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正文

2019年玉米期货背景(玉米期货分析报告2020)

1.66 W 人参与  2023年01月15日 23:57  分类 : 推荐  评论

玉米期货2005为什么在2019年5月20大幅高开?

玉米供需缺口继续扩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玉米产量为2.6077亿吨,比上年增加360万吨,增幅1.4%。预计2019/2020年度我国进口玉米400万吨,比上年度下降10.7%。玉米进口量可能有所增长。预计2019/2020年度我国玉米年度总消费量为27795万吨,同比增加502万吨,增幅1.8%;预计2019/2020年度饲料消费17500万吨,同比持平。受生猪价格大幅上涨和国家出台多项举措恢复生猪生产 *** ,养殖企业补栏积极性将提高,生猪出栏体重将增加,有助于饲料需求恢复。预计2019/2020年度玉米市场产需缺口为1318万吨,缺口同比扩大191万吨。

今年玉米涨价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玉米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需求旺盛。生猪生产加快恢复,饲用玉米需求增加。酒精、玉米淀粉等需求也在增加,加工企业和贸易商普遍看好,收购价有所提高。

二、是成本增加。今年台风使得东北部分受灾地区玉米出现倒伏,机收成本增加,农民有惜售心理。

三、是资本炒作。受疫情影响,国内外投资市场对粮食的炒作有升温迹象。10月份以来,玉米期货价格上涨明显,导致现货价格联动上涨。

扩展资料

近期玉米价格上涨是收储制度改革以来的恢复性上涨,而且这种上涨主要是市场作用的结果,在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价格适当上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没有超出粮食价格的合理运行区间。

粮食价格关乎产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也关乎物价水平和居民生活。今后要综合考虑农民合理收益、财政承受能力、产业链协调发展等因素,继续尊重市场作用,使粮价在动态中实现总体稳定

目前,粮价总体还是偏低的,玉米涨价并未超出粮食价格合理运行区间。粮食价格关乎产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也关乎物价水平和居民生活。今后要综合考虑农民合理收益、财政承受能力、产业链协调发展等因素,继续尊重市场作用,使得粮价在动态中实现总体稳定。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玉米短期涨价无碍粮价总体稳定

[img]

2019年玉米价格将如何运行?

中国玉米供需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严重供过于求到产需出现缺口,只用了两年时间。玉米价格2017年筑底加反弹,2018年延续反弹再上一个台阶,2019年玉米价格又将如何运行?

玉米价格的变化,取决于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个是产业自身的供需,还有一个就是国家对产业的一些相关政策。市场从政策主导,过渡到政策调控,通过供给侧改革,调减非优势玉米种子面积;同时取消部分行业外资准入限制,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业。

2019年,市场将迎来临储粮拍卖、玉米及替代品进口以及猪瘟发酵等事件,在不同时间段将给市场走势带来新的影响。考虑到未来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过分看多或者看空市场似乎都不太可取,在缺乏足够风控和保值的手段前,适时把握进场时机及时获利不失为一种好的操作思路。

2015-2018年全国玉米均价走势图

2015-2018年产销两地玉米价格走势对比

生产面:面积连年减少,单产增加

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最新消息,2017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42399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779千公顷,减少4.03%;产量由之前2016年的26361万吨减少到了今年25907万吨,减少了454万吨,降低了1.72%。

2007-2018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及产量变化

在过实施近10年的收储政策后,中国坐拥近2亿吨玉米库存,相当于1年左右的的消费。庞大的库存促使 *** 采取多项措施降低库存水平中包括减少玉米播种面积、降低玉米种植补贴、提高大豆种植补贴等等。

为更好优化产业结构,弥补我国大豆产量水平薄弱的短板,2018年我国已计划重新调整大豆、玉米的种植结构。重点计划改变和修正东北地区的玉米大豆种植比例。鉴于中美贸易摩擦时,我国农户已经着手开始春播规划,并且2017年玉米种植收益另也确实带动了农户积极性,相关的规划和要求公布时效上略有滞后,2018当年未能达到足够的修正效果。随着2018年我国大豆、玉米补贴政策出台,黑龙江省大豆补贴上升至320元/亩,玉米补贴则仅有25元/亩。按此水平计算,种植大豆与玉米收益可能持平。

如果2019年仍旧按照这样的补贴政策施行,2019年玉米种植面积将出现一定程度调减,黑龙江有数百万乃至千万亩玉米种植面积可能调整为大豆面积。参考国家统计局2018年玉米数据,玉米生产面积6.32亿亩测算,保守预计:2019年我国玉米面积或在6.2亿亩以上,产量或将减少300万~500万吨。

