念对环境和社会的贡献; (2)购买“熊猫标准”中的碳减排指标,积累企业碳资产管理能力,实现碳中和; (3)进行公开透明的企业减碳行动,在实现企业自身碳减排目标的基础上,引领和带动其他经济体的减碳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2.规范碳减排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环保责任“自动履行”的社会舆论氛围,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生产价值导向,因此要促使企业履行“节能减排”责任,单靠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来规范与管理。今后可建立或指定一个全国性的专业机构为中心,按行政区划分设相应的信息采集点,组建“企业绿色社会责任联盟”。在具体操作中,各地区监督中心负责区域内企业碳减排情况的调查与数据搜集,在核证完毕的情况下向中心报送,中心负责信息的比较和共享。对未按要求履行环境责任的企业,联盟有权进行信息披露,相关金融机构可以据此对不达标企业设立环境准入门槛。

3.加快统一的碳交易平台建设。随着碳排放权和排污权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我国碳交易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现有的碳交易平台已经无法满足低碳金融发展的需要。此外,我国各地的环境权益交易所彼此孤立、缺少联系,离多层次的碳交易市场体系还有差距。要促进低碳金融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此基础上制定公平合理的交易制度,加快统一碳交易平台的建设。具体而言,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的模式,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对初始排放权按区域进行划分[9]:

一方面,合理确定各区域的排放总量,由高污染地区向低污染地区付费,以此促进区域间的平衡发展,注重公平;另一方面,初始配额的分配可以考虑招标、拍卖等市场分配 *** ,以提高效率。

[img]

外汇,期货市场有机构间的搏杀吗?

朋友,你这个问题,真的很值得思考。

有无,很难说的,因为这个机构怎么去定义呢?没有一个定义,说有可以,说无也可以的啊。

外汇与期货都是投资渠道,都可以买卖,包括先卖后买与先买后卖,没有一定的资金自然不可以,但是没有判断,那又如何操作,凭何进行操作?所以如果有“机构”,那资金量与判断力,它需要同时具备,否则那就是“赌博”或者“瞎搞”。

而你又说到股票,这就乱了。一、不管上证A股,还是深市A股,中小股民都是只能先买后卖,而不能先卖后买;二、“机构”是一定存在的不需要判断,而且机构既有充足资金,又有判断力——因为它们是有想当的主导能力的、而且内部交易、权钱交易不绝(这是中小股民的更大悲哀)。

也就说,它们:外汇、期货、股票三者是不一样的,尽管外汇与期货更为相似,但是它(外汇)的标的物是什么?谁在管理你有想过没有?不能说“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差别是在根本上的,如果有一个中国老先生、一个非洲女孩,一个美国女人,你说这三个人谁更美?(这样应该不能对号入座了吧)

好像,这样似乎与我之一句话有所违背或者无关,但是你言下之意我看出来了,机构博弈时代,我个人认为好像无从谈起,国内股市的现状是什么?有经济学家的分析十分干练,国家挣钱,机构挣钱,甚至外国人也在挣钱,唯独老百姓不挣钱,所以中国股市好像不存在“股灾”。这种说法或者看法、分析自然也不是完全合适,因为并不是zf层面就全无考虑。个人认为体制上的桎梏太多太厚,多方面反映出中国股市“抗药性”太强,西药不治本,中药短期无疗效,甚至都有反作用。

唯利是图太明显,不管是竭泽而渔,还是饮鸩止渴,“逮着好吃不放筷”的特征很明显。

既然机构是图利,我们又不能让它无利可图,那么在不让它为所欲为这方面总可以有所行动吧。

就看看你的来电记录,有些大学生刚毕业完全不懂投资就给人打 *** ,拉人去投资;就看看有些老人不顾自己疾病缠身也投身股市;就看看某些分析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做的那些“分析”、“指导”;就看看有些ZF人员让大小非上市;就看看热钱来了卷到了钱就可以跑……所以,不要说“机构博弈时代”!因为那只是某种程度上的、某种层面上的表现。

易耗品与耐用品。

      天津似乎没有秋天,一下就入了冬,本周聊一聊关于经济学中关于时间和耐心两个维度的词语,叫易耗品与耐用品,以及他们背后蕴藏的深远影响。

      1.易耗品与耐用品。

      世界上所有的商品都可以被简单的划分2种,一种叫易耗品,一种叫耐用品。什么是易耗品呢?就是说一次性就能消耗完毕的。比如一杯果汁,一个鸡蛋,一只香蕉等等。那么什么是耐用品呢?就是指他提供的服务,和发挥的功能,是在一段时间内发散出来的,他要有时间你才能享受,这叫耐用品。