看一下存在的变数:其一,如果至春节前后,东北新玉米售卖状况依然不佳,价格不能很好转变为有效收益,农户心理进一步受挫,2019年选择种植大豆积极性上升,导致玉米面积进一步缩水;其二,至春播前,中美贸易关系出现实质性转折和重大利好,中美大豆贸易关系回归如初,或导致我国短时间内暂时放松大豆种植格局的调控,相应减少大豆补贴水平,种植户不得不仔细考量大豆和玉米的种植收益关系。还可能会有一些天气因素。综合对比来看,之一种可能性发生概率似乎更高一些。

需求面: 深加工增长, 缺口扩大

近几年,受我国饲料消费以及玉米深加工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玉米整体需求水平不断提升。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三年,我国玉米需求每年呈明显增加的趋势。综合来看,其年度增量在2000万吨左右,其中饲料需求增量高于深加工消费。

2017年,我国玉米的饲用工业需求占了总量的近9成。2018年部分机构调整了历年的玉米产需数据,虽然各机构给出的分析数据有一定差距,但预计2018年饲用玉米需求带动13000万~19000万吨,工业消耗在7000万—8000万吨之前。如果按照以往增长幅度,叠加种用及其它消耗, 2019年我国玉米需求水平可能达到2.4亿~2.7亿吨。 业内普遍认为2019年我国玉米产需缺口在3000万~5000万吨。

但猪瘟疫情或打压玉米需求增加预期。

非洲猪瘟疫情不断发酵,2019年生猪产业很可能导致玉米需求悲观化。一些疫情较重的地区,其目前生猪养殖现状非常不乐观。调查数据显示个别区域生猪存栏量或锐减50%以上,生猪价格甚至跌破5元/斤。由于生猪限运等因素,待宰生猪一直育肥到400多斤但仍看不到局势转机。恶劣不堪的现状,导致部分养殖户信心丧失,一些已经开始宰杀生猪并减少存栏水平来使猪场维持运转,生猪补栏意愿更是降至冰点。

目前猪瘟的疫情已经从产区蔓延至销区,全国性扩散蔓延形势严峻,生猪禁运措施使产销区猪价差距进一步拉大,受制于资金链等因素,必然将加速规模较小的养殖单元认亏离场,而存栏生猪减少后对饲用玉米的影响预计将在2019年进一步显现。

目前一些机构的年报中,已经将我国2019年饲用玉米需求由过去几年的年增幅1000多万吨,下调至增幅数百万吨。如果再悲观一些,2019年饲用玉米需求量或难再形成增幅,饲用玉米消费量或维持与2018年较为同等的规模。

近几年,随着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广泛布局,深加工新增产能预期提升成为玉米需求的一只强心剂。但新增产能是否能够全面转为新增需求,有待研判。2018年,国内淀粉出口势头强劲。过去一段时间,国内玉米原粮价格持续上涨,部分深加工加工利润开始缩水,2019年,在原粮价格高企模式下,玉米淀粉是否仍有价格竞争优势,值得商榷。另外,燃料乙醇行业发展前景也很不错,我国积极推进燃料乙醇的应用,按照汽油中10%的添加水平,未来几年燃料乙醇供应仍有较大的缺口。但缺口有可能被去库存稻谷挤占,还有从美国将进口数百万万吨乙醇的传闻,玉米在乙醇需求发挥的空间似乎并不大。

所以综合来看,2019年我国玉米需求水平潜力或有限,某些行业和领域的需求可能需要打折计算。

供应面:储备下降、进口增加

2018年中国仍处于大力去库存阶段,春节过后,玉米进口数据开始上涨,在5月份达到巅峰,随后迅速回落。数据显示,我国2018/2019年度进口玉米、高粱及大麦总量预计为900万吨,同比下降44%。剔除酒用大麦,进口饲料粮(玉米、高粱和饲用大麦)总量仅600万吨,可替代国产玉米570万吨,同比下降54%。

2018年玉米进口预估为350万吨,较去年增长16.70%。海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份,玉米进口量累计达到311万吨,比2017年全年实际进口量282.7万吨增长约10%。尽管进口玉米和国内玉米价差在200元/吨左右,在高库存和进口配额政策的影响下,中国一直在控制进口数量。

2018年玉米出口数量较小,可忽略不计。

替代品方面,2018年1-10月累计进口高粱364.8万吨,较2017年减少88.8万吨,进口大麦273万吨,较2017年减少491.1万吨;2018年1-10月累计进口DDGS 数量26.6万吨,较2017年减少11.3万吨,进口数量巨大,其中的绝大部分用于玉米替代,对玉米造成一定利空影响。

2014年到2018年以来,进口替代量逐年下降,贸易战关税增加,进口谷物已无较大替代优势。

操作思路: 理 性分析玉米进口的影响

2019年玉米的行情一定绕不开中美贸易关系。

从G20峰会后媒体公布的部分粮食贸易协定轮廓看,未来我国可能会采购相当一部分美国玉米及相关产品,数据显示约2000万吨,这也是导致我国玉米期货价格全面下行的重要原因。最近,我国储备企业已经着手采购300万吨美玉米用作国储,此外我国还调整了一系列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降低了杂粕等产品的关税税费。不难想象,2019年,不管是不是采购美国货,我国农产品进口政策有望宽松。

对于玉米市场而言,采购数百万吨储备用玉米,对当下行情不构成直接影响。但考虑到大麦、高粱、DDGS等替代品目前对我国玉米仍具备较明显的价格优势,预计2019年进口环节还将给我国玉米行情带来阶段性压力。

从时间阶段看,当下至春播之前,国内玉米仍有上市销售和变现的需要,站在农户售粮角度考虑,实质性的进口行为恐怕不会发生。同时,考虑到我国仍有近8000万吨临储玉米存在去库存需要,在尽量不影响玉米市场的前提下,相关产品的进口计划可能以小批量、多批次的形式逐渐流入。虽然新玉米价格难以抵挡进口优势,但2019年能够与进口玉米品种形成同台对手局面的很可能是临储玉米,在价格等方面的博弈上应该也许不会太被动。

综合来看,虽然产需缺口仍在,但受需求端变化以及进口等因素影响,2019年我国玉米整体供需局面或较之前预期进一步宽松,但各环节又都存在各种变数。

鉴于当下中储粮入市展开玉米收储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深加工补贴等利好,玉米行情又获暖风。且目前农户售粮心理也未出现完全崩塌,现货玉米行情或难发生更大的回落,至春节前,玉米价格或小幅波动发展。

2019年,市场将迎来临储粮拍卖、玉米及替代品进口以及猪瘟发酵等事件,在不同时间段将给市场走势带来新的影响。考虑到未来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过分看多或者看空市场似乎都不太可取,在缺乏足够风控和保值的手段前,适时把握进场时机及时获利不失为一种好的操作思路。

玉米期货是什么?玉米期货基本概况及全方位介绍

;      一、玉米期货基本概况

      玉米期货指的是以玉米为标的物的一种期货合约。

      在世界谷类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3位,平均单产则居首位。从北纬58°到南纬42°,从低于海平面的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到36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都能栽种。玉米的播种面积以北美洲最多,其次为亚洲、拉丁美洲、欧洲等。中国的玉米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二位,集中分布在从东北经华北走向西南这一斜长形地带内,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玉米面积85%。

      玉米可按不同方式进行多种分类,通常的贸易中只把玉米分为粉质和胶质两种类型。根据颜色进行区分常见的有黄玉米、白玉米两种。常见分类方式还有按籽粒形态与结构分为硬粒型、马齿型、粉质型、甜质型、甜粉型、爆裂型、蜡质型、有稃型、半马齿型9个类型;按生育期分类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三个品种;按籽粒成分与用途分为特用玉米、普通玉米两个品种,其中特种玉米又可分为高赖氨酸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高油玉米等。

      玉米籽粒中含有70-75%的淀粉,10%左右的蛋白质,4-5%的脂肪,2%左右的多种维生素。籽粒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含量均比稻米多。以玉米为原料制成的加工产品有500种以上。玉米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饲料作物。玉米占世界粗粮产量的65%以上,占我国粗粮产量的90%。玉米是制造复合饲料的最主要原料,一般占65-70%。

二、玉米期货交易所及交易代码

      玉米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代码:C。

三、玉米期货标准合约

四、玉米期货价格有哪些影响因素

      (一)玉米的供求情况

      1、玉米的供给

      从历年来的生产情况看,国际玉米市场中,美国的产量占到了40%以上,中国的产量占到了近20%,南美的产量占到了大约10%,成为世界玉米的主产区,其产量和供应量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美国的玉米产量成为影响国际供给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其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产量比重都较低,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很小。

      相对于大豆等农产品,我国的玉米生产具有相对独立性,每年进口量较低,出口量相对稳定,每年的国内产量成为影响国内供给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国内玉米在10月底开始陆续上市,上市时正是玉米现货价格走低的时候,到来年5、6月份与玉米开始走向紧缺,价格开始走高,到7、8月份价格达到顶峰。