      比如画这种产品,什么油画山水画,你要欣赏这幅画,就需要搭上时间,需要一段时间去欣赏享受,而再比如说一棵树,你吃树上的果实,每年都吃,这个果实是易耗品,但是这个树就变成了耐用品。那么他们带来哪些延伸呢?单次的南开楼体广告,是个易耗品,而这栋楼的广告屏,是个耐用品,一个是时间点,一个是相对的时间段,理解了这个概念,就能明白我们人也是耐用品,必须在时间的维度上才能发挥散发他的服务。也就是说,一种耐用品,必须要在时间的维度上才能发挥它的价值,才能散发它蕴藏的服务,而不能一次性被消耗。比如我们读了个博士,学了很多年医术,却无法一下子就变现,而需要很多年逐步变现价值。任何一种能够带来收入的资源,本领或者禀赋,都是一种耐用品。

      2.耐心与不耐的消费偏好。

      之前在写这篇笔记之前,一直想到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写到张一鸣的延迟满足感,细细品来,饱含着经济学中的原理。我们说需要在时间的维度上去发挥服务或者功能的,都是耐用品,而对时间的耐心程度,其实是有差异的。未来是不确定的, 自然灾害,战争,人为灾害,衰老等等,因为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大家会对消费有时间上的偏好。我们说很多事赶早不赶晚,就是说这种确定性偏好, 人们更喜欢今天确定的消费,而不喜欢明天不确定的消费。

      如果说每个人对于时间的耐烦程度不同的话,我们可以说每个人对消费在时间维度的耐心弹性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强度高,有的人强度弱。老人更有耐心,年轻人则更不耐烦,小孩们脑海中不同的想象,也会影响耐心的程度, 因为他们坚信一种事物时,这种耐心程度就会变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信念。

      我们说理解这点有什么作用呢?这里就有一个概念在里面了,就是你偏好立刻就要,有的人偏好过几天再要,两者交易就可以实现,而两者的区别就是一个是现货,一个是期货。这些偏好现货的和那些偏好期货的人之间,就会产生交易,中间的价格比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说的利息,其中的差,就是一些人期货与现货的利差。什么决定这个利率的高低呢?是其中的不耐心的程度是否足够大。那些晚想要早一些消费的人,会对那些原本早一些消费但是因为他们可以推迟消费接受期货的人给予补偿,这补偿就是利率的基础。而未来越是不确定,补偿就要越大,消费推迟越久,补偿也要越久,利息就会越高。

       利率是人们推迟消费所要索取的一种补偿,所以未来越是不确定利率就越高。所以我们再回头看提到张一鸣的那句“延迟满足感”,你越是对时间越耐心,越自律,你与现实那些需要购买现货的人利差就越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利率其实是在不断上升的,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复利的效应。

【金词银句】026期:

1.贷款利息越低,穷人贷款越难。

低于市场标准的利率,就会被那些有钱,有权,优势有关系的人所得到,穷人反而得不到。所以有些经济学家主张,给穷人的利息要比市场高一些,这样那些有权利有关系的人看不上,这些钱才会到穷人手里。这个观点笔者还是有些赞同的,身边存在不少这样的案例,利差足够大,就会吸引那些谋利者伺机而动,真正需要的人可能还会被骑驴之。

2.生而为人的四大约束。

东西不够,时间有限,互相依赖,需要协调。

3.公地悲剧

指的是有限的资源注定因自由进用和不受限的要求而被过度剥削。由于每一个个体都企求扩大自身可使用的资源,最终就会因资源有限而引发冲突,损害所有人的利益。公地悲剧的本质,是一种零和博弈。

网站首页: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微信:527209157)

本文链接:https://52ol.cn/post/67628.html

期货禀赋效应  

本站福利推荐!!!

正规期货账户开户!交易所手续费加1分(+0.01元),无条件!无资金手续费要求,享受手续费加1分!

期货开户微信:527209157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 上一篇 下一篇 >>

Copyright 2012-2024 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 网站地图 邮箱:diyijiaoyi@qq.com 微信:527209157 湘ICP备18014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