      2、玉米的需求

      美国和中国既是玉米的主产国,也是主要消费国,对玉米消费较多的国家还有欧盟、日本、巴西、墨西哥等国家,这些国家消费需求的变化对玉米价格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各主要消费国玉米深加工工业迅速发展,大大推动了玉米的消费需求的增加。

      从国内情况来看,玉米消费主要来自饲料和加工业,由于受国际市场和疫情的影响,历年来畜牧业一直初步稳定的波动中,直接影响了对饲料的需求,进而影响了对玉米的需求,从而作用了玉米的价格走势。近年来玉米深加工的发展是玉米需求增加,供给趋紧,成为其价格上涨的直接推动力。

      3、玉米库存的影响

      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库存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该商品供需情况的变化,是商品供求格局的内在反映。因此,研究玉米库存变化有助于了解玉米价格的运行趋势。一般地,在库存水平提高的时候,玉米价格走低;在库存水平降低的时候,玉米价格走高,结转库存水平和玉米价格存在负相关关系。

      4、相关商品的价格

      与玉米关系最密切粮食品种包括饲料小麦和饲料稻谷。历年的价格实践表明,上述粮食品种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例如饲料小麦和玉米的正常比价关系约为0.9:1.0,如果两者比价关系超过这一水平且幅度较大,则会引起两种商品在使用上替代情况的发生。因此,小麦和稻谷的价格成为影响玉米价格走势非常重要的因素。

      此外,由于玉米现阶段主要用于饲料生产,因此同样用于饲料生产的豆粕价格的变动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玉米的价格。尽管两者间不能相互替代,但是在国内豆粕供给充裕的情况下,豆粕价格的涨跌常常是市场饲料产量和需求量增减的直观反映,玉米价格的变动将受到饲料需求量变动的影响。

      (二)气候的影响

      玉米作为农产品,无论现货价格还是期货价格都会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播种和生长期间,天气情况的改善会使玉米产量由减产转为增产,并导致供求心理预期的变化,玉米价格随之产生下跌压力。反之,玉米价格会由于长期干旱或其他不利天气因素而诱发供给紧张预期,并产生推动价格上涨的动力。

      由于美国是全球更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因此,不仅我国国内天气的变化会对我国期货价格的变化产生影响,美国的天气变化情况也会对我国玉米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他主产国如南美天气的变化也会对我国玉米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美国和中国处于同一纬度,两国玉米的种植与生长期间基本相同,每年4~9月是对两国玉米播种面积和天气(主要反映作物的生育状况)炒作的时候,10月至次年3月的南美玉米产区天气情况就成为期货市场关注的要素之一。一般情况下,玉米价格在收割期供应量达到更高时开始下跌,在春天和初夏供应紧缺及新作产量不确定时达到高点。夏天的中期到晚期时,新作产量情况会逐渐明朗,但也是受天气影响最为关键的时期。因此,对之应该严重关注,至收割期前玉米价格会下跌。玉米价格对天气变化的反应程度最终取决于市场总体的供需情况。

      (三)经济周期

      世界经济是在繁荣与衰退的周期 *** 替中不断发展的,经济周期是现代经济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经济波动,是现代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的波动发生在几乎所有的经济部门。因此,经济周期是总体经济而非局部经济的波动。衡量总体经济状况的基本指标是国民收入,经济周期也就表现为国民收入的波动,并由此而发生了产量、就业、物价水平、预期年化利率等的波动。经济周期在经济的运行中周而复始地反复出现,一般由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构成。受此影响,玉米的价格也就会出现相应的波动,从宏观面进行分析,经济周期是非常重的影响因素之一。

      (四)货币的汇率

      无论以人民币还是以美元作为玉米价值的货币进行衡量,货币实际币值的波动必然会对玉米的现货价格产生影响,同样也会对期货价格产生影响。由于金融资产与商品期货之间有着一定的连动性,所以总的来说,当货币贬值时,相应地,玉米期货价格会上涨;当货币升值时,期货价格会出现下跌。因此,货币汇率是除了供给量、需求量和经济周期等决定玉米期货价格的主要因素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从2002年以来美国CBOT玉米等商品期货品种走势与美元走势的关系可以看出,美元贬值是推动商品期货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

      (五)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

      国家的粮食产业政策一直以来都在影响着甚至左右着玉米市场和玉米价格,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一直致力于进行粮食的市场化改革,从1985~1997年的“合同定购、国家定购和价格双轨制”,1998年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2001年的“放开销区、保护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至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过多年改革,我国玉米市场基本上已达到完全的市场化运作,玉米价格已经基本上完全反映市场供需,但相关的产业政策、进出口政策、储备政策、货币政策仍将对玉米市场及其价格走势产生重要影响,需予以关注。

      (六)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五个主要方面的影响外,在玉米的播种与生长期间,还应注意国内经济景气情况、政治局势、军事行动以及一些突发事件对玉米的价格走势的影响。

      五、玉米期货的交易规则

      (一)保证金制度

      玉米期货合约的更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5%。交易保证金实行分级管理,随着期货合约交割期的临近和持仓量的增加,交易所将逐步提高交易保证金。

      玉米合约临近交割期时交易保证金收取标准

      交易时间段 交易保证金(元/手)

      交割月份前一个月之一个交易日 合约价值的10%

      交割月份前一个月第六个交易日 合约价值的15%

      交割月份前一个月第十一个交易日 合约价值的20%

      交割月份前一个月第十六个交易日 合约价值的25%

      交割月份之一个交易日 合约价值的30%

      玉米合约持仓量变化时交易保证金收取标准

      合约月份双边持仓总量(N) 交易保证金(元/手)

      N ≤60万手 合约价值的5%

      60万手〈N≤70万手 合约价值的8%

      70万手〈N≤80万手 合约价值的9%

      80万手〈N 合约价值的10%

      (二)涨跌停板制度

      交易所实行价格涨跌停板制度。涨跌停板是指期货合约允许的每日交易价格更 *** 动幅度,超过该涨跌幅度的报价将被视为无效,不能成交。

      当期货合约连续出现三个同方向涨跌停板时,交易所将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式并根据市场情况采取以下风险控制措施中的一种或多种:暂停交易,调整涨跌停板幅度,单边或双边、同比例或不同比例、部分会员或全部会员提高交易保证金,暂停部分会员或全部会员开新仓,限制出金,限期平仓,强行平仓,强制减仓或其他风险控制措施。

      (三)限仓制度

      限仓是指交易所规定会员或客户可以持有的,按单边计算的某一合约投机头寸的更大数额。

      根据不同期货品种的具体情况,分别确定每一品种每一月份合约的限仓数额;某一月份合约在其交易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分别适用不同的限仓数额,进入交割月份的合约限仓数额从严控制;采用限制会员持仓和限制客户持仓相结合的办法,控制市场风险;套期保值交易头寸实行审批制,其持仓不受限制。

      当玉米一般月份合约单边持仓大于15万手时,经纪会员该合约持仓限额不得大于单边持仓的20%,非经纪会员该合约持仓限额不得大于单边持仓的10%,客户该合约持仓限额不得大于单边持仓的5%。当玉米一般月份合约单边持仓小于等于15万手时,经纪会员该合约持仓限额为30,000手,非经纪会员该合约持仓限额为15,000手,客户该合约持仓限额为7,500手。

      玉米合约临近交割期时持仓限额表(单位:手)

      交易时间段 经纪会员 非经纪会员 客户

      交割月前一个月之一个交易日起 12,000 6,000 3,000

      交割月前一个月第十个交易日起 6,000 3,000 1,500

      交割月份 3,000 1,500 800

      (四)大户报告制度

      交易所实行大户报告制度。当会员或客户某品种持仓合约的投机头寸达到交易所对其规定的投机头寸持仓 *** 80%以上(含本数)时, 会员或客户应向交易所报告其资金情况、头寸情况,客户须通过经纪会员报告。

      交易所可根据市场风险状况,调整改变持仓报告水平。

      客户在不同经纪回原处的持仓合并计算。

      (五)强行平仓制度

      为控制市场风险,交易所实行强行平仓制度。强行平仓是指当会员、客户违规时,交易所对有关持仓实行平仓的一种强制措施。

2019年下半年玉米期货下跌原因

资本运作的因素之外,主要是对后市的悲观情绪。根据调查资料显示,2019年是玉米市场化改革平稳推进的一年,玉米市场供需关系进一步优化,市场形成了一致的“慢牛”预期。但非洲猪瘟半路杀出,玉米饲料需求受到强烈冲击,玉米价格看多预期也被打破。所以19年下半年玉米期货资本运作的因素之外,主要是对后市的悲观情绪,还有生猪出栏也加速,对饲料的需求的也明显减少了,则会进一步带动玉米价格下降,也就带动了玉米期货下跌。

网站首页: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微信:527209157)

本文链接:https://52ol.cn/post/91094.html

2019年玉米期货背景  

本站福利推荐!!!

正规期货账户开户!交易所手续费加1分(+0.01元),无条件!无资金手续费要求,享受手续费加1分!

期货开户微信:527209157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 上一篇 下一篇 >>

Copyright 2012-2024 期货手续费网-加1分开户 网站地图 邮箱:diyijiaoyi@qq.com 微信:527209157 湘ICP备18014167